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讲解艺术类展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29 15:5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讲解艺术类展览

作者:唐 琳

--------------------------------------------------------------------------------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为了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艺术类博物馆的建设步伐加快,现有历史、综合类博物馆根据自身场馆特色,也在不断策划各种艺术类专题展览,作为固定陈列的有益补充,由此也引发了此类展览是否需要讲解的讨论。持反对意见的人士认为:艺术审美是人脑对外界参照物的内在反映,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过程。每个人的关注点不同,对美的感受也千差万别,没必要用统一基调的讲解对其进行框定;而持赞成意见的人士认为:艺术审美是一项高雅活动,需要长期积累才能达到一定境界。通过专业讲解,能指导观众正确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艺术普及方式,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观众的艺术鉴赏力和感悟力。笔者以为,艺术类的展览同样需要提供优质的讲解服务。

     博物馆举办的艺术类展览,大多以摄影、雕塑、书法、绘画、手札等形式为主。其展览性质,大致以公益性和营利性来区分。而办展目的,也以艺术交流、普及、宣传、教育、展示、汇报为主。又因为创作手法各异,在布展设计时对于平面和立体展示空间也各有要求。例如青铜亚洲——俄罗斯艺术家达西作品展,展出的128件作品涉及雕塑、绘画、珠宝设计等多种艺术形式,体现了中亚草原文明和游牧文化的恒久形象。这是“中俄文化年”活动重要艺术交流项目,也是东莞市进行公益文化活动项目招商,以“政府管文化、社会办文化”的形式推出的精品展览。在面对展览时,讲解员要跳出单件作品给自己造成的视觉冲击,在总领全局的层面,准确把握展览策划的背景、性质和主旨;与作者本人或其助手充分沟通,了解每件作品的创作意图、表现含义,加强理解,融会贯通,并结合布展进程和现状,设计好适宜的讲解路线,为撰写准确精练的专题展览讲解词理顺思路,奠定基础。

     和常规讲解不同,艺术类展览的讲解更为灵活多样,各有侧重。它不是以某段历史、某个事件为主线,进行延伸和充实,而是以不同作者的作品或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等形式出现,显得各自为政。但万变不离其宗,不论何种形式的展览,讲解都应抓住重点,以详略得当的方式,以作者的生平、阅历为引线,介绍清楚作品的风格特点、蕴含意念、时代背景、业内地位、外界影响及相关故事等,从而引导观众深入了解作者,全方位理解作品,真正体会其中的艺术魅力。例如“晚清碎影——汤姆逊眼中的中国”展,展出148幅作品,是1868~1872年间,西方摄影师约翰·汤姆逊在中国拍摄的,行程近八千公里。在他那不带政治偏见的镜头里,有达官贵人、寻常百姓,也有名胜古迹、街头小景,另外,还反映了重大事件及生活百态。可以说,作品本身便充满历史价值。因此,讲解在以其拍摄行程为线索,交代创作背景后,还要找准讲解重心,既要从作品内容出发,说明晚清时期的中国原貌;又要兼顾摄影专业,说明当年作者采取的拍摄方式和中国早期摄影术的状况;最后从作者的对中国的深切期望“我希望中国尽快从他毫无生气的状态中觉醒”来进行总结升华,突出整组相片在内容的深刻性、题材的广泛性、作品的艺术性方面达到的高度,让观众在触摸历史的过程中,了解中国传统习俗,摒弃旧有不良习气,反思当今责任。通过有的放矢的讲解,单纯的艺术展也会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媒介。

      从目前全国讲解员的现状来看,历史、综合类的博物馆,对讲解员所学专业限定较少,容易出现专业断层,在讲解艺术类展览时显得底气不足。为此,要想提升艺术类展览讲解水平,确保讲解质量,除了定向招收艺术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从专业源头确定讲解员的业务水平外,还可充分挖掘馆内现有成员的潜力,抽调摄影师、展览设计人员或其他部门有相关艺术创作经验的同志,经过规范的讲解培训,承担起相应艺术类展览的讲解,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并为大家提供更多的交流与互动平台。比如摄影师在讲解摄影展时,可从构图、用光、影调、取材、主题、效果等各种专业审美角度对观众进行普及教育、指导,同时也能获得大众审美的信息和见解,为今后的摄影理论研究获取更多素材;而展览设计人员在讲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展览时,可根据颜料、金属、陶土等不同材料创造的艺术效果,针对水墨、油画、水彩等不同创作手法,从技法、线条、块画、层次、质感、色彩等角度分别进行诠释,深入浅出地阐述作者内在的精神和情感。同时,也在第一时间收集观众对展览形式的意见和要求,为今后的陈列设计提供新思路,做出更贴近大众、贴近生活的展览。


    其实,博物馆的形式设计、内容策划与讲解宣传,就像是流水线作业上的各个环节,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充分挖掘形式与内容设计人员的潜力,形成对专职讲解队伍的有效补充,也不失为做好艺术类展览讲解的全新途径。当然,讲解员也应与上述专业人员加强沟通和交流,提高艺术审美及鉴赏能力,在展览之初提前做好功课、避免出现常识性错误,并预先设想可能遇到的问题,虚心请教专业人士获得解答,逐步使自己胜任展览的讲解要求。

(2010年9月1日第4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20:35 , Processed in 0.05667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