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比教室更广阔的天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 16:16: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比教室更广阔的天空……
——刘方棋《教室之外的十五堂课》著作序言
刘铁芳


“最爱小山近我家,登临总忘夕阳斜。入林半日寻常事,亦学陶公赏菊花。”(《家前小山》)

这是刘方棋老师写住处附近平常小山的一首小诗。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在这个意义上,刘老师乃是在用诗给自己建构寻常生命的家园。什么样的语言意味着什么样的家园,贫乏的语言意味着贫困的家园,优美的语言意味着丰盈的家园,本册书正是要为我们打开一幅幅有特色的温州家园。书中的大部分文章,由他发在家乡《温州日报》教育周刊“声音”专栏上的“短平快”教育随笔组成,以温州人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作为教育研究表达形式起点,大胆摒弃传统教学教育理论上的剥茧抽丝和披沙拣金的刻意营构,打破公共思维和公共言语为其表里的特点,用诗情缓缓撑起教育研究中富于人文主义的思想梯度,展示一位理想主义的教育人的审美阅读和写作的优势。

书中所涉及到的十五堂课,却并非寻常意义上的课堂,其心灵的触角延伸到春游、家务、社团、乡土、心理、思维,到摄影、书法、电影等,不仅扩大了教育的内容,而且扩展教育的空间,实际上是扩展了教育的生活视野、生命视野。而生活视野与生命视野的扩展无疑就是教育内涵与外延的扩展,教育认识的扩展。刘老师的努力提示我们,真正的教育绝不限于课堂,当代学生应该有更宽广的视野,包括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更为宽广的认识。

我们行动的依据来源于理念,现实在理念中生成,理念赋予现实以和谐的形式,理念高于现实。教育作为有灵魂的实践正在于教育实践主体内在理念的引领。理念高于行动,教育哲学思考的魅力,正在于启迪个人的内在理念,以理念引领个人的实践。方棋老师正是在平凡的教育生活之中,点燃自己内心的理念之光,努力照亮自己身边最贴近的人,照亮孩子们的生命世界,也照亮了自己微茫的教育人生。虽然我们不足以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面对当下复杂的教育现实,方棋老师表现出来的不是抱怨,或如梭罗所说的“大部分人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之中”,他认真地思考着“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默默地改变着,诚如他所言“但愿其中的激情和理想能再一次唤醒我的内心世界,然后以无限美好和无比温暖的梦想投入一个全新的地方”。

“回归生活世界”,就是回归学生本身,就是回到个体生命成长的复杂机理。行文貌似在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各项现实实施问题,甄选容易切入,且被社会理解和接受的学生实践活动内容,包括重视以学生为本的体验活动理念,如参与春游、家务和运动等活动;提高社会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如利用基地、社团和乡土文化的开发利用等;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如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注意心理卫生和提高思维能力等;培养学生特长爱好,如实施书法和摄影等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等。从中可以看出方棋老师对教育的良苦用心,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用心,当然,他的用心绝非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能涵括。他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深深地植根于丰富、开阔的现代社会生活视野中,体现了对学生作为完整人及其生活意义的关怀,突显学生的本体意识与生命意识的确立。

新课改已历时十年,方棋老师自2001年开始,一直密切地关注和高度地重视新课改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和实践,先后主持国家或省市级不同的十余个大型课题。他聪明地发挥了个人语文学科专长,通过以新闻报刊为主的平面媒体提供的教育专栏随笔,又不停地辛勤撰写。全册集中针对当前教育中出现的各种热门话题展开深度探讨和交流,又采用独特的编排方式,如“每一堂”中首先用精彩的“声音导入”呈现要言说的东西,然后请出“教室之外”的核心东西,再是绵绵不断地在“边……边……”互动或双向中不遗余力地探讨或挖掘各种“素质教育”问题等。总体上给人的认识是,解说新课改中出现的各种教育新理念,澄清人们对教育的误解,回答公众对各种理念产生的疑问等,努力达到更好地处理课程与社会关系的目的。他在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教育,引导社会关注孩子们的成长,不停地追问和思索转变教育中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智力,忽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把师生工具化,忽视生命的需求、体验、意义追求等不良倾向。刘老师埋首于一线草根式的劳作,使教学活动以更人性化的方式开展,从而实现科学的人道主义的教学,用自己的质疑声音撬动一个个坚实的课堂。

教育应该是高尚的事业,它关注的是人类的福祉,它在促成个体对现实生活适应的过程中,以启迪人的美好心灵为鹄的,超越人类的功利之心,而不是将人类引向物欲。教育的理想游走于行下世界和行上世界之间,它以敞开人的心智为最高追求,引导人走向他人,懂得自我,理解世界。教育理想的开启,让我们身陷繁杂的事务中而不失本身的引领。现在的教育已经将自己应有的品格下降了,如何才能回到教育的本真,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教育要回到本真,就是要以成人为目的,要以个体的成熟人格为出发点;避免出现知识技能的高人,却是人格矮子的反面效应。在刘老师的声音和姿态中,我们可以发现教育关乎的是人的尊严和幸福,给人的是生命的温暖关怀,给个体人性丰富的陶冶,体味人生在世的诸种价值。

我们寻找个人教育实践的改造,基本的原则是什么?在我看来,很好的表达乃是钱理群先生所说的“想大问题,做小事情”。所谓想大问题就是一定要从更大的视线中把握当代教育的生存问题,同时寻找这个时代教育的大的出路。我们都是在大教育的背景上来谈教育,要寻找更基本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对症下药,我们今天的时代需要有大胸怀、大气魄。但另一方面,我们要行动,就只能做小事情,从小事着手,一点点改变课堂、改变学校、改变教育,比如说春游、研究性学习活动、电影欣赏……只有一点点绵延而进,我们的教育改革才能有真正的希望。恰恰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走在最后的乃是民族的真正的希望。因为真正的改革需要的乃是韧性的坚持。刘老师在自己的书写中,几乎都是从自己的的个案出发,从日常生活的改善开始,把教育改革的出路落实到日常的一点一滴,他在做着自己的小事情,实际上是在做着教育的大事情。

平常工作中,他同样遭遇过社会的不理解和不支持,甚至挖苦和讽刺。但细心思量,教育乃是人世间多么美好的事业,我想那肯定是刘老师坚持不懈的理由,是他对教育、对儿童生命的真挚的爱。教育乃是呵护儿童生命世界的发展,促进健全生命的生长生成,他正是在用爱与创造来呵护孩子们的生命发展,拓展教育的生命视界。当我们内心的阳光展开,我们一定会发现,立足生成成长的教育是多么的美好!教育工作虽然复杂,而不乏艰辛,但只要我们在理念的世界中找到诗意的阳光,教育就会成为一件多么幸福的心志之业,这都是我们的共同追求。

儿童生命世界的成长乃是人世间最崇高的事业,我们要用创意来点燃儿童生命世界的心灯,不是用眼睛来看世界,而是学会用心来看世界;不是教书,而是教育孩童。今天的教育改革应该立足于这个方面,我们的教育实践指向的究竟是眼睛、脑袋还是心灵,指向的是教书还是育人,这需要我们每个人审慎的拷问。今天我们的教育需要的不是诅骂,而是建设,好比田里的禾苗,不是骂杂草长得多么茂盛,而是让小苗好好地长起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让内心之中不断增长的理念一点点生长为实践的肌体。

从刘老师的随笔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在点燃着内心最美的灯火,从更大的视野出发,他一直在增强教育学对现实社会问题、对时代问题的深层次的积极回应,强调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引导和超越并面向未来,又时刻地提醒我们,人的生活不仅仅意味着“活着”,人的生活更在于人“像人一样”智慧地、体面地、高尚地活着。

尽管我们在日常的教育行动中,会遭遇诸多的烦恼,我深知个人生命的有限性,我也知道其实这个世界上可能没有谁会真正在意他个人固执地思考与努力。但这属于刘老师一个书生式的渴望,他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点燃自己的心上之灯,守望这一块不同凡响的阵地,所以从某种意义而言,这是一本来自温州有勇气的人献给读者的温暖声音。

是为序。



2010年3月20日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6:34 , Processed in 0.08110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