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态度和思考比技巧更重要 文/人在天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20 10:22: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态度和思考比技巧更重要


2010年4月7日,《南方都市报》“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在四川成都颁奖。各个奖项及其得主分别是: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00九年度杰出作家:苏童;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00九年度小说家:张翎;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00九年度诗人:朵渔;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00九年度散文家:张承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00九年度文学评论家:郜元宝;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00九年度最具潜力新人:笛安。
  4月8日,《南方都市报》以特刊形式对“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评奖情况、获奖作者等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对每一位获奖作者,该“特刊”皆分为获奖作者简介、授奖词、获奖演说和作者接受“南都”记者采访的答问几个部分,展示了获奖作者的心情、写作观念和对文学的看法。我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阅读这个“特刊”,觉得这些作家获奖实至名归。尤其是获奖作家们在其《获奖演说》中表达的见解和观念,值得好好琢磨领悟。透过字里行间,我真切感受到文学的无穷魅力,感受到获奖作家们朴素的思想和炽热的情感。我觉得,社会责任感的高低,良知的有无,思想的深浅,是区分一个作家成熟与否、成就大小和是否受到读者欢迎的重要标志;而写作个性、风格与技巧仅仅是让作家在众多写作者中成为独特的“这一个”。
  从我的阅读经验看,大至一部作品,小到一段文字,能够吸引和打动人的,首先是作家的一种态度,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一种姿态,“努力以写作获取大地的宽度、海洋的深度、天空的高度”(苏童《获奖演说》)。不论是优雅叙述还是从容解读,不论是完整故事还是情感片段,必须反映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一种认知,一种姿态,是俯瞰、平视还是仰望,这很重要。能否做到不趋时,不媚俗,不逢迎!能不能不粉饰太平,随波逐流,哗众取宠,人云亦云;能否做到有赞美,有批判,有保留,甚至是沉默。不论是演绎历史故事,还是描写当代生活;不论是写“达官贵人”,还是讲社会底层,作家必须有一种公正的立场、独特的视角。古语说,“言为心声”,即使作家不说话,他的作品也会告诉我们这些信息。所以,“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00九年度文学评论家”获得者郜元宝说,“……批评家的任务很简单,就是不管对错,不看风向,真诚大胆的说出自己阅读世界阅读文本的感受,做作家读者的异己的知己”。
  其次是一种责任意识。有没有对公平正义的坚守,对真理理想的追求,对美好情感的守望,对世道人心的引导。一句话,作家在自己的笔端,有没有流淌出对真善美的温情的描述,对假恶丑的艺术的批判。在作家笔下,爱恨情仇必须泾渭分明,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同样不能含糊。文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作家必须是生活的有心人,对生活,作家不止是记录和描述,更重要的是分析与解剖,让读者能够窥见或者感悟到作家在文本中精心营造的温情与亮光。“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00九年度诗人”获得者——诗人朵渔用诗一般的语言说,“诗人……代表了一种自由、梦想、飞翔的价值观念,代表了人类存在的诸般可能性。当人心陷溺于物质的重负无法自拔时,只有诗人才会冒着喝西北风的危险而选择自由与理想;当时代陷入疯狂与贫困、神性之光黯然熄灭时,一个诗人不会选择逃避,不会见骨头就抢,见砖头就跑。……这就是面向时代的写作”。
  再次是对“人”的关注。文学是人学。关注人的命运、关注人的情感,是文学永远不变的主题。特别是对社会底层人群的关怀,更能凸显文学的价值与作家的责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00九年度散文家”获得者张承志先生在《获奖演说》中说:“一个作家的文学质量,在于他对中国理解的程度,以及他实践的彻底性”。“我希望自己的文学中,永远有对于人心、人道和对于人本身的尊重;永远有底层、穷人、正义的选择;永远有青春、反抗、自由的气质”。
  最后是一种“思考”,体现作家的思想厚度。作品要吸引人、打动人,必须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就是作家的思考和思考的结晶——思想。苏童以《河岸》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00九年度杰出作家”,举办者在给他的《授奖辞》中说,“苏童以轻逸写繁复,以叙事呼应抒情,以宽恕之心解读历史的专断和个人的欲望,他的写作,是关于灵魂的叙事,也是一门个体生命如何自我展开的学问”。我们阅读文学作品,不单看故事情节是否生动和吸引人,也不仅仅看抒情是不是吻合自己此时此刻的心境,更重要的是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能否感受到尊重、理解与“指引”,我们在境界上是否有 “提高”,心灵是否有触动,认识是否有“攀援”。

    优秀的文学作品,有作家的博爱思想、悲悯情怀在默默的濡染着读者,抚慰着在价值多元年代里一颗颗焦虑与浮躁的心!阅读的过程,就是心灵洗礼的过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0:52 , Processed in 0.07073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