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初中《语文》释义商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5 20:36: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初中《语文》释义商补  

2010-6-28
  作者:王佳伟  来源:中华读书报  


  前段时间翻阅近年来出版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发现其中的释义内容有多处需要改正或更新,在此将相关问题指出并稍加分析。   

  七年级下册(2008年7月第3版,2008年11月第2次印刷)

  1.李公朴出生于1902年

  第92页《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中对“李公朴”的注释为:“(1900-1946)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因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实际上李公朴应是1902年出生,这一点在《辞海》第1529页有注明。

  2.“峨眉县”应为“峨眉山市”

  第234页《峨眉山月歌》一诗下面对“峨眉山”的注释为:“在现在四川峨眉县西南。”这其中的“峨眉县”应为“峨眉山市”。“峨眉县”1988年即已撤销并改设“峨眉山市”。可参见《辞海》第953页对“峨眉”和“峨眉山”的注释。

  3.青衣江在乐山汇入大渡河

  第234页《峨眉山月歌》一诗下面对“平羌”的注释为:“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其实青衣江在乐山汇入大渡河才对。《辞海》2391页对“青衣江”的注释为:“大渡河支流。在四川省中部……到乐山市草鞋渡入大渡河。”《辞海》767页对“大渡河”的注释中也有:“岷江最大支流……到乐山市草鞋渡纳青衣江后入岷江。”《中国百科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中对“青衣江”的注释有写:“中国大渡河下游大支流……流经雅安市、洪雅、夹江县,至乐山市草鞋渡(口)入大渡河。”   

  八年级上册(2007年3月第2版,2008年6月第3次印刷)

  1.明正德年间应为1506-1521

  第105页《苏州园林》一文中对“拙政园”的注释为:“苏州古典园林之一,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8—1521)。”其实,这明代正德年间应为1506-1521才对(参见《辞海》第833页对“拙政园”的注释、第1648页对“正德”的注释)。具体地说,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即1509年(详情可访问拙政园网站)。   

  八年级下册(2002年12月第1版,2005年12月第7次印刷)

  1.“路南彝族自治县”应为“石林彝族自治县”

  第128页《云南的歌会》一文中对“路南”的注释为:“路南,现为路南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中东部,北临南盘江。”其实,路南彝族自治县1998年即更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所以“路南彝族自治县”现已不存。

  2.永昌不应与大理、丽江并列

  第128页《云南的歌会》一文中对“迤西”的注释为:“迤西,明清时称云南西部地区,大致包括现在的大理、丽江、永昌等地。”

  翻阅《辞海》第1266页可知,在明清时“迤西”下辖大理、楚雄、丽江、永昌等地。那现在云南的永昌又是个怎样的地方呢?查《辞海》第111页可知“永昌”在历史上曾以郡名和府名出现。作为郡名自东汉时起,辖境相当于云南大理及哀牢山以西地区,东晋成帝时废除。作为府名自八世纪时起,辖今保山等市县,1913年废除。另据相关资料可知,我国目前以“永昌”命名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只有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而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则设有永昌街道。永昌街道2005年11月28日正式成立,其前身是永昌镇,而隆阳区在古代则属于永昌地。所以综合以上可知,注释中的“永昌”也就只能是指今天的永昌街道。但让这个永昌街道去与大理、丽江两个地级城市并列则颇多牵强。故笔者认为“迤西”的注释改为“迤西,明清时称云南西部地区,大致包括现在的大理、楚雄、丽江、保山等地”则更为贴切。

  3.“孟县”应为“孟州市”

  第174页《马说》一文中对“韩愈”的注释为:“字退之,河南河阳(现在河南孟县)人。”其实早在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孟县设孟州市。可参见《辞海》第2396页“韩愈”条、第1357页“孟州”和“孟县”条,也可参见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对“石壕吏”的注释:郭子仪等退守河阳(现在河南孟州市)。

  4.古时茂州,今为茂县

  第179页《送东阳马生序》文后“研讨与练习”中在对宋濂的生平介绍中有:“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其实这也是一个早已不存在的行政区划名称。《辞海》695页“茂汶羌族自治县”条云:“旧县名。1958年7月7日建立。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1987年7月24日建立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后撤销,恢复茂县。”

  5.“后唐李煜”应为“南唐李煜”

  第249页《欣赏唐人狂草》一文中写道:“二王以后以草书名世的不乏其人,但大体都奉二王(尤其是王羲之)为楷模,如后唐李煜说:‘善书法者,各得右军之一体(各学到王羲之的一个方面)。’”这其中“后唐李煜”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李煜是“南唐后主”,但不能简称为“后唐李煜”,因为在“五代十国”这一历史时期里,“后唐”和“南唐”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后唐”建都洛阳,时间跨度为923-936年;“南唐”建都金陵(今南京),时间跨度为937-975年。李煜(生卒年为937-978)正是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15年,世称李后主。

  九年级上册(2003年6月第1版,2007年6月第8次印刷)

  1.“大泽乡”位于安徽宿州东南

  第182页《陈涉世家》一文的注释中有写:“大泽乡(现在安徽宿州西南)。”然而查阅《辞海》第765页“大泽乡”条、第772页“大泽乡起义”条、第528页“陈胜”条、第878页“吴广”条,都可看到“大泽乡”在今安徽宿州东南。翻阅各版本的宿州市地图,也同样可看到“大泽乡”位于安徽宿州东南。   

  九年级下册(2003年12月第1版,2007年11月第7次印刷)

  1.“扎伊尔”已更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

  第14页兰斯顿·休斯的诗歌《黑人谈河流》一文对“刚果河”的注释为:非洲第二长河,流经赞比亚、扎伊尔、中非、刚果、喀麦隆和安哥拉等国,全长4640公里。对“尼罗河”的注释为:世界最长的河流。在非洲东北部,干支流流经坦桑尼亚、卢旺达、布隆迪、乌干达、肯尼亚、扎伊尔、埃塞俄比亚、苏丹、埃及等国,全长6670公里。其实,两个注释中出现的“扎伊尔”作为一个国家的名称早已不复存在。它曾是现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旧称。那么这个“刚果民主共和国”和上面注释中出现的“刚果”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查阅《辞海》220页(注:本文所参考的《辞海》均指1999年版缩印本),即可得知:“刚果民主共和国”,首都金沙萨,简称“刚果(金)”。旧名“扎伊尔”。在非洲中部,邻刚果、中非共和国、苏丹、乌干达等国家。面积234.49万平方公里,人口4390万(1995年)。公元10世纪左右起,刚果河流域陆续形成一些王国,14世纪初是刚果王国的一部分。15世纪起葡、荷、英、法、比殖民者纷纷侵入。1885年沦为比利时国王采地,1908年改为殖民地,称比属刚果。1960年6月30日宣告独立,名刚果共和国,简称刚果(利)。1964年改名刚果民主共和国。1971年10月27日改称扎伊尔共和国。1997年5月复称刚果民主共和国。

  我们也很容易查到:“刚果共和国”,首都布拉柴维尔,简称“刚果”或“刚果(布)”。在非洲中西部刚果河下游右岸,邻加蓬、喀麦隆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等国。面积34.2万平方公里,人口260万(1995年)。14世纪初为刚果王国的一部分,15世纪起葡、英、法殖民者相继侵入,1884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10年并入法属赤道非洲,称中央刚果。1958年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15日独立,名刚果共和国,1968年改称刚果人民共和国,1991年6月10日复名刚果共和国。

  综合以上可知,扎伊尔作为一个国家名称出现,其时间跨度仅为1971年10月27日至1997年5月。故教科书注释中出现的“扎伊尔”字样,均应改成“刚果民主共和国”或“刚果(金)”。

  2.“满洲国”成立于1932年

  第42页《蒲柳人家》一文对“小宣统的满洲国”的注释为:“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后建立的傀儡政权。”那“满洲国”是1931年建立的吗?打开《辞海》第1170页即可得知,“满洲国”: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后制造的傀儡政权。1932年3月9日在长春成立,扶清废帝溥仪为“执政”,年号“大同”。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三节《九一八事变》一文中也写道: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轨道……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第二年,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3.“冀东事变”发生在1935年11月

  第42页《蒲柳人家》一文中对“殷汝耕”的注释为:(1885-1947)汉奸。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早年在军阀间进行投机活动,后投靠国民党亲日派。1935年1月,在日本帝国主义指使下,制造“冀东事变”,成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处决。

  所谓“冀东事变”,指的是1935年11月25日,日本帝国主义嗾使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滦榆、蓟密两区行政督察专员殷汝耕在通县成立傀儡政权,名为“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一个月后改称“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使当时河北省东部22个县脱离了中国政府的管辖。它发生于1935年11月,并非1935年1月。

  4.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有人口5亿多

  第93页《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关注我们的社区》一文中写道:“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我国约有人口47500万。”其实,新中国成立时我国人口应为54167万。诸多资料表明,当时中国的人口数量为5.4亿。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中我们可以查到“我国不同年代人口数量数据”,其中也有清晰的标注:1949年我国人口数为5.4亿。

  5.“田役”应为“田忌”

  第177页《邹忌讽齐王纳谏》文后“研讨与练习”中选用了《战国策》卷八“齐一”中的《成侯邹忌为齐相》一文。文中有:“田役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这其中的“田役”应为“田忌”才对。查阅《战国策》原文即可明白。

  6.“灌县”应为“都江堰市”

  第193页对杜甫《登楼》一诗中“锦江”的注释为:“发源于四川灌县,流经成都西南入岷江。”对“玉垒”的注释为:“山名,在灌县西北面的茂汶羌族自治县。”现在还有“灌县”吗?其实“灌县”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名称早已成为历史。《辞海》第1189页“灌县”条写道:“旧县名。在四川省成都市郊。明由灌州改置。1988年改设都江堰市。”所以注释中的“灌县”均应改成“都江堰市”才对。

  7.“茂汶羌族自治县”应为“茂县”

  第193页对杜甫《登楼》一诗中“玉垒”的注释中有写到“茂汶羌族自治县”。此处的“茂汶羌族自治县”已更名为茂县。前“古时茂州,今为茂县”条已经有详细讨论。

  8.玉垒山在今都江堰市

  第193页对杜甫《登楼》一诗中“玉垒”的注释为:“山名,在灌县西北面的茂汶羌族自治县。”其实玉垒山不在茂汶羌族自治县(茂县),其正是位于今天的都江堰市。《辞海》556页“都江堰”中有写:战国初期,蜀相开明决玉垒山,分引岷江水以排除水患,郫县、成都一带,“民得陆处”(《蜀王本纪》)。

  9.“於(wū)潜”应为“於(yú)潜”

  第196页对白居易《望月有感》一诗中“於潜”中“於”的注音为wū。其实《辞海》1876页有注明“於潜(yú-):旧县名。在浙江省西部。汉置县。1958年撤销,并入昌化县,1960年昌化县并入临安县(1996年改设市)。”现在浙江省临安市尚有於潜镇,其政府网站为http://yuqian.zj.com/,观其中的拼音,自然应为yú。

  10.白居易十五兄怎能任“和县主簿”?

  第196页对白居易《望月有感》一诗中“乌江”的注释中写道:“现在的安徽和县。当时白居易十五兄任和县主簿。”打开《辞海》第2101页,其中“和县”条有:在安徽省东部、长江北岸,邻接江苏省……秦置历阳县,北齐兼治和州。明入和州,1912年改和县。综合以上可知,白居易那个时代并无“和县”这一概念,故在注释中也不能写成“白居易十五兄任和县主簿”。

   2010-06-2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03:40 , Processed in 0.07229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