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活社会精魂,增强志书教化功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17 11:2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活社会精魂,增强志书教化功能



陈曼平

    提 要:教化是地方志传统的重要功能。首轮新编地方志书在体现教化功能方面有所欠缺。第二轮志书应增强教化功能,建议增加社会篇幅,充实教化分量;抓住重点特点,写好社会风尚;突破体裁惯例,增加人物入志分量;注重人文精神,写活经济部类;挖掘、统筹涉及人的资料,写活志书的社会精魂;使志书成为对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地情教育和爱国主义、爱家乡教育的生动教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志书 社会部类 教化功能
    志书具有存史、资政、教化的功能。但是,回顾新方志编纂实践和理论研究,对新方志如何体现教化的作用还是做得不够。笔者抽阅了广西30部市、县志和《广西通志》的一些专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最能体现教化功能的社会部类篇幅少。笔者抽阅的30部市、县志中,按大编体,设社会编(篇)集中写社会部类的有14部;按小篇体,不设社会编,把社会部类内容各自设篇,分散写社会部类的有15部;把社会部类的某些内容独立设篇,同时又设社会篇写某些内容,分散写与集中写相结合的有1部。不管采用哪种体式,总体来看,社会部类的篇幅都比较少,占全书篇幅的比例,达10%以上的只有1部,最低的1部仅占1.6%。第二,人文内容薄弱。如抽阅10部《广西通志》专志,记载人物字数占全书字数比例达到10%以上的只有2部,其余8部都在4%以下,其中有2部甚至不到1%。又如,以10部市、县志统计,专门记载人物以及以事系人的字数共占全书字数的接近8%。人文内容薄弱,不但表现在篇幅少,还主要表现在志书记载感人事迹、精神面貌的内容少,大多数志书经济部类有建设的光辉成就,没有建设者的精神面貌;数字表格多,人物活动少,见事不见人;记一般事情经过多,记震撼人心的闪光点少。第三,资料旧,滞后时代。例如,首轮《隆林各族自治县志》社会风尚节中,记“行善事”,全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修桥补路、收养孤儿的事;记“尚义气”,只记了1916年、1946年、1963年3个年份的3件事。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社会风尚节中,没有反映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新面貌,更没有反映改革开放后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尚,缺乏时代特征。第四,范例少,难见标杆。有的志书记文明新风,只记载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中做好事多少人次等面上的情况,没有记典型人物事迹,看不到学习的标杆。
    志书如何实现教化作用,主要是通过特定的体裁形式、一定的篇幅承载规定的内容,为教化提供生动具体的好教材,提供可效仿的范例。笔者就此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一 增加社会篇幅,充实教化分量
    旧志重人文、轻经济,如嘉庆《广西通志》,属于人文内容的共174卷,占全志的62.4%,其中记载人物的117卷,占42%。首轮新方志对旧志内容批判、革新,但矫枉过正,走到了另一个极端———重经济、轻人文,势必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志书的教化作用。第二轮志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各部类的内容,客观真实地反映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历史,使志书的教化功能与资治、存史诸功能一样都得到最大化发挥。至于社会部类的篇幅应该多少才合适,需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具体志书的特点而定。在此笔者提出一个宏观的、原则性的意见:就一部市、县志而言,全书框架设计,各部类占全书的比例,自然地理占5%~10%,经济部类占40%,政治部类占15%~20%,文化部类占20%,社会部类占10%~15%。这样,比笔者抽阅的30部首轮市、县志社会部类占全书的比例增加数倍。在占全书15%左右的社会部类中,应着重增强教化内容分量,最好能达到50%以上,加上其他部类随相关事项记人文内容,那么,承载教化功能的内容总体上达到10%~15%,笔者认为至少有这样的篇幅和分量,才能有利于发挥志书的教化作用。在安排一定篇幅的前提下,要充实教化的分量。首轮市、县志社会部类,大多着重反映人口计生、人民生活、民族、民俗、社会习俗、语言文字、宗教等基本民情社情,社会风尚方面大多着眼于某些传统美德,面窄量少,没有全面反映出具有社会主义时代特色的精神风貌。第二轮修志,变化不大的内容可简略,除续写好人口计生、人民生活、社会保障等基本民情外,应与时俱进,以更多篇幅着重记载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内容,突出反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成效,体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化的时代特点。
    二 抓住重点特点,写好社会风尚
    精神文明建设入志可以有多种形式,如有的提出设专志或专篇集中记载,如设精神文明建设志(篇)、思想道德建设志(篇)等;有的提出分散记载,如在政治部类党派群团等篇设精神文明建设或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章或节,在其他部类、专业志中,相应设章、节、目;有的主张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笔者认为,即使别的部类、专志、专章有了记载,社会部类还是要反映这方面的内容,只是侧重点不同。别的专志、专章、专节侧重于写建设(包括教育工作、创建活动),如组织、领导与管理、投入、创建活动、评比表彰、宣传教育活动及各行业、各部门的专项活动等等,而社会部类侧重于写成效,重点记载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模范人物和形成的良好社会风尚。
    首轮志书写社会风尚很薄弱。笔者抽阅的30部市、县志中,只有19部记载社会风尚,约占63%;其中:设为章的有6部,设为节的有12部,设为目的有1部;篇幅在13页以内的有19部,字数占全书的比例平均为0.3%。另一方面,记社会风尚的内容也单薄,其类目有英勇为国、乐于奉献、拾金不昧、友爱互助、助人为乐、帮助困难户、扶贫济(帮)困、舍己救人、见义勇为;救死扶伤、义务摆渡、尊老爱幼、收养(抚养)孤儿、照顾孤寡、热心公益、集资建校、捐资兴(办)学、修路架桥、修桥铺路、民族团结、学雷锋做好事、文明村、好子当兵、妇女参政、婚事新办等,大多属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范畴,还不足以全面反映新时代的精神风貌。第二轮志书要加强教化的分量,社会部类至少要设专章写社会风尚。要突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特点,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点。这就是续志应体现的精魂。
    三 突破体裁惯例,增加人物入志分量
    旧志最能体现教化功能的主要体裁是人物传、人物表,主要内容是记载杰出人物。如《华阳国志》主要通过人物传的体裁,并借鉴采用《后汉书》纪、传体中的“赞语”,创新使用“品题”形式,穿插采用民歌、谚语等多种形式,精心记载人物。人物涉及面很广,从其对每个名字之前的品题看,有高尚、德行、执正、节士、高士、烈士、孝士、义士、忠亮、忠勤、忠正、明廉、清正等数十种,反映了当时流行的社会风尚和社会品评人物的道德标准,为教化树立标杆。宋代修志者不但从思想上注重志书的教化作用,还从体例上保障实现教化功能,正如正德《大名府志·序》中说:“作志有体……求其系政体、关名教者。”①宋元时期及以后的旧志,很注意探索采用什么体裁来记载有关名教者,反映有关教化的内容。方志篇目中,孝义、烈(列)女、忠烈、忠节、名宦、名臣等成为承载教化内容的基本篇目。如司马光评《河南志》、《长安志》说:“人物之俊秀、守令之良能……无不备载。”②朱士嘉在《朱士嘉方志文集》指出:“旧志对人物、艺文、烈女的记述,竟占全书的三分之二,至少占一半。……有影响的人物,可资借鉴的应该写。”③
    首轮新方志继承旧志传统,记人物多以传、表(含名录)为主。笔者抽阅的30部市、县志中,人物编(篇)基本上都是采用人物传和人物表(名录)体裁。入志人物中,因为生不立传,入人物传的不多,逝者除了入传和《烈士英名录》外,其他人物入志大多列入各类表,人物表收录有一定级别、职务或职称的领导、专业技术人员、荣获各种荣誉称号者,号称囊括本地各类精英。但是,仅靠这样的体裁和记载人物的惯例,本来颇具鼓舞的人和事,却在志书表格中浓缩成一个名字符号和几个给人定性、分类的级别、职务、职称、荣誉称号的名词;此外,一些感人事迹却因没有一定级别、职务、职称者无法入表;可入表的本地拔尖人物、优秀分子、杰出人才、先进模范,从表格中不能了解到他们的杰出贡献、先进事迹和感人言行。这样记载人物虽然能达到存史的目的,也可以从群体上反映本地人杰地灵,激发热爱家乡之自豪感,达到宏观教育目的;但不能提供生动的教材,难以使人从志书记载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第二轮志书应该突破旧志以来的体裁和人物入志的惯例,要有所创新,拓展人物编(篇)、章记载人物的内容。除了严守生不立传的原则外,其他人物入志的内容和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首轮及第二轮修志中,有的志书采用简介、专记、附记等新形式记人物,虽然为数不多,但积极探索、敢于创新的勇气可嘉。其中有的实践经验还可借鉴参考或效仿。第二轮修志的人物编(篇)、章,体裁上,除沿用传、表(名录)外,可拓展采用简介、专记、附记、事略、纪略、纪实、述要等多种形式;内容上,除规定有级别、职务、职称者、有荣誉称号者之外,可拓展收录足以起教化作用的各种代表人物。获奖者、有荣誉称号者不一定按惯例只列表录其名,例如,可突破惯例,在表格中增加一个表格栏目“主要事迹”,精选其感人事迹、名言警句记入表格。又如,可设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简介章节,选记特别有懿行美德、有较大贡献和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人物的突出事迹。这不是为其写传,而是志其事迹业绩的主要片段,能教育感染、鼓舞激励人的言行。再如,可为非常时期非常人物非常事件中的某人、某些群体设专记、附记、事略、纪略、纪实、述要记载其感人事迹,如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抗击冰雪灾害、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事件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就适用这样的体裁。只有突破仅用传、表(名录)的体裁及只按级别、名分收录人物的框框,采取多种形式、拓展人物的收录面和着重记载可资教化的内容要素,才能更有效地增强志书的教化功能。
    除了采用多种体裁记人外,还应不受体裁限制拓展人物入志的层面。如用以事系人的方法,让有感人事迹的普通人物、小人物入志,让普通群众的闪光点成为教化的生动教材。以事记人的方法,是首轮修志创新的记人形式,即在人物编(篇)以外的其他部类中,随事项记人物。这是增强志书的人文精神,发挥志书教化功能的成功做法。续修志书应继承和发扬这条经验。如云南《劝禄彝族苗族自治县志(1991~2000)》在以事系人记普通人物方面很成功,在抗震救灾与恢复重建章的社会捐助节、应急自救节记述了几个普通人物的感人事迹,他们没有什么级别、职称、荣誉称号,但是这些普通人物的感人事迹有利于教化。
    四 注重人文精神,写活经济部类
    1.采用以事系人的方法,充实人物内容。经济部类注重人文精神的表现形式,更应首选以事系人,这是最灵活、最便利、最有效的方式方法。不仅仅只写行业、事业的发展过程,罗列一个个表格、一堆堆数字;还要随记事写人的精神面貌,反映个人在行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通过记述人物活动,激活行业、事业发展的精魂。或者是随机穿插,三言两语见精神、见品德;或者是记事与记当事人融为一体,平凡中见伟大、见崇高。如广西首轮《武宣县志》在农业篇渔业节中,记了面上情况后,又记述了镇、乡村的高祥忠、邓亚东、覃延勋等几位居(村)民实行科学养鱼、创新养鱼兼养猪立体作业的事迹;在城乡建设章建筑业节中,记工程师廖宏图,经多年研究,采用沙包基础油毡地梁法,成功解决了在该县膨胀土地基上建高层楼房开裂的难题。
    2.写经济部门、经济活动中的人文事项。诸如企业文化、行业精神、职业道德教育、文明行业建设、企业的公益活动、人性化特色管理、职工精神面貌之类,如铁路运输行业的“路风建设”,邮电通讯行业的“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服务方针,旨在加强企业职工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的“向心力工程”、“凝聚力工程”等等。
    3.灵活运用多种体裁形式,扩大人文内容承载力。诸如纪要、专记、附记、专题、调查报告等形式,都可以借鉴使用以增强经济部类的人文内涵。可以在经济部类中运用,也可以在社会部类运用,经济、社会部类相呼应,互为印证。如首轮《武宣县志》在扶贫节中记兴建以工代赈工程、传授种养技术、兴办扶贫经济实体等经济活动,人民生活章设置附记,标题是《脱贫致富典型》。这个附记,就把经济部类和社会部类写活了。
    综上所述,不管社会部类,还是经济部类,都要以人为本,加强记述人物,只有记述好人的活动、精神面貌以及群体的风尚,志书所反映的社会才有精气和灵魂。因此,要下功夫搜集涉人资料。有的资料不是现成的,只是提供了一个线索,需要进一步挖掘,如拿到一份表彰先进的名单,就要查阅其上报审批的事迹材料,精选其中最感人的部分作为入志内容;要拓宽资料收集渠道,如通过社会调查、专题调研、调查报告、媒体报道等途径,获取人物典型事例的有关资讯,再进一步考证核实其真实性;挖掘第一手资料,如查阅当事人的信函、日记、回忆录等;注重搜集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民间口碑资料等等。对涉人资料,要统筹使用,符合条件的入传,够规格的入表,事迹感人、有一定影响力的作简介,在某事中见闪光点的就随记事而点其人,有专项资料的可辑入附录。总之,通过加强人文、写好人物,激活志书的社会精魂,使志书不但可存可查,还可读可圈可点,教化功能自然会增强。
  
注释:
①仓修良:《方志学通论》(修订本),第323页,方志出版社2003年版。
②《司马温公文集》卷66《河南志·序》,转引自王晓岩:《分类选注历代名人论方志》,第44页,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③李泽:《朱士嘉方志文集》,第84页,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版。
(作者:广西南宁市康乐路1号广西地方志办公室)
               摘自《中国地方志》20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0-6 14:30 , Processed in 0.10908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