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老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轨迹与发展内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14 15:1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老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轨迹与发展内涵

李海林

一个优秀语文教师的成长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可以宏观地体现在一个轨迹上。通过调查80多位语文老师的成长过程,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老师们的成长历程分为这么几个时期。
职业适应期
职业成长期
职业高原期
职业转变期
职业成熟期
职业稳定期
职业消退期
1-3
2-8
8-15
15-20
18-25
20-35
35-
职初教师
经验型教师
专家型教师(卓越型教师)

23-26
25-40
35-55
55-

第一个时期称之为“职业适应期”,也就是我们刚刚参加工作,适应这个岗位。在这个过程中间,核心的内容是对教材的熟悉;主要的方式是校长和同伴的帮助。如果有校长和同伴的帮助,我们会比较顺利地熟悉我们要教的教材,一般来说,绝大多数老师都能顺利地度过自己的适应期。个别同志不能适应,只能离开教育岗位。
第二个时期称之为“职业成长期”。根据调查,绝大多数同志都能顺利地完成自己的职业成长期。而且,这个成长是自动的,是自然而然的,甚至可以说是不需要特别的努力。主要的成长方式是靠经验教训。在他参加这个职业一段时间,大概三五年吧,七八年吧,由于经验的积累,也由于他对这个职业的兴奋感,会使他对这个职业倾注比较多的注意力,他会很自然地发展。
第三个时期是“职业高原期”。与前一时期相比,该时期的教师在专业上处于停滞状态,而且不稳定。其原因有两点:第一,教师是发展着的职业。在大学里学的东西用完了,形势发展了,不管用了。第二,靠经验的积累。但不够了,成长方式必须发生变化。必须有外力来推动一下。
第四个时期是“职业转变期”。这主要是指内在的转变。外在的转变有的时候是不明显的。这里主要是指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方式。工作与做人的修养同时发生变化。挫折在这里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有的是有意识的,有的是无意识的。有一个较长的积累。不是突变,而是渐变的。转变的契机是专业进修、专家指导,或者工作内容(一本书、一个课题),或者环境的变化。20%-35%的人能进入这个发展阶段。
第五个时期是“职业成熟期”。教师的精神面貌有变化,他的工作面扩大,交际圈发生变化,教学向科研转变。这个时期否定自己是关键,要有总结与反思的意识与行为,要有科研兴趣、科研意识,科研能力。30%的人能进入这种状态。
第六个时期是“职业稳定期”。教师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工作面也进一步扩大。工作内容发生变化:考虑学科发展的思考与组织,注重课程建设,对学科发展历史感兴趣。学术追求和社会活动能力是关键标志。思考问题的方法,看问题的方法立场至关重要。20%的人能走到这一步,其中最优秀的分子,不到10%。
第七个时期是“职业消退期”。这个时期教师在专业上更精细化,但是他不愿意更新,渐渐有些保守。
前面两个时期的判断和发现很一般,几乎有60%-70%的人进入了高原期。教师很快适应,很快发展,然而到了八年到十年左右吧,几乎有60%-70%的人进入了高原期。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的60%-70%的人中间,至少有一半人终身没有走出这个高原期。这是最可怕的。我认为这是我的一个最重要的发现。60%-70%的人进入高原期,还有20%-30%的人连高原期都没有进入。他就停留在第一个次成长期。这一批人很快就沉沦了。进入高原期60%-70%的人中间,有一半的人终身停留在这个职业高原期。只有60%-70%的一半,大概30%-40%的人进入了职业的转变期,然后进入职业的成熟期,然后进入职业的稳定期,然后进入职业的消退期。
在这个过程中间,最重要的是职业的转变期,我称之为第二次发展期。几乎所有优秀教师的成长,是由两次发展构成的;甚至有三次四次,那是更高层面的。只要是优秀老师,几乎都有一个两次发展。其中第一次是自然而然的。成长的动力主要是职业的压力,主要是生存的压力。成长的方式主要是经验教训。第二次成长不是自动的了,成长的曲线图上的波浪线往上面发展的时候,是教师成长最为艰难的时候。它不是自然而然的,不再是生存的压力,不再是职业的压力。一般来说经过第一次发展的老师,生存的压力,职业的压力不是那么的明显,他基本上能在这个学校站得住脚了。现在上海最需要的名师,应该是指完成第二次发展的老师,完成第一次发展的老师比比皆是。这是我的第一个结论。
第二个结论是第二次成长比第一次成长困难十倍。几乎所有的老师发展的瓶颈就在这里。原因是什么?这是最重要的地方,根据我的调查和分析以及访谈,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几乎不能顺利进入第二次发展的老师他都不知道自己还没有进入发展期,就是第二次发展期,他都不知道。他不知道一个优秀老师的成长应该是由两次发展期组成的,他以为自己已经发展充分了。他不知道在他的前面还有一个很大的第二次发展的空间。他为什么不知道的呢,如果我从来没有发展过,如果我参加工作十来年了,我还像刚刚参加工作时的那样惶惶不可终日,他会进步的。问题是他已经有了第一次发展,所以当专家、当校长、当老师们说任何问题的时候,他一听就懂,一听就什么都明白,但是仔细一想他什么都不明白,这是最可怕的。这一批人是最难培训的,他已经发展过了,他认为所谓成长所谓专业化就是这一次成长,我已经完成了,我已经明显感觉到自己跟刚刚参加工作时的那个我有很大的不同,你还要我怎么办?而越是高层次的发展,我们这些培训人员,校长越难向他描述那是什么。初级的培训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他,你这一堂课,你说话的时候有多少病句。你上台的时候教态怎么样的不好。你只要跟他说一次,就够了。越是高层次的培训内容,培训者越难向这个被培训者描述清楚那是个什么东西。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他自己去感悟,而所有完成了第一次发展的老师最难用心去感悟新的东西。最难!这是我的第二个结论。
第三个结论:第二次发展这个时候成长的老师的发展需要契机。换句话来说,需要有一定的动力。在第一次发展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内因,是老师自己。但是第二次发展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外因,这个时候应该有一种建设性的制度,不管你认识到还是没有认识到,你还有第二次发展,也必须走进第二次发展期。可惜现在没有这方面的建设。
我想在座的各位至少都是完成了第一次成长期的。我们有没有这种感觉:现在的课越来越难教了,而且我还找不到怎么办。这既可喜又可忧。可喜的是你已经完成你的第一次成长期了,可忧的是你还没有进入第二次发展期。你还在高原期,还不会成长。
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发展什么?应该发展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语文素养、语文学科新知识和语文教学理论前沿。
第一个是要发展我们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东西是靠你的那个货真价实的语文素养去感染学生。我称之为“裸体语文”,语文教学不要搞那么多花枪,就是靠你的那个货真价实语文素养赤裸裸地和学生交流。赤裸裸地把你的语文素养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且和学生进行交流,至少可以完成我们语文教学任务70%-80%。现在我们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最主要的是我们有一部分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师个人的语文素养本来就比较低,怎么可能教出语文素养很高的那种学生?那么这些语文素养具体指的是一些什么东西呢?我把它概括为这么几点,这个概括毫无疑问是不全面的,但是我认为是最重要的。
第一是文学的阅读量和感悟力。我听过一些课,五十来岁的一些同志,很难说他的上课体现了什么新课标,很难说他这堂课体现了什么新理念。他用的方法也比较老,但是课堂教学效果不差,学生学得也津津有味。靠的是什么呢?我发现,无所谓是这个老师看的多,而且有领悟。然后他直裸裸的把自己的领悟讲出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且能让学生佩服。这堂课差不到哪里去。我也听到过一些名家的课,基本上都是三十来岁四十来岁我这个年龄的,很花的。如果要说起来它里面有很多新名堂的。但是我总觉得学生学习下来的那个效果不怎么好。这是因为学生对这个作品的感悟力比你对它的感悟力要好。这样的老师最大问题还是多看些文学作品吧。
第二个方面是文言文的阅读量和名言名句的记忆程度。最近我做了一个关于语文教师的代递传承的一个研究。我把语文教师分为五代,我自己大概属于第四代。然后我把第四代和第三代于漪、钱梦龙老师比,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弱点是什么,就是语文素养。和上一代乃至上两代的前辈比啊,有多远就差多远,不是差一点。差到什么程度呢?差到不配当语文老师。我之所以把话说得这样激烈,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因为我说的是最平常的话,但我说的是实话。你不要去想,我阅读多少文言文,然后我记住多少名言名句,可以在多少第二天的时候用,不是这么回事。是你读了很多的文言文,读了很多的名言名句,“满腹诗书其自华”。然后你的精神力量精神魅力一下子镇住学生,从而有了学生对你这个语文老师的“向师性”。有了这一条,语文课怎么上学生都能接受。如果不是这样,这个班上的一部分聪明的学生一听你上两堂课他就知道你是个傻子。老师们,你这个学期的课你会上得很艰难。
第三,我称之为语感力,是对语言的敏感力。我们凭什么可以当老师,当语文老师?不是凭我们的拥有多少语文知识,而是凭我们有多么敏感的语感力。因为我们在跟学生分析作品,引导他们解读或者鉴赏作品的时候,我们凭语文知识来教学生怎样解读和领悟鉴赏作品的时候不多。我发现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什么呢?孩子们,我看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我是什么感觉,往往是这样讲的时候,同学们会特别有感觉。我们动用语文的知识去解释语文现象的时候捉襟见肘。更多的靠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对语言的那种精细、细致而且充满个性的那种语感力。
最后一点,是表达能力。语文老师确实是靠嘴巴皮子吃饭的。数学历史他们这些老师,至少他们还可以尝试动用别的东西。比如数学老师表达能力不好,但是他说你们能够认真看一看我是怎么解题的,然后在黑板上把这个题解出来。都能够吸引一部分学生,惟有语文老师不行。课文上面就这么一句话,学生看了一点感觉没有。然后我声情并茂地把这句话重新说一遍,学生就有感觉了。这就是你的本事。
第二、语文学科新知识
与这个新知识其实是相对于老知识而言的。在座的老师们都知道,目前关于语文知识的争论十分激烈。新课标也好,专家的主张也好,都是要淡化知识的教学。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一个过程,最早认为语文知识可以少教一点甚至不教一些。为什么呢?那是因为现在以有的一些知识都是古里古怪的、不管用的。比如说,文章的体式有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应用文的分类。事实上,谁看到过真正的记叙文?我们要么看到的是新闻报道,要么看到的是报告文学,反正我们从来没看到过记叙文。记叙、议论、描写、说明,这是言语表达手法,言语表达方式。以某种言语表达方式为标准为区别度去概括文体的特征至少是不科学、不全面的。我在这里不展开对文体知识的讨论,我只想说明一个道理。至少过去所有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是不符合语言和言语活动的实际的,这是第一。第二,语文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简单点说就是一部分是关于语言是什么的知识,有一部分是我们怎样使用语言要达到我的目的做我想最的什么样的事的知识。前者是关于语言客体的知识,和我们的孩子关系不大,那是语言学家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做的是我们怎么运用语言去做好某件事的知识,这就和我们有关了。这不是关于语言要素的知识,而是关于语言功能的知识。具体说是在什么情况下面,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动用什么样的语言手段去做一个什么样的语言活动。这就和言语主体有关系了,和言语环境有关系了,和言语对象有关系了,这个知识是我们需要的。这在过去是没有的,只有陈述性知识,没有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的知识。我深深地认识到这一点,我的结论是不教知识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现在才认识到我错了。而且错到这么笨,错的这么蠢,错到那个知识不好我的结论就不教,正确的做法是,那个知识不好我就换个知识来教。  
这就涉及到我们对新课程的理解了。照我看来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是教学理念的问题,或者说语文教学理念的问题不是最致命的问题;也不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或者说教学方法有问题但不是致命的。致命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教学内容。你教的那个东西本身是错的,你用什么方法教都是白教。你用什么理念来教都是错的,你用什么方法来教都是错的。         
我们的语文老师要想有第二次发展,要想成为卓越型老师,那就必须对语文教学的理论前沿语文教师要想有第二次发展,要想成为卓越型老师,就必须要与语文教学理论前沿有所接触,有所了解,这样才能跟学术界对话。才能把你最宝贵的经验转化为能指导别人进步的东西。什么叫卓越型老师呢?基础型老师是自己做不好自己的事,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完成的老师。骨干教师是完成了第一次发展的老师,是可以自己作好自己的事的老师。卓越型老师则是指那些完成了第二次发展的老师除了作好自己的事,还要帮助别人作好他的事的老师。这就是我们说的知名度,影响力。你要把自己的观念传达给别人,影响到别人,那就去表达。要表达那就有工具,就要有你的话语权。这些话语权,不是来自你的经验,也不来自于你的深造,而是来自你的理论前沿。这里我想向大家介绍几门学科,语境学、语用学、语体学、接受美学、文体论、叙事学、现代文论等等。关于理论前沿的理解,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语文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的关系的重新解释。上个世纪我和王尚文先生一起研究语感问题,我个人认为到现在也这么认为语文目标是语感,而不是懂得那些知识。但是人就那么蠢,我说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感,那么教学内容是什么呢?我说,当然是语感了,那么你用什么方法去教呢?我说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当然去语感一番了,这就是我的语感教学论。语文教学通过让学生语感一番去学习语感从而形成学生的语感力,其实这就是我的语感教学论。十几年前,我曾被人们指责为抽象语感论。现在知道别人指责是对的,因为那不可能实现。最近我发现这三者是可以分开的,教学目标是语感,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语式去培养学生的语感,我通过试验研究发现是可以的而且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学生对语言知识也就是语式的理解分析去培养他们的语感,也可以通过语言实践去培养学生的语感。过去我只承认可以通过语言实践去培养语感而不承认可以通过语言分析去培养。可以通过语言现在,这一套理论已经在王荣生那里获得了确证。那就是教学目标是语感,教学内容是语式,教学方法是语式和语言实践。我们掌握了这种理论前沿,就知道你的教学重点在哪里,那就是如何通过语式的教学去实现语感,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东西。
青年教师如何能够迅速成长起来,我想说几句大实话。第一、教学上要站得住脚,要把自己;第二、科研上要名声在外;第三、同伴能接受,千万不要和同伴对着干。虽然你是对的,也不要与同伴对着干第四、要让领导赏识你。还有几点感触也想跟大家作个交流。第一、要有从生活的最底层崛起的勇气和力量。在我看来,现在的语文教师好像还是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我现在是中学语文教师,现在我敢这么说了,因为现在的语文老师缺少话语权,那些话语权全被那些大学教授霸占了。第二、勤奋和刻苦是每个成功老师的必由之路。这可是我的血泪教训,现在怎么没人提呢?现在我们看到很多成功的语文教师很光鲜,其实在他们每个人的身后都有许多鲜为人知的艰难故事。我认识上海一个很有名的语文老师,原来是某省某市某县某镇的第二中学教书,每周都要骑车到镇上,把车寄放在朋友家,然后坐车到县里去把自己一周的教学实录给自己的师傅看,听完批评还要连夜赶回村里,赶上第二天早上上课。这样的时间持续了两年半。第三、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永远的主题。现在很多人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我就感到很奇怪。读书应该是教师专业发展最方便最有效、最简捷、最不可或缺的途径。

(以上内容根据李海林教授于2007年11月24日在市青语会换届大会上的报告整理而
成。整理人:陈玉根、贺晓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1:25 , Processed in 0.10223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