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难得闲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4 07:08: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难得闲适

来源: 广州日报  2010-03-27   作者:李承志

  闲适是人生大文章之中的逗点,是一局冗长对弈之中偶尔的走神,是在午后捧上一杯热热的香茗,看着阳光将窗棂的影子从地面移 上东墙。

  ——偷得浮生半日闲,这是谁的感悟?

  古代很多文人将闲适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活内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何等的自得与从容。从魏晋人物评点到明清小品文,闲适是文章内外长盛不歇的话题。闲得有趣而潇洒,是古代不少文人的生活追求。当然,许多文人并不是因为富裕而成为有闲阶层,在他们心里,“闲”是与“隐”的观念联系在一起的,“闲适”意味着隐于江湖。

  如今,闲适在农家依然不稀罕,在长长的“冬闲”,农夫们三五成群倚坐于土墙根下,暖暖的太阳晒在身上,空气之中隐隐飘拂着稻草发酵的味道,街道上几个孩子与一群黄狗黑狗嬉闹追逐,这就是农家的闲适了。

  可是在繁忙拥挤的城市,现代社会似乎已将人们的生活撑得愈来愈满,闲适如同水分一样被拧干了。富裕要求双倍的工作时间,节日成了应酬的场合。现代通讯器材能够将人们从任何一个角落里面搜索出来,强迫他参与公共事务,甚至连轿车里都配置了无线电话。我看见一些人带着手机去钓鱼,还未钓上一条鱼,电话就接了几个,心中总感到不是滋味。“忙”,是许多人日常生活的唯一感受。没有了闲适,也就没有了悠然看世界的心境,这样,还有谁能够发现“霜叶红于二月花”?

  小时候是很喜欢闲适的,偶尔从繁重的学业中透口气,疯玩一回,是孩子快乐的期盼。

  长大了,工作了,开始不喜欢闲适。游手好闲并非一个褒义词,年轻人做事情喜欢拉帮结伙,风风火火,闲下来就有凑不上手、要被淘汰出局的意思,闲适就意味着一种寂寞。对于年轻人,还有什么比寂寞更令人沮丧呢?

  人到中年,闲适变成一种最佳的馈赠。中年了,眼见了些许沧桑,有了一些历练,一方面,成家立业,慢慢地熬出一官半职或有了一点积蓄;必须做些决断,负些责任;另一方面,家中的双亲已经衰老,儿女尚且绕膝,搪塞不得,敷衍不得。人到中年,公务和家务如同传送带上的零件一样源源不断。这个时候,人们最难以得到的就是闲适。应允了孩子的节目一拖再拖,阅读了一半的书籍永远翻在那一页,几个旧友的相聚总是不断策划而无法实现。手边的种种事务似乎还没有排遣开,眼见得双鬓毫不留情地斑白了。什么时候,中年人能歇一口气,闲适半晌,那真是一种幸福。

  闲适使人生的节奏有一些顿挫,人们可以利用闲适唱K跳舞、看电视剧、下棋聊天,为种在阳台上的花木松土,翻阅一堆过时的报刊,让生活的速度慢下来。对我而言,闲适往往是品味生活的一个时机。一位老先生曾经指导后辈如何读书,他说,先将文章细细阅读一遍,而后再回头轻快地将文章遛一遍——第二遍甚至比第一遍收获更大。我想,过日子亦是如此。闲适的时候,我喜欢独自枯坐于窗下,任凭耳边几声间歇的蛙鸣或者鸟儿啁啾,心中慢慢地将一些经历过的事情重新默读一遍,许多感悟都是在这种时刻出现的。

  也许,城市人应该强制性地在日程表中切出几块,规定为闲适的时间。凡事不会有尽头,工作已经排到退休以后。所以只能痛下决心,割弃一些内容,有所不为。不为别的,就为闲适——就是为了几次郊游,几圈散步,几度冥想,几回漫无目的的聚谈,甚至只是无所事事地发呆。说不定,日后的记忆底片里,千篇一律的日子模糊一片,萦绕于心的反而是这几天淡而有味的日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2-20 05:58 , Processed in 0.06657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