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一定要读董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27 10:24: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你一定要读董桥
时代信报
松涛
2007-11-16


近些年来,董桥这个名字渐渐为人所知,不过很可惜的是,阅读者仍是以大专以上,常接触文艺的青年为主,而且为数不众。然而,读董桥散文的人,一旦接触,便被其充满“书斋气”的文字深深吸引,难以自拔。

董桥到底是何人?

董桥是一位学者型作家,至今他最为人称道的是其功力深厚的散文。十卷《英华浮沉录》是爱读董桥的读者必定珍藏的宝库。其中谈文物、论时事、读书心得和品评人物,董桥自有他一套大方的斯文写法。

董桥的文章,无论是乡愁、理念、感情,皆有董桥散文的本色。写得干净利落,绝不迂回,绝不拖泥带水。他的文字很优雅,很有绅士之风,而且古今中外人文逸事皆能穿梭其中,来去自如,他的中英两种语文的底子非常好。

曾有作家撰文认为董桥出身印尼华裔,身处殖民地香港,内在与外在世界分裂,基于怀旧忆往,对文字或翻译的繁冗表现出一种文字警察的义无反顾,说他是个“被现代性摧毁的历史废墟中的采珠者”,“企图以一种表征流逝的文类在一个个快速更替的日子中以专栏文字的暂留去袭击那一个个被翻译的现代性所移易、扭曲的日常文字的中国文字的局部”。

其实董桥是在刻意地耕耘开发 “随笔”这个文类传统,十几年前,董桥在台湾陆续出版的散文集有《这一代的事》、《跟中国的梦赛跑》和《辩证法的黄昏》,他的文章还犹豫在“随笔”与“知识散文”之间。学院的训练显然对他还有相当强大的拘束力量,虽然已经发展出一套深具个人风格的文字,用那套带着“温婉的犬儒态度”的文字来处理各式各样的知识主题。不过他对笔下触及的哲学文学历史知识的系统框架,还保留了高度敬意(甚至是畏惧),以至于许多文章依然中规中矩的遵循着学科知识内的理论,不敢太出格不敢太放肆,只是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多姿方式来转述改写。

其实那样的“知识散文”已经非常迷人了,那样的“知识散文”已经大体突破了中文散文强大的“浪漫自我中心”主流,已经别辟蹊径,令人视野大开。

然而由于近几年外在客观环境的改变,却让原本介于“随笔”与 “知识散文”间的董式风格,更朝“随笔”倾斜。

董桥接任了《苹果日报》的副社长、社长职务,开始固定在报纸上每天写只有1000字左右的专栏。字数限制使得董桥不可能再中规中矩,也使得董桥不可能周全照顾,他必须有不同的策略来对付这1000字,既守住自己的原则,又给予读者足够的阅读内容。

这1000字的篇幅设计,是很“香港”的轻薄短小。然而背负沉重中西知识传统,“文人气”很深很醇很厚的董桥,其实是轻不来也薄不来的。于是他半自觉半强迫地,走上了“随笔”、“小品文”的路子,大量向西方的essay传统,以及中国到周作人戛然中止的小品文写作,汲取养分。

几年写下来,董桥式的新随笔体,悄悄地诞生了,而且悄悄地卓然昂立。我们追索这几年内的董桥散文,可以发现一些变化衍绎的脉络。例如刚开始时,董桥比较小心比较谨慎,守着用小篇幅谈小题目的原则,而且优先选择自己涵养其中,深润熟悉的题材。所以我们会看到他讲古今中外文人的掌故、讲他自己的收藏品,以及讲中文该怎么写、英文又该怎么写得漂亮。

这里透显出来的,是一种极有意思的东方化了的snobbishness。snob、 snobbish在中文里很难翻译,因为这字背后含藏的贵族品位意义很难用三言两语表达清楚。snob当然很骄傲,也表现出高傲,可是他的骄傲单纯来自他的品位判断与抉择。他懂得你不懂得的某种事物内在的美学或哲学或文化上的品级高下差异。他因为掌握了这种神秘评判标准,所以才骄傲。勉强用中文说,snob表现了一份“我识货你却不识货”的心思,以“我识货而你不识货”的态度鄙视、睥睨其他人。

董桥文字所承载的厚实底蕴,在他渊博的智慧里,也在他或黑或白的轻幽默里(这种幽默,是否隐隐透着一种文人的责任感)。在一篇反讽学术界学位势利成风,中外皆然时,他随手拈来趣事:牛津当年一位名教授不慎在校园里跌了一跤,两位大学生急忙要扶他,教授趴在地上看见一位硕士走来,于是大叫:“停一停,我看到街上有一位文学硕士走过来。”硕士扶起教授,教授谢过两位大学生,随即把他们打发掉。有趣,入骨!

在专栏文章中,董桥经常会来一些段子,有些段子是他读书读来的,有些是他从朋友那里听来的,反正是这些段子都有点意思,要不董桥也不会轻易拿出来卖弄。比如《哲学教授救金宝》,就讲到了教哲学的艾尔教授在一次派对上和前拳王泰森的一次下面交锋。因为泰森在那样的场合极不检点,对名模金宝行为不端,动手动脚,老书生看不下去,挺身而出,竟然真的把泰森镇住了。董桥对老教授的这个典故的总结性发言是:“这样温厚这样细致的雅士,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也觉得名模金宝冶艳性感不可名状,而泰森则鲁莽粗俗不可一世。他肯定是哲学家的眼睛看世界,价值判断既定,一见拳王狎邪,立时护花心起。艾尔却忘了假设名模金宝也许喜欢让泰森这样近狎。”最后一句话是点睛之笔,符合董桥的风格。

虽然有人认为董桥的文字总有一点老派的感觉,但作为一个散文作家,现在已经有学者认为他是周作人之后的一座高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8 03:29 , Processed in 0.08730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