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片画坛(49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14 11:5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片画坛(49则)




引    言
           徐聚一

  批评界一直热衷于疏阔宽泛的“批评”,虽然一波又一波,一浪再一浪,似乎高潮纷涌,一会儿纠缠什么主义,一会儿又粘连于“等于几”。但个中高手,功夫了得者,只要具体到作者及其作品的时候,就几乎个个进入了疲软状态。最高明的战法是尽量“玄虚”,老庄禅学,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云云、云云,远不止七十二式,到文章快结束就使一招蜻蜓点水,将作者、作品一略而过。极高明者则连这一招也不使,上来就无招胜有招,说东道西、不骂不赞,谁也不得罪又保持了其批评、理论的本色。
  而这些文章相比而言还可算“好样的”。充塞于报刊画集中的批评文本,一大堆就是天花乱坠,批评界各路的“精英”还几乎没有一个能脱此弊,在此也不必啰嗦其名,反正文本俱在,但于肆中随便抽取一册即得。根据这些文本的描述,则真是大师辈出,艺术家遍地开了花。
  中外艺术史可证,大师及艺术家们被“骂”出来“苦”出来的为多。——不过要提醒一些“有心人”,因此而模仿出来的“骂”、“苦”,统统无效。
  “骂”,对真有艺术秉赋者是一种激励,他可能因此要以作品来证明“骂”之无理;而对滥竽充数者,又特有其指“伪”之功。既然正反两面皆有好处,则批评界何不对艺术大开其“骂”呢?
  当然,现实“语境”中,“骂”之于“赞”,何啻天壤。
  而“骂”得如果是真“无知”,那实应该没收他的“骂”资了,——真骂可是犯法的。
  所以,我有感于《这片画坛》作者的“骂”点站得颇高之外,还相信其“骂”心纯粹。
  此番开“骂”,我以为是他对批评界做的贡献。据我所知他与文中所及之人,大多有过交往,与不少人还交情非浅。所以我不相信他的文章是为别的目的而施的“攻击”。另一方面,我则相信被“骂”之人,都有“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的修养。而倘若依我之见,内中某些作者尚未有堪“骂”的实力。
  愿这些“诚实的批评”,不要被走调变味才好。——但“这片画坛”,谁说得准呢?!

                                          辛巳之春谨撰于京郊
2#
 楼主| 发表于 2011-4-14 12:00:40 | 只看该作者
吴冠中:稀释的火热
周韶华:无知无畏
张 仃:将焦墨进行到底
刘文西:执迷不悔
赖少其:落幕前的辉煌
贾又福:大师情结
关山月:艺术与政治神话的典范
陈丹青:迷途的羔羊
启 功:幽默的矫情
黄永玉:一身湘气
刘大为:画外绝唱
陈绶祥:新文人画的“打油”教头
陈逸飞:另一条路
林 墉:没落的贵族
华君武:漫画人生
于志学:取法乎下
范 曾:聪明反被聪明误
卢禹舜:
龙 瑞:经典的时尚
朱新建:新文人的比基尼
亚 明:银子无罪
丁绍光:精美的快餐文化
陈传席:卫道士的尴尬
李小山:麦城的故事
彭 德:读书很多
李伯安:世纪末的悲歌
丁绍光与韩美林:精美的文化快餐
林筱之:快活就是现在
刘勃舒:江郎才尽
王已千:晚节不保
刘旦宅:连环月份牌
史国良:你的矫情我永远不懂
田黎明:浮光掠影
王镛、陈平:新学派的形像代言
袁运生:左东右西
陈佩秋:“规整”师傅
徐建融:敬业的小木工精神
李可染、陆俨少:都是革命惹的祸
方增先、吴山明:病了的浙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0-6 10:36 , Processed in 0.12559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