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34|回复: 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灵的盛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16 22:0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心灵的盛宴
  文:绎动天涯0

      应部分网友要求,本人不惴冒昧,将学苑版部分网友在各版块发表的精华文章汇聚于此,便于大家集中赏析。另外,此帖更希望广大朋友将自己在报刊杂志上读到的精品美文推荐到这里。本帖请求得到广大学苑版网友特别是目前在职的两位斑竹的严重支持,对这些精华文章作永久保留,谢谢!本人如有时间,将不定期地对此帖进行持续更新~~~~~

                         今年暑假不补课,补课就在家中补
                                                 作者:ZXHY楚王后裔

       时近盛夏,酷暑炎炎。补课之热,比暑更盛!据笔者对周围进行简单的一个统计,当前城区家庭利用暑假进行各种形式补课、培优、家教的,大概十之有七八甚至还要多。
      其实对于补课,尽管大家都在申讨之谴责之,却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还是自觉不自觉地加入补课大军中去了。我非教育专家,也非道学人士。我只是根据自己家族里一贯的治学、为人、家教的一些做法,提出我鲜明的观点--------
        “今年暑假不补课,补课就在家中补!”
       关于第一个观点“今年暑假不补课”,大家以及论证得够多了,在此我不再赘述。我重点阐述我的第二个观点“补课就在家中补”。
       此处所说的在家中补课,有四重涵义:其一,属于自学性质的;其二,属于家庭性质的;其三,属于自愿性质的;其四,属于复习、预习性质的。
      为什么要在家中补呢?
       首先,暑假很长,孩子们玩的时间也够长,如果完全放任不管不加以引导,对孩子还是不好的。我们不能借口给孩子一个自由快乐的暑假,而丢掉了我们做家长教育、引导的责任,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其次,在家中让孩子自己补课,实质是让孩子自己自学,让孩子自己制订一个长假的学习计划和玩乐计划,劳逸结合,自己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既让孩子有适当的学习,同时也让孩子自己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松紧适度,不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这对培养孩子自学的能力和习惯,是非常有好处的。
       再次,孩子自己对原有课程进行综合复习,查漏补缺,自己学会总结和计划,对孩子以后在关键时刻的毕业班的学习很有好处。预习,则可以对新学期的课程进行熟悉,可以结合已学知识进行有机的融合。温故而知新,相得益彰。
       最后,在家中自己给自己补课,可以让家长观察到孩子平时不易暴露的在学校的一些行为习惯和知识的疏漏,可以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沟通交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孩子自己的学习自觉性。当然,孩子总是有一定的惰性的,家长适当的督促、辅导,也是应该的。作为家长,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水平。
       这里可以说一些案例,也是我曾经在论坛里发帖说过的一些事实:
       我们家族的孩子比较多,因为祖上一直有读书的传统,所以这一代的孩子们(90后儿童)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学习成绩都还不错,性格也大都还好。这其中有的在本地读书,有的随父母在外地读书,最大的孩子已经进入全国重点大学了,读高中、初中、小学的孩子们普遍成绩和综合素质都还不错。我们整个家族都反对培优、补课、强迫学习等压抑孩子的做法,尽量引导孩子们快乐地学习,特别是自觉地自学;同时引导他们积极适应社会的变化、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综合素质.
        有人说:“十个学生九个补,补的个个都诉苦”。但如果我们能换一种心态为孩子着想,换一种方式帮孩子自学,换一种方法给孩子以高效率的法宝,那么孩子们幸甚,家长幸甚,老师们也幸甚!

[ 本帖最后由 宋伟 于 2008-6-16 22:01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22:02:38 | 只看该作者
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 一篇小学生作文的修改过程   
作者:ZXHY楚王后裔

    说明:下文是儿子2007年1月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第五届“楚天杯”湖北省中小学生作文竞赛时写的作文草稿,比赛时间60分钟,当堂完成。当时儿子读三年级,时年6岁半。三年级下学期,我们让他对此文进行了修改,即下文中彩色字的部分。四年级上学期,我们让他再次进行了修改,即下文中划线加粗的部分。
  我一直认为: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向各位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请教几个问题,针对这篇小学生作文的原稿以及其修改过程,对孩子的写作提一点帮助和辅导.
  1\孩子三次写作的时候分别处于哪个水平?是否需要进一步提高?
  2\怎么对这个孩子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提高?
  3\另外提出孩子写作文的两个小缺点:一是他写作速度有点慢!各位有否良策加以训练和提高?
  4\二是他平时喜欢广泛阅读课外书,词汇量和课外知识积累比较丰富,但有比较明显的"日常对话--书面化,写作行文--口语化",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若承蒙各位老师和写作方家指教,感谢之至.在此先多谢了!
   (顺便说一句:孩子是2000年的小萝卜头,聪明但是很贪玩,我不敢给他太大压力,请各位老师赐教的时候也请考虑这个因素)
[第五届“楚天杯”湖北省中小学生作文竞赛作文]
        书 包 里 的 争 吵

                         孝感市XX小学三年级  小闪电

   一个安静的晚上,大家都睡了,书包里却吵吵闹闹的,为什么呢?因为它们在争论谁的本领大。
   它们开始争先恐后地发言了:
       书 :“我是一个学习必须要用的东西!小主人背诵时都要照着我上面的文字背!”书首先骄傲地说,“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我的重要性了!”
       铅笔:“我虽然不好看,但是,小主人经常用我做难题目!难题目容易做错,做错了铅笔容易擦去修改啊。”铅笔也不甘落后。
      橡皮:这时候,从角落里传出一个瓮声瓮气的声音:“我虽然经常睡觉,但是,小主人做错时,我像消防队一样,把错误擦干净!”
      钢笔:“我几乎什么时候都被小主人写字,我特别辛苦的!我喝进去的是墨水,吐出来的是文字。”钢笔用略带委屈而又自豪的声音打断了橡皮的说话。
       修正液:“我虽然只会发出一些白色浆液,但这些白色浆液能掩盖错误!要是没有我,你们的错误就暴露无遗了,哈哈!”谁呀,当然是橡皮最亲密的朋友修正液呀。
       文具盒:一直默不作声的文具盒终于忍不住了:“我不过只能装文具,但小主人总把我开来开去的,让我像被骨折一样,很痛的!”
   书包最后说:“孩子们,你们都很重要。少了一个,作业就没有那么好!”书包里顿时安静下来了,大家都在默默思考着书包的话。

[ 本帖最后由 宋伟 于 2008-6-16 22:05 编辑 ]
3#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22:06:25 | 只看该作者
高中那一段暂时的沉寂
            ----谨以此文送给那些读书不顺的孩子们
作者:ZXHY楚王后裔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日子,学习和生活都显示出晦暗的色彩:我在本县重点初中三年内一直遥遥领先,被学校视为孝高的苗子,最终却在中考时偶然失误,被“发配”到偏远的二中;我家接连遭受变故,几个亲人因故永远离开我们;家中年迈的双亲身体每况愈下,生意散淡,债务缠身……
    那一段沉寂的日子,有着让我难以捂平的伤痛。而曾经的小学、初中时代的辉煌,不再是骄傲的回忆,却如40℃的骄阳炙烤着我的心。我常常夜半披衣而起,在月色斜泻的阳台上独自静坐,袅袅的思绪,散落在夜的清寂与悲凉中。心,一痛而再痛。万千感慨,万语千言,欲说还休,欲诉无人。有风从肩头掠过,却无人执一尺披巾,轻抚我凉透的身心。
    望着镜中虽然依旧年轻、却青春不再洋溢的自己,我在少年的沉寂中彷徨,还有狠狠的自我解剖和敲打,重重地敲打,直到刺痛的心被打得麻痹而疲倦。我常常想,当明天的太阳升起来时,我该怎样重新开始的自己新的征程?我一遍又一遍问自己,却找不到让自己满意的答案,而脑与心的思索,却不愿停止,直到头愈来愈疼,直到心愈来愈痛,直到躯壳远离自己的魂灵而身体愈来愈冷。    我这样一个心灵的旅者,行走在生命的路途中,不想停下脚步,更不想回首而行,却又不知将行囊背负向何处?也许,人的生命之中注定了要有这一段的磨难?注定了要在起点极低之后拥有一段灿烂的辉煌?注定了在曾经的辉煌之后,又在面前横亘起一段生命的墙,让我沉寂和悲凉?不,不是的!我从来不相信命运的数理,不相信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东西能把自己捆缚。我相信,这只是生命中一段必须要经历的旅程,一段暂时的沉寂,一个让我临时休憩和便于自我解剖自我思考的驿站。
    夜,依旧沉默。在接近两年的苦闷、彷徨和封闭以后,我终于用时间的积聚,舔平了自己的伤口,慢慢地重新找回了丢失的自己。在高中的最后一年,我重新变得自信和平和,不再怨天尤人,不再顾影自怜,不再自我封闭。我以苦难为乐,以学习为本,奋起直追,后来居上,最终考上了武汉某大学。后来,无论经历怎样的磨难,我从来没有被别人或者被自己打倒!
    如今,每当自己怀想起高中阶段那灰色的日子、那暂时的沉寂,都不禁感慨万千。感谢生活给予我的所有东西,无论是耀眼的荣光,还是黑暗的风尘,都是我生命中真实的历练。我义无反顾走着自己该走的路,寻找到着生命中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4#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22:08:39 | 只看该作者
在 路 上
作者:ZXHY楚王后裔

  
  “在路上”,这是一个引人遐思的概念。我们常常行走在路上,身体在作物理迁移运动,心灵在进行着或平淡或激烈的思想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在路上的时间,超过我们休息或者工作的时间,我们也许永远行走在路上。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往往感慨时间的匮乏,喟叹与孩子共处的时间太短。我倒认为,交流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的心与孩子是相通的;时间无处不存,只要我们有心。在路上,就是我们成人陪孩子一起长大的一个很好载体。如果你和孩子在一起,可以陪他在路上一起玩耍、交流,身体力行地影响孩子的成长;如果你没有和孩子在一起,可以让你的爱心陪伴他,让自己在行走的路上为孩子的成长而思绪飘飞。


(一)  回乡之路

  一直以为,人是需要根的,故土就是我们的根。没有故乡情结的人,或多或少是显得有些贫乏的或者苍白的。我们不一定要守在故土而老去,但我们一定要有认同感。正是基于这种想法,在儿子远离家乡生活了5年之后,我们带着他踏上了回乡之路。
  从此,他知道这个湖泊纵横的地方是他的家乡,知道这里是云的故乡、梦的摇篮,知道了这里是仙女下凡的祥瑞之地。
  我想,儿子长大了以后想必还是要象我当年一样,背负行囊走在路上的。因为外面的世界更加精彩,因为男人的脚步是天生要用来丈量美好山河、美丽大地的。但我也知道,即使他在路上,他那时候一定心中有根了,这根,就是父辈的家乡,也是自己的家乡。


(二)  上学之路

  儿子上幼儿圆,基本是我们陪过来的。儿子刚刚上小学那会,我是辞职在家学习、充电、休憩的,当然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陪儿子。我的想法是:工作可以再找,而儿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陪他过童年也只有一次,尤其是在孩子初入学堂的启蒙期,更是显的重要无比。
  那两年,只要有空,我或者妻非常愿意陪孩子一起上学、放学。可能和很多家庭不太一样,我们不太喜欢开车或者骑车送孩子上学。除非天气不好,我们更愿意和儿子一起步行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让他自己背书包(尽管他刚步入小学之门时只有5岁),而儿子也总是蹦蹦跳跳、开开心心地和父母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
  在路上,我牵着他的小手,给他讲过马路的注意事项,并让他指挥我一起过马路。在路上,我问他在学校的见闻和上课下课的很多故事,蹲下身来,和他一起交流看法。在路上,我们晒着秋日灿烂的太阳,讲着各种有趣的事儿。在路上,我也会偶尔抱一抱、或者背他一小段路程,让他再次感受父亲的伟岸脊背。
  忽然有一天,在放学的路上,儿子说:老爸,等我以后有孩子了,我也陪他步行上学;等老爸老了,我也背你……


(三)  探亲之路

  儿子很少见到爷爷奶奶,和他们的感情有些淡漠。而我一直是一个很注重亲情的人,无论多忙,几乎每个月都会抽时间长途奔波,回老家看看高堂父母。这个时候,只要有可能,我(或者妻)总是喜欢扯上儿子,让他陪我们一起“衣锦还乡”。
  在几个小时的长途车上,我们父子俩是不怎么安静的,总是一路喧闹,直到乡土。我喜欢在路上给他讲述沿途的景物和风土人情,讲述我小时候的生活故事,讲述爷爷奶奶的陈年往事。当然,在路上我还要给他讲乡邻的苦难生活,讲路边的千顷稻谷、十里荷花是怎么生长的。在路上,他总是问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在路上,我们也讨论他这次为爷爷奶奶买什么礼物,给老人的孝敬费是我亲手给还是他亲手给。
  在路上,儿子知道了回自己回老家的路。在一次又一次陪我回乡的路上,儿子知道爷爷奶奶一天天老了,自己一天天长大了。


(四)  差旅之路

  感觉自己对儿子的启蒙已经走上正轨了,我终于又重新“出山”,到外地工作。
  在每个周末回家或者上班的长途车上,车轮飞转,我的思绪也随之飞扬。我喜欢在路上思考,考虑这个周末怎样陪一周未见的儿子过一个快乐的有意义的周末假日。我喜欢在路上考虑怎么告诉他我一周的工作见闻和有趣的事情,尽管他不太懂,可是他还是喜欢了解老爸工作的一些情况。是的,在上班、下班的长途路上,我在盼望见到儿子,我在思考。正如儿子所说:在车上闲着也是闲着。
  在经常性远行的差旅路上,我喜欢和儿子对发手机信息,告诉他我到哪个省哪个市了,告诉他旅途见闻,告诉他老爸很想念儿子。儿子也喜欢告诉我今天在学校最开心和最不开心的事情,告诉我他养的小白兔永远地“睡着了”,告诉我他对着地图寻找老爸出差到了哪个地点。
  在陌生的他乡路上,我能时刻感受到“家”的牵引而不至于迷路。在山南海北的穿梭之间,儿子总能通过手机电波的遥控指挥,让我接受到他的每一个“指令”。此时,我不再是扯着风筝的长线,而是儿子手里的风筝。


  陪着、看着孩子长大,并与他一起成长,真的是一种无法替代的幸福。如其说这是孩子的幸运,倒不如说是我们成人们的幸福。
  在路上,我忆我思;在路上,我心回家乡;在路上,我陪孩子一起慢慢长大。
5#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22:09:05 | 只看该作者
另类作文辅导法---层层深入“流水帐”



作者:ZXHY楚王后裔

一、从书法学习中悟到的另类作文辅导方法

  喜好书法的人都知道,初练书法的第一要领是把字的整体架构掌控好,这样写出来的字形才好看。即便是部分笔画写得不到位,但并不严重影响字的整体美观和气势。
  写作文也是这样。对于一些初学作文和不太喜欢写作文的孩子,进行作文辅导时如果用一些传统的方法,如果一开始就要求孩子先写得很具体详细、很美观完整,因为起点过高,超出孩子的通常接受能力,因此最后很可能收效甚微,甚至引起孩子对作文的反感。这时用一些特殊的作文辅导方法往往会收到特殊的效果,“流水帐”作文启蒙法就是我们在辅导孩子作文时觉得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虽然很多老师和家长常常带着贬义去批评孩子写作文像记流水帐。


二、写作文先从打流水帐开始

  孩子们初学写作文,往往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一二三四五,就写完了。这个时候一些家长和老师通常会批评孩子写作文像记流水帐,让孩子写详细写具体一些。但鉴于孩子的特点,在开始的时候一般是很难把一件事情写得很翔实的,大人的话反而让他们无所适从。
  在辅导孩子进行作文的实际过程中,我倒觉得结合幼儿特点,写作文先从打流水帐开始,然后层层深入、次第丰富、逐步完善,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1、记流水帐,实际是教孩子在写作文提纲,让孩子先从整体上把握写作文的脉络,把事情的主线找出来,要把主要事情和事情的主要方面记清楚。这就如同上面所说的学书法时先练好整体架构和字型、扎稳“马步”再说。
  2、然后,把流水帐尽量记准确、记全面,训练孩子的思考和思维能力。    
  3、最后,把流水帐的每个具体环节逐步细化,丰富完善,则一篇好作文就在“流水帐,流啊流”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了。


三、层层深入,将流水帐进行到底!

    如上所述,把流水帐记好了,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多观察、多积累,把句子“扩充”得更加完整,注意细节描写,把句子写美一点。
  
1、  学习先记好一笔笔流水帐: 5+3提纲法
   
   我个人认为,让初学作文或者不愿意写作文的的孩子把一笔笔流水帐记好,也是不容易的、需要花一定功夫的。开始写流水帐,就如同孩子开始说话一样,要把流水的“主流”先找到,找“支流”那是下一步的事情。
  把流水帐记好,要抓住五个要素,即先把五句话写好:何时、何地、何人、什么缘由,做何事,相当于英语学习里的“5W”。
然后,重点把事情的经过再用三句话写好:开始怎么样,中间怎么发展,结果如何。
  总共就是5+3共八句话,提纲既成,作文的架构就搭起来了,流水帐就基本做到了脉络清晰、事实清楚、内容完整。下面就是如何训练丰富、补充各个部分繁荣内容了。
  我们在孩子读二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就开始这样训练孩子初学“八句话”作文:一篇作文就是只有八段,每句流水帐就是一段话的全部内容(也相当于一个段落的开头一句、中心句),段落之间空几行便于以后补充。因为篇幅不长,也没有要求文章的文采,所以孩子一般都比较有兴趣地完成,并且能基本说清这八句话。

2、  让“猪肚”部分的流水量更大一些吧

  一篇好作文,通常包括凤头(开头)、猪肚(主要内容)、豹尾(结尾)三个大的部分。作文合格与否,通常是看“猪肚”是否实在;作文美观与否,则通常是看“凤头”是否美观直接、“豹尾”是否有力、简练。
  在孩子把以上的流水帐记得基本熟练以后,就可以训练孩子开始丰富、补充各段的具体内容了。这时候,孩子要先学会做好加法,逐段逐段补充内容,可以把次要部分暂时放在一边不管,先训练孩子把作文的重点部分----“猪肚”先补充完整,即5+3提纲法中的3这个部分:事情的开始、中间、结果,这三个部分开始可以说得尽量详细一点。也就是上面第1部分所说的:把每一段的“一句话流水帐”的后面空行部分进行“填空”,随便孩子怎么写,反正把文字拉长就可以了,我们把它俗称“填鸭子”。在扩充段落的过程中,逐步加多一些句子,直到把预留的空格全部填满。
  当然,孩子在填鸭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塞进去一些废话。那么在其次的训练过程中,就辅导孩子学会做流水帐作文的减法,减去、删除一些不必要的句子,让它们“浪费”掉吧。

3、  让“风头”、“豹尾”的流水帐流得更加猛烈有力些吧

  风头、豹尾,是作文的脸面,尤其重要。在孩子初步掌握了以上的在猪肚里填鸭子以后,下面就是美化风头、豹尾了。
  通常的作文要求是“凤头”要美观直接、“豹尾”要有力、简练。那么这时的流水帐作文中开头和结尾可能只是一个词语、一个短句,或者一句很平淡的句子。如何让他们美化呢?我们自己的经验就是:
  开头的时候,在内容上就尽量开门见山交代事情(如同交代一篇作文的中心内容),在句式上就尽量用一两个好词语;结尾的时候,在内容上就尽量交代一下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同总结一篇作文的中心思想),在句式上就尽量用抒情感叹、排比、反问等有力、简练的句子。

4、莫让流水帐成为孩子作文时永远的流水帐

  我们开始就说过,流水帐作文法只是孩子作文启蒙时的一种很特殊的训练方法,它不是目的,而是引导孩子作文入门、开心写作的一个途径之一。要想让流水帐不至于成为孩子作文时永远的流水帐,那就要最终走出流水帐的狭小空间,走进灿烂多彩的作文世界。这些还得靠孩子平时的词句积累和模仿借鉴,家长和老师也应该引导孩子多阅读、多积累词汇、多观察。我有个特别的观点是:最好的创新,就是率先巧妙地模仿。作文练习也是这样:在十篇好文章中,每篇模仿一点,就是属于自己的好文章了。当然,最终孩子写作文一定要从模仿的套子里走出来,真正形成自己的作文思维、语言风格。



四、结语:一点题外话

  层层深入的流水帐作文法首先可以让孩子不至于产生畏难情绪,敢于尝试;其次可以让孩子保持写作文的兴趣;最后它符合由浅入深、逐步开发的科学学习原则。所以,我们认为以上所述的层层深入的流水帐法是一种很有效的作文启蒙法。
  当然,任何一种作文方法、技巧,都应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灵活变通,否则再好的写作方法也变成了现代版的“八股文”模式了。
  我们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学好我们的母语,熟练掌握国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如是,则当今的语文教学幸甚,当今的教育幸甚,当今的文化传承幸甚
6#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22:09:34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怪异”家长与老师的N次交流

                   ------兼谈家长和老师的良性互补关系
   

   一个孩子的成功,绝对不是单纯的老师或者家长的功劳;同样地,一个孩子的平庸甚至失败,也绝对不是老师或者家长单方面的责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觉得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应该是相互配合、相互理解、相辅相成的,而不是脱节甚至敌对的。否则,一个再好的学生苗子,也将在这种不正常的家长、老师关系中受到影响,甚至毁掉孩子的学习和教育。

   当然,家长在处理和老师的关系中,除了尊重和配合以外,也不能一味盲从。尊重是发自内心的,不是说对老师“言听计从”就是尊重,还应该结合家庭和孩子的实际状况,为孩子制订最合适的学习方法和计划。必要时,家长可以对学校或者老师的不个性化甚至不合理的安排学会说“不”。因为只有家长最明白自己的孩子的最终学习目标,以及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和过程;也因为一个家庭通常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和孩子之间属于一对一的教育,这种教育更加个性化一些。而一个老师通常要同时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很难做到针对每个具体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辅导,因为作为老师,更多的是实行共性化教育。所以,家长和老师必须互相配合,形成一种良性的互补关系,共同把孩子的教育搞好。

   在我自己与孩子老师进行正面或者侧面交流的过程中,也许我这种家长有时候在老师心目中是有些“怪异”甚至难以理解的。但不管怎么说,我们家长和老师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都是为了把孩子教育好,无论是为学还是为人。下面我从几件具体事例,谈谈这种家长和老师的互补关系。

      第一、  不争双百分、不争第一,让孩子轻松快乐地做学业稳定的“幕后高手”。

   记得有一次一个领导评价我的孩子时,说:你孩子又不是双百分,为什么要跳级呢?很多比他优秀的学生都没有跳啊?当时我是这样对学校领导和老师谈我们的看法的:
   我们认为100分或者双百分,和99分、98分没有什么区别,不能因为一两分之差来衡量一个孩子的真实水平和能力。而且逼着孩子考双百分、争第一,对孩子的压力太大,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考100分、考第一的孩子常常会因为害怕或者偶然因素而掉队、伤心,反而学习比较稳定的一般是那些保持前列又不做出头鸟的孩子。学习是一个长跑的过程,也是一个能力提高而非单纯追求分数的过程,所以孩子能一直保持90多分,我们觉得他就是很优秀的。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知道孩子学习的时候不是死记硬背的,他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能有很好的接受能力和举一反三的悟性,因此是可以跳级的。当然,他比较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当然最后,我们还是说服了学校领导和老师。幸运的是,孩子后来的发展还基本没有出乎我这个父亲的意料,也没有让老师失望,跳级以后一直名列前茅,而且比较轻松。

      第二、  题海避免题海战术,签字同意可以不做老师布置的部分作业。

   记得还是儿子在三岁初上幼儿园的时候,有时候会因为老师布置的写汉字或数字太多不想写。我就问儿子是否认识、是否会写,得到肯定回答以后,我就告诉他每字只写2个就可以了,儿子马上开开心心快速写完。后来他担心没有按老师要求完成作业会被批评,我(有时候是夫人)就偶尔在在应写字而少写的空白处给老师留言:“XX老师,经我们检查,孩子已完全掌握这些字词。家长:XX。” 后来遇到老师,他们谈起这事,说我们真是奇怪的家长,竟然支持孩子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过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表现还算优秀,老师也不好说什么。

      第三、  尽量不多买教辅资料也不补课培优,努力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学能力。

   每门课程,儿子手头上一般都有学校或者老师统一订阅的一至两套资料,我要求儿子自我总结和思考,尽量把这一两套习题做精做透,真正融会贯通。至于其他各种五花八门的课外辅导资料,一律不再另外购买。孩子数学比较有悟性,曾经有他的任课老师建议上奥数班去补习一下,但我们基于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学能力的这种想法,委婉地谢绝了老师的建议,一直坚持让孩子在家自学,让他自己看学校统一版本的奥数例题,每星期做一到两个典型的综合题目。让我们家长欣喜和老师意外的是:这个从来没有补课培优、比同龄人小2~3岁的孩子,通过自己浓厚的兴趣和较好的自学能力,竟然取得全校奥数竞赛年级最高分的成绩!

      第四、    分阶段实施学习目标,该放弃的成绩和名次就要暂时放弃。

   孩子的时间和能力是有限的,即便是比较优秀的孩子,也不能给予他太大的压力,否则会适得其反,催生孩子的厌学情绪。所以我一直认为家长要有耐心和远见,对孩子的规划要远一点,对孩子要信任和有信心。最好是分阶段实施学习目标,在一定时期内重点巩固某一门课程,该暂时放弃的成绩和名次,就要暂时放弃。很多事情,假以时日,就会水到渠成的。这一点,家长要尽量和老师取得沟通,达成一致意见。着眼长远,分阶段、分重点,循序渐进。
   儿子从小数学一直比较突出,并且特意在2006年(三年级)夯实了一下,现在就是正常巩固、复习即可;语文基础也不错,但发挥不太稳定,因此特意把2007年(四年级)定为他的语文年,拟从阅读、作文等方面重点进行巩固和提高,目前来看有一些成效。不过,孩子现在的英语一般,而且有时候甚至会因为英语的平庸而影响他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孩子曾经就读的幼儿园是外省一个不错的双语幼儿园,当时英语语感、发音和学习兴趣都不错,不过回孝感读小学以后因为一、二年级学校没教英语而遗忘、生疏了。我们就告诉孩子对英语别担心,只要课堂学习大致跟得上、保持基本的学习兴趣就行;我们还和孩子商量,把2008年定为我们家的英语年,好好地加强、夯实。正是抱着这样一种想法,所以曾经有老师建议我们让儿子在英语方面赶紧加强、多上上补习培优班的时候,我们还是礼貌地推辞了。不知道我们的这种理念,老师是理解、还是觉得我们很怪异呢?

   我想,基于我们家的读书传统,我们家长特别是孩子,发自内心地尊重老师。如果说曾经因为自己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让孩子的老师觉得我们很怪异,甚至误解我们不太配合老师的工作,那么我只能说我们是无意之过,但愿他们能够理解和谅解。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加强相互的交流和理解,共同把孩子的教育搞好。
   因为,孩子是我们家长的,也是你们老师的。
7#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22:09:58 | 只看该作者
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性别化气质的塑造

.
文/ 楚王后裔



[内容摘要]:
    孩子不慎有性别模糊甚至错位的倾向,成年之后势必对自身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影响,甚至造成心理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作为家长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并加以积极的引导。服饰、妆容、言谈举止等只是内在因素的外化现象,更加值得关注的是青少年的内心的性别模糊甚至错位。
    在家庭教育的实际过程中,作为父亲,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尝试着,尽量给予儿子一种“男子汉”气质和性格的影响。而母亲对女儿的教育,以及单亲家庭和类似单亲家庭的教育,也是同理。我根据自己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探索,在此提供若干途径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而且是终生的老师。天下为父母者,必须从大处高屋建瓴,重视孩子性别气质这个问题;从小处着眼,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案例教育和长期熏陶。


(一)成长中的忧虑


    造物主创造了男、女两种性别,就是希望男性更“男人”、女性更“女人”。正是因为性别的不同鲜明特质,这世界的风景才如此绚烂多彩!
    而当前一个让人忧虑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受家庭、社会、利益驱动的不良媒体等等的误导,特别是一些选秀节目和所谓大众新偶像的“示范”作用,造成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盲目模仿,从而导致假小子满街飞、中性人让人常生误会、“娘娘腔”让人敬而远之……
    一个人的性别特质,早在孩童时期就初显端倪,在青少年时期基本成型。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在孩子的成长期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并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积极的影响。如果孩子不慎有性别模糊甚至错位的倾向,家长最好是及早发现、及早扭转。如果因为家长的疏忽甚至有意无意的纵容,而导致孩子性别意识错位,小时候和年轻时看起来很好玩很“可爱”,但成年之后对孩子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势必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影响,甚至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的性别模糊和错位,很多成年人理解为仅仅只体现在服饰、妆容、言谈举止上。而我的理解是这些只是内在因素的外化现象,更加值得我们关注、研究和疏导的,是青少年的内心的性别模糊甚至错位。
    对于以上这些问题,作为老师、教育专家、特别家长,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加以积极的引导。


(二)父亲对儿子的男性化气质影响



    在家庭教育的实际过程中,作为一个普通的父亲,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尝试着,尽量给予儿子一种“男子汉”气质和性格的影响:
    第一,“男人拍案怒冲冠,培养正直、霸气之气质”。我们常常教育他作为“男人”要有一定的霸气,说话做事,要大大咧咧、理直气壮、正气凛然,不可太过于柔弱,不可太过于小心,遇到不平之事要有拍案而起的男人气。
    第二,“男人笑对雨加雪,培养开朗、乐观之气质”。偶尔下雨或者下雪,只要雨雪不是很大,估计对身体影响不是很大,我们都是头顶霏霏细雨、肩抗一身雪花,大踏步走在大自然的神赐之中,面带微笑地与雨雪亲密接触。
    第三,“男人要做男子汉,培养豁达、宽容之气质”。为男人者,必须要豁达、宽容,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断不可为鸡毛蒜皮之小事而耿耿于怀。这是我为人处事、工作生活的一贯追求和原则,也常常教育儿子能尽量做到这些。
    第四,“男人有泪不轻弹,培养坚毅、理智之气质”。在儿子哭的时候,我总是立即大声制止,并直接告诉他“男孩子不要随便哭”, 要坚毅、理智,若是自己有委屈可以说出来,有道理可以摆出来,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第五,“男人有爱你就说,培养爱人、爱己之气质”。爱自己、爱父母、爱家人、爱老师、爱同学,这是我们对儿子的博爱教育。我总是对他说,小小男子汉,要敢爱敢恨,而且心中有爱,就用行动或者语言尽量地表达出来。
    当然,以上的这些方面,并不是说我们这个家庭做得非常好,也不是说把孩子已经塑造得很完美了。作为一个父亲,我只是在这些方面加以特别的重视,并有意识地在这些方面努力做得更好!


(三)母亲对女儿的女性化气质影响


    以上所述,是以我自身家庭教育的实际案例,着重谈了父亲对儿子的男性化性格、气质等的正面影响。同理,作为母亲对自己的女儿,也应该尽量给予她一种正面的积极的“女性化”气质的影响。虽然我对此没有切身的体会,但我想道理是相通的。只要作为母亲的女性对这个问题给予足够重视,要做到应该是不困难的。
    在此,不再赘述。


(四)单亲家庭或类似家庭对孩子的气质影响


    在单亲家庭,或者父母中某一方长期在外工作的类似单亲家庭,特别是家有留守儿童的这种教育容易缺位的家庭,如果家长和子女的性别正好是异性化的,这种性别错位的可能性比普通家庭更大一些。
    那么,作为家长,虽然承受的心理压力和其他社会、经济压力可能更大一些,但在这个问题上,依然要更加重视,并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孩子接受更多的同性化影响。根据我一直以来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探索,我认为比较好的方式至少包括以下几种途径:
    第一,让孩子和亲戚、家族中的同性别大孩子、或者成年人多接触多沟通多交流,多在一起玩耍,在日常生活的具体场景中,熏陶孩子的性别化气质。也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家族或者亲戚中同性的成人经常进行的一些活动,让他感受具体的氛围。
    第二,让孩子多看一些可以培养、熏陶性别特质的书籍、电视节目,也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类似的符合性别特征的活动等等,如男孩子可以鼓励他去进行一些探险活动或者适量的体力活动(当然要以有安全保障措施为前提)。
    第三,长期单亲特别是母子型或父女型的异性化单亲家庭,可以试着给孩子请一些同性的家教老师(或者请家族人士或者朋友代替充当临时性、兼职性的家教老师角色),不但可以辅导孩子的功课,同时可以让家教老师带孩子进行适当的户外娱乐和活动。在这里,家教老师充当着孩子的同性老师、玩伴、学伴等多重角色。
    第四,除了家庭,学校和班级是对孩子影响最多的环境。孩子读书时,如果家长有条件可以为孩子去选择班级,那么家长就尽量选择有老师与孩子同性别、或者同性别同学比较多的班级。孩子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长年累月的性别化影响和熏陶,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当然,方法和途径一定不仅仅只有上面四点。我们相信,只要教育得法,单亲家庭或者类似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一样也可以成长为性别人格非常健全甚至很出色的人。


(五) 结 语

    我们常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我说,在单纯知识性教育以外的人格、气质、品性等方面的教育中,父母可以说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而且是终生的老师。
    当然,对于孩子有性别化模糊或者错位的家庭,家长既要重视,但也不要忧虑成患。毕竟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性别模糊和错位并非道德恶习和不良品质,只是一些习惯和气质的微小瑕疵。只要家长引导得法,我相信一般的都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愿天下为父母者,从大处高屋建瓴,重视孩子性别气质这个问题;从小处着眼,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案例教育和长期熏陶。如是,则满目皆现男子气、满城尽飘女儿香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22:11:04 | 只看该作者
有谁共鸣

苏小墨/文
        我从来都不是个真正追星的人。记得从前喜欢得最久的一位男星是出演《神雕侠侣》时的刘德华。年少时的心理,觉得能对一位女子痴情至深的人一定不会是个坏人。那时把刘德华就直接当成了剧中拥有善良的杨过。因为这点好感,便也连带喜欢了他出演的一些警匪片,快意恩仇,潇洒无羁,有情有义。但,也仅此而已,当时止于眼睛的盛宴,过后也就淡忘了剧情,淡忘了刘德华的样子。有一天,突然发现,唱着《忘情水》的他,老了。年少时的心也长大了。再没有了那种刻意选择他的歌或剧的心情。
        很久以后,我听到了张国荣。明天就是他多年前离开的日子,因为不追星,并不清楚他究竟已离开了十几年抑或二十年。但是却仍能深深感觉到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从来没有哪一位艺人能被所有人心甘情愿发自内心亲切地称作哥哥,一如称呼自家有血缘直系的兄长。每年的四月一日,都会有太多的人自发地怀念着哥哥。
        一向孤陋寡闻、封闭自塞的我最初听到的便是哥哥的《有谁共鸣》。乐声初起,那一声声迫人心弦引人共鸣的伴奏便直击心灵,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首歌。翻来覆去地听,体验着哥哥孤独的内心。经过了从前的天真不冷静,也不说现在的拥有与难受,风清云淡的情怀中,只一声声地轻唱:夜阑静,问有谁共鸣。夜阑静,问有谁共鸣?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曾会在人生的某一时刻,更阑夜静里,孤独地面对自己:问有谁共鸣?人生路漫漫,路随人茫茫,可有谁人,能与你共鸣。
        为了弥补封闭自塞这一课,又不愿翻阅小道消息,昨夜,下载了哥哥主演的《霸王别姬》,直看到半夜二点才意犹未尽地去休息。在他的音乐和演艺里接近着哥哥,并深深叹息,为什么就有这些别样的人生呢?人生的苦难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呢?这些苦难到底是老天、是别人、还是我们自己带来的呢?何从何去,去觅我心中方向?不具有慧眼慧心的我无力作答。人世间,太多的疑问,无有答案。是什么令得千年前的屈原大夫也曾呵壁问天?
        风华绝代的哥哥从此去了。与《霸王别姬》的结局惊人地相似,他自愿绝决地离开了这个纷纷扰扰的红尘,以脆弱的生命定格了一个凄美的背影和画面。有谁共鸣?众人皆在仰望。红尘于他,只能是个短暂的停留,其实他的血肉早已融入了他的技艺,他在他忠于和追寻的艺术里得到了永生。他仍是从前那个勇敢的少年,在屋顶快乐迎风的少年。
        有谁共鸣?是哥哥以生命为代价对人生的诚挚叩问。平凡如你我,谁与共鸣。
9#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22:11:44 | 只看该作者
守望
                                                                                  ——写在儿子生日前夕


作者:江南可采莲

  
        夜幕低垂,你还没回家。
    上车时,你曾发短信给我。到现在已两个多小时了,为什么还没回来呢?和你联系,手机又关了,焦急,担心……
    再也坐不住了,拿起一件你的外套就往车站跑。
    伫立在夜风中,我守望着一辆辆车进进出出,每进站一辆车,我就赶紧跑到车前看一下,一次次地奔跑,一次次地失望,为什么还没见到你的身影,我渐渐地焦躁起来。
    望眼欲穿中,你的身影终于出现了,我惊喜地迎上前去,牵住你的大手。
    走在回家的路上,听你解释迟归的原因,讲述一周来学校的事情,看着你憨厚的笑容,听着你浑厚的声音,一缕温馨萦绕胸间:这就是我乐意为之守望的可爱的儿子啊!


  
    自从怀了你,我就像完成一个庄严的使命,耐心地孕育着你,守望着你慢慢地成长。
    在爸爸妈妈的企盼中,你诞生了,听着你响亮的哭声,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从此,我们的世界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我们仨的幸福生活开始了。
    初为人父人母确实是人生最奇妙的经历之一。那些日子里,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笼罩着我,无论走到哪里,你那张可爱的脸蛋总是浮现在我眼前,召唤我回家去,立即回家去。事实上,除了上班,我几乎不出门,我舍不得离开你,心中充满一种最真实的幸福感。每天给你喂奶、端屎端尿、洗尿布、逗你玩……有时只是那么静静地看着你,看着你那张可爱的小脸,就让我乐此不疲,百看不厌,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你给我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渐渐地,你会说话了,会走路了,会背唐诗了,会唱歌了……你已成了全家生活的中心。你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我和你爸百谈不厌的话题。
    未曾生儿育女的人,不可能知道父母的爱心有多痴。为了留下你儿时生活的点点滴滴,你爸精心地给你拍摄了许多照片,有哭的、笑的、喜的、忧的;还为你录下了童言稚语,哭声和笑声;并把你生活中可爱动人的镜头收入了摄像机……


  
      你上学了,学习认真刻苦,小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外校,要独自一人离家到外地求学。我担心你从小到大没有离开过家,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真想劝你放弃这个机会,就留在本地上学。你爸爸鼓励你:好男儿要志在四方,要大胆地出去闯。你听从了爸爸的建议。为了更好地适应学校的生活,在那个暑假,你学着洗衣服、叠被子、洗碗……
    当同龄的孩子还在父母身边撒娇时,不到12岁的你已开始每周独自乘车往返于孝感和武汉之间。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严寒酷暑,风雨无阻。
    我曾心疼地问你:累不累,要不要转回孝感上学?
    你却坚定的说:不,外校不错,我不转学。
    记得8岁时我们带你到清华大学游览一番后,你就梦想到清华上学。现在你是否在向自己的梦想靠近?
    去年三八妇女节前夕,你写给我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妈妈,您好。我在外校一切都好。我知道为了我上外校,您既承受着较大的经济压力,也承受着思想压力,担心我学习下降,担心我的生活自理……请您放心,我会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不会让您失望的……
    读着你的信,我流泪了。
    上周末我因事到武汉,晚上送你到学校,在寝室,碰到一个学生的妈妈,她笑着说:你儿子真懂事,完全不要你操心了。你这个妈妈当得真轻松呀!
    是的,儿子,你长大了,不仅仅个子比我高出一大截,思想上也独立成熟了。和你一起出去时,也知道照顾妈妈了,抢着拿最重的行李,帮着妈妈跑前跑后的,过马路时牵着妈妈的手,……



  
    儿子,因为有了你,让我感到了生活是多么美好。过去常听说,做父母的如何为子女受苦、奉献、牺牲,似乎恩重如山。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这受苦同时就是享乐,这奉献同时就是收获,这牺牲同时就是满足。所以,如果要说恩,那也是相互的。
    曾经和你一起畅想未来,你说:妈妈,我长大赚了钱就盖一栋别墅,有一个大大的院子,种满樱桃树,我们一家人住在一起……听着你美好的设想,想着你对父母的一份爱,我感到无比幸福。
    每当想起你,我就会感叹:今生有你这么乖的儿子,真要感谢上天对我的眷顾;我们能够成为母子,真的是我的幸运。
    过几天,你就要满十五岁了,你未来的人生路将很漫长,也将会很宽广,但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你长多大,无论你走多远,恰如稻草人守望着麦田里的麦子一样,妈妈都将会永远关注着你,守望着你。
    一首歌正好唱出了我的心声:想着你的人是我,牵挂你的人是我,看不够你的人是我,关心你的人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22:12:02 | 只看该作者
喊火车的孩子
文\子鱼的天空

      在伙伴们面前,我特别爱饶舌,自己虽有些不好意思,可因为伙伴们并不反感,所以更加纵容了我废话连篇。特别是在做些不需要思考的活计的时候,我就更爱说话了,嘴里除了喝水吃东西,就没停过说话。只有这样,这些沉闷的工作才会变得有趣起来,也只有这样,我才能把那沉闷的活计继续下去。我有个伙伴,跟我恰恰相反,不习惯一心二用,听人说话去了,手里的活就会慢下来。可她又特别喜欢听我说话,因为那些工作的确太沉闷了。为此,她很苦恼:不跟我坐在一起吧,郁闷;跟我坐在一起吧,又容易走神。有时候,她会很无辜地望着我,说怎么办呢?又得加班,你陪我吧。好啊,只要你不烦,这通常是我的回答。时间从我们身边静静地淌了过去,捎带着我们的说笑声。
      其实我不是天生爱讲话的,相反,在很长时间里,我是爱惜自己的语言的。从什么时候变得饶舌起来呢?细细想来,应该是在读高中的那段时间。
      有段时间很郁闷,因为和同桌闹了矛盾,而这个矛盾是很隐秘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的。面上好好的,互相客气着,可心却有了距离。当时还太年轻,不懂得怎样悦纳他人,不知道有些事情我们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一对原本很好的伙伴,就这样渐行渐远。我们都在后悔,都在等对方先走出一步,可这个时候又分了班,空间上的距离又加大了心的距离。后来,快毕业的时候,我们借了别人的羽毛球拍一起打了一次球,都有想重归旧好的意思,可已经生疏了,礼貌和客气让我们还是远远的。那个时候,大家还以为我们依然是朋友。后来她和我都在同一个城市读大学,也在相互打听着对方的消息,可最终还是成了两条平行线。这让我懂得了,有些时候,不能静静地等。等久了,就只能等到回不去了的慨叹。
      这是后话。在当时,因为这个特别郁闷,又没有出口,就爱和新结识的伙伴燕子去逛街。燕子的家,就在县城,她总是骑车往来上学的。有次,燕子骑车带我去她家玩,路上来了个急拐弯,我一惊,叫了一声,觉得心里突然畅快多了,所以等她走稳了,我还在哪里尖叫,她转过头来,对我说,你肯定是个有野心的人。我不明白她为什么这么说,问她,她也不说,但她说她看人很准,事实也是如此,我们很多同学都认为她很会看人。那个词听起来虽然不好听,但我当时特别喜欢。可后来,我发现她的估测失准了。
      学校后面就是火车站和铁路,我特别喜欢和燕子去铁路那里玩。我们手牵着手走在铁路边的田埂上,讲着些不咸不淡的家常。每当有火车路过的时候,我就会朝着火车飞奔的方向大声尖叫,声音又细又长,即使有火车轰鸣的声音,也不能将它覆没。燕子最开始爱嘲笑我,后来也忍不住尖叫起来。等火车过去之后,心里一片澄亮。
      后来,跟我去学校后面的铁路那儿喊火车的伙伴又换了几茬,可不管是谁,都会象燕子那样,先是诧异地看着我,后来也加入喊火车的行列,并且把喊火车当作是我们共同的秘密,每当烦闷的时候,一个眼神,就知道是在邀请对方去喊火车呢。
      很多年后,在哪里看到一篇文章,说一个火车司机,因为那一陈不变的路途和风景感到郁闷和绝望,直到他看到一对母女热情地冲着他的火车喊着什么,还朝他招手,每他才有了继续工作下去的勇气。那段时间,几乎每天的那个时候,他都能看到她们,她们成了他继续呆在驾驶室的理由。可那对母女为什么朝他招手和呼唤呢?没有人知道。也许并不是朝他招手,只是朝他的那个方向罢了。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让那个司机看到了活动的风景,让他走车了郁闷和绝望。看到这篇文章,我就想,在那段喊火车的时日里,也许我们,曾经起到那对母女一样的作用呢。看到天马兄说的后花园,我又想起了那段喊火车的日子。其实,我只是而且还是那个喊火车的孩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6 08:01 , Processed in 0.08182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