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法也要真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5 10:58: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书法也要真诚



陈新亚



与其说,当下书法作品中,最缺乏的是自然性与有机性,不如从另一层面追问:我们的书法意识中,是否还缺乏一点对书法的“真诚”呢?其实,这也不是个新问题。之所以要特别提及,是因为今天比以往,似乎更是该强调的时候。我们的书法活动,轰轰烈烈几十年,各种思潮与观念的消长反复,已无新鲜,而我们似乎还未能进一层,于人于书,作深入而“真诚”的体验。

比如,从现象来看,有不少作者的创作,往往只关注纸面上大体的笔墨构形,却不作更深入的字理考量——有人说这是“美术化”——为了达到某种“视觉效果”,在“构成”中, 或有意将字写得支离变态,以求其“风格”。或不管符号化的点画组织,是否已被写得游离本字了,仍然率然而作,终使作品看去别扭,捏作;或者,但求展臂一挥之痛快,只任解衣磅礴地将字写出来,全然不肯照顾笔墨于纸上行进转换的舒适度,哪能获得笔墨迹象之品质?终使作品只让粗看,能见动作,有字形,而少笔致、乏墨色、无纸性,不耐细品。这还曾是许多人认为无须拘谨的细节问题,但断然不是“笔墨当随时代”之出息所在。

窃所谓“真诚”者,比如说汉字这种字构,已经过千百年无数人手眼的打磨和测定,成为集体无意识创造的自然一物了,其笔顺与字构之自在有机性,与自然合理性,已经超出了我们今天任何一个个体的想象力,以及改造能力。如果我们为了某种设计的效果,书写时随意搬弄点画,势必落入做作;与此同时,我们每一个个体,生来都带有一种自书体——笔迹学意义上的个体手迹,它完全足够用以参入固有的汉字,渐而书写出自家的风格来。如果我们只追求书法的某种美术设计效果,不很好地觉悟自身的笔性,过度地设造固有的汉字结构,势必揆违自我真性,亦有悖于汉字自然。对书法而言,便非真诚也;对自性而言,亦非真诚矣。

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只是个“搞法”问题,技巧问题,或“风格”问题。但若深入考察,却是由于书人的 “真诚”不在场,是修养问题,是未入道行,是不知格物,不悟造化根本的问题——同样的,对笔墨纸的观照,也应从“真诚”着眼。孙过庭所谓“五乖五合”, 我们应“举五反九”,对参与书写更多元素间的离合关系,作精微的体验与观照;古人称一件佳作为“合作”,即强调书写当下,主体与工具材料相合的难得与微妙。其中,最要紧的是能动之人,如何主动去和字词笔墨纸砚相商量、相协调、相配合,即真诚地去体谅、体贴、体会、体察书写当下,诸笔画字构的本质特点、笔墨的融洽度、纸墨的生克性、手笔有意无意间的感触等等。

如果书写时,只顾自家的快活,只顾设计的样式,一味人工着,却不管字儿自在否,不管毫颖舒服否,不管纸绢能够消受笔墨否,如此霸道,如何能求得诸方面的“合作”?所以说,这写字中的确横亘着一个“真诚”问题,差不多也是所谓“人文关怀”吧。

写字固小道,却是大于美术的,大于形式的,超越视觉构成的。因而,书法家须比别的美术家,更需要有一种品质:真诚。对自身手性体质的真诚体悟,对字纸笔墨等独特工具材料质性与表现性的真诚关怀。

《中庸》中有一段话,谨录如次: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我们搞书法的,也要哲学些才是。


                                       
2010.7.12于汤逊湖上汀兰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7 06:10 , Processed in 0.24370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