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秋禾书话》到“秋禾话书”
李文蕾
作为一名普通的阅读爱好者,无意间与书话结缘之后,方知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徐雁先生(笔名“秋禾”)乃当代书话名家,其文字代表作《秋禾书话》(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10月版)曾在民间网站举办的“最受欢迎的一本书话”排行榜中名列第五位,居于黄裳、姜德明、谷林和王稼句之后。
“骋怀学海扬帆远,游目书林用力勤”的徐教授是书话创作的高产作家,又是各种书话内容与体式的创新实践者;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秋禾式”品书随笔作品相继问世,有《雁斋书灯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九月初版),《书房文影》(江苏教育出版社二零零一年七月初版),《开卷余怀》(东南大学出版社二零零二年五月初版)等等。在《开卷余怀》序言中,著者云:
“大抵喜爱博览的开怀少年已渐行渐远,而开卷之余,可与阅历相印证的人生感怀,正愈积愈多。所谓读书,已如庭中望月……”
从中可窥见徐先生以书香为伴,伏案笔耕的学术之路已发生了改变,遂将读书治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已见雏形!
在知识传播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徐教授循着数字化途径反其“道”而行之,将其代表作《秋禾书话》中的“书”与“话”颠倒顺序,变成了2007年6月12日在“百度空间”开辟的书文化学术博客《秋禾话书》(http://hi.baidu.com/nj-xuyan)。自诞生之日起,《秋禾话书》就是名副其实的“书迷天地”与“书香乐园”,已受到越来越多爱书人的青睐,并成为读书人交流感想的集散地;在“图林博客圈”中颇具影响力。单从标题文字上看,从《秋禾书话》到《秋禾话书》仅一字顺序之差;但从思想内涵里看,它们之间究竟有多少异和同,却不是三言两语能道明的。
一、且从《秋禾书话》说起……
三十二开本近600页的《秋禾书话》,是作者的第一部读书随笔集,记述着其十年问学的学术年轮。
《秋禾书话》从外而内洋溢着深邃隽永的书卷气和典雅美,让读者品赏愈久,获益愈多。先看书装设计:封扉题字乃现代著名文学史家,书话之父唐韬先生手迹;封面幽雅的“兰石图”乃著名园林古建筑专家陈从周先生所绘;首扉饰以著者书稿手迹,随后附有蕴涵“秋禾笔墨文化”之地“雁斋印象”及“秋禾所评书与所撰书”的书影;书末配有《中国书话珍藏本》之目录……
由该书目次可知:“本集诸篇,大别之为‘书山零岩’与‘书城札记’”。前一部分主要评介了“港台和大陆出版的文学文化名著的编辑风貌”。文章篇幅不等,或论书的装帧品级,版本异同;或述作家的文化底蕴,逸闻趣事;或委婉指出书中的不足之处,并善意提出改进的方向;间或摘引原书中的斐章警句,总之每篇文章均精致练达,让读者在字里行间的“悦读”中流连忘返,感悟着著者的真知灼见!
书中的后半部分《书城札记》则又是另外一种风采。“前辑10篇,谈及藏书流通,藏家生活,书肆之街,读书之台等……后辑8篇,则系关于《经籍会通》,《书林清话》,《藏书纪事诗》等藏书史著作的学术札记。”文中论述眼光独到,颇有创意,指陈了中国历史藏书事业的功过得失,分析了中国藏书文献史著作的历史价值,从而继承和发展了前辈学人写作书话的范围,读来受益尤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