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评课——“语文报杯”中青年课堂教学大赛的主要看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5 19:4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专家评课——“语文报杯”中青年课堂教学大赛的主要看点

作者:王庆梅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襄河中学)



在这激情似火的七月里,我有幸观摩了第八届“语文报杯”中青年课堂教学大赛。大赛虽已落下帷幕,而我却依然沉浸其中,久久不能释怀。最让我回味无穷的是——几位专家的精彩点评,专家评课成了此次大赛的主要看点。以下说说三位专家给我留下的印象。

程少堂:播撒语文情种的幽默大师

大赛的第一天,大家听了五节课,几乎都是单调枯燥乏味的课,混乱的思路搅得我头昏脑胀。其实,我倒不是想妄加评判选手的教学能力,而是觉得他们的失误或是欠缺代表的是我们语文教师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以及语文教学现状的投影,于是我惊诧不已,由此陷入了一种怪诞的想法中:语文课真是高投入、低成效的课,与其让学生为了达成教师所想当然的教学目标而备受折磨,不如解放学生,让学生到图书馆里自由读书,教师相机给予一些指导,也许会有更大成效。

正在我胡思乱想之际, “我开始讲了,大家鼓掌”,一个雄浑的声音打断我的思路,把我拉回现实。原来是“语文味”教学流派的创立者程少堂老师开始评课了。他从大处着眼,先讲一个问题:家常课与公开课有什么不同,然后谈一个话题:黄山之所以为黄山,名课之所以为名课。他的两个问题给大赛的课定了位。

他的评课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话语犹如一团幽默包裹着的火,对语文的赤诚与激情冲破幽默喷吐而出;其独特之处在于,没有开场白,没有结束语,一反常态,来的让你措手不及,在你还有所期待时却戛然而止;巧妙之处在于,把黄山的美与名课的美结合起来,抓住了听课人游黄山的心理,引发了共鸣;其作用在于,让听课者与上课者豁然开朗,为听课者驱除了疲劳,为参赛者指明了方向。

总之,程少堂,他,给点幽默,给点思想,给点留白;让你轻松,让你思索,让你回味。同时,他不忘宣传他的语文味,与教师进行广泛的交流,对参赛选手的精彩表现给予积极友好的回应。所以,我说,他是播撒语文情种的幽默大师。

他的评课打消了我的奇怪念头,让我对语文教学又重拾信心。

袁源:优雅的语文形象代言人

袁源老师,南京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此次大赛的专家评委。她是大赛的第二天下午给我们评课的,她往台上一站,我心底的亲切感油然而生。因为她是我今年3月份参加“国培”学习的主持专家,在我眼里,她是什么样,语文就是什么样,她与“语文”已经合二为一了。她端庄、优雅、温柔、有爱心,语文的美丽风景就在她的气质与风度中得以体现。

她的评课以“如何带领学生自然地走进文本、获得体验,这是语文的风景所在”为引子,接着探讨了如何走进文本:首先要读懂文本,这是第一步;然后在读懂的基础上,还要有所体验、思索、享受。在理论的观照下,她对几位参赛选手的课进行了梳理、评点。在谈到“体验”与“享受”的时候,她说了一句很有诗意的话:“未知世界是浩瀚无边的,而我们的人生之河却是短暂的,因此,在认知的过程中,我们要体验,要懂得享受”;言及“思索”时,她指出:几位选手在教学设计时还没能提出重量级的问题,所提问题未能触及学生思维的深处。我想,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平时教学中所忽视的,我们常让零零碎碎的问题、没有价值的问题充斥课堂,因此,该问题也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

此外,她对教学设计提了几点建议:不能太多、不能太难、不能太紧。最后,她就“语文知识教学”“板书设计”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她是多么谦逊啊!我想疑惑的不是她,而是我们吧。

余映潮:中语界的中流砥柱

余映潮老师,他以一节简约、浑然天成的读报示范课悄然拉开大赛序幕,最后又对整场大赛的所有课例进行全面盘点、梳理、整合、提炼,进而升华为一个大的问题进行评析: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他就像一位有着科学思维的辛勤的农民,对大赛这块小小的试验田,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精耕细作、耙梳,使之成为一方平整的、有着无限生长力的沃土。

具体来说。首先,余老师从大赛选文的特点、选手的特点以及选手现场的表现三个方面对初中赛场的赛况作总的评价。这里可以看出余老师务实的工作态度,他不讲虚词、不讲套话,直言不讳地指出选手赛前准备不充分、教学技能水平不高。

在表述一个看法“什么样的课是好课”这一主要问题时,他坚持以事实说话,从理论高度观察。他说,第一,能很好地表现教师教材研读能力的,准确把握训练目标,有效地进行教材处理能力的课是好课。围绕这一点,他谈了“怎样利用课文来上课”这个问题。先依次对《陋室铭》《爱莲说》《浪之歌》《好嘴杨巴》这几个课例在教材处理上的突出问题进行点评,评得我茅塞顿开、心悦诚服;然后具体地欣赏了大赛第一名李明的课例《泥人张》,评点了他的成功之处,也指出了不足;接着又从“教材标高把握不好”“选点精致把握不够”两方面讲了高效利用教材的难度,举了《说不尽的桥》《献给母亲的歌》两个课例。第二,得体得法的课是好课。他说《陋室铭》《爱莲说》这类经典文言作品,不进行背景材料的铺垫,就是不得体,在课的中部、尾部出现背景材料已是强弩之末。原来教学环节需要如此精细化的设计,就像打仗一样要有好的部署,我真是大开眼界啊。更有甚者,《石壕吏》课例的迎来掌声的表演,余老师说是不得法的,这又令人深思。他说不得法还表现为教学技能的不得法,着重讲了朗读指导的不得法,举了《爱莲说》《行路难》《水调歌头》《山坡羊》的课例,进行朗读指导。第三,关注能力训练的课是好课。他带我们回顾了初中八大阅读能力训练目标。第四,关注学生课堂实践的课是好课。第五,能很好表现教师课堂设计水平的课是好课。他提出了“五字四短语”的标准。

最后,他以《陈太丘与友期》自己的课例示范,再次把他的教学理论形象化、具体化。他的总结词简直是一篇严密的、结构层次丰富而又清晰的长论文。听完以后,他的一句话在我的脑海里盘旋,令我为之所动。他说:“我们大面积教学是懒散的教学,我们就这样凭感觉,一代一代的上下去……”余老师深沉的语调中,有对语文教学的担忧,有对语文教师的殷切期望,有献身语文教学的拳拳忠心。作为一名后生,我惊叹于余老师这位语文教学大师的学识、气度、精神以及责任感与事业心。我虽只是一名鼠辈,但我想,中语界有了余老师作为中流砥柱,语文的正气、美气是可以扬起来的。大赛结束后,我恋恋不舍、思绪万千,我多想再听听专家们精到、周密的言辞啊!

评课,是教师教学思维的源泉。如此高规格的评课,无疑可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三位评课专家都有着鲜明的个性,他们这个专家团队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学术支持。正如程少堂老师评课中所说,我们只有博采众长,才能上出好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20:15 , Processed in 0.11678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