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为一群艰苦写作的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11 13:4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为一群艰苦写作的人
——南京的自由作家们

作者:汪继芳
文章来源:博库沙龙

 
    鲁羊在他的小说中,多次重复马余这个人物,而马余经常说自己是“作为一个艰苦写作的人”,当我打开电脑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想到了用这句话来作题目。

  为什么说他们是艰苦写作的人?说到他们的“艰苦”,其实包括了两种含义:一是物质,二是精神。我从1997年开始与他们接触,从1999年4月正式做他们的访谈,感慨最多的恐怕就是这“艰苦”二字。

【顾前】

  说到物质的贫困,我第一个想到的是顾前。去顾前家的那个晚上,我仿佛回到了许多年前。他住的房子像住了几十年似的,墙皮是松软的,地上的塑胶地板已破裂,图案、颜色也已模糊,厨房被油烟熏得乌黑,卫生间的抽水马桶正滴着水。
  顾前说话时一直坐着的那张黑色单人沙发,一起身就会露出一个大坑,据朱文说,这个坑10年前就有。
  顾前一直不愿接受采访,后来在韩东的劝说下才答应,而且要求要有朋友陪着。我去的那天,他的胃病犯了,陪他的黄梵对我说,这全是不好好吃饭闹的,饥一顿饱一顿,有时一天只吃一块豆腐,那胃能不坏?顾前的胃疼一直到访谈结束才有缓解。
  对所谓的幸福观,顾前有一套说词:现在人类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人越来越富有,但跟人的幸福却是成反比的,而欲望少一些,内心平静一些,人才会有幸福感。
  让人感慨的是,过着艰苦生活的顾前,为读者写出的却是极生动轻松的文字。读过顾前小说的人没有不叫好的。在断裂丛书里,顾前的小说最早卖完。


【吴晨骏】

  吴晨骏毕业于东南大学动力系,本来他应该比朱文高一届的,但因为他曾休学一年,所以再读时就跟小他一岁的朱文成了同学。吴晨骏是读大二时跑掉的,那会儿,他去了新疆,后来又回到老家写作诗歌,问他逃学的原因,他说他有考试恐惧症。
  1989年吴晨骏大学毕业,过了几年让朋友们羡慕的生活:有房子,房子里有彩电、有洗衣机;有家,家里有老婆、有孩子。只是有单位的生活,影响了他的写作,1995年,他不听朋友们的劝阻,坚决从电力研究所辞去了公职。
  按正常的速度,吴晨骏一个月写一个短篇(一万字左右)。“我有这种感觉,自己就好像种地的农民,到了一定时候播种,然后是施肥、除草,一定的时候东西长成熟了,他就把它收割掉,他每天只要管好播种和收成,日子也比较闲散,我觉得这可能就是一个作家要过的生活吧。”
  南京许多作家的写作速度都跟吴晨骏差不多,但不同的是,他是有家小的,而且除稿费外,他没有任何挣钱的途径。1998年,他又一次到了贫困的边缘,“当时就感到蛮虚脱,像抽血一样,感觉到失血……”我给他做访谈时,是99年的6月,虽说他妈妈出钱为他买了郊区的房子,但新房里可以说空旷得很,也谈不上有正常的生活,每天的晚饭,她妻子先带着孩子在娘家吃,然后给他带点回来,第二天中午他仍不开伙,吃头天的剩饭。到99年夏天的时候,所有朋友都知道吴晨骏坚持不住了。他深居简出,如果谁要让他出门,谁就得主动帮他付没有公交车路段的出租车费。他打电话给很多人,急切地要找工作,最后还是李小山面子大,介绍他去了一家画廊打工。


【陈卫】

  从常州来到南京的的陈卫,目前在南京理工大学附近租房写作。南京理工大学位于南京东郊的孝陵卫,离城很远。他的女朋友也来自常州,也是写作之人,但她顾全大局,暂时还是去了一家报纸打工。陈卫告诉我,他们现在的债务已背了一万多元,写作用的电脑也是从电脑公司赊的。
  陈卫辞职前曾在家乡小镇做过一年的小学教师,辞职后,他来到常州,租房开始写作。那一年里,他的生活非常窘迫,每顿就去食堂打一个青菜吃。后来是在画家金锋的接济下,才勉强维持下去,有时,他就在金锋家吃住,一次,金锋去外地多日,忘了关照陈卫,饥饿的陈卫,只找到了一堆胡萝卜,于是,他守着这堆胡萝卜,挨过了几天。
  陈卫也有过一段舒坦的日子,那是在他主编《黑蓝》的时候。一位做生意的朋友为他投资,他准备一直把这本杂志办下去,目标是超过所有的民刊。但正因为是民刊,很快就被查封了。
  出生于1973年的陈卫,其作品这两年开始为人注意,尤其是《芙蓉》推出的“重塑‘70后’”,把他的小说放在头条的位置。所以陈卫也自信得很,别的作家均不在他眼里。


【魏微】

  魏微也住在南京理工大学,在大学院内,她租了一室一厅。这里,只有简单的家具,女孩子房间的花花绿绿一概看不到。她的床上躺着一本威廉•福克纳的《八月之光》。桌边有一本张爱玲的小说集。电脑就在床对面的桌上。
  魏微的处女作是在淮阴发表的,那一年,她只有23岁。从那以后,她就想离开淮阴,她先去北师大上了作家班,后来听说南京大学作家班在招生,她又来到南京读书。
  从作家班毕业后,她曾去南京一家娱乐杂志试用,但她觉得这种处处学港台腔的事情她做不来,而且所有的时间都要搭进去,结果试用期未满,她就离开了杂志社。这以后,她再也没有去找工作,在朋友的帮助下,她买了可以分期付款的电脑,开始安心于创作。“我有生计上的压力,按说应该拼命写作,但事实上我做不到。大部分时间我在家睡觉,因为不能写作时我也不能勉强自己呀。再穷我也没办法,要生活得好一点,可能要从别的方面去想出路。”有一段,她说要写言情小说的,但结果也不知怎样。魏微过日子,是拿出女孩子最常用的办法:
    节省——自己做饭,换季的时候才去买件衣服,还有,少买书。


【赵刚】

  赵刚是个老南京。但由于父亲的问题,文革时,他们全家曾离开南京下放苏北农村,那时赵刚只有4岁。回城当工人时赵刚是14岁(但虚报成16岁才符合条件),按他的说法是,那会儿厂里的人都不干活,他也就跟着瞎混,上班时从前门进去,不一会儿又从后门溜出来了,不过,那时他倒是看了不少书,也开始喜欢上了写作。他不喜欢人家说他是为了写作而辞职,他说他是被勒令下岗的。
  从88年到现在,赵刚已经做了10多年的自由作家,共发表100多万字的小说,其中,有一部15万字的长篇小说《北纬32°》,1991年写的,但出版时已是1999年了。
  对小说写作,赵刚认为好看的小说不在于故事,说:“什么时候我们把小说的故事抛弃了,中国的小说才能有一个质的飞跃。小说到发展今天了,如果还停留在讲故事上,对小说是一种反动。”
  赵刚还没成家,他说他喜欢不做作的女孩。除此之外,他还喜欢踢足球,南京A6队(艺术家星期六足球队)的球场上,常见他和朱文、刘立杆、楚尘等一道跑动。


【朱朱】

  1991年,朱朱从上海的华东政法学院毕业,同年分配到南京市政府司法局。刚毕业时,他曾充满信心,希望自己既是一个律师,又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诗人。
    最后,他承认他没有卡夫卡伟大,因为卡夫卡“既是一个公务员,又是一个世界的洞察者”。1994年,朱朱调往河海大学。
  在距“5年服务期”还有两个月时,朱朱又熬不下去了,学校的冷漠、官僚让他感到恐怖,他一天也不愿多待,结果向校方交了700元的赔偿费,才办完了辞职手续。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知道了系主任签的意见是“坚决同意”,手续办妥后,他找到主任,照他脸上就是一拳。
  南京缓慢的节奏一直为朱朱所喜爱,他住的郊区也被他称之为“伟大的东郊”。除了踢球,他很少与大家在一起,每天,他与墙上挂着的卡夫卡、博尔赫斯、贝多芬对视。音乐与狗是他的良伴。他出行的时候很壮观,母子两条狗紧随着他。
  南京的诗人们大都开始了小说的写作,唯有朱朱仍在写他的诗,因为好的小说在他眼里也是诗。
  赵刚说,朱朱是南京硕果仅存的诗人。


【朱文】

  在1998年11月举行的江苏省第二届青创会上,所有诗人、小说家、评论家济济一堂,热闹非凡,但前后4天,我却一次也没看见过朱文、韩东。餐桌上不见,贴着他们名字的425房间也永远空着两张床位。
    此前,茅盾文学奖评委来江苏座谈,一起座谈的有70多人,怕韩东朱文们闹事,只叫了朱文一人。会上,朱文看到大家对评委的态度,心里很感冒,于是他起来发了言,说,我知道每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奖时,中国作家就会痛经一次,但令我诧异的是,茅盾文学奖也能让作家们痛经。茅盾文学奖是什么?是狗屎。有些人没有听清楚,或者怕自己听岔了,就追问他。朱文又重复了一遍。
    除了骂茅盾文学奖是狗屎外,98年夏天,以朱文的名义发起的“断裂”行为,更使他成为众矢之的,他怎么能来见那些被他“断裂”掉的所谓前辈们呢?他不来,大家都落得清静,也为自己免去了一份尴尬。“断裂”事件,使朱文对文坛有了更深的认识:“现在看来,这个行为特别有必要,以前骂文坛腐朽,我们实际上对文坛了解得不深入,只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对它的现状,我们并不关心。但经过这个事情以后,对那个所谓的“文坛”有认识了,这个认识就是它比我们当初以为的腐朽一百倍。”
    朱文自1994年辞职后,一直以小说、剧本谋生,虽说也有“断顿”的时候,但在更困难的朋友面前,他还得做出一副不缺钱花的样子,借钱给朋友,解决他们的吃住问题。在没有搞“AA”制之前,朱文与韩东常常就是聚会后的“买单”之人。AA制后,凡有女士、客人与没有单位的人在座,费用也是由朱文、韩东共同分担。我曾在朱文家客厅的桌上看过一张稿费的汇款单,汇款金额一栏上写的是:贰拾捌元玖角捌分。汇款单是一家近年来还不错的杂志寄来的,这家杂志的颁奖会动不动就要在人民大会堂召开。
    如果说朱文也是艰苦写作之人的话,那决不是指他在物质上的艰苦。朱文的艰苦是精神上的,朱文的艰苦来自于孤独。那些平日兄弟一样做起正事来就往后缩的朋友,那些反反复复犹犹豫豫的老朋友,都使他感叹不已。好在朱文对这些总是付之一笑,他要不笑,又能怎样?如果愁眉苦脸,他也不是朱文了。


【韩东】

  在南京这帮自由作家里,成名最早的是韩东。因为成名早,加上文坛的“蜀道难”,韩东自然担负起提携后进的重任,由此,有人对他感激不尽,也有人对他的“老大”作派极其敏感。
  朱文说,韩东对年青一拨的鼓励和帮助是功不可没的。而在我看来,不光是年青的,只要谁需要,韩东都会一一关照,有天晚上,我与韩东、楚尘一起去顾前家,那个晚上,韩东一直都在忙着:先是说服顾前接受我的采访;然后是为楚尘的《东方文化周刊》设置各种栏目并找出栏目主持人;临走,还不忘把顾前“狠狠地”说一顿:“周刊这些栏目你好好想一想,看看你能做哪个版。也不要你写,你就拉拉稿,一个月的生活费就解决啦,要想想眼下的生活!这样做你也很高尚,同时又帮了楚尘。楚尘太忙啦,他的《一条狗的青年时代》出来后他就‘出来’啦,不写很可惜,懂吗?”他策划、主编的断裂丛书,推出了6位作者(楚尘、吴晨骏、顾前、贺奕、金海曙、海力洪)的小说集。
  1999年5月5日,我采访完顾前家,顺路去了韩东在瑞金北村的家。这个家是韩东的工作室,他白天带着饭盒来这里写作,晚上回去住在妈妈家,只要不去外地,每天如此。那天到了韩东家,我先看厨房,只见煤气灶上、操作台上盖满灰尘,就知道这里没被派上用场。我问韩东带来的冷饭怎么吃,他说用开水泡泡,我又问菜怎么热,他说也用开水泡泡,并说他的胃比顾前的好。
  也许是我刚从顾前家来,这天,韩东谈到了穷与文学的关系。他说:“‘断裂’采访完,你会发现我们这帮人里有穷人、富人之分。现在大家都把穷归于文学,这不对,你穷是因为你整天不干活,钱要去挣才有,它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用稿费来养活自己也是不现实的,一般一年能写10万字就很不错了,千字60元,那就是一年挣6000元,6000元能生活吗?不能。你要钱,就去干活,你不能因为穷就让穷侵蚀了你的灵魂。其实我们已经从文学那儿得到了我们该得到的东西,你可以享受早上8点不用起床上班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这就是文学带给你的好处,你有什么可抱怨的?!”
  还有一些南京作家我没有涉及,如鲁羊、刘立杆、李小山、黄梵、楚尘等人,他们有的在高校,有的在机关、编辑部工作,但他们与以上作家志同道合,或一同参与文学行为,或一起泡吧、一道踢球,应该说没有他们,南京这群“艰苦写作的人”活得不会有如今这么自在、健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9:47 , Processed in 0.07549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