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华民国教育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24 17:4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华民国教育部为中华民国负责学术、文化及教育行政事务的最高机构,并监督地方政府教育主管机关。
  中华民国成立後,即将清朝的「学部」改名为「教育部」,当时底下有「承政厅」、「普通教育司」、「专门教育司」及「社会教育司」,从事国内教育兴革相关工作。至1926年3月於广州成立国民政府後,再由「教育行政委员会」接管相关任务。1927年中华民国奠都南京後,「中华民国大学院」接替原先所设的「教育行政委员会」,成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机关,由「秘书」、「高等教育」、「中央研究所」等部门分别负责国人的教育事项。1928年12月11日中华民国政府公布《教育部组织法》,明定教育部为全国学术、文化及教育行政事务的最高机关,从此正式以教育部做为正式名称。
  教育部下设国民教育司、中等教育司、高等教育司、社会教育司、技术及职业教育司、体育司、总务司、教育研究委员会、训育委员会、医学教育委员会、侨民教育委员会、学术审议委员会、法规委员会、国语推行委员会、诉愿审议委员会、中央教师申诉评议委员会和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等。


教育部组织结构
教育部下设国民教育司、中等教育司、高等教育司、社会教育司、技术及职业教育司、体育司、总务司、教育研究委员会、训育委员会、医学教育委员会、侨民教育委员会、学术审议委员会、法规委员会、国语推行委员会、诉愿审议委员会、中央教师申诉评议委员会和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等。

历任部长
       蔡元培 1927. 6.13大学院长 浙江绍兴  
 蒋梦麟 1928.10. 3-1930.11.28大学院长、教育部长   
高 鲁 1930.12. 4未到任1931.8准辞  
 蒋介石 1930.12. 6以行政院长兼理12.22通电就职 奉化   
李书华 1931. 6.19代部长  
 朱家骅 1931.12.29-1932.10.26  浙江吴兴  
 段锡朋 1932. 1. 9以次长代部长  
 翁文灝 1932.10.28未就
  朱家骅 1932.11. 9-1933.4.20 以交通部长兼摄教育部长  
 王世杰 1933. 4.21-1937.12.31   
陈立夫 1938. 1. 1   
朱家骅 1944.11.20  
 梅贻琦 1948.12.22未就任  
 陈雪屏 1948.12.31-1949.4.5以次长代部长 江苏宜兴  
 杭立武 1949. 3.21任命,4.6就任,6.10到职 安徽滁州  
 程天放 1950. 3.12  江西新建  
 张其昀 1954. 5.27  浙江宁波
  梅贻琦 1958. 7.14  天 津  
 黄季陆 1961. 2.23  四川叙永   阎振兴 1965. 1.25  河南汝南  
 邓传楷 1968.10 以次长代部长 江苏江阴  
 钟皎光 1969. 6.25  广东梅州  
 罗云平 1971. 3.21  辽宁凤城  
 蒋彦士 1972. 5.29  浙江杭州   
李元簇 1977. 4.19  湖南平江  
 朱汇森 1978. 5.29  江苏南通  
 李 焕 1984. 5.28  湖北武汉  
 毛高文 1987. 7. 4  浙江奉化  
 郭为藩 1993. 2.27  台湾台南   
吴 京 1996. 6.10  江苏南京  
 林清江 1998. 2. 9  台湾云林
  杨朝祥 1999. 6.15  不 详  
 曾志朗 2000. 5.20  台湾高雄
  黄荣村 2002. 2. 1  台湾彰化  
 杜正胜 2004. 5.20  台湾高雄
2#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17:52:05 | 只看该作者
民国教育给我们的借鉴

2010年02月03日 凤凰网
本文摘自《教师博览》2008年第1期 作者:薛林荣

教育乃千秋之大业,民国办教育的很多做法都值得今天借鉴和学习。

比如说教育法规。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立即强调在中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明确规定:“初小、师范、高等师范免收学费。”免费上师范就成了当时很多家境贫穷的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毛泽东就是在湖南师范学校毕业的。1946年国民政府制定了《教育宪法》,定位准确,要求明细,兹列举几条:“教育文化应发展国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国民道德、健全体格、科学及生活智能。”“国家应注重各地区教育之均衡发展,并推行社会教育,以提高一般国民之文化水平。”等等。

比如说教育经费。《教育宪法》规定:“边远及贫瘠地区之教育文化经费,由国库补助之。其重要之教育文化事业,得由中央办理或补助之。”“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15%,在省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25%,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35%,其依法设置之教育文化基金及产业,应予保障。”业内人士可以对照60年前的这个标准算今天的账,看看有没有差距。

比如说教师待遇。1927年公布的《大学教员资格条例》规定,大学教员的月薪,教授为600元-400元,副教授400元-260元,讲师260元-160元,助教160元-100元。教授最高月薪600元,与国民政府部长基本持平。在20世纪30年代初,大中小学教师的平均月薪分别为220元、120元、30元;而同期上海一般工人的月薪约为15元。20世纪40年代的《教育宪法》规定:“国家应保障教育、科学、艺术工作者之生活,并依国民经济之进展,随时提高其待遇。”资料显示,当时普通警察一个月2块银洋,县长一个月20块银洋,而国小老师一个月可以拿到40块银洋,民国时期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要远远超过县长。民国时期对教师待遇的重视和投入让今人望尘莫及,汗颜不已。

比如说教育理念。民国以来,中学教育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张伯苓是个教育救国的伟大实践者,他给南开制定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求人。”张伯苓常说,学生“不单是要从书本上得到学问,并且还要有课外活动,从这里得来的知识学问,比书本上好得多”。在他的倡导下,南开中学的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为“教育立人”创造了载体,如敬业乐群会、美术研究会、摄影研究会、文学会、京剧社、新剧团、校风出版社、武术社等。值得一提的是南开的剧团尤其有名,因此有“话剧的摇篮”之美誉。曹禺、黄宗江等人都是从南开走上话剧道路的。

比如说教材。民国教科书的编纂有两个特点,一是它的民间性,民间在编纂教科书上有较大的自主权,只报教育部审核即可;二是它的编纂者都是具有现代思想的第一流的教育家,如胡适、舒新城、郭秉文、朱经农、黎锦晖、廖世承等,由他们来商定给小学生编课本,自然也就体现了民国教育的基本理念。

比如说多样化的教育格局。当时的中国是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并存,形成了一个参差多态而又富有弹性的“差序格局”。南开中学就是私立学校。私立学校跟公立学校比起来有灵活自由的优点,当时的文化环境足以让私立学校生存并且发展,社会上对于私立学校也没有偏见,这一方面得益于其时的文化生态,同时也得益于民国教育家的胸襟。

比如说不惜代价办教育。抗战前全国有4亿人,当时的西部只有1.8亿人,抗战爆发后大后方涌入了5千万人口,而当时西部的国民生产总值不到全国的30%,民生工业只占5%,却要养活50%以上的人口。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刻,当时的国民政府却真正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据著名学者何兆武所述:在西南联大上学时,大学生不仅免学杂费,而且还免每天的午餐费,如果学生上学仍然有困难还可以申请助学救济金,且助学救济金在大学毕业后可以不还。同时,抗战客观上为我国的西部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使西部诸省在基础教育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37年底开始在四川、河南、贵州、陕西、湖南、甘肃、江西、安徽等地先后成立了22所国立中学及3所国立华侨中学,先后培养教育了10万“战区流亡学生”。中国共产党的许多杰出人才就是这些国立中学培养出来的,比如: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著名诗人贺敬之、国防科工委主任上将丁衡高等。抗日战争结束后,这些国立中学于1946年逐步复原,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谱写了一个残酷战争期间中国教育的传奇。

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到目前为止,共有8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有5位(李政道、杨振宁、李远哲、崔琦等)生于我国民国时期的二三十年代,接受的是民国时期的教育。而自建国以来,新中国培养的学生中只有高行健一人,而且还是文学奖,自然科学奖一个也没有,当代教育是不是应该反思?

向民国教育学习是犯了“左”倾错误吗?窃以为,非也!敢于承认一切优秀的精神遗产,不仅代表着“政治正确”,更代表着大胸襟与大气度,是成熟与自信的表现。当年的民国教育是一种很大的格局,既仰仗了典雅、古朴的民初之风和波澜壮阔的“五四”之风,又有赖于一大批民国学人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非靠一日之功、非毕一日之力可以抵达,当代教育任重而道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9:30 , Processed in 0.07515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