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需要严肃的学术书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13 14:26: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需要严肃的学术书评

王海光

  读书是涵养学术的不二法门,历史传统上的学者称谓就是读书人,历代学者对读书都有许多心得论述。出自名家学者的读书笔记、随笔、札记、书评等,都是学术分量极重的作品。读书随笔、札记、书评一类,虽属学术的小品,却往往能洞见学问的大识。学者的学养功夫如何,大可以从中一窥究竟。在传世的学术经典著作中,并不乏以读书为内容的名著佳作。如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积30多年读书心得的《日知录》,大学者王夫之谈古论今的《读通鉴论》,清代学者赵翼的读书札记《廿二史札记》等,都是此类的代表作。当代著名中共党史专家龚育之先生晚年写的党史札记和随笔文章,深入浅出,有文有质,情理并茂,明白晓畅,笔者推之为龚先生一生治学的巅峰作品,与一些学界同仁交流,大家都深以为然。当前,学界中人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不乏写书而不读书者,有“专著”而无论文者,靠剽窃造假而成为“专家”者。所以,论数量中国已是世界第一论文大国,论质量则不少是粗制滥造,胡编乱凑,重复雷同,空洞无物,甚至公然抄袭剽窃。由于缺乏学术规范,没有治学标准,象牙塔内,乱象纷呈,什么人都可以给自己带上学者的“方巾”。如有人一念所及,发愤要搞先秦某子,读书未及年许,就以写小说的想象力现贩、现卖,忙不迭地著书立说,声称自己推翻了几千年前人研究成果的百分之六十,俨然是以古今中外第一大家自居了。至于某些媒体上不断制造出来的“专家”、“学者”,更是不胜枚举了。懂不得涵养学术,分不清术业专攻,辨不出学问高下,这都是我国学术界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一个表现。学术研究是最强调专业化标准的事情,一是一,二是二,来不得一点假语村言。所以,要促进学术活动的健康发展,树立知识权威,特别需要高质量的学术性书评,激浊扬清,说长道短,建立起同行评议的学术标准,规范我们的学术研究工作。

  严肃的学术书评体现了学术民主的公器意识,对建立和形成健康的学术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慧眼识珠的推介,评议短长的解析,激浊扬清的批评,可以规范学者的学术行为,提高学界的研究水平,推动学术研究的繁荣发展。国外学界中,学术书评有相当重要地位,如美国著名的《美国历史评论》、《美国历史杂志》等权威史学刊物,每期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登载评论和书评,研究论文占的版面反倒不多。这和国内同类刊物重视研究论文的做法很有些不同,但仔细考虑,确有其道理。通过客观评价现有的史学著作,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史学的发展状况,让史学界同仁能够瞻前顾后,扬长避短,共享资源,共同提高。笔者曾接触过一些旅美历史学者,他们说:他们对学界研究成果的了解掌握,一般都是通过这些学科权威刊物的学术书评,若发现有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再去进一步扩展阅读。

  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对学术书评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推动学术书评开展上已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但平心而论,迄今为止,严肃书评的学术地位还没有确立起来,“好书难识,佳评难寻”的局面还没有改变。坊间各种书评数量不少,但多是书贩的广告,朋友的应酬,廉价的吹捧,缺乏立论公允的学术批评,严肃的学术书评更是乏善可陈。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具有专业水准的作者队伍。

  写一篇好的书评,本身就是一种学术研究工作,需要作者有深厚的学养功夫。一是要有慧眼识珠的学识眼力;二是要有褒贬得当的学术功力。能够恰如其分地评价一本书的阅读价值,功夫在书外,没有一定的学术功底是很难评价到位的。

  目前书评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三类文体:推介性书评,评介性书评,研究性书评。推介性书评是目前各类刊物中最常见的书评文体。它的写作格式比较简单,先是作者和该书的内容介绍,然后是溢美之词的堆砌。这是具有软广告嫌疑的一类书评,评家不需要真正读过该书,翻翻前言后记,就可以写得出来。这类书评,空洞无物,言不及义,比之作者代笔的书评,更缺乏实际内容。最常见的是碍于熟人情面的应酬之作。

  评介性书评是一种“六经注我”式的书评文体。即把书的内容吃透弄懂,梳理清楚各个知识点,揣摩作者的写作理路,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进行适当点评。这种书评有一定的学术分量,对评家的学养要求较高,需要认真读书和仔细体会,犹如与作者进行思想对话,否则是点评不到位的。坊间有些书评,讲好不知其对在哪里,讲坏也不知其错在哪里,全是用到哪本书都行的一路套话,这就是限于评家的知识水平,没有读懂该书了。

  研究性书评是一种“我注六经”式的书评文体。即以作者的著述为客体,依据自己的学术功底和知识背景,融汇其他的相关知识和书籍资料,把书中阐发的问题引申开来,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力求找到新的启示,构建一套新的解释逻辑。这类书评有两个层次:简单的小评是对书中某个观点的认识和解读,阐发作者自己在这个观点上的见解;复杂的大评是对书中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路进行全面的解读,对书中涉及的学科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以阐述该书提出问题的方式,阐发作者自己的研究结论和解释逻辑。这种大书评对作者的学养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很高,写作难度也最大。国外史学界有一种综合性书评的做法,即把几本不同作者的同类著作放到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各自的长短优劣,做出一个客观的学术评估报告。这实际上就是“我注六经”的研究性学术书评。

  学界中人写过推介性书评的很多,应酬之作当为随手拈来;酌取一点详加阐发的书评也时有所见。但写过评介性书评和研究性书评的,特别是几万字的大书评的,为数就比较有限了。而恰恰是这后两类,必须要有对该书读细读透的功夫,是具有学术含量的。特别是研究性书评,最能够见得学者读书功夫的深浅,是真正意义上的严肃的学术书评。学界的学术规范的养成,学人的涵养学术的培育,大都是需要从这些严肃的大书评做起的。

  (王海光 作者为中央党校教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1 19:41 , Processed in 0.17931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