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锡基:教育最终是为了让孩子更有朝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24 07:2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管锡基:教育最终是为了让孩子更有朝气

2011-01-19 来源:胶东在线 

 胶东在线网1月19日讯(记者 管丽娟)1月19日上午,烟台市政协委员、烟台市委党校副校长、继续教育著名专家段星辰;烟台市政协委员、鲁东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高等教育著名专家俞祖华;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基础教育著名专家管锡基做客本网直播间,在两会召开的前一天,与广大网友探讨了十二五规划中的教育相关内容。

  在谈到素质教育时,基础教育专家管锡基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更聪明、更有朝气。他说,说到素质教育,首先要说基础教育。教育最终是为了让人更聪明,更充满朝气。基础教育要让孩子第一要有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第二要有能力。不能成为书呆子,不能只会读书。第三要有人品。人品一定要好。给孩子更强的学习、工作、交际能力。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素质教育是所有教育的主题,并不是简单唱歌跳舞和一些体育爱好,是要一个人全面发展。
2#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07:23:58 | 只看该作者
预告
本站近期上传管锡基与管季超来往书信[待录入]。
3#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07:26:10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名著背后的数字
——我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管锡基

      1918年9月28日,苏霍姆林斯基诞生在乌克兰奥麦尔尼克村一个农民家庭里,8岁时进入家乡的7年制学校学习,经过1年师资培训,1935年,17岁的他正式踏上农村小学教师岗位,1939年,21岁的他函授毕业取得中学教师资格。1941年参加卫国战争,负伤后于1942年重返教育岗位,最初在乌发任中学校长,不久调往家乡任基洛夫格勒区教育局长,不久提出回学校工作的申请。从1948年到1970年去世一直担任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始终坚持教语文课,做班主任。他几乎终生没有离开学校,没有离开学生,没有离开课堂,直接教学经历达32年。
      苏霍姆林斯基集普通教师、校长、教育试验研究工作者与教育理论专家于一身,因此,他的教育著作既有大量鲜活生动的事例,又有深思熟虑的理论概括。他的书被誉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一生著述颇丰,有41本论著,600余篇论文,1000多篇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其中绝大部分是在帕夫雷什中学完成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主要在1965-1967年写就,1977年,苏霍姆林斯基的5卷本著作选集问世,在第二卷中首次发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本书是他的一本重要著作,而且在我国教师当中的影响力也几乎达到了人尽皆知的程度。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苏霍姆林斯基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是乌克兰共和国功勋教师,是世界著名的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但是,当你读完《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之后,透过这些振聋发聩的荣誉称号,也许你会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作为一个普通教育者的教育情怀,甚至你会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一个著名教育家极其艰辛的成长历程,最终你会从内心升腾起专业成长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日常生活。教师的学校生活可以简约地划分为课堂教学生活和之外的学校日常生活两方面。如果说教师的课堂教学生活高度一致的话,那么之外的学校日常生活应该可以有多样的选择。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日常生活是如何度过的呢?在该书的前言中,他这样写道:“我在帕夫雷什中学工作的年代里,同刚开始工作的年青教师举行了无数次会见和谈话,收到他们成千上万封信,从而促使我不得不写这本书。”即便是专业的研究者也不太可能知道他谈话和通信的准确次数了,但我们坚信这样的谈话和通信是他走向教师心灵深处、了解教师、引领教师的重要途径。在本书中,可以查到的准确记载是,他和40-50岁的400名教师谈健康;向孩子上了高等学校的500名教师家长调查得到只有14个孩子报考了师范学校的结论。在我看来,他首先是一个孜孜不倦的终身学习者,由此他认为教师应该用阅读来补充知识海洋,如果初期教师掌握知识与应教给学生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15-20年教龄时,这个比例应为20、30、50比1。他写了32年的教育日记,他还拥有3700名学生的观察记录和59年的入学学生身高体重等原始记录(一位乡村学校医师记了27年,27年的时间学生入学身高平均增长了4.5公分,他自己测量了32年)。根据记录,他发现1935年,开学前两周的测验结果是35名学生能从1数到100的为1人,而到了1966年,36名学生中有24人能从1数到100,他们对工艺流程知识增多,而对植物、动物和鸟类知识逐年减少;1935年的35名儿童都看到过朝霞,1966年的36名新生只有7名。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把整个的心毫无保留地投身到整个教育的一个平凡人,正是这样的平凡孕育出了伟大和非同寻常!鲁迅先生说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运用到写作上,苏霍姆林斯基又是怎样的一种运用呢?今天的我们又该如何度过自己的日常生活呢?
      课堂生活。我们已经知道苏霍姆林斯基终生没有离开课堂,除了班主任和语文课的教学之外,在本书中他还明确指出自己有6年的物理学科教学经验和3年的生物学科教学经验。在最基本的识字问题上,他认为俄语中有2000-2500个单词是识字和知识的骨架,他为低年级设计了2500个单词的识字教学大纲,每个工作日让学生学3个,孩子们把这些单词写在三年中一直使用的练习本上,并记住不忘。这项工作每天只需要用几分钟的时间。他还看重识字教学过程中的游戏成分,他为此确定了600个童话单词,孩子们在小学四年学习期间画出了几十幅童话,学生在这些童话用这些单词下面写上文字说明,他认为这是巩固最低限度词汇的非常有效的方式。根据多年和多学科的教学经验,他确定了学科的复习方法,数学物理每周1次,化学2周1次,生物3周1次,今天的我们有自己的复习方法吗?在帕夫雷什中学,他用15年时间建立了自己学校特色的作息制度,上午为课堂学习时间,下午为自由活动时间,早起至上学前为家庭作业时间,低年级晚9点睡觉,早6点起床,中高年级晚10点睡觉,早5:30起床。在最纯粹的教学领域,在课程和教材之外,今天的我们为孩子们做了什么?今天的校长为教师和学生做了那些呢?
      生活基地。和教师的生活相比,除却上课,我们的学生应该如何度过他们的学校日常生活呢?同伴间的打闹嬉戏当然十分重要,但作为学校,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些什么呢?苏霍姆林斯基为帕夫雷什中学的600余名学生建立了120个智力生活基地,它们分为三大类:一是科学学科小组、二是劳动创造小组、三是艺术文化小组。今天,上海和江苏的一些高中因为为六个学生开设形式逻辑课、为更少的学生开设钓鱼课程而成为我们学习的典型和榜样,而600余学生占有120个智力生活基地,每个基地的平均容纳人数才只有5人啊!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越是丰富多彩的智力生活就越有可能激发起学生内心求知的欲望,学生也就越有可能因为这样的欲望而获得尊严和价值感。
      差生培养。直到今天,差生问题都是一个几乎令所有教育者关注的问题,我们试图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苏霍姆林斯基的秘笈何在呢?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写道:三十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使我深信,把学习仅限于“必须学会并记住的材料”对学困生是特别有害的,“课外阅读及其他知识来源”则意义明显,扩大阅读范围是最有效的方法。他提出要全面发展每个儿童的思维、善于把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引入“最符合其天资的轨道”外,特别强调运用个别对待的原则使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达到要求。他一生把107个“智力发展极端迟缓的学生”培养成有教养的人,13人接受高等教育。有学者甚至指出,他能够指名道姓地说出178名最难教育学生的成长过程。小费加是书中特别提到的一个学困生,从3-7年级他教小费佳5年,为他编写了包括200道题的习题集,专门配备了一套由100本小书和小册子组成的小丛书。后来又建立了近200册的另一套丛书,除小费加外,另外3个学生也使用了2年。今天的教师更多谈到对困难学生无边无际的教育爱,但若把这种爱和如此具体的对策和行动结合起来,大部分学困也许已经不再是问题了。
      因为有了这些数字,我们也许可以猜测到一本书的深刻程度、鲜活程度和受欢迎的程度,因为有了这些数字,我们肯定知道了一个举世闻名的大教育家的看似平凡其实伟大的成长历程。今天的我们的确时常热衷于追星、羡慕所有功成名就者的光环,在惊叹于他者丰功伟绩的同时而慨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这种“临渊羡鱼”的心态当然是无可厚非的,我们当然还可以为自己不能“退而结网”寻找无数的理由,我们甚至可以用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都有自己的个性化的追求来自嘲和消解内心的压力,但是维护正面的自我形象是人性的基本动机。如果我们敢于承认这一点,那么接下来一个真切而现实的问题也许是:我们依靠什么来获得职业的尊严和内心的幸福呢?
4#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07:27:17 | 只看该作者
教师的十二项修炼

修炼自己的声音,让它引人入胜;

修炼自己的语言,让它妙趣横生;

修炼自己的眼睛,让它传神丰富;

修炼自己的表情,让它神采飞扬;

修炼自己的行为,让它规范专业;

修炼自己的学识,让它有如涌泉;

修炼自己的脾气,让它逗人喜爱;

修炼自己的个性,让它鲜明唯美;

修炼自己的心灵,让它平和美丽;

修炼自己的气质,让它超凡脱俗;

修炼自己的灵魂,让它崇高圣洁;

修炼自己的人生,让它阳光幸福。
5#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07:29:06 | 只看该作者
管锡基

管锡基,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学高级教师,2005年中国教育报十大推动读书人物,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与教学论,著有《基层教育研究理论与实践》、《教育科研有问必答》、《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理论研究》等。
6#
发表于 2011-6-8 14:18:15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1-6-9 10:59:06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1-6-9 10:59:36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1-6-9 11:01:04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4:42 , Processed in 0.06451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