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14 00:53: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名著导读”教学方法初探

                                          徐露

   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我们的生活繁花似锦。风清云淡的自然,霓虹如织的城市,给了我们或闲淡,或华彩的生活,我们何不沉吟片刻,细细思味,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我们最想要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拥有了自己的美好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何不带领我们的学生也畅游其中?

   新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名著导读的引入给语文教师提供了与学生交流的契机,教师如果能够将名著导读的精髓传授给学生,也许可以引领学生走进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但名著导读教学面临着诸多困难,如学生对作品不感兴趣,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张,无法深入探讨,学生没有时间阅读原著等等。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取了“兴趣引导法”加以解决。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对于现代的学生们来说,他们的世界精彩纷呈,网络、媒体、体育运动等等,无时无刻不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加上繁重的课业负担,他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读书。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去多读书,去接触文学经典呢?我想如果能够将读书培养成为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那么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着眼宏观、整合教材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在必修教材中设置的名著导读栏目,主要选择了《论语》《大卫·科波菲尔》《三国演义》《 巴黎圣母院》《家》《高老头》《莎士比亚戏剧 》《谈美》《红楼梦》《堂吉诃德》等经典名篇。认真分析他们,我大胆取舍,《论语》《谈美》等等好则好,但是它们距离学生的世界太远了,所以我决定先将他们暂时搁置。其余的作品分为两个层次,即中国经典文学和外国经典文学两部分。同时,新教材中,“名著导读”的内容由指导文章、阅读建议、精彩片断、点评、探究思考几个内容组成,我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将以上教学要点也做了相应的处理。《三国演义》《红楼梦》《家》是许多学生熟知的作品,所以我主要是从精彩片断、点评、探究思考几个方面组织教学,让读过作品的学生从仅仅关注故事情节的肤浅认识中跳离出来,让只闻其名未见作品“庐山真面目”的学生领略到它的魅力,同时设置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对于《大卫·科波菲尔》《堂吉诃德》等外国经典文学,我采取的处理教材的方法是将教学侧重点设立在与学生一起阅读点评类文章上。例如学生阅读《巴黎圣母院》时,常常将文章中间几万字的介绍巴黎圣母院建筑风格的片段略过,或者是只读文字,不解其意。而在我们一起读过相关的评论作品后,学生才明白,《巴黎圣母院》不仅是一部“人性之书”,更是一部“人文之书”,雨果之所以可以毫无争议地在死后立即被葬在法国的国家公墓——先贤祠中,是因为他不仅是一名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一名艺术家、鉴赏家,是一个让人景仰的天才、全才式的伟大人物。

重视学情,激发兴趣

   明确了教材的处理原则和方向后,我开始考虑我的学生。本校的学生属于二流生源,学生在刚刚入学时,由于忙于中考所以基本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而进入高中以后又普遍感觉到数理化的难度加大,学习时间紧迫,所以也无心去阅读,更有甚者,一部分家长认为看经典名著就是看“闲书”,不支持。面对这些困难,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解决。

(一)     有效利用时间

    读书时间可以分为三块。第一块是课堂5分钟,每节课的课前让学生阅读;第二块是每天20分钟,要求学生利用每天的休闲时间阅读;第三块是假期时间,这是要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好时机,所以要着重利用。

(二)     改变传统作业方式

挤占学生的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是增加压力,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师在想方设法增加阅读时间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困难。我想语文学科的作业应该有语文学科的特色,同时如果让学生在最初接触名著时,把它们当作作业去对待,也许学生会更重视,而家长们也会更支持。所以我的语文作业从高一开始就是每天阅读20分钟,同时将自己认为好的或有所感触的句子和语段摘抄下来,第二天在课堂上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交流。再者,假期作业是阅读两本书,要求其中一本是文艺评论方面的作品,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就是交流读书心得。这样的改革没有加重他们的学业负担,又能够开阔视野,提高文学修养,因此使学生乐于接受。

(三)     创设竞赛氛围

    学生阅读量增加了,他们便会有表达的欲望,所以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契机,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开展读书竞赛、演讲、诗词鉴赏竞赛、课本剧表演大赛、读书征文等生动有趣的比赛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

潜移默化,不着痕迹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写在前面”有这样一段话:“在旅行中,你将尽情地漫游。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就有多么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一篇课文,一道练习,就是千里之行的一小步,语文世界的广阔天地有无限风光在召唤着你。”我想名著导读部分之所以被引进高中课本,其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将语文知识升华为一种语文素养,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因此真正的语文教学应该是潜移默化式的。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都应该带有语文的教育。讲钱钟书时,不经意地介绍杨绛的美文;讲鲁迅时,提起萧红、萧军,让学生去看“当代的鲁迅”——余杰的作品;讲沈从文时,当然要引进汪增祺的作品。课堂上不断地扩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甄选出优秀的作品,逐渐地养成选书、买书、藏书的好习惯。

三年是人一生中很短暂的时光,它可以如黄叶落水,无声无息,消失地毫无痕迹,它也可以如磐石激水,惊涛裂岸,逝去了却动人心魄。让学生不仅可以在高中阶段获得知识,更可以获得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职责,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记住美国教育家,小说家迈考特先生的一句话“在我的教育生涯中,如果能影响一个学生,那将是我最大的荣幸!”
2#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09:34:52 | 只看该作者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21:01 , Processed in 0.09482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