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文课·大红灯笼高高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8 17:44: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文课·大红灯笼高高挂
执教:陈永睿

【三维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冰糖葫芦式”式写作模版。

指导学生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学会谋篇布局。

【教学重难点】

了解基本技法,从实例出发,而不是一大堆概念。

结合写作实际,避开常见误区。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诗·卫风·硕人》是这样描述美女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美女的动人之处正是这两句:“直把个绝世美人,活活的请出来在书本上滉漾。千载而下,犹如亲其笑貌。”写文章亦如此,做到“明眸善睐,顾盼生辉”,而欲达这样的效果,莫过于运用“大红灯笼高高挂”式结构精力谋篇、巧妙拟题了。高考作文,可以说“题好文一半”。如果我们熟悉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就能在考场中写出大放异彩的文章来,使阅读老师“心动神怡一瞥间”。

二、范文引路

拯救日渐消逝的恻隐之心
生命之殇:是谁在冷漠心凉?
10月13日,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现在小悦悦在重症监护室,脑干反射消失,已接近脑死亡。

视生命若草芥,本以为是暴戾无道肉食者的冷漠秉性才制造的残酷,岂不料却在熙熙攘攘的街市中上演。这不仅仅是一起人身的惨剧,更是一幕人性的悲剧。而面对这人性的悲剧,任何充当道德君子去谴责冷漠的人,似乎都是伪妄的——我们在生活中都在充当路人的角色,如果经过现场,扪心自问:有多少人会停下脚步,伸出援手?因而,小悦悦身上发生的不幸以及由此引发的道德思考,每个公民都是当事人。

人性之问:是谁将道德抛荒?
孟子曰: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道德的冷漠,仿佛让人置身于寒冷的冰窖;良知的蒙昧,让人性的光辉失却光芒。一个两岁孩子的眼中,世界是那么的透彻明朗,一切美好充斥着她的想象。但轮番碾压过的车轮,路人冷漠的眼神,将彻底颠覆她对这个社会的美好期待。是什么扼杀了孩子的良善想象,又是谁在制造人心的荒漠?大地悲凉,不仅仅是小悦悦的痛楚;人心冷漠,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道德灾难。

恻隐之心日渐从我们的身边消逝,人性的温暖被旁观的冷漠所取代。而造成这一切的又是什么?是善念的禁锢和压制。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良善的天使,只不过种种环境的制约和现实的禁锢,让她失去了翱翔的空间,只好被囚禁在民众的内心。而这种现实和环境,正是善意遭到欺骗和侮辱,善行得不到支持和保护。红十字会的丑闻和层出不穷的“彭宇案”,是这种禁锢和压制存在最明显的佐证。当善心成为别人餐桌上的饕餮,当行善成为个人的冒险,试想:谁在释放自己的恻隐之心不会迟疑甚至战战兢兢。

这,不是在为冷漠的人性开脱,而是人性已经被套上了种种枷锁。唯有打破枷锁,才能解放人性。一个连个人财产和生命都无从保障的时代,我们怎么会有信心去保障他人的财产和生命?一个不知道尊严为何物的人,如何为他人获得尊严?

体制之建:怎样令善念释放?
体制缺乏对良善恻隐的敬畏和浇灌,势必导致善之花的凋零。反思当下的机制,显然正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腐败等现象难以消弭,作恶者反倒享受优越,这难免让良善的民众笃定的信念发生动摇;红会等丑闻的曝光,让民众感觉到善意无法得到正常的输送,无法产生应有的效用,难免灰心失望;而法律违背程序正义,盲目支持诬赖助人者的老太,将助人者陷于道德和法律的风险和困境中,难免让人畏首畏尾。因此,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缺乏完善有效且鼓励善行的制度和律法,在高风险社会下,人性和善念无法得到促动和释放。

唯有为小悦悦祝福和祈祷,或许能够减少这个冷漠社会的罪孽。只是,要拯救日渐消逝的恻隐之心,除了个体的忏悔和救赎,恐怕还需要文化的重建和制度的完善,只有人性得到由内而外的释放,善意的流露才能自然而真诚,善行才不会被麻木和忌惮阻止脚步。

(节选自《重庆时报》,有改动)
简评:这样的结构,能让我们清晰地读出作者的思维轨迹:摆现象(路人之漠视造成小悦悦生命之殇)→析原因(国恻隐之心丧失造成道德抛荒)→提办法(健全法治体制方能令善念释放)。三个小标题,言简意赅,高度概括了各段的中心意思,可谓“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20:23 , Processed in 0.10065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