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教育史志工作的几点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17 11:34: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教育史志工作的几点思考



李壑同志在北京市区县教育志鉴工作交流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好。
    这次会议是关于区县教育志、区县教育年鉴方面的工作交流研讨会。来参会的同志有来自区县教委办公室的,有来自教育研究室的,大家坐在一起交流修志、编年鉴的工作经验。
我从1989 年开始从事教育史志工作,差不多二十年时间了,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这项工作的认识。
    史志工作有六条重要的性质。首先,是一种文化现象;第二,是一种学术工作;第三,是一种传统;第四,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和体现;第五,是我们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是我们政府重要行为之一。
    首先,史志工作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有七千年文字记载史。中华民族历史能够追溯靠的就是我们记载下来的东西。在从野蛮向文明过渡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例如半坡文化、大汶口文化等等。文化是要靠记载的,现在考古工作不断把我国的文字记载史向前推进,原来我们有四千年,又推进到五千年,再后来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进展,认定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化已有六七千年。我们民族的发展过程用一种文字记载下来,已经持续六七千年,这在世界上确实不多。有很多民族,例如我们总讲的几大文明古
国,古埃及、古巴比伦等等,他们的历史也很悠久,但是都没有中华文明如此一脉相承。古埃及的金字塔有五千多年了,但是古埃及古文字除了个别专家还能认识外,很少有人能认识了。中国文化还继续传承着。我们修志工作要继续发扬和推广这种文化现象,这就把我们的工作性质一下子给拔高了。这也是我们从事这项工作的责任。

    第二,史志工作是一种学术。简单地说,修志就是把做过的事情记载下来,但是要说复杂也是很复杂的。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信息科技的进步,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千变万化,能把它们有效科学地归纳整理出来,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需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所以说它又是一种学术。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留给我们的东西有的水平很高,比如说《汉书》、《史记》、《资治通鉴》,虽然记述的形式、方式不太一样,但是我们能够感觉得到,它们反映了作者很高的水平和能力。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比如说第二轮修志,要把1990 年到2010 这二十年北京教育纷繁复杂的过程、现象记载下来,这项工作没有一定的学术功底是做不到的。所以修志工作也是一种学术。很多同志在办公室工作,要写很多年终工作总结,为领导起草很多讲话,但是这些东西中能够留存给后人看的极少,不用说二十年,就是三年以后,很多东西就没有人要看了。但是我们的史志工作,有可能三五千年之后,大家还觉得它是个宝贵的东西。因为我们忠实、科学地把有些东西梳理归纳、整理记载。而那些应景的文章、贺词,可能都已经烟消云散。所以说第二个性质,史志工作是一种学术工作,大家要有自豪感和责任感。第三,史志工作是一种传统。中国很早就有把发生的事情记载下来的例子。最早的记载是一些祭祀、占卜,但是毕竟是一种文化的记载。这种传统一直没有断,这一点相比世界其他民族,我们更有优势。尽管近代中华民族走过一段下坡路,到达过谷底,但是这个传统一直保留着。大家可能知道,中国的志书存世的有上万部,但是保存在中国国内的并不多。西方国家尽管和我们的文化传统不一样,但是他们认为我们的志书是好东西,在近代对中国侵略的时候曾大肆掠夺。美国的国会图书馆,日本的各大图书馆存有我们上千部志书。修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我们从事史志工作的人继承着这个传统,我们应该感到光荣。
    第四,史志工作是我们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体现。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能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和大猩猩、黑猩猩不一样,猩猩虽然也有一定的智力,结合成群生存,但是他们不懂得总结。我们能够通过检讨自己走过的路而不去重复过去的错误。这个支撑着我们人类由蛮荒、愚昧向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时代,不断在总结中创造发展。这种
记载、这种总结要通过我们的史志工作,通过我们的志书标志和体现。为什么西方传教士、日本军人在中国每一个省市见到藏书的地方就当宝贝,并且一船一船地往他们自己国家运,因为他们也意识到我们的志书是文明的一种标志,是一种经验的总结和记载。
    第五,史志工作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社会进步,管理越来越复杂。在农业时代,一家一户,十几亩地,一点简单的工具,可以三五百年就这么干下去,春耕秋收、男耕女织,社会就能维持,那个时候的社会管理比较简单。但是现代社会管理越来越复杂,如果出错就会是大的错误。不像农业社会,出点差错可能不会是大差错,不至于社会的崩溃。现代社会由于人类活动涉及广度深度大大加深,一项大的工程牵扯上万人,很多很多的资金以及设施设备,要调动要组织。这种情况下,一旦出问题就是大问题。这
里面就涉及怎么使社会管理做到科学,需要认真地梳理,包括吸取历史经验。所以我们的工作不单单是把有些东西简简单单地记载下来,关键是我们经常说的修志职责,就是要资政,要帮助现在的人知道应该怎么科学地去做。
    第六,史志工作是政府的一项工作内容。中国的传统有一条,志书官修,当然民间也有修的,民间也有很多志士仁人、学者编修志书,但是历来我国的政府、包括封建社会的政府,都重视修志。盛世修志,一旦乱世过去,都是要修志的,这是政府的责任。历朝历代,都有国史馆,若想当好一任地方官,首先要看志书,还有就是要把任期之内的很多事情记载下来,所以我们新中国从八十年代末开始第一轮修志。1988年前后,国家启动了新修地方志,当时从中央政府开始动员。我是1989 年开始接触地方志工作的,1988年动员大会是市长做动员,亲自担任北京地方志编委会主任,而且要求各个区县、各个系统的行政一把手来做这件事情,因为这件事情是政府的任务。以上是修志工作的性质和意义,是史志工作的六个“是”,可能还不全。史志工作还有两个“不是”:第一,史志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有的人认为修志工作修了无非是锦上添花,不修也无碍大局。但是如果我们能把我们修志的意义理解透了,就会知道它不是一个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或者可早做可晚做的事情。

    第二,史志工作不是少数人的事。有的领导理解为修志工作是谁有兴趣谁干、工作量不大的事。但按照我刚才说的六个“是”理解,修志工作是我们大家的事情,是各行各业、各个系统、各个单位都应该修的事。刚才昌平区的同志介绍经验时说,他们对每个学校都有要求,要求每个单位都行动起来,这种作法非常好,因为史志工作绝不是少数人的事。希望我们
所有与会的同志从昌平的经验中体会到这一点,大家回去要动员更多的同志参与进来,要重视这件事情。这是修志工作的“是”和“不是”,是我的第一
个体会。我的第二个体会就是教育系统修志工作的重要意义,我认为有四个方面。
    第一,教育事业是覆盖面最大的事业。现在公共事业有很多,有教育事业、体育事业、文化事业还有医疗卫生事业等。但是我们教育的覆盖面积很大,我们全国中小学校直接在校生有两亿多,我们高校覆盖人口有三千多万,另外我们还有相当一批职业教育学校,又要覆盖两三千万人,再算上成人教育那么覆盖的人口就更多了,如果把大教育终身教育覆盖进去那
就十三亿人口了。教育覆盖了人口年龄从零岁到老年,因此,教育事业的修志工作覆盖面也是最广的,覆盖面也是最大的。例如2003 年非典期间,最忙的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市政府系统,每天全市各行各业都要汇报情况,发烧人数、住院人事、死亡人数等等。但同时,两委要求我们教育系统也弄一个数据更新每日汇报系统,当时我负责这项工作,那个时候我
才知道,教育人口在北京覆盖面达到五百万人。北京市中小学生就是接近两百万,高校学生有学籍的差不多就有八十万、其他还有二十万,老师、家属等还有六七十万,五百万人口数据每天都要更新。这说明我们教育覆盖人口确实多,我们领导忙得也是不可开交。当然那是在特殊情况下,但是也确实说明我们教育的覆盖面很大。
    第二,教育是文明传承的主要形式。文化文明传承有多种形式,但是首要的形式是教育。史志工作本身就是文明文化传承的形式,而教育工作也是传承的形式之一。
   第三,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渠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马上就要发布了,新纲要有个主题词,也是首打的一个概念,人力资源开发。中华民族要在二十一世纪实现伟大复兴,最为重要的资源只能是人力资源。我国其他资源例如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人均非常匮乏,成了世界人均排名比较靠后的地区,所以我们
的伟大复兴得靠教育,靠教育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西方发达国家曾经振兴崛起的时候,还有很多不发达的地区,比如说非洲、亚洲、美洲可供掠夺。他们占了先发优势,曾经坚船利炮,进行武力掠夺。但是我们中国到了上个世纪末21 世纪初走向振兴,我们的物质资源、自然资源是不能靠掠夺的,我们只能靠我们的智力、智慧,这一点别的行业干不了,只能靠我们教育事业。
    第四,伴随时代进步发展,教育会发挥更大作用。例如三十年前,我们大部分人口都在种粮食、弄吃的,当时我们还没有解决温饱。劳动公社的时候,在夏收期间、秋收期间,市里领导包括中央都非常重视,为了保证吃饭问题,十亿人口六七亿都要搞粮食。现在随着我们生产力的提高,生产方式的改进,越来越多农民可以出来,到城市里打工,修立交桥、盖高楼、修高速。社会分工细化,人们有充足的闲暇时间,由最初的工作六天,到现在的五天,有可能将来还要缩短。所以人类越来越多地把闲暇时间用来学习用来受教育,教育行业发挥的影响和作用会越来越大。所以这四条理由证明的是教育事业的影响力是越来越大。我们教育史志工作,也随着教育的影响力、覆盖面越来越大,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大,这是我的第
二点体会。
    最后我谈几点建议。因为今天是各区从事教育史志工作的同志,我提出几点建议和要求。
    第一,要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要努力提高认识,把它做好。希望与会的同志通过这次交流,认识上有一个新的提高。也希望通过你们向各个区主管这项工作的领导、区里面参与的同志介绍一下我们的工作。
    第二,要按照市政府、市教委、市教志办的有关文件和规定,做好我们的工作。例如在哪些阶段应该推进哪项工作,具体任务和要求,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文件都下发到各个单位,希望大家回去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理顺工作,检查一下哪些方面还没有做好,对照我们先进区县的做法,把工作做到位。
    第三,鉴于众手修志,我们还是要互相借鉴。建议大家向先进的区县和单位学习。这次交流会有三个区县要介绍情况,其他的区县还有很多好的做法,教志办会创造机会让大家交流学习,互相启发,提高和便利我们的工作。修志不像艺术创作一定要与众不同,其实修志工作很多都是关联的,是相似的,无非就是每个地区发生的情况不一样,但是志书的章节、架构都是大同小异。有些地方的先进做法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这样可以事半功倍。所以说这种交流和学习还是很重要的。因此建议同志们,除了这个交流会,还要加强联系,互相之间要多取经、考察和学习。
    第四,希望大家要克服困难、积极开拓创新、提高自身的水平,提高志书年鉴工作的质量。
    首先,要克服困难。虽然史志工作重要,但是比起一线的工作,它毕竟还是二线。修志工作属于把已经做过的事情总结梳理,整理编纂,不是马上就火上房的事情,一线的行政工作还是有很多突发事件,有很多季节性的应急的工作,例如中考、高考,无论是区县教育行政还是学校都是第一位的。所以,要求我们领导把很多精力放在这个事情上也不可能。所以教
育行政领导在这项工作中有的推行力度不够,当然除此之外还包括其他方面困难。所以希望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还是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要克服这些困难。有时候领导顾不上,并不是说不重视,一线有一线的难处。但是,我们可以创造一些条件,让领导重视起来,让领导更多地支持,这需要同志们开动脑筋。
    再有,要积极开拓。古人记载很简单,就是文字记载,越往远古去越简单,最早是刻点符号,后来在龟甲上刻符号,这就是我们的甲骨文,后来在铜器上铸符号,就是我们的金文,再后来就在竹片上记录。到了秦朝,李斯开始制小篆。现在,我们除了把文字记录下来外,我们还有很多的视频资料、音频资料,载体更加丰富了。怎么样把它保存下来,需要想很多
的办法。比如说市教志办,他们就有这样的设想,通过信息技术、通过网站,大容量地记载很多东西。我们区县也是一样,如何把这些新信息留存下去,就要不断地研究。通过新的办法、新的途径,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加丰富多彩。
    除此我们还要提高水平。如果修志事业是文化、是学术的话,我们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平时就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教育事业是非常丰富的,翻看我们的《北京教育志稿》资料收集篇目,会发现教育涉及方方面面都有,我建议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你们要能够把握大局。尽管职务上我们不是教委主任,但是我们的思考、我们的视野应该像教委主任一样,他想到哪、关注到哪,我们搞史志工作的也要想到哪、关注到哪。我们要从大局上来观察一个市,一个区的教育工作,例如昌平区,有普通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农民教育、继续教育,这些事教委主任都要关注的,也是史志工作者要关注的。史志工作者,不管你原来从事哪个行当,转到这个行当里,我们就应该把视野打开,教育各个方面例如国家的规定、教育政策、区里的实情,都要吃透。只有这样我们在编纂志书的时候,才能够得心应手,科学准确地把握情况。所以既然组织上派给我们了这项任务,同志们就把它当做一个崇高的、光荣的、可以名传千古的事业。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水平。
    最后,在上述基础上我们成果的质量就会更上一层楼。胡适之曾经说,历史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而且也是不应该的,但是自古以来,包括《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等,确实不都是真正的、完全的记载,里面或多或少有编修这个人的水平和意志的体现。他不想往里面写的,里面就看不见,尤其是越往远古,很多东西我们就越不清楚。从古墓考古中,我们发现许多史书记载的东西是不对的。为什么?编史修志过程中,个人的意志包括在里面的了。所以要提高质量,必须要排除杂念。包括我们刚刚过去的三十年的历史,好多东西已经记载不进去了。我们搞史志工作者有责任把过去的事记载下来,我们的水平不够是一回事,但是我们得有史德,得忠实于客观、忠实于史实。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再提高修史能力,才能把史志编修得更好,才有可能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里,把“纲”能够找得着,关键点能够把握得住,把它记载下来。现在我们的生活非常丰富,任何一个学校都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的,怎么才能编修好志书,确实是要有水平。要想出成果,需要我们自身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校史、校志,区县的教育史、志,我们付出努力记载下来的东西经得起检验,对得起后人。
    以上是我的几点体会,祝大家在接下来的一天半时间有所收获,满载而归。


(根据李壑同志在北京区县教育志鉴工作交流研讨会上的讲话整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0-6 12:31 , Processed in 0.10950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