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校长应有比"模仿秀"更高的追求
2011年06月28日
来源:《羊城晚报》
有一句俗话说:第一个以鲜花比喻姑娘的人是天才,第二个以鲜花比喻姑娘的人是庸才,第三个以鲜花比喻姑娘的是蠢才。毫无疑问,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是天才,2010年,他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不仅令在场的同学“内牛满面”,也红遍了网络。不幸的是,在中国,跟风已经成为习惯,根叔的演讲立马被复制。在今年广东高校的毕业典礼上,多位大学校长变身网络达人,声情并茂地大秀网络热词。暨南大学校长幽默回忆“淡定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调侃“姐的微笑”;更有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在毕业礼上高呼:“华工人,伤得起!”虽然各有各的精彩,但有根叔在前,终归也难脱拾人牙慧之嫌。
我们得承认,比起以前板起面孔的官样文章,现在校长们的毕业致词总算是放低了身段,至少在语汇上贴近了大学生的生活,能够博得大学生会心的一笑。同时其中也不乏一些自我反省:“看到校园里风驰而过的外卖车,我知道也许饭堂的饭菜还不够给力。看到考试前你们焦灼的目光,我知道也许有些老师讲的课还不够到位……”从中,多少可以看出学校正视问题进而改正问题的些许诚意。这样的讲话,至少在现场,能够令学生感动,得到他们积极的回应,甚至获得学生的尊重。
然而问题是,除了在一些庆典上演唱流行歌曲、大讲潮语之外,我们很少听说校长与学生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如此精采的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极少听说大学校长用其他方式赢得了学生如此广泛的喝采。甚至在一些学校,学生对校长的了解,仅限于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以及其他一些会议及讲话,这些仪式与讲话千篇一律,校长个人的思想、观念、办学思路以及办学成绩,对于学生来讲,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个谜。现在好不容易在毕业典礼上秀一把个性,却还是“模仿秀”……如果作为教育家,大学校长只能依靠在毕业典礼上的“模仿秀”赢得学生短暂的好感与尊重,就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在学生一时的感动和笑声过后,这样的秀场给学生留下了什么?给学校留下了什么?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
其实,一个大学生在校四年或者更长,应该给学校及其领导留下了足够的时间以更为恰当的方式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学生的信任、支持和尊重。作为教育家的大学校长,有没有经常与学生面对面,与学生交朋友?有没有倾听学生的诉求,改善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有没有关注学生心理,培育学生健全的心智?有没有建章立制,保证每一堂课的质量?有没有改革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没有亲力亲为,为学生的就业奔忙?总之,有没有在教书育人方面取得令人尊敬的业绩呢?虽然在中国当大学校长不容易,受到上上下下说不清道不明关系的束缚,校长自主办学的权力实为有限,很多好的想法都无法落实。但在客观条件一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每个大学校长仍然有必要时时检讨主观世界,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尽力了呢?(任美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