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09|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建刚《我的作文训练系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12 18:16: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作文训练系统》开卷语

必要的交代

这是一本很危险的书。我深深地知道,僵化的作文训练导致的后果是什么。

这是一本很必要的书。我清楚地明白,语文教师多么迫切地需要“作文训练系统”。

一个语文教师想要教好作文,必须具备系统的作文知识。课程标准说,“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不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作文知识的教授。这不等于说,教师可以不具备系统的作文知识。教师恰恰要具备系统的作文知识;“课程标准”也正是把语文教师看成“具有系统作文知识的人”,才提醒语文教师,写作知识的教学要精要,不能把你肚子里的“系统知识”当成作文教学本身。

遗憾的是,每次说起语文教师要有系统的作文知识,无数的语文老师问,一个语文教师要具备的系统的作文知识有哪些。无数没有作文知识系统的语文老师,拿着语文教师资格证,教着语文。当年我这样做语文老师,如今很多年轻人也这样做语文老师。其中的尴尬与无奈我感同身受。很多的语文老师说,管老师,你写本书,我一定买来读。那刻,我发下愿心,要整理“系统的作文知识”。整理中我发觉,光有作文知识不行,作文知识要转化为作文训练,一个个可以拿来“用”的训练,才能对语文老师产生更直接的帮助。

于是有了这本书。身边的一线语文老师看了初稿,说,有了它,我会教作文了。

这是我所欣慰的,也是我所担忧的。

语文教师按着一个“序列”或一个“系统”来“教”作文,麻烦会有多大,我心知肚明。老师们希望有一个作文训练的序列或系统,是他们脑子里的作文知识、作文训练,处于空白或半空白状态。这本小书,我希望它能对老师们的作文教学产生好的效益。良好的愿望有时会带来恶劣的后果。训练的序列化,几乎将无可抵挡地带来训练的机械化。没有序列的日子里,混乱之中,还能杀出几棵“无师自通”的“好苗”;有序的“僵化”训练,会把所有的苗子,都“教”成一棵棵没有任何前景的“老苗”。

学生写作上的技法训练,应如周一贯先生讲的,“热烈的创作状态的时候,又不知道如何表达的时候”,给学生点一下,拨一下。学生的写作兴趣已熊熊燃烧,他们想写、愿写,有一种迫切写好的愿望,这个时候,技巧训练水到渠成了。凡是读过《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的老师都知道,我的作文教学已经完成了作文兴趣的激活、作文意志的磨练,完成了作文动力系统的构建。《我的作文训练系统》,也就成为我的作文教学研究,继续深入的一种必然。

我这样一个“实践研究”的序,与马正平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马正平教授认为,写作能力本身是个概念,是个“虚无”,它需要依附在一些“写作因子”上,才成其为能力。这些“写作因子”按序排列为:写作兴趣,写作意志,写作人格,写作技能。也就是说,写作兴趣本身就是写作能力,而且是第一重要的能力;写作意志本身就是写作能力,而且是第二重要的能力。写作技能,在写作兴趣、写作意志、写作人格之后。

我担忧的正在于此:语文老师还没有让学生对作文充满兴趣和期待,就进行一步步的训练。

要是你的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要是你还没有使学生产生作文技能的“获得性”需要,那么,您可以把这本书放一放,您可以先阅读《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和《我的作文教学主张》。

按照拳法的套路去打架的人,一定是鼻青脸肿的那位。为把“序列化”带来的“僵化”的恶果,降低到最低点,我将作文教学的重心,从“作前指导”后移到“作后讲评”。学生写了作文,老师认真研读学生的作文,提出学生作文里的“亮点”,大家一起学;指出学生作文里有“缺点”,大家一起改,一起练。这就是我的“先写后教”“以写定教”的教学理念。它“先号脉”——研读学生作文,“再下药”——进行相关训练,我以为,这样的训练,能切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能接近、乃至达到“绿色无公害”。

您研读学生的作文,发现了一个“亮点”或“缺点”,却不知道怎样训练或指导,那么,您不妨打开这本《我的作文训练系统》,从中寻找匹配的“训练”,如此“用”下来,您会发现,您的实际训练的“序”,和书中表达的“序”,不一样,那我要深深地感谢您,您所做的,正是我所期望的。第二轮带班,您会发现,它和您第一轮使用的“序”,又不一样,那我要恭喜您,您所做的,正是大师格罗培斯的“无序之序”。

当年,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马上就要完工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路径该怎样设计,还没有好的方案。某日,格罗培斯突然要求工作人员:“撒上草籽,提前开放”。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路,有宽有窄,优雅自然。格罗培斯让人按游人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1971年,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格罗培斯的妙处在于,顺从游人的“实际需求”,走的是“无序之序”。“作后讲评”的作文训练,它的妙处也在于此。以“说话力”来说,您发现学生的作文,缺少丰富的对话,提示语简陋,说话句的形式单一,您从学生的作文中选取病例,再结合书中的知识点、训练点,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以“小学生作文常见病”来说,里面例举的各种“病”,只是“书”的写作的例子;教学中,您一定要用所您教学生作文中的病例,学生才有挠痒之快、切肤之痛。

啰嗦一遍,书中的“序”,是为写“书”而设的“序”,它是“死”的,实际的教学是“活”的,哪个内容先教、哪个内容后教,哪几节先教、哪几节后教,都需要老师从学生作文的实际出发,灵活使用。此话实在多余,就此打住。
2#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8:17:49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章   “心灵力”训练



第一节   敏感力

小学里,女生比男生更有作文优势吗?答案的肯定性,可以用现实的状况来回答。为什么?有人说,女生乖巧、听话,比男生勤奋;有人说女生的文面干净,印象分高。听起来有点道理,却不是很有道理。女生总体比男生写得好,不是她们比男生努力,而是女生天生比男生敏感。女人是感性的动物,男人是理性动物,难怪周国平说,女人做哲学既是对哲学的伤害,也是对女人的伤害。小学作文大都写自己的情绪、情感,那团情绪、情感即作文的中心。小学里的男生粗不拉几,不细腻,不细致,作文自然比不上女生。老师批评小女生,小女生战战兢兢了一堂课;老师批评小男生,小男生朝老师的后背做个鬼脸,什么事都没了。小男生和小女生,都写老师批评的事,你说,谁写得好些?

■心理活动是一种客观存在

敏感,不是眼睛看出来,也不是耳朵听出来的。敏感来自内心。作家都比较敏感;不敏感,作家只好在家里“作假”。怎样的人敏感?林妹妹那样的人;别人的一句话,能在心里掂量三天五夜的人。

每个人都有两个世界。一个外在的,看得见、听得到的世界;一个内在的,看不见、听不到的世界。后一个,即人的内心。作文写得好的人,拥有两个世界;作文写不好的人,只有一个外在的世界。教作文,不能只忙文字上的活,要使学生确认,人,还有一个广阔、丰富的“内在世界”,进而,要关注“内部世界”;关注久了,人即会敏感起来。

学生喜欢故事,不妨讲个小故事。

一位心理学专家要进行一次心理实验。他来到一所关押死刑犯的监狱,有一位死刑犯,明天要执行死刑,征得死刑犯和监狱领导的同意,进行了如下试验:将死刑犯关进一间漆黑的狱室里,用刀片在死刑犯的手腕静脉上,割一道口子,让血不断流出,流在一个盆里,“滴哒滴哒”地响。

第二天,心理学专家再次来到狱室,死刑犯已经死亡。所有的表现都可以看出,他死于失血过度。实际上,心理学专家所用的刀片,是钝的,根本没有割破死刑犯的皮肤,“滴哒滴哒”的流血声,是事先准备好的水龙头放水的声音。

死刑犯不知道这些,他以为自己的血在不断地放,他是被自己吓死的。

学生明白了,人有心理的力量,那不是迷信,而是科学。把钢丝拉在10厘米高的平地,谁都敢上去走;把钢丝拉到10米的高空,打死你也不肯上去。心理的力量,不神秘,不是空中楼阁。写作文,要善于把“心理的力量”的前前后后,原原本本地写出来。

六年级学生去参观“海底世界”。“海底世界”有一条灯光大道。第一组同学过去后,灯光大道下的灯,亮了起来。第二组同学一脸胆怯,不敢前行。为什么?灯光大道下,成千上万条毒蛇相互缠绕,昂头吐芯。

要是你在第二组,敢过去吗?

小乙,短头发,圆脸蛋,叽叽呱呱的女生,嚷道:“我可不去,毒蛇咬死,会死得很难看的。”

头顶的大灯也亮了起来,绝大多数的同学又面色从容,鱼贯而行。为什么?灯光大道下,有一个巨大的、透明的玻璃罩子,两侧还有透明的玻璃护栏,绝对安全。

要是你在第二组,敢不敢过去?

戊中“敢”了,丁丁仍然“不敢”。“玻璃罩子下的毒蛇,仿真的,塑料的,现在,你敢不敢过?”我这么一说,丁丁连连点头,敢了。

人的心理影响着人的行为,决定着人的行为。一丁点的小插曲,人的内心也会泛出丝丝的涟漪。你不关注新闻,美国大兵啥时候从伊拉克撤回,你自然不知道;你不关注自己的内心,内心里的一个个念头、想法,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你自然一无所觉。

人的心理的力量不是微小的。你关注自己的内心了吗?
3#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8:18:34 | 只看该作者
■体察内在的活跃的语言

我出字谜:一字十八口。

阿丙,文静的男生,带着眼镜,喜欢书法,字儿公正秀丽。他稍作思考,举手回答:“杏”字,“十八”放在一起,是“木”,上面一个木,下面一个口,连起来,一个“杏”字。

戊中,男生,活泼的男生,薄嘴唇,大虎牙,脑子转得快,他说:也可以是“呆”字,“口”放上面,“木”放下面。

“‘十’和‘八’放在一起,有很多种放法,放上?放左?放右?你选择了哪一种‘放法’?”我抓住阿丙回答的漏隙,追问。

小乙满脸不屑:谁会放左、放右,当我们白痴啊。想都不用想,“八”的一撇,放在“十”的左下方;将“八”的一捺,放在“十”的右下方,成了一个“木”字。

“十”和“八”组成“木”,太简单了,想都不用想,一下过去了,溜过去了。然而,每个人都会按小乙说的去想。太简单,容易忽略。写作文,要把别人忽略的想法,捕捉出来,读的人才觉得你“细腻”,你“有才”。

再出:“一条小狗四张嘴”、“十月十日”。

前一个,大都能猜出来,我让学生将内心的想法说出来,说清楚,说出别人忽视的念头。后一个,有难度,想不出来不要紧;要紧的是,能将想不出来的“想”,也说出来。

阿丙怎么也想不出“十月十日”。他说: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国民党的生日。国,不对;民,也不对;党,离十万八千里了。十月十日,能不能像“杏”和“器”一样,组成个什么字?“十”和“月”放在一起,不对;“十”和“日”放在一起,没这个字呀。老师出的什么谜,难死了。不好,有人猜出来了,我的心比马蜂窝还乱,哪还能猜出来。不想了,等丁丁的答案吧,我倒要看看,究竟是个什么字。

猜谜,猜出答案是开心事;关注自己的内心,猜不出,也是好事。猜不出,你有左冲右突的想法,想法、念头反而比一下子猜出来的人,更杂,更多,更丰富。

“九十九,打一字。”不管猜不猜得出,三分钟后,写下心里想的。戊中定不下来,见我路过,招呼我,说:“我猜出来了。99等于100减1 ,‘百’字上去‘一’,‘白’字?”

“‘百’是怎么来的?哦,数字的100,转化为汉字的‘百’。一横怎么来的?数字1,转化为汉字的‘一横’。‘百’字上的一横?‘百’字,拿去上面的一横,剩下个‘白’字。”我把声音压得低低的,怕影响旁边的同学,“人内心的想法,快如闪电,你写不长,写不具体,不是没有写的能力,而是你没有静的能力,没能静下心来,细细地回味,那一闪而过的内心。”

丁丁,小女生,瓜子脸,马尾辫,白白净净的,她猜出来了,写下了内心的想法:

九十九,什么东西啊?九加九?九乘九?上面一个九?中间一个九?那还有一个十呢?当风景啊?九十九,九十九,一百,一百;一百一百,九十九,九十九……唉,九十九等于一百减一。一百减一,一百减一,“百”缺了“一”,哈哈,想出来了,拿掉“百”字上的“一”横,一个“白”字!慢着,别得意,再验算一遍,九十九,等于一百减一,百,拿掉上面的“一”,剩下一个“白”字,对了,肯定对了!

小乙没猜出来,内心的想法也写得很不错:

九十九打一个字?我怎么感觉自己“老虎吃天——无从下手”呀。像“十月十日”那样拼搭,上面“九”,中间“十”,下面“九”,那不成怪胎了吗?要不,横着拼,“九”加“十”加“九”,没见过这字呀。可惜没带康熙字典,或许上面有这个字。九、十、九,加在一起,二十八,“十”和‘八’,刚说过,一个“木”,“二”“木”,两根木头,“林”?太棒了,可是,谁能替我证明,“九十九”等于“二十八”呢?

没写好的,没将内心的“猜”写清楚的,没关系,课后,从写好的伙伴那里抄两段,抄好后,读一遍,琢磨别人怎样捕捉内心的,也有收获。

猜谜,内心有着连续不断的想法、念头;做一道应用题,内心也有着连续不断的推算、思考。写作文,要经常回头看看自己的内心,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念头,写出来,那是非常重要的作文能力。
4#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8:19:17 | 只看该作者
■捕捉内在混沌的感觉

故事往往蕴藏很多无法明说的内涵。

很久以前,上帝为每一个人准备了一份礼物,那就是“成功和快乐”。上帝不愿人们轻易得到这份礼物,他担心得到太容易了,人们不懂得珍惜。上帝把天使找来,商量如何把这份礼物藏到一个很难找到的地方,人必须努力、努力,才能获取成功和快乐。

一个天使说:“我们可以把礼物深埋在地下。”

上帝回答说:“不,不能怎么做。人们只要掘地三尺,就可以找到它们。”

另一个天使建议:“我们可以把礼物沉入黑暗的海洋深处。”

上帝还是不满意:“不,那儿也不行。人类已经学会潜入深海的本领。不用费力就能找到它们。”

又一个天使说:“我们可以把礼物带到雪山之顶,把它藏在那里。”

上帝再一次否决了这个建议:“不,人们最终会攀上最高的峰顶,然后把礼物带到山下。”

天使们毫无办法,只好说:“我们确实不知道把成功和快乐藏在什么地方。天上地下,高山海洋,似乎没有什么地方,人找不到。”

这时,上帝开口了:“我想起一个地方,可以埋藏成功和快乐。我要把这份礼物深藏在每个人自己的身上,他们永远都不会想到,成功和快乐,就藏在自己的身上和心里。”

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人的内心最丰富、最复杂、最广阔,上帝将他的礼物藏在人的心里,太高明了:(1)人的内心丰富、复杂、广阔,黑灯瞎火,不可捉摸。(2)人“活”在外在的世界里,人“活”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里,忘记了眼睛和耳朵之内,还有“活”在自己的心灵里。



下节语文课,老师要检查背诵情况,课间,我连作业都不写,一直在背书。课上,我的同桌被老师抽到了。他背得不熟,老师说,下午还要查他。等了半天,老师也没抽到我。

第一句,“我”有什么内心的想法?

大甲,高个子,比班上最高的女生,高出半个脑袋。大伙跟她开玩笑,哪天成了名模,别忘了我们。大甲说,老师说要检查,“我”为什么课间一直背书?里面有原因。

丁丁顺着大甲的话,说:“我”肯定没有背出书来,心里一定很乱。

“‘乱’字,猜得准。不过,单一个‘乱’字,不行,要把心里的‘乱’,细细地写下来,才是作文的高手。”我给后面的话,划上横线,“这里呢?”

“同桌背不出,‘我’背得出,却不抽‘我’,‘我’,‘我’,”阿丙一着急,小脸发红,有点口吃,“‘我’心里一定有想法。我也经历过,希望老师抽我背,自己又不敢举手,心里很矛盾的。”

男女生分两大组。男生给第一句添“心里的想法”,女生给后面的添“心里的想法”。写后,比一比,谁添的“内心活动”多。

学生写后,不管写得好不好,有了写的心得或困惑,我再出示范句:

课间,我连作业都不做了,一直在背书。万一老师抽查到我,看我背得结结巴巴,批评不说,同学跟前的面子丢大了。要是老师抽查到我会背的小节,那多好,同学跟前挣了一把脸,多光彩。我有两个地方不是很熟,老师都有火眼金睛的,专门抽你背不出的地方。要是抽我不会背的段落,那惨了。快,趁课间还有几分钟,临时抱佛,“抱”得熟一点。

“万一老师抽到我……‘抱’得熟一点”,是“我”内心的盘算。人做任何事情,都由心里发出指令,再去做。把内心的想法捕捉出来,有条理地捕捉出来,这是作文的一项大本领。

同桌被老师抽到了。他背得很不熟,疙里疙瘩,我听得心里直发痒,恨不得站起来帮她背。老师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我真怕老师发脾气,老师一发脾气,遭殃的不是她一个人,大家都提心吊胆的。幸好,老师没怎样,只说课后好好背,下午还要查她。老师再请人背,我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的目光朝我扫来,我兴奋得脸都发烫,心里祈祷着,喊我喊我,我背我背。手自信满满地往上伸。老师的目光从我的手上掠过,到那边去了,我一下子泄了气,看来,没有表现的机会了。哎,早知如此,课间我就不背死背活了……

添了两处内心活动,人“活”了,故事“活”了,作文“活”了。

上次的“猜谜”,只要按着心里“想”的顺序,将“想”的内容写出来,八九不离十了。很多时候,人的内心只是一种感觉,惊恐,喜悦,生气,慈悲,哀伤,愤怒,等等。写作文,要有一种本领,将内心的混然一团的“惊恐”或“喜欢”、“哀伤”或“愤怒”,用文字清晰地写出来;而不能“我很开心”“我很愤怒”“我很痛苦”。

我拿出气球,作文课上吹气球,好玩,兴奋。

“我吹气球有个怪脾气,不准发出声音,谁尖叫,我生谁的气。”活动前把规则说清楚,每一个学生似乎天生地愿意接受游戏的规则,而不是作业的规则。

我把气球吹大,眼看要爆炸了,停止,给学生感受自己的内心。走下讲台,靠近大甲的头,吹一口;靠近小乙,吹一口;靠近阿丙,吹一口;快爆破了,靠近丁丁,假吹;靠近戊中,假吹。唬得学生们捂着耳朵,侧着身子,闪,闪,闪。

眼神朝这儿瞄一下,那儿瞄一下,小乙错以为,下一个是她;阿丙误以为,下一个是他。也有几次“暂停”,给大家喘息的机会。反复几次,回到大甲身边,将气球吹爆,把大甲吓得比小乙还“小”。

安静,回顾自己的内心,紧张、放松、害怕、刺激,都有;写吧。

大甲写的:

气球越吹越大,老师越吹越起劲,你看他,脸逼得通红,跟红气球一个颜色了。老师一边吹,一边走,哈哈,走到小乙那儿了。小乙吓得身子直往后缩。不好,老师朝我走过来了,在我同桌那儿站住了,炫耀似的,将气球停在同桌的鼻子前。气球越吹越大,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同桌恨不得大喊大叫,可管老师有言在先,不能出声,谁出声,谁写检讨。我估计,她心里一定有15个吊桶打水,哦,不,30个吊桶打水,14上,16下。拜托,管老师,你快走开,快走开,千万别在这里爆炸,气球爆炸的威力据说也是不小的,我这个邻居也会遭殃的。

小乙写的:

管老师似乎听到了我心里的祷告,真的停止了吹气球。我们都呼地松了一口气。这口气刚松到喉咙口,还没来得及吐出去,管老师又吹了起来,哼,他只是吹酸了嘴巴,休息一下!我还没有反过神来,只听得惊天动地的响声滚滚而来,“砰——”我的天啊,地震了,海啸了,老虎来了,快逃命啊。

学生一边听,一边记录自己没想到的句子,将别人的精华,“借”进自己的片段里。
5#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8:20:03 | 只看该作者
■有一种内心叫推理

小时候,有篇课文《找骆驼》,印象特深,现在派上用场了。

从前,有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他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找到,心里很着急。这时候,他看见一位老人在前边走,赶上去问:“老人家,您看见一只骆驼吗?”

老人说:“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

“是的。”

“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不错。”

“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对极了!您看到它往哪儿去了?”

老人说:“那我可不知道。”

商人忿忿地说:“别骗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了。要不,你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

我请学生猜,老人会怎么说。学生说上什么或说不上什么,不要紧,将学生的注意力收过来,将学生的好奇心勾起来,那就好。

老人不紧不慢地说:“干嘛生气呢,听我说嘛。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脚有点跛。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至于骆驼往哪儿去了,你应该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商人听了,照着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

人的脑子,经常会“不由自主”地从一个现象,推想到下一个现象。“不由自主”到了什么程度?连自己都不知道已经进行了“推断”“推想”。你看了一眼天上的乌云,不由加快了步伐,那是你有了“乌云黑,大雨来”的推想。太阳出来了,你把阳台里的衣服挂到外面,那是你有了“太阳里晒衣服,干得快,杀菌”的推理。“推理”成一种“本该如此”的生活习惯,倒把习惯背后的“推理”给忘了。

《找骆驼》中的老人,没有存心要为商人找骆驼,他有这方面的经验,这经验自然而然地帮他完成了推理。要是没人来问“骆驼”,一两天后,老人也就把“骆驼”给忘了。学生内心里的各种各样的“推理”,没有一颗“留意”的心,也会不知不觉地丢失。

要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内心,开启心中的“推想”之门。

课前,我拍了一小段录像:

(1)办公室的浦老师,坐第一排,离门口最近;第二位杨老师,教数学,稍胖。第三位李老师,教英语,稍瘦,坐空调下。

(2)镜头回到门上,门上贴着一张纸,上写:为了——不让某人冻成冰棍,请随手关门!

纸上,什么意思?难不倒大甲:“办公室里,某个老师很怕冷,提醒大家要随手关门。”

“那‘冻成冰棍”的人,会是谁?”办公室的几位老师,同学都认识,我又问,“写这张纸条的人,会是谁?”

学生在心里头推理,判断,不能“说”,为“写”伏笔。给足“想”的时间,再将内心的“话”,变成一句句清楚、明白的话,有条理地写下来。

请看戊中的《谁冻成了冰棍?》:

办公室的门上,贴着一张绿色的纸,上面写着:“为了——不让某人冻成冰棍,请随手关门!”嘻嘻,有意思。

办公室里有三位老师:杨老师,浦老师和李老师。“冻成冰棍”的会是杨老师吗?不可能,杨老师是三位老师中最胖的,胖人不怕冻嘛!

会是李老师吗?不可能。办公室有一架空调,李老师的座位在那台吐着热气的空调的出风口,再冷,也不会冻到她。

会是浦老师吗?有可能。浦老师的办公桌靠门最近,门一打开,浦老师第一个受到寒风招待。再说,冬季长跑,浦老师跑得最起劲的,她一定怕冷。“某人”,一定是浦老师。

这张纸又会是谁写的呢?

杨老师,他可没有时间来搞这种小玩意儿。李老师?不可能。纸条是最近出现在门上的,这段时间是英语节,李老师是英语节的领军人物,她的空余时间,绝对不会比杨老师多。

浦老师写的?大有可能!浦老师是三位老师中最空闲的人物,从时间的角度上来讲,她最有可能写;从性格上来讲,浦老师非常幽默,她还会对学生做出开枪的手势呢!纸条上的文字,令人开怀大笑,很符合她的性格。再说,办公室的空调开着,开门的话,会浪费电,浦老师是出名的环保主义者,这纸条百分之百是浦老师写的!

我猜的,肯定没错。

究竟是谁写的?戊中猜得对不对,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看”到了自己内心的“猜”“想”,用笔捕捉了下来。

我和学生一起读布鲁诺的名言:“聪明睿智的特点就在于,只需要看到和听到一点,就能长久地考虑和更多的理解。”

对于作文而言,观察只是基础,重要的是思考、推断,做一个善于思考和推断的人,笔下才会有无穷的文字,一个人看到的事情、现象可以结束,思考、推想永远不会结束,只要你愿意。

我拿出一本《福尔摩斯探案集》,推荐道:“它会让你享受到观察后的思考、推断的乐趣。也希望你能做一个观察后,能思考、会推断的人。”
6#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8:20:48 | 只看该作者
■矛盾,普遍的心理活动

多年前,有一篇高考作文,因一段内心活动,获得了高分。怎样神奇的一笔——

灵魂深处出现了两种声音。一个我说:“这是司机的错,你应该去抄下他的工作证号码,投诉他!”另一个我说:“可是,你每天都搭乘这部车,如果司机报复,是很容易的哦!况且,那位老人与你没有任何关系,你太多管闲事了吧?”一个我又说:“这是小事,但是没有人站出来指出他的错,那么他就会认为没有错,以后他就会一直这样下去的。”对啊!就是因为没有人肯出来指出错误,社会上才依然存在不良现象,我明白了……

小学生也能看出它“神奇”在哪里:用两个“我”,写内心的矛盾。

作业,先玩再做、先做再玩?上课,举手还是不举手?排队,安静等候,还是边聊边等?尿急,忍一忍?向老师请假?人,时刻处于选择中。吃饭,吃这个菜?那个菜?穿衣服,这件还是那件?只要有选择,内心就有矛盾。人,经常处于“选择”的矛盾里。

捕捉内心的矛盾,不深奥,只是没想到;小学生也会,请看:

我跑啊跑,跑得满头大汗,腿不听使唤了,像长在别人身上的了,不行,不行了,一个我说:“不要跑了吧,好汉不吃眼前亏,休息,休息一下。”我刚要停,另一个我跑出来,大喝:“不能停,下定决心,闯关,勇往直前!”偷懒的那个我说:“又不是正式比赛,干嘛那么认真。下次好好练。”勤奋的那个我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总想拖到下次的人,不会有成绩!”

真的不难。打消了“畏难”情绪,我出示练习:

我考了90分。90以上,是爸爸妈妈对我的要求。考试的时候,觉得很难,担心考不到90分,现在,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了下来。试卷发下来,有一道题,和同桌的答案不一样,老师都批了对,一验算,我错了。

怎么办?讲不讲?讲的话?不讲的话?两个“我”打起了架。请学生写“内心的矛盾”。阿丙话不多,出手却不慢,很快,片段写好了:

另一个我说:“天知地知我知,赶紧将错的答案擦掉,改一个正确的。”

我急了,蹦出来嚷道:“不行不行。你这样子,丢的不是分数,是诚实!”

“难得撒一回谎,不要紧。心里知道错了,就行了。再说,我不也是想哄妈妈开心吗?”

“妈妈知道我的行为,开心得起来吗?刚学了孔子的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要勇敢地站起来!”

螃蟹看起来,丑陋凶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真是勇士。现在,没人说吃螃蟹的人是勇士,只会说贪吃的庸士。第一个想到“一个我、又一个我”的人,是天才;第二个、第三个,是懒惰,是不动脑子,死模仿。

内心的矛盾,不能总“一个我、又一个我”、“一个天使、一个恶魔”。内心的矛盾,不能用一个模子套。

高尔基的《母亲》,里面也写两个“我”打架:

“完蛋了吗?”母亲问自己道,接着又颤抖地回答:“大约还不妨吗……”

可是,她立刻又鼓着勇气严厉地说:“完蛋了!”

她向周围望了一遍,什么也看不见,各种想法在她脑子里像火花似的一个个爆发,然后又熄灭了。

“丢掉箱子逃吗?”

另外一个火花格外明亮地闪了一下。

“丢掉儿子的演说稿?让它落在这种家伙的手里……”

她把箱子拿到身边。

“那么带了箱子逃吗?……赶快跑!……”

这些想法都不是她原来有的,好像是有人从外面硬给她塞进去的。这些想法好像烧痛了她,剧烈地刺激她的头脑,好像一根根燃烧着的绳子抽打着她的心。这些想法使母亲痛若,并且侮辱了她,逼着她离开自己,离开巴威尔,离开已经和她的心联系在一起的那一切。母亲觉得,有一种敌对的力量执拗地紧抓住她,紧压着她的肩膀和胸部,玷辱地,使她陷在死一般的恐怖里。她太阳穴里的血管猛烈跳动起来,头发根觉得发热。

这时候,她心里鼓起一股好像震动了全身的猛劲,吹灭了这一切狡猾而微弱的小火星, 像命令一般地对自己说;“可耻啊!”

写“母亲”内心的矛盾,心灵的挣斗,没用“一个我、另一个我”。法无定法,写内心的矛盾,也有无数种没有定下来的方法,作文,要有一种“不轻易重复别人”的念头。

到这里,我出示另一个“矛盾”情景,请学生练习。

我得了100分,高兴得不得了,“第一”又保住了。看到同桌的试卷,我发现有一道题与她的答案不一样,究竟谁错呢?一验算,我错了。

怎么办?讲不讲?两个“我”在打架。不能写“一个我、另一个我”或“一个天使、另一个恶魔”的模子写,用“自己”的方式。大甲的片段不错:

不讲吧,总觉得心悬在半空里,不踏实,好像从老师那儿偷了东西。讲吧,我的“第一”让位了,我的“肯德基”也泡汤了——妈妈答应我的,只要考试100,她就奖励我“肯德基”。不讲,我决定了。再看到左臂上那两条鲜红的杠杠,它们仿佛也在嘲笑我:你怎么这么虚荣,这么懦弱?讲,话到嘴边,却怎么也吐不出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8:21:38 | 只看该作者
■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

商场里,同一件衣服,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不能说这件衣服一会儿惹人喜欢,一会儿惹人讨厌,那只是人的审美不一而已。同一件衣服,你说贵,有人说不贵,人的消费观念、购买能力不同。

同一件事,同一个物,不同的人的内心反应,不一样。写作文,要忠于自己的想法、反应,哪怕不一定正确;对作文来讲,那个不一定正确的想法,才是最真实的想法。只有忠实于自己的、真实的想法,作文,才能不只写出外在的事件,还写出由它产生的、贴着自己灵魂的情绪与念想。

期末,班主任为学生写评语,学习好,或者有个性、特长的,好写。学习不好,也没进步,要特长没特长、要特点没特点的,难写。难在哪里?学校要求多说鼓励的好,表扬的话。怎么些呀?一位老师灵机一动,想出了一句经典的话。我卖了个关子,扫视全班,才抖出底儿:“该同学学习成绩十分稳定。”

一阵笑声。大甲没有笑,她说:“那个同学看了,会觉得嘲讽,我笑不出来。”

“你很善良。” 我点头,请她坐下,“同一个笑话,有的同学笑,有的同学不笑,同一件事,每个人的情绪反应,不会完全一样。你要忠实于自己的情绪反应。”

我又问两个笑的同学,一个哈哈大笑,一个轻轻一笑。同一个笑话,同样是笑,笑的程度不一样。对同一件事的情绪一样,然而,反应的强度不一样。你要能捕捉自己的反应的强弱程度,大笑的同学,你要能写出大笑,轻轻一笑的同学,你要写出自己的轻笑,这就叫忠实于自己的内心。

我请笑得厉害的戊中和小乙,说说“笑”的由来。

小乙平静了,说:“那老师很风趣,稳定,就是没有进步;十分稳定,那是说‘十分不好’。这么一想,我觉得很好笑。”

戊中的理由:“听到最后一句,我想起了班上一个‘学习十分稳定’的同学,上一个课间,他欺负我,我觉得那老师的评语,帮我出了一口恶气,不由得笑了。”

你看,“笑”的背后的理由,不一样。两个人内心的话,一样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写作文,要把自己独一无二的内心的“想”,写出来。

以往,老叫学生睁大眼睛,看外面的世界,听人的对话,看人的动作、表情、外貌,这没错;错的是,忘了让学生去关注内在的世界。人的内心世界,至少等于“对话”“动作”“表情”“外貌””之类加起来的世界。

人的对话、动作、表情、外貌,一般都夹带人的内心活动、内在情绪。作为老师,要有一双敏锐、敏感的眼,发现学生作文中的“内在世界”,经常表扬、夸奖能用语言捕捉“内心世界”的学生。老师的关注赢来学生的关注,老师的作文审美,会成为学生的作文审美。

读到戊中这样的话,要欣赏,要夸奖:

黑暗中,我的房间变得没有边际,UFO 攻打地球了?火山爆发了?遇到恐龙了?地震了?NO,NO,NO,撞到床脚了。继续往前走,“咚 ”, 又撞床脚了?NO,撞墙了。可怜我,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摸到门口。要是我有一双猫眼就好了,黑暗中也看得见。

读到丁丁这样的话,要欣赏,要表扬:

望着一群欢快、自由的背影,心里很不是滋味:妈妈真是的,作业都做完了,还不让我出去玩,还说什么为我的安全考虑,说白了就是不想让我玩。一天到晚补习,我生下来到底是用来干嘛的?哪天你们才不再束缚我的翅膀,让我自由飞翔?!

小学生读书,对人物的内心活动,不是一跳而过,就是一带而过。以“人物的内心”为主题,去阅读,再交流,会起到很好的导引作用。加上平时的练习,能比较快地将“阅读力”转化“作文力”。
8#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8:22:27 | 只看该作者
■敏化心灵的“心灵物语”

与一个人握手,有人说:跟那人握手就像跟树枝握手。

又有人说:跟他握手就像握住了一条泥鳅。

那文字有灵气吧?文字有什么灵不灵、气不气的呢?文字的“灵”、“气”,来自人的“灵”、“气”。人的“灵”、“气”不是眼睛看来的,耳朵听来的,而是,内心敏感出来的。

心灵的敏感,不是几次练习解决得了。它要长久的、持续的“敏化”。怎么“敏化”?我有一招:心灵物语。每周一次,和一个“不是人的物体”对话。

请看大甲的:

复习课文,语文书突然开口对我说:“主人啊,我要投诉你,你千万别用佛山无影脚把我踢飞啊!”

“嗯,放心吧,我很爱惜你的,不会虐待你的。”我伸出右手,对天发誓。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点,”语文书把身子往前倾,翻到了第二课《三亚落日》,“你看,前面几篇课文,预习的词语你都划下来了,上课还注明了重点的句子,画几条线出来。读课文语气加重的地方,你也用了小三角标明。这些圈圈画画,是你认真学习的表现。”

我的脸上泛出了幸福的红光,我怎么会伤害语文书呢,表扬都来不及:“呵呵,多谢夸奖!”

“你也别高兴得太早。”语文书按捺不住了,把身子往后一歪,翻到了《夜晚的实验》,“你再看看这篇课文,除了划出生字词和最后一句话,别的呢?”

“我,我,我……”脸上的红光顷刻间变成了不好意思的青光。

语文书摸了摸脑袋,沉思了一会儿:“我看呐,你八成是上课开小差、做白日梦了。”

“我又不想这样!”我把语文书翻到了前面,“不写得挺认真的吗?你也不必这么苛刻吧?”

语文书摇了摇头:“不是我苛刻,你是毕业班的学生,要对自己负责。这样下去,绝对有问题,你要对自己严格一点。”

“嗯,”我点了点头,“从今天起,我一定注意,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偷懒,误了大事!”

语文书看着我,笑了:“这样才配做我的主人,主人加油!”

与语文书对话,与小狗对话,与花瓣对话,与大树对话,与小草对话,与黑板对话,与试卷对话,与蚊子对话,与太阳对话,与月亮对话,电灯,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试卷,课桌,垃圾桶,黑板擦,讲台,粉笔,都行。教室里的写完了,写校园里的,杜鹃花,喇叭花,草坪上的草,路边的杂草,枫树,香樟,紫藤,冬青,路灯,水龙头……

一切都能成为“物语”的对象。与一切的“不是人的”东西的对话,“对”的“话”,都是人的心里的“话”。

一次,两次,三次,一学期,二十次;一学年,四十次;两学年,八十次;一次次的,与花草树木“对话”的人,内在的“话”会多起来,人也会随之敏感起来。某天,一片叶子落下,戊中停下脚步,弯下腰,拾起来,抚摸一番,思量一下,那太好了,敏感了。

有人说,鞭策一个作家的好办法,别让他得志。不得志的热,忧伤而多思。忧伤而多思的人,能保持心灵的敏感。敏感,写作文的重要品质。
9#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8:23:06 | 只看该作者
■“以心转物”和“以物转心”

无论春、夏、秋、冬,都能写出别致的祝福“短信”。

春天有人这么写:

春天来了,冬天已经过去了。我代表田里的青娃,山里的蝴蝶、水里的鱼儿、树上的鸟儿、园里的花儿。祝大家笑容如春天般温暖,像花儿一样绽放。

夏天有人这么写:

喜鹊喳喳叫,为你送上好运道!蛤蟆蹦蹦跳,跳出生活好劲道!鸭子摇啊摇,让你天天乐逍遥!我的短信绕啊绕,夏日祝福就送到!

秋天有人这么写:

喜欢一种声音,是微风吹落露珠;欣赏一幅图画,是朗月点缀星空;继续幽兰弥漫旷谷;祝福一位朋友,是笑看短信的你。在秋天的季节里祝福快乐!

冬天有人这么写:

冬天的风要刮起了,雨要飘起了,寒冷要侵袭了,朋友,让我问候短信燃起一把火,将你温暖,愿你保重身体,健康快乐!

季节变了,你的情不变,“转”的是季节,“转”的是好玩的文字。

除夕,下了一天的雨,你能用“雨”,发祝福短信吗?

除夕,下起了大雪,冷得不得了,你能用“雪”,发祝福短信吗?

除夕,没有下雨,没有下雪,也没有阳光,阴沉沉的,你能用天气发祝福短信吗?

丁丁写下雨的除夕,短信如下:

每一滴雨都寄托了我对你的思念,每一滴雨都凝聚了我对你的祝福,亲爱的朋友,伸出手,接一滴雨吧,那是我一路风尘而来的心。

大甲写下雪的除夕,短信如下:

漫天的雪花是飞舞的音符,以思念谱成乐章,用祝福奏出期盼,带给你欢乐,祝冬至团圆,温暖溢满整个冬天!

阿丙写阴沉天的除夕,短信如下:

阴沉的天上,每一朵云里都挂满了沉重的想念和祝福,今晚,也可能明早,我再也挂不住的满腔的祝福和想念,会随着雨点降落在你的房顶。请你一定要注意查收。形状:雨;内容:想念和祝福。

天气变了,你的情不变,“转”的是天气,转的是好玩的文字。



上次,我让大家回家看电影《草房子》。《草房子》里有两场雨。

第一场雨:

油麻地小学要参加公社的文艺汇演,桑校长选文艺苗子,选到的留下,没选到的,走人。秃鹤很想上,却没选到,心情很不好。秃鹤来到芦苇边,风来了,雨来了。

第二场雨:

一天,下大雨,桑校长让桑桑去叫纸月留下,纸月不肯。桑校长得知后,亲自将纸月追了回来。桑桑见纸月回来,雨中舞动着雨伞,大叫,放鸽子。

两场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场雨,表达了秃鹤的伤心,愤怒,绝望。”看了我剪下的电影片段,问题迎刃而解,阿丙答道,“第二场雨,纸月不肯留下,表达了桑桑的失望;后来,纸月回来了,又表达出桑桑的喜悦。”

雨,真的如此“敏感”,随着主人公一起悲、一起喜?

“不是的。”丁丁看着画面上的桑桑,心,仿佛到了那个纯真年代,“其实是作者,还有导演,用‘雨’表达‘人’的心情。”

我撑起一把雨伞,踩着与雨一样好听的韵律,走在细雨湿润过的路上,脚很舒服,心很惬意。淅淅沥沥的雨落在伞上,沿着伞面轻轻地滑落,一滴,两滴,三滴……雨滴像断了线的珍珠不断地落下来,跌到水坑里,绽放出一朵朵小花,泛起一道道美丽的水纹。

片段里的“雨”是欢快的,雨如“断了线的珍珠”;雨如“朵朵小花”“一道道美丽的水纹”。

天的心情就好像和人一样,捉摸不透。哗啦啦,一场暴雨闪电般从天而降,残忍地砸在人的心上,刺痛心口。这场雨昏天黑地地下了整整一个上午。”

片段里的“雨”是无情的,冷酷的,残忍的,“砸在人的心上”“昏天黑地”。同样的雨,不同心境下,雨给人的感受,完全不一样。

同样一轮月亮:

(1)抬头望那月亮,月亮像一只发卡,弯得使人心醉……,

(2)抬头望那月亮,月牙儿弯弯的,像伙伴们那笑得甜甜的嘴……

(3)抬头望那月亮,月牙儿弯弯的,犹如一张冷冷的弓,冷冷地注视着我……

老祖宗早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前两句的空旷景象,越空旷,越衬托出作者的“千万孤独”。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满天霜”“江枫”“渔火”,与“愁”字联起来,一读,一想,一思,一品,味儿出来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作者的内心全藏在里头了。千年后的我们,一看到昏鸦,眼前不只是一只鸟,还有孤独,昏暗,不祥。



聊了上述内容,我出示两个情景:

张明语文考试只得了66分。回家后,一向严格的妈妈会怎么教训他?还有,和同学约好星期天去钓鱼,不知道还去不去得成?揣着那份沉重的试卷,张明忐忑不安地走出校门……

——那天,或许是个晴天,走出校门的张明,看到了往日时常见到的阳光、树叶,路边的野花。那天,也许是个阴雨,走出校门的张明,看到了乌云,看到了雨水,看到了水花……

张明语文考试得了99分,全班第一!一向重视学习的爸爸妈妈知道后,会怎么褒奖他呢?买玩具,还是肯德鸡?还有,上次爸妈答应给他买溜冰鞋,何不趁热打铁?揣着那份写满希望的试卷,张明喜滋滋地走出校门……

——那天,走出校门的张明,或许路过公园,看到了公园的栅栏,看到了公园里的绿树,看到了一缕夕阳。那天,走出校门的张明,或许路过建筑工地,看到了成堆的垃圾,听到了烦闷的噪音。

分四个组,一二组写第一个情景。第一组,写晴天考砸了的张明的所见所闻;第二组,写雨天考砸了的张明的所见所闻。大甲分在第一组,她写:

张明忐忑不安地走出校门,阳光刺得他不能不低下头。路过那棵大树,他发现这棵大树真的很老了,一张张落叶有气无力地打着圈往下落,带柄的落叶多像数字“6”。他捡了一张,在手心里慢慢地揉,揉得碎碎的,才解气地扔了出去。扔出去时,他发现了一朵野花,很精神的花,笑得无忧无虑的花,张明忽然想哭,他觉得自己比不上那朵野花的生活。

小乙分在第二组,她写:

张明忐忑不安地走出校门,天阴阴的,心沉沉的。天上有乌云在移动,一块一块,都朝着张明的心里移,塞得他的心满满的,快撑不住了,要下雨了。张明使劲地瞪了瞪眼睛,将泪水咽了回去。几个低年级的同学在踩水花,水花溅了起来,刺耳的笑声也溅了起来。人要是不长大多好。张明看了看更黑更沉的云,加快了脚步,向那个不愿前进的方向,前进。

三四组写第二个情景。第三组写经过公园的张明,第四组写经过建筑工地的张明。阿丙分在第三组,他写:

张明喜滋滋地走出校门,仿佛才一抬腿,就拐到了公园。公园的围墙围成了栅栏,栅栏白色为主,带了点绿色,绿色从低到高再到低,形成半个润润的圆,张明从来没有细致地看过栅栏,他发现栅栏很美。栅栏里透出几根绿枝来,他忍不住伸手轻轻地在它们柔软的叶上抚了一下。公园里很安静,买门票的老奶奶还打着盹。一缕夕阳落在老奶奶的白发上,多么安祥的夕照图……

丁丁分在第四组,她写:

张明喜滋滋地走出校门,三步并作两步,转眼就来到那个讨厌的必经之地——垃圾场,奇怪,此刻的垃圾场,飘出来的臭气,似乎有了臭豆腐的香味。那里正在施工,以往要捂着耳朵过,现在,那打桩声、搅水泥声,居然汇成了一曲气势磅礴的大合奏。张明欢快的心,仿佛要跳出来,和着那大合奏一起欢跳!

类似的练习,可以设计多种,如:

妈妈得阑尾炎住院一个多星期了,今天终于出院了。一早,我跟着爸爸去医院接妈妈。已经好多天没见到妈妈了,我真恨不得飞到医院。

——路上,“我”看到了很多景和物,那是怎样的景和物?

爸爸病了。我不知道爸爸得了什么病,只是总看见妈妈偷偷掉眼泪,我非常担心。今天是星期天,我缠着妈妈一定要去医院看看爸爸,妈妈默默地点了点头。

——汽车在公路上飞驰,一路上,“我”看到不少的景和物,那是怎样的景和物?

看到的景和物,会随“心”而起伏、而欣喜、而叹息、而焦虑了,能捕捉自己内心里的感觉了,作文的天地就宽了、广了,文字也有生气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8:23:46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   思考力

敏感的人,能写出内心的温度;思辨的人,能写出内心的深度。一个习惯思辨的人,会从事物的表面,深入事物的内部,发掘出新鲜的意味。大作家,写的也是些生活小事、琐事。李清照,不就写一次喝醉了酒,回家认不得路了,把鹭鸟吓坏了。辛弃疾的不就写一对老头老太,喝了点酒、晒晒太阳,说说三个儿子。

作家的本领在于,用小事、琐事,写出别人看不到的意味。

一个人写作文,有几个不会写的字,查一下字典罢了;有几个用错的标点,找人把一下关罢了。有一样东西,谁都无法替代,别人也无从帮助,即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情感,来于内心的敏感;思想,源自内心的思辨。你不思考,只能写出人云亦云的作业,绝对写不出与众不同的作文。思考力,作文教学绕不开的“坎”。

■你的思考“关机”了吗?

“有些文章,就故事来讲,写得并不生动、细腻。如《山谷中的谜底》,”拿学过不久的课文说事,是我常用的伎俩,“它的精彩,在于如下的思考。”

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文中的故事,不只作家刘燕敏一个人看到,很多人看到了,只是没有刘燕敏那样新鲜的、有意思的思考。

有的同学一遇到不顺心的事,脱口而出两个字:倒霉。

(1)有个同学作业没做好,被老师留下来补作业,他说,今天真是倒霉。

(2)下雨天,有个同学摔了一跤,她说,好倒霉啊。

(3)昨天考试,有位同学没考好,她说,这次考试真倒霉。

(4)儿子回到家,一看妈妈不在,马上看起电视。看得正起劲,妈妈下班回来,逮个正着,批评了他一通,儿子埋怨,真倒霉。

不肯思考的人,所有的不如意,都叫“倒霉”。一个思考的人,会转到“倒霉”的背后去。上面的四个“倒霉”,背后究竟是什么?

一两分钟后,学生举手。

大甲说第一条:“老师留他下来,是对他负责,为他好,不是倒霉。再说,那倒霉也是他自找的。他想要不倒霉,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及时完成作业。”

戊中说第二条:“摔跤,我们都经历过。每次摔跤都有原因,自己不当心,东张西望不留心,摔跤了,那说明走路也要用心,不然,够你难堪的。”

“摔跤可能踩着了香蕉皮什么的,那说明扔的人不讲卫生,缺德。”大甲给戊中做了补充。

丁丁说第三条:“考试没考好的原因是什么?课上没有好好听讲,课后又没有好好复习,只有这样想了,以后注意了,才能考好,光埋怨倒霉,以后还要倒霉。”

“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这是妈妈关心我。妈妈不这样,我会被电视迷得忘了写作业,到了学校,也整天人心惶惶的,生怕挨老师批评。”只剩下第四条了,小乙赶紧站起来发言。

阿丙给小乙补充:“我猜,那个儿子看电视看得作业也忘了。作为学生,要先完成作业,再看电视。我做完作业看电视,妈妈不批评我,有时还会帮我选择好看的节目,和我讨论节目里的内容。”

不错,想到“倒霉”的背后去了,这才叫思考。经常这样想,你会成为一个有思考力的人,巴尔扎克所说的“力量无边的人”。

英国有个叫科莱特的青年,考入美国哈佛大学。常和他坐在一起听课的青年,叫比尔盖茨。一天,比尔·盖茨和科莱特商议,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科莱特拒绝了,他认为开发BIT财务软件,不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那不可能。10年后,科莱特成为BIT方面的博士,比尔·盖茨进入《福布斯》杂志亿万富豪排行榜;又过了2年,科莱特成为博士后,比尔·盖茨成为美国第二富豪;又过了3年,科莱特认为自己能够开发32BIT财务软件了,比尔·盖茨却已经绕过BIT软件,开发出EIP财务软件,速度比BIT快1500倍,两周内占领全球市场,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思考?

“我觉得读书没什么用,关键要去实践。”大甲如实说了自己的想法。

小乙跟大甲想的不一样:“我认识到机会很重要,科莱特学好了知识,可是机会没有了。”

“你们的思考,不能说不对,不过,你看作家刘燕敏是怎样思考的。”随即,屏幕上出现了刘燕敏的话:

在这个世界上,似乎存在着这么一个真理:对一件事,如果等所有的条件都成熟才去行动,那么他也许得永远等下去。

作家的思考,叫“深思考”。我向大家推荐了刘燕敏的《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成功的门都是虚掩着的》《生命树》:

“你读她的书,你要读懂什么叫写作的思考,什么叫以思考取胜的写作。经常想到事情的背后去,慢慢的,你也能有她那样的深思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3 23:49 , Processed in 0.08829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