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重建”,我在二甲中学的九个月
文/凌宗伟
08年9月,二甲中学校长何明先生因为年龄的原因从校长岗位上退了下来,组织上将我调到二甲中学担任校长。二甲中学地处南通市东南一隅,和许多农村中小学一样,在南通这块教育竞争激烈的土壤里,学校本身的存在方式、行为方式和发展方式还深陷在应试教育之中,面临了师资、生源、地处区域经济差异等不可回避的缺陷,进入其它有先天优势学校的发展陷阱。我们周围相继有两所兄弟学校已不再招生了,曾经也有谣传,我们这所学校在区域规划调整中被拆并。
在此背景下,对于学校管理,我提出要另辟蹊径,用文化发展学校,思考的核心内容就是“文化重建”,包括塑造新的学校价值取向、师生的精神追求、师生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等。用生命化教育理念对学校的二次建设,重建一所莘莘学子心之向往的和谐的、温馨的、成长的、解放的、创生的家园。
“文化重建”立足于对师生个体生命状况关注
我来二甲中学报到那天,遇到一名教师,是我原来的学生。从他那里我得知,这所学校的教师以年轻人为主,40岁以上的教师20来个,学校里有一个“青年教师沙龙”,主要工作是参与学校的行为规范管理和宣传工作,心想这倒是蛮好的创意,只是视野窄了一点。言谈中我同我这学生提及:“能不能见一个博客,将‘青年教师沙龙’的成员吸纳进来?你做博主,我当管理员。我在‘南通教育博客’和新浪网上都有自己的博客,同志们有什么想法,可以给我留言。”这学生倒是灵巧,立马应和:“好呀”,并着手去办。
2008年8月26日,就在我报仪式到结束的时候,二甲中学“教育行者”博客建起来了!
我通过“南通家校通”信息平台,给全体教师发了这样一条短信:“尊敬的各位同仁:下午好!学校‘教育行者’博客圈已经建立,希望年纪未满35周岁的同志,能够建一个自己的博客,并加入这个圈子。您的加入将会使这个圈子增色。谢谢合作!”第二天登陆圈子,发现有了20个成员,第三天有多了10多个,第三天多了20多个,就这样渐渐的,我们这个“教育行者”博客圈就有了100多个成员。
初来乍到,管理上的要求,难免同原来的情形有些不同,有个别同仁难免接受不了,但有碍于情面而不愿意当面来讲,他们就在博客上同我交流,发表他们的意见。我最初看到的是一个名为“文津”的博友的这样一篇文章《还有一种管理叫文化》全文如下
9月25日,有幸聆听了金沙中学的包春华的一场班主任工作讲座,感慨良多!有一种管理不是批评,批评只能说明自己管理的无能!有一种管理不是扣分,扣分只能说明把人视作工具!有一种管理不是金钱,金钱只能使我们做表面的应付!当会场成为一种聆听,聆听成为一种议论,议论成为一种共鸣,共鸣成为一种反思,反思成为一种内心的洗礼!管理也就成为一种文化!文化春雨润物,浸润心灵,给黑暗者以火光!文化潜移默化,如钢似铁,给消沉者以坚强!
这篇博文言外之意,明眼人都能读懂,我自然也懂。于是我就写了一篇《人生、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不久文津发了一篇《学校,人文性的回归》,我就发了一篇《“人文关怀”要建立在组织文化和制度文化基础上》,蔡华军副校长也发了一篇题为《“博客”,对生命的另一种关怀》博文。这样,就在管理者与教工的你来我往的交流中,二甲中学的同仁,渐渐弄清了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原来是不矛盾的。在彼此的相互了解中,这位“文津”的博友,最后也成为我的徒弟,缘分啊!
当然,学校的管理要求要想全校人人认同是不可能的,也有个别同仁,在我的博文后面跟上类似“我不得不说你放的屁都是香的”之类的话。还有同仁有这样留言:“凌校长,建议你悠着点,比如校门口张贴什么特级教师凌宗伟做讲座的大牌子还是少用。”(因为我给高三学生开设文学讲座,教务处给做了张海报)
没想到,博客,还成了教工提建议,发泄情绪的工具呢!这时我才明白,校长开博客,是要胆量和肚量的!其实,教工很可爱的,他们的要求并不苛刻,发泄归发泄,工作归工作,不到四个月,类似的跟帖(评论)也就没有了。
今年3月28日,张文质先生给我发来“1+1教育博客”网址,如获至宝,立马登陆注册一个。哇!这世界真的很大,在这里我认识了钱理群、黄克剑、刘良华、许锡良等大家和孙明霞、彭荣辉、沈丽新等专注于事业的名师,原来我不知道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呵呵,没几天我又发现这世界真的又很小!入住“1+1”没几天,我把这个网址推荐给学校的老师,并把我们的博客圈搬了进来,就这样,“1+1教育博客”又成为我们第二个家。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学校几个超过50岁的老师今年也建了博客,也时不时的写上一篇博文,学校推行“学教案”改革了,54岁的郁惠均老师马上写了一篇题为《推行“学教案”的意义》。学校响应张文质先生的建议,开展师生同记录的活动,53岁的张玉宾老师挂上了《一点感想》的博文。连80多岁的退休教师曹振川也在“教育行者”开了博客。如今“教育行者”博客圈,已经成了学校与教工,教工与教工,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平台,交流的工具。
特别是张文质先生主编的《明日教育论坛》发出了一个主题征稿帖,希望大家能把“5月14日”一天的生活记载下来。学校的老师们纷纷将自己普通而不简单的一天记了下来,学生中也有500多人写下了自己的一天。
蔡华军副校长这样记载早晨的生活。5:20闹钟“咚咚”响起,为了不惊醒熟睡的妻子,我急忙关掉闹钟,起身刷牙、洗脸。高三学生5:50上早读,我特意提前6分钟到教室,早读还没有开始,不少同学就早早来到了教室。高三(1)7人,高三(2)9人,高三(3)9人,高三(4)11人,高三(5)10人,高三(6)13人……,学生三三两两的往教室赶,走到下面的教室,人越来越多,到早读铃响时,高三十一个班几乎没有一个学生迟到,我很感动。5:50分,十一个班主任全了,我再到各个教室巡视了一遍,一看手机6:05,我该撤了。
记载尽管琐碎,但校长和老师、校长和学生就有了一种沟通、了解,甚至面对他们的生命状态还有一种感动。
正如网友“木樨人”在 《共同记录一天——一种智慧的教育管理》所说,“管理”一词,有人解读为“管”是刚性,“理”是柔性。学校教育管理的对象是有着丰富个性的老师和学生,作为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校长,真正体现“平等中的首席”是非常不容易的。要做到刚柔并济,特别在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群体中,教育管理者的刚性是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企业管理的。一些校长只是把“和谐”二字说在嘴上,写在计划和总结上,真正落实和行动起来却大大折扣,其中一个显著的表现,就是这些校长对自己的学生和老师了解太少,不清楚学生和老师整天在做什么,在思考哪些问题。
我们从生命化教育的角度思考,学校管理应该尽可能的实现“师生立场”,真正的从一个个具有自我意识和主动发展的鲜活生命的角度出发,明白他们的所想、所求、所需,对师生个体生命状况关注应是实现生命化教育一个立足点,这样,我们的管理才尽可能设身处地地替师生生命的舒展着想,才尽可能实现教师生命的尊严而展开,建一个博客,其意义也许就在这里。
“文化重建”的价值取向是对师生个体生存状态的关怀
我有一个理念:管理,从厕所开始!我这种理念哪里来的呢?我女儿初二的时候去香港参观,回来后写了一篇《港澳印象》,说香港的厕所很干净,进了厕所脚不忍心往下踩,很担心将自己的影子踩碎了。这段文字给我的触动很大:原来环境是可以影响人的!这是一种真实的、看得见的教育。
也许我们还记得,若干年前我们这些乡下人进城因内急而找不着厕所的尴尬吧。可没想到就在今年上半年,我与同仁慕名去一所全国知名的中学参观的时候,车子开到学校门口,内急难忍,急忙下车寻找可方便之厕,兜了一圈,可就不见厕所,倒是看到马路边上不少同志在“合唱”《泉水叮咚响》。可见随地方便乃我传统,不必介意的。可我一介书生,岂能斯文扫地?心想,还是到学校去如厕吧!
名校有名校的共性,管理相当到位,要进走进校门,是要买门票滴,这我早已领教。买吧,内急难仍呢!走进校门,顾不得欣赏校园美景,便从教学楼找到办公楼,就是不见厕所,好不容易看到一个“厕所”二字加一个箭头的指示牌,兴奋不已,沿着指示牌找呀,找,可就找不到!好不容看到一位同仁从操场跑来,似乎是刚方便好,迎上去一问果然!他指指西边告诉我,厕所在操场司令台背后。哈!藏的好深,柳暗花明!总不至于尿在裤裆里了,急冲冲走进去,一下子如释重负!这尴尬呀,终生难忘!
我就想呀,都说以人为本,诺大一所学校居然就一个公厕,匪夷所思!越来越坚信,管理,还是要从厕所开始!如厕,是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嘛,这还得不到满足,何谈人本!
来到二甲中学,我首先看的就是厕所!同样存在天下所有厕所的共性:臭烘烘、脏兮兮!我于是同后勤部门说,厕所要改造,要用星级宾馆厕所的标准来改造!因为环境会影响人,改变人的!我们为什么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看到有人在飞机上随地吐痰的?因为那个环境中他不可能随地就吐!学生走进厕所,走近便池,一看便池旁都是尿,都是屎,他会靠近了尿,蹲下来拉吗?叫我也不会!于是厕所就越来越脏,越来越臭。其实这现象大家都看到了,道理大家也明白。就是很少将它当回事,因为厕所就是脏的、臭的。这道理一说,大家还就觉得是那么一回事。没说的,改造!
嘿!你还别说,当办公楼四星级厕所改造好不久,我去如厕,居然看到有人在那里拍照片!上前一问,说是镇政府也要改造厕所,要照我们这厕所来改造!意想不到啊,意想不到,但却在情理之中!
由此,我想到了刚来二甲中学的一件烦心事,就是看到校门口停满了出租车,很是不理解,有关部门早就有明文规定:校园内及校门口不得停放校外机动车辆。这对师生的生命是一种威胁。校门口怎么就成了停车场了呢?百思不得其解,不如不思考形成的原因了。但学校的安全,学校的环境是学校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有关法规赋予学校和地方政府的权利和义务,如何履行我们的权利和义务,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要不然,出了问题谁来担当?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向我的同仁们提出来,是不是在校门口安装一圈栅栏?同仁们说,那些司机会破坏的。我又问,那么放几只石球如何?同仁又说,安放的时候那些司机会阻挠的。也是,涉及到生计问题,同你拼命的事情也是可能发生的。看来这件事情只好作罢了。能作罢吗?
我这人天生的认死理:学校管理,师生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是重中之重!出一个安全事故,是无论多少教学业绩都不可弥补的。
总得有个发自解决它,这“停车场”一直成了我的一块心病!问题总是要解决的,什么时候解决,用什么法子解决,这些都是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不久我还发现,学校的公务车和教师的私家车,在校园内的停放也没有定规,今天这里停几辆,明天那里停几辆,教工的自行车,摩托车也是到处乱停的,可学生的车相反倒是停放在指定的位置,而且比较整齐,对比之下,我的心里看了很不是滋味。通过了解,原来学校没有自行车、摩托车车棚的,这也就难怪了!
于是,我同分管后勤的葛校长商量,是不是先建几个教师车棚,不至于让教工的自行车、摩托车日赛雨林,是不是在校园内画一画汽车停放线?葛校长同总务处的人员一商量,一周内就将教师的自行车、摩托车棚搭起来了,同时给全体教工发了一条短信,希望他们将自行车、摩托车,放在指定的车棚内。当天,我的邮箱内收到一位教师的来信,感谢我们为教师解决了多年希望解决的车棚问题。看来教师也是希望规范管理的。于是我要求后勤部门将汽车停车线画起来,在给全体教师发个短信,希望他们将私家车停放在制定的汽车泊位内。
过了几个月,领导班子中有人提出来,什么时候能将门口的停车场解决了呢?我说,再看看,早晚要解决的!你们也可以同那些司机说说的。
后来,南通市教育局召开了“规范中小学管理”的电视、电话推进会,会上播放了南通市人民政府督导室,专项督导时拍摄的相关学校管理现状的专题片,其中就曝光了某初中校门口成了教工停车场的画面,于是我想,解决我们校门口停车场的时机应该到了!会议结束的当天,我遇到镇上的镇长,向他通报了南通市会议的精神,请他帮忙向司机们通报一下,根据有关要求,请他们不要将汽车停在我们校门口。很欣慰,镇长很爽的答应了。万分感激!
在我来二甲上班满第九个月的日子,这停车场,终于消失了!
可以这么说,对师生个体生存状态的关怀,映射着管理者的管理价值取向。从生命化教育的角度来思考,管理者应不单单诉求于学生的成绩和纪律,更不能为了学生的成绩和纪律盲目的剥夺孩子的个丰富、多彩的生活、平等、民主的心态,孩子在校园生命的保障、生理的需求、身心的舒展等对师生的生存状况进行关怀是第一位的。
在目前的二甲中学管理理念里,学校最大的管理并非纯粹对师生管理,而是从符合师生人性的需要、符合师生人格的尊严的角度出发,对师生的生存状况进行关怀,处理一些似乎与管理师生风马牛不相及的小问题,诸如,食堂添设绿色植物;在厕所里及时添加用纸;给困惑学生及时、温暖的心理辅导等。我相信,这些行为具有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再不久,其体现的生命化教育就会有次文化变成了主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