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聚焦贫困小学生营养状况:餐餐都吃黄豆蒸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26 11:25: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教育报:聚焦贫困小学生营养状况:餐餐都吃黄豆蒸饭  




  编者按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启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但本报记者调查发现,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生营养问题仍然相当突出。从今天起,本报将推出“聚焦贫困地区小学寄宿生营养状况系列报道”,对部分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状况及生活补助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深入报道。

  “即使有落差,又能怎样?也得接受现实啊!”广西都安县三只羊小学校长蒙文武有些无奈。即使是一校之长,在学校供餐上,他依旧没的选择。

  除了盐水黄豆蒸饭,还能让孩子们吃点什么呢?他想了好久。“如果黄豆吃腻了,就买点白菜。”蒙文武说,但马上加上一句:“很少,很少,极少有孩子能吃上白菜。”

  为什么餐餐都吃黄豆蒸饭?

  在三只羊小学,黄豆蒸饭几乎就是全部的一日三餐。不,两餐,因为孩子们很少吃早饭。“四五百个饭盒要蒸好几个小时,学校早上没法提供蒸饭。”蒙文武说。

  而4年前,孩子们的两顿饭是有菜有肉的。2007年初,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启动“贫困地区寄宿制小学学生营养改善”项目试验,三只羊小学成为试点学校。基金会为每名学生每天资助5元营养补助,由学校供餐,孩子们每周都能吃上蔬菜、肉和水果,营养摄入达到推荐标准的98.5%。

  2009年7月,基金会项目结束。昔日炒菜做饭的光景成为追忆,学校食堂只能提供蒸饭服务。孩子们又重回盐水黄豆蒸饭的生活,在校能量摄入量达到推荐量比例仅为66%。

  “我吃过孩子们的饭,有些是夹生的。四五百个饭盒一起蒸,中间的一些哪能完全熟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崔昕对黄豆蒸饭印象很深。2010年,基金会回访三只羊小学,孩子们看见崔伯伯可高兴了,把他拉到宿舍坐。

  到了吃饭的时间,孩子们都不去吃饭。崔昕问:“怎么不去吃饭?”孩子们说:“不想吃。”崔昕明白了,问:“想吃什么?”忸怩了一下,一个大胆的孩子说:“想吃米粉。”崔昕说:“走啊!”听说有米粉吃,呼啦啦跟上一大帮孩子。从小卖部买的速食米粉让孩子们快乐了好久。

  都安是国家级贫困县,地处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九分石头一分土,以种植玉米和黄豆为主。蒙文武说,在三只羊小学,带干菜的孩子很少,都是带黄豆,大米也需要上街购买,价格还不低。市场上最便宜的大米每斤1.7元,贵点的每斤2.5元。而祖祖辈辈吃惯了玉米饭的当地人,认为孩子“都吃上大米饭了,还提什么要求”。

  孩子们每周住校5天,返校的时候从家里带点黄豆、盐,有时候能带点猪油,再带点钱到街上买大米。这就是全部的口粮。不仅全校432名寄宿生,包括学前班,乃至整个都安县的所有寄宿生,几乎周周如此,年年如此。全县怎么就没有小学食堂?

  都安县从2006年开始实行“两免一补”,这几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以下简称寄宿生生活补助)逐步提高,如今寄宿生生活补助费为小学每生每年750元,初中每生每年1000元。

  生活补助逐年提高,而黄豆蒸饭却原地踏步。为什么呢?

  “小学食堂没有全部建起来。”都安县教育局副局长潘桂宏说。现在,都安县247所小学几乎都没有学生食堂。各个学校只能开设简易伙房,帮助学生蒸煮饭菜。学生自带粮食、豆类和干菜。唯一建有食堂的三只羊小学和古山小学,他们的食堂还是当初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资助的。基金会项目结束后,食堂就成了空壳。

  而建食堂,对于像都安这样的国家级贫困县来说,可谓难上加难。潘桂宏给记者细细算了一笔账:

  学生食堂包括操作间和餐厅。如果建设规格为7级抗震、室内外普通装修、水电通达,都安县目前建筑行情为每平方米1100元,一般每所学校350名学生在校内就餐,建40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需投入资金44万元。购买锅炉、蒸笼、冰箱、消毒柜、厨具等需投入4.8万元。聘请4名食堂工人,每人月薪600元至800元。这些费用,教育部门无力承担。

  已经建起食堂的三只羊小学,也并不是没有烦恼。现在的食堂有100多平方米,除去蒸饭、炒菜的锅炉,能活动的地方只有三四十平方米,这个空间,对432名到中午才能吃上第一顿饭的孩子来说,领饭时“很拥挤”。这也让蒙文武对孩子们的安全担心不已。

  至于正规食堂配套的吃饭桌椅,蒙文武想都不敢想。领了饭盒之后,孩子们就在空地上吃,或者回宿舍吃。能抢个蹲着站着吃的地儿,对孩子们来说,已经不容易。

  生活补助为何没用于孩子吃饭?

  营养餐试点期间,孩子们个子长高了,脸色也红润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蒙文武也试图将食堂继续办下去。他试着和家长沟通,将生活补助的钱,由学校集中使用,给孩子供餐。但这个美好愿望并没有实现。

  “有些家长有时候就问:‘小孩的工资来了没有?’”崔昕说,生活补助被一些家长看成了“孩子读书还发钱”的“挣钱渠道”。而这笔生活补助,到了家长手中,更多是用于整个家庭的开支考虑,并不会全部用于孩子吃饭。

  而一旦这笔曾经拥有的钱被学校统一使用,有些家长是不乐意的。“学校会不会克扣孩子的钱”的疑问很难回答。

  但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即使有食堂,即使家长全部同意学校使用这笔经费,即使这笔经费能够支付工人工资、食堂开销,足够购买粮食、蔬菜,蒙文武也不能作主,因为区里有规定。

  对于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各地的执行方式并不相同,大体有3种形式:供应式——将补助资金补充到学校食堂,为寄宿生提供伙食;购买式——将补助资金充到学生饭卡或饭票中,由学生持卡到学校就餐;不能提供学校供餐——将补助资金的现金直接发给学生。都安实行的就是第三种,直接发现金给学生。

  2008年广西财政厅、教育厅出台了管理文件,明确规定寄宿生生活补助费“以发放现金或转入学生银行储蓄卡(存折)的形式,按学期及时将生活费发放到学生手中。由学生本人签字确认后领取,其他任何人不得代领代签。”

  “某学校因为用饭票抵扣生活补助费,被河池纪委调查警告。”潘桂宏说,他去参加了当时的大会,会上重点强调了文件精神。

  自治区财政厅表示,在这种发放形式下,对于学生是否将补助资金全部用于改善伙食的情况,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监控。

  能不能发给学生再由学生上交给学校食堂呢?广西教育厅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广西学校食堂的管理很严格,不能承包给个人经营,一般由学校经营,原先规定毛利率不能超过20%,后来规定不能盈利。这在管理上带来严重困扰,食堂运行的成本无法摊销。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以后,学校的运行全靠财政拨款,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寄宿制学校与非寄宿制学校相比,运转经费大大增加,但公用经费保障是同一个水平,因此,寄宿制学校的后续发展和运行存在较大问题。

  如果食堂供餐,不能有任何盈利,相反还需要更多日常支出,承担更多安全责任。关键是政策明令禁止。想了想,蒙文武这个年近40岁的汉子,叹了一口气,一言不发。记者 张春铭
2#
 楼主| 发表于 2011-4-28 22:58:22 | 只看该作者
"一个老师的村小":10年坚守 工资仅有600元
  
















吴红正在给孩子们上课。(图片来源:重庆晨报)





    周围一圈都是山,山外面还是山。顺着弯弯曲曲的乡间小道,走到这群山的谷底,有一栋老旧的二层小楼。云阳县清水土家族乡竹台村的村小就在这里。43岁的老师吴红是这所学校唯一的老师。

  她已坚守10年,教了上百个孩子。吴红说,此前,这里也来过其他老师,但都走了。

  晚上,我住在村小的女生宿舍里

  清水土家族乡是国家级贫困乡,位于三峡腹地云阳县南部边陲。10日,我从云阳县城坐车,客车往大山里行进三个小时后,终于来到了清水乡。路边的老乡指着山下层层叠叠的山说:“这下面就是竹台村,走路要两个小时,你不认识路,可以搭摩的下去。”山路蜿蜒崎岖,一旁就是山谷。坐在摩的上,颠簸了20来分钟,我终于站在了村小前,竹台村小是栋旧旧的两层小楼,由以前一座小庙改建的。

  当天是星期天,吴老师和丈夫李祝平见有外人来,很惊诧。“娃儿还没来上学,冷清得很,我都有点儿不习惯。”吴红笑着说。

  晚上,我知道了吴红的故事:10年前,因为村里很缺老师,当时的云峰乡九年制学校校长和村里的干部找到拥有高中学历的吴红,希望她在竹台村村小当代课老师。吴红接受了邀请,成为村里的一名代课老师,每月收入300元。

  当晚,我住的房间,是吴红为孩子们准备的女生宿舍。一张床、两个桌,陈设简单,但很干净。目前,吴红老师教的学生只有19人,但有18个孩子都是留守儿童。

  小朋友,我们一起打扫院子卫生好不好

  早晨7点,我被一阵稚嫩的读书声吵醒。走到教室一看,孩子们早已整齐地坐在教室里,在吴老师的安排下,开始摇头晃脑地早读了。

  我走进教室,发现了一个问题:坐在教室左右两边的孩子,看的书却不一样。

  听了吴红的解释,我才恍然大悟:这学期只有19个孩子来报名,只开设了学前班和一年级两个班。为了方便管理,吴红将两个班的学生都集中到一个教室,分别上课。给一边的学生上课时,另外一边的学生就自己看书、写字。

  课间休息,吴红安排孩子们动手,打扫学校的院子。我找了一把扫帚,问身边的7岁小男孩黄树林:“小朋友,我们一起打扫院子卫生好不好?”这是一个热闹而温暖的镜头,我把扫帚靠在墙上,把数码相机拿出来,孩子们很兴奋,纷纷围拢过来,他们看着数码相机里的照片,七嘴八舌:“这是杨胜,黄树林在这里……”

  15岁的她,还在读小学一年级

  我和孩子们在教室里,听吴红上课。李祝平则老早就在厨房里,给孩子们准备午饭。

  中午放学,吴红给孩子们分完米饭后,开始张罗自家的饭菜。4个寄宿在学校的孩子,则跟着吴红夫妇一起吃饭。李祝平说,孩子们虽然跟他们一起吃饭,但他们却从来没收过钱。只是每年年底,孩子的父母会送来几十斤大米,有时还会送一块腊肉。

  晚上睡觉前,4个寄宿的孩子一字排开,坐着洗脚。我蹲下身子问:“老师和阿姨给你们洗脚,好不好?”

  孩子们不说话,都扭头望着吴红。吴红笑着给孩子们说:“老师和陈阿姨一起,给你们洗脚哈?”

  洗脚的孩子中,有一个叫杨丽。虽然已经15岁,但仍在上一年级。吴红悄悄给我讲了杨丽的故事。

  杨丽先天残疾,因小腿萎缩,无法直立行走,一直没有上学读书。2006年年初,吴红走了几公里山路,找到杨丽家。“你想读书吗?”吴红问她。“当然想!”此后,每到星期天,吴红就会到杨丽家,给她上课。经过近4年的启蒙,杨丽终于可以正式上学读一年级。

  这个晚上,我失眠了。依稀听到有什么响动,我起身才发现,吴红正在给孩子们盖被子———这些孩子睡觉的时候,蹬掉了被子。

  记者手记>

  山里的孩子需要她

  去竹台村村小之前,我只是感叹于吴红在大山里的10年坚守。亲眼见证、体验之后,我真正明白她的艰辛,以及她内心的骄傲。她真心地爱着这些孩子,为了这群孩子,她在这个大山深处的讲台上坚持了下来。

  虽然10年来,她的工资只从300元涨到600元。她说,山里的孩子需要她,她无法安心离开。为了教好孩子,她还通过函授的方式,获得了大专文凭。她在贫穷的大山里,传播着知识,传播着“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她亲手教出的100多个孩子,是她内心最大的骄傲。(重庆晨报 本组文·图/记者 陈宋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22:42 , Processed in 0.22869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