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布朗弗布伦纳(Bronfenbrenner,U.)在康奈尔大学沿着巴克和赖特等人的研究路线继续前进,出版了专著《人类发展的生态学》。在布朗弗布伦纳看来,能动的正在成长的人与其所生活的环境之间进行着渐进的相互的适应,在这一过程中,人受各种情景关系以及情景所处的更大环境的影响,而人类发展生态学就是要对这一过程进行科学研究。布朗弗布伦纳认为,这里的环境,并非单个的、即时的情景,它既包括这些情景内部的各种影响,也包括来自情景外部更广阔的环境的影响。为此,布朗弗布伦纳创造性地引入“系统”概念,把这些结构分为4个不同层次的系统,从而把人的发展放在一个宏观的、多层次的生态系统中加以考察:(1)小系统(microsystem)指发展中的个体与即时环境(家庭、学校、工厂)之间的复杂关系。构成这一系统的要素有地点、时间、物理特征、活动、参与者及其角色。(2)中间系统(mesosystem),它是由一系列小系统构成的系统(a system of microsystem),包括两种以上情境之间的关系。对儿童来讲,包括他在家庭、学校和邻里伙伴之间的关系:当发展着的个体进入一个崭新的情境时,该系统就得以形成和发展。(3)外系统(exosystem),指并不包含个体的主动参与,但对个体产生直接影响的情境系统。对儿童来讲,包括父母的工作单位、兄弟姐妹就读的学校或班级,父母的朋友,地方学校董事会的活动等等。(4)大系统(macrosystem),指一系列信仰、生活方式、伦理观念、价值观、宗教观等具有一致性的文化或亚文化。由此,布朗福布伦纳认为,人的发展就是不断生长的有机体在和他的一生中与其所处的不断变化的环境逐步地相互适应。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