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入格”
预约了很久,昨日终于得以坐在一起。
成都市成华区教师进修学校专门设立了一个青年教师发展中心,主要任务是研究和指导教龄在三年内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负责中心工作的副校长高霞给我说,他们组建了两个班,一个是一年教龄的所有新教师班,一个是教龄在三年内的青年教师班。他们希望我能就如何更好地组织和开展青年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提出意见,并希望我能够给这两个班上一上课。
可以说所有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很重要,但我认为打好教龄在三年以内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基础更为重要。我记得自己在读师范学校的时候,早出来一年的师兄给我说:“才出校门朝气蓬勃,不到三年棱角磨落。”很多教师走出校门不仅有痛苦的适应过程,甚至伴随着一种理想破灭的过程。所以,我在师范学校的班主任谢国泰老师曾经告诫我们:“前三年一定要抓紧,如果三年过去,你都还没有一点名堂,未来就很难有出息了。”这话尽管未可全信,但也不能不说是金玉良言。
因为我对这事也有兴趣,所以他们邀请后,我也一直在找机会,但大家各有各的事,时间一直不凑巧,三周过去。昨日下午,我到学院补了两节课(成都市的校长大练兵,我当其中一班的班主任,为了参与相关活动,我的课最近尝需要调整),上课结束,他们用车接我,大家边喝茶,边聊天。
我主要表达了两个思想:用激情做动力,用思想指方向。另外,就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范式和目标范式说了自己的思考。一边交流,一边询问,就这一批教师的现状、需要了解了一些情况。最后,他们希望我能成为青年教师发展中心的客座教授,有时间做一些讲座,并通过博客指导这些老师。
讨论中提到了一个问题,如何引导这些青年教师“入格”,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对于才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入格的方式是“入”现有之“格”,还是批判性地建构新“格”。这里有一个问题:现有之“格”是否合理?对于青年教师可能的批判和超越勇气应该如何看待?
我个人认为,最为重要的是青年教师的批判意识和超越精神,这是无论如何要保护的,其次,我们必须承认,今天的很多“格”是需要批判和超越的,不能一开始就用不合理的“格”来规训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规训结束了,大家都老实了,被现有之“格”限制了,那个时候再谈研究、超越、创新必然事倍功半。高校长很认可我的观点。
晚饭前,成都电子科大附小的康永邦校长、杨杰副校长过来,我就“学校的产品是课程”和他们交流,康校长一直希望学校教师能上课高立意的课。希望我在他们学校收徒,并希望我多到他们学校,成都电子科大附小离我家最近,来去最为自如,而且和康校长等一班人接触,他们很有教育情怀,所以也想今后多去。
大家最后就最近给他们的讲座订下了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