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教师的教研技法之三:旧题新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25 09:1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教师的教研技法之三:旧题新做

                                    

                                    冯 为 民





从总体上说,语文教学研究所关注的不外是教材、教师、学生及相关媒介,涉及的也不外是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课型也不外是必修、选修及活动等课,教学情境中的课也不外是新授、复习或指导等课,如果去关注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则就会发现不断在变化。从一线教师的角度说,如果能有效解决好教学领域常常出现的问题,并能注入“新”的活水,则其研究的成果就应该是显著的,因此旧题新做实际上是现代教学研究常采用的实用研究方法,旧题新做的具体方法应该是与时俱进、问津探源、反向思考、求深求透。

首先,语文教研要与时俱进。语文教研要十分关注时代的律动,有时要带有一定的前瞻性。比如对“教学内容的确定”的研究是目前的热点和焦点,其实这是一个“旧题”,但就是这样一个“旧题”却存在许多未曾研究深、解决好的问题。事实上,虽然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因为如果教学内容出了问题,其教学的价值取向就一定出了问题,教学也就是失败的甚至是危险的。然而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却有为数不少的教师关注点仍首先聚焦于怎样教,而并未首先关注教什么。如果要与时俱进,你就可以研究教学内容不能有效确定的干扰因素,就要研究面对不同文体如何准确确定教学内容的困惑和解决的途径等问题,就要研究不同的文本体式就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就有不同的阅读方式,就有不同的教学价值等。可以说视点很多,研究时如果常常和着时代节律,就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了。在最近几年,语文教研一直关注“有效教学”,这其实也是一个“旧题”,但在“新课标”实施后,的确出现了许多形式主义的东西,教学效率出现了问题,因此人们又再次重拾“旧题”,其实是关注眼下的教学,解决的是视而不见的通病。与时俱进是需要语文教师的高度敏感的,需要语文教师时时关注教学研究的进程和导向。

其次,语文教研需要问津探源。“问津”是为了渡河,“探源”是为了理清脉络。教学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有的需要去“问津”,借助问津可以让自己解决疑难,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有很多语文教师的教研就可以从问津开始,“津”往往是早就存在的,也就是“旧题”,但问的艺术不同,渡河的速度与效果有时也会产生很大差异。如你在教学设计上自感无从下手,更缺乏意义,那你就得学习人家的优秀的设计案例,研究设计理念,寻找解决的途径,并亲自反复实践,这样就肯定会有大的长进,拿出好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完全能有底的。探源就不一样了,要求语文教师的教研直指源头,知道问题从哪里来,也应该知道应向那里去。如中国的启发式教学,西方的产婆术都源自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是一种艺术的交往,而体现交往的教学应该是深入对话的,既极讲究艺术性,有讲究是心与心的交流。只有进入彼此互信的生命对话,才能产生启而“发”之的奇效和催生新的生命的艺术魅力。在此基础上,再去研究研究关键问题的设计、细节问题的设计,问题的梯度要求、问题呈现的时机等,就会做到心中有数,也就容易收获新的成果。

    再次,语文教研需要反向思考。有许多旧题,只要进行反向思考就会有新的发现,这从理论上讲究得懂一点教育哲学,有了哲学的智慧,就有了更多发现的空间。尤其是司空见惯的问题,如果能反向思考,可能就会更清醒、更本质地认识问题。如“问题意识”是关注热度一直很高的,但如果你冷静地思考思考教学中有没有、需要不需要非问题意识这一话题,你可能就有意外的发现。我以为非问题意识同样是语文阅读教学所不可或缺的。问题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是个体在满足其需要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中,由于主客观要素的缺损和障碍而使活动中断时所派生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使人力图觅取有关要素使缺损得到弥补,障碍得以排除,从而使得活动的过程及其所涉及的要素完整化,以达到需要的满足。满足需要的诉求实际上就是非问题意识。教学的直接目的就是问题解决,所谓“问题解决”实际上就是非问题意识的显性化。而且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力避盲目性问题的出现,切忌没有丰富的信息内容,又没有渗透着明确的信息意图的问题出现,也切忌不能产生“愤”“悱”效果以唤起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情感,又不能激活其原有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观念和感性经验,又不能调动起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心向等问题的出现;还要避免浅问题,浅则缺乏引力,索然无味;避免偏问题,偏则容易抓不住重点,纠缠于枝节;避免深问题,深则听而生畏,高不可攀,造成心理压力;避免空问题,空则内容空泛,无从下手等的出现。

       最后,语文教研需要求深求透。这个要求是很高的要求,但只要做起来还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对教材的不懈研究是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教材是开放的文本,只要语文教师用心就会常读常新、常教常新,如果始终力求在“深”与“透”上有所建树,这实际上就做到了更高要求的“新”。如《兰亭集序》研究的人可谓多矣,但只要你去认真研读就可能有新的发现,我就读出了这样的感受:《兰亭集序》文思幽远,超然玄远,散发着多重生活哲理美。揭示了和谐的生活即是美的生活,展示了个性的生活即是美的生活,凸显了平和的生活即是美的生活,暗示了自主的生活即是美的生活。《兰亭集序》立意高远,慧心独运,浸透着深邃生命哲理。人生的悲剧莫过于乐而忘忧和痛定思痛。而这两大悲剧的发生恰恰是人自身的弱点酿成的,很多人只忘情于“暂得”的欢愉,却很少关注人生的“短暂”,并不能觉察时光飞快流逝,衰老即将到来,反而容易对眼前的“所遇”感到高兴和满足。人生的深沉悲剧更在于高度关注生死却常常混淆生死,人生要经常回头看,也要学会借鉴,学会创造,让人类美好的情怀成为激励后人的不竭动力。这方面了案例特多,也不妨自己去多尝试尝试。

   人们常认同旧瓶装新酒,其实语文教研只要旧题新做也就会让语文教师更充实起来、更清醒起来、更自信起来。穿新鞋走老路是不行的,但旧题新做却是前途无限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04:40 , Processed in 0.07126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