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承建孝感飞机场的回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13 01:48: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承建孝感飞机场的回顾
(李体松)



我老家系孝感三汊李家巷子,清光绪论年间祖父离家到汉口。至我父亲时,就在汉口开设“李义兴营造厂”,他既是厂主,又是营造师(工程师),具有一个五、六十人的建筑施工队。我父亲由于勤奋经,在汉口营造界有点名气。他无论修造公私房屋,还是大型建筑,不仅比中行业的造价低,而且质量全是甲等,因此博得社会的信任。



1934年春,国民党政府军政部所属的营房修建处,奉命在孝感城北郑家阁修建一座军用及大型营房,在武汉公开招标承建,我父亲精打细算,以最低标价投标得中。按当时设计要求,飞机场占地500亩,(飞机场已由国民党政府征用并付款给农民),计有跑道,停机坪,指挥台,机库及办公房屋等设施。营房按当时甲种师(六团制),可容12500人的大型营房;计有师、放旅、团、营各级指挥官及其所属的房屋住所,以及连、排兵营宿舍、讲堂、大礼堂等建筑,一律平房。营房四周砌有围墙,墙外有宽3米的壕沟,营房四处均有大门供出入。以上各项建设设施,在一年多的时差是内,组织工作了数百人的施工队伍 ,并聘用了工程人员负责指挥,所用机砖机瓦以及其它建设材料,分别从武汉等地经水路运至孝感西门码头,并在通往郑家阁的运料道路上铺设了十余华里的轻便铁轨,用铁头车(每车一人)由河岸装运推至施工点,自早至晚,络绎不绝。在此期间,我父亲常用住工地,掌握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切经费开支。由于他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两项工程全部按期完成,经省营房修建处派人验收,符合标准。这两项工程,已经50多年前的事,当时我是二十四、五岁的青年,这些工程虽然我都参加过,由于年青识浅,对其他方面未曾留意,现在回忆,也仅于此。
2#
 楼主| 发表于 2011-3-13 01:49:43 | 只看该作者
承建文昌阁及重庆白市驿机场所忆
(李体松)

早在1933年,沔阳人欧阳洪烈任孝感县长时,见旧“文昌阁”圮倒已久,毁损不堪,有心重建,就召集县城各界人士共商此事,与会者极力赞成修复,并殷切希望他能办好这件事。会后,欧阳批拨一部分公款,作为重修费用外,还由地方各界人士捐款资助,作为基建费用以补公款之不足。

欧阳县长在孝感听说我父亲的事迹,因此他指派专人请我父亲到孝感商谈重建“文昌阁”之事。我父亲认为对家乡的建设,应当尽力,在议定修建的全部费用后,他亲自到汉阳鹦鹉洲选购上等木材,以及建阁所用的琉璃瓦、兽头等各种材料。挑选技术高超的老师傅,按图纸施工。先父除料理汉口的营造厂业务外,经常来孝感监督工作。由于欧阳县长的倡导各邑人的有力援助,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将这座宏伟的建筑得以再现孝感城东。竣工之日,欧阳洪烈县长亲自主持庆祝会,全城各界人士纷纷前往观赏。记得当时在县城儒学巷教私塾的徐先生即兴赋“古风”一首,此诗,我记得前四句:文阁嵯峨与天参,吞云吐雾覆云端,九头银螭摩银汉,四角金鏊响金銮……。“文昌阁”复修后,其实际支出超出原预算3000银元,欧阳县长与家父商议,能否稍缓时日俟筹集款项偿还,家父爱乡情切,当向欧阳县长及负责监修的人表示:“欠款三千元不要偿还,作用为对家乡建设的一点心意”。家父这一行为,博得欧阳县长及各界人仕的赞扬。
3#
 楼主| 发表于 2011-3-13 01:50:20 | 只看该作者
承建宜宾军用机场的回顾
(李体松)

“七.七”抗战发生后,1938年冬,武汉沦陷前,我继承父业,在1938年秋,将“李义兴营造厂”及原有熟练工人一同迁往重庆。由于家父在战前多次承修军用工程,颇具声誉。从1939年起,我在国民党航空委员会承包修建宜宾军用机厂的全部建筑,后来又承包修建重庆白云驿军用机厂的主要跑道及其它设施,当时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又名“飞虎队”系陈纳德将军所领导),美国重型轰炸机“空中堡垒”即驻于此,美军轰炸武汉及宜昌的日军,即在白云驿机场起飞。从入川之日起,截至1945年日军投降为止,我又先后经修“犍为军用机厂”,以及在宜宾的军政部第十八军药库和汽油库等大型工程。

在抗日时期,我家经营的“李义兴营造厂”,除前述我具有几十位建筑技术的基本队伍外,还视工程需要雇请当地的建筑工和小工。我对上述工程师傅,特别是技术操作人员,不论亲疏,根据工种和辛劳大小,都按当地同行业的的工人、技师,分别给予提高10%或20%。从1939年至1945年近7年中,我经手修建了许多工程,从未发生质量事故。究其根源,实得力于我父亲的得力教诲。我父亲曾说:“一个人要严于律己,忠厚待人,钱要赚自正路,不可搞歪门邪道,否则是不会久的”。我把父亲的教诲常记心中,因此我在入川7、8年当中,尽管战时资金波动,生活不安定,我能应付自如的根源就在于此。

日军投降后,营造厂的工人师傅们思乡心切,先后离川返鄂,我在渝结束厂务后,于1946年初夏回到武汉,这时,通货膨胀,物价波动,人民群众在饱经8年抗战的苦难之后,又遭受生活煎熬,百业箫条,哪有力量建造房屋,我也只得将经营多年的“李义兴营造厂”停业了。
现我已八二高龄,回忆往事,正是:
沧桑往事几经秋
不尽长江滚滚流
喜看黄鹤今重返,
江山如画乐登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4:50 , Processed in 0.07549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