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少儿科普图书差在哪儿?
2011年08月18日 作者:王莹
“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推荐的100本书中只有4本原创科普读物,而位于各大书店的少儿科普图书排行榜前几位的也都来自国外
中国少儿科普图书差在哪儿
《科学家工作大揭密》(共6册),湖北美术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
《奇妙的数王国(典藏版)》,李毓佩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
《101个神奇的实验》(共两册),[德]安提亚·赛安、艾克·冯格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
■王莹
近日,由京东商城图书音像频道主办,上百家媒体开列候选书单,资深编辑、书评人、公共知识分子、文化批评家联合打造的“2011年上半年好书”榜单揭晓。此次评选不以书籍销售业绩为标准,而以书籍的时代性、创新性、普及性来衡量书籍本身的内涵价值。榜单共分为小说文学、经管励志、社科历史、生活、少儿五大类,其中入选少儿类的图书包括《窗边的小豆豆(新版)》、《大象巴巴故事全集》等10本,但遗憾的是,竟无少儿科普作品入选。
在不久前由公益研究机构新阅读研究所组织专家研制发布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中,教育专家们把图书分为文学、科学和人文3类推荐给孩子。项目总负责人、新阅读研究所名誉所长朱永新教授在发布会上说:“这一次我们用真善美来统领书目,文学的当然是基于美的考虑,科学的是基于真的考虑,人文的是基于善的考虑。对真、善、美的认知和追求是每个人成长中最具基础性意义的‘立人’之本。”由此可见,少儿科普图书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翻开“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中的一套叫做《101个神奇的实验》的科普书,笔者顿时就被吸引住了。这套书分别为孩子们提供了101个关于水和植物的既有趣又易于操作的小实验。如“氧气工厂”,小读者们只需准备好两棵水生植物、3个干燥的空杯子、3个铁钉等常用道具,再按照书上的指示完成6个步骤,结果就会发现,不同杯子中的钉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这些有趣的现象自然会吸引小读者在书中寻找神奇现象背后隐藏的科学奥秘,引导孩子亲自动手实验,更容易让他们和科学“亲密接触”,并且爱上科学。
科普图书真正要带给孩子的是科学精神和对事物的好奇心
然而,一个严峻的问题也摆在我们面前:推荐书目中的21本科学类读物里只有4本属于原创。而从一些图书网站上少儿图书的销售榜也可以发现,销量名列前茅的图书一般来自美国、韩国和法国。“洋货”称雄少儿科普读物市场的局面不能不引起我们反思:中国的原创科普与国外科普相比到底差在哪里?
对此,“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项目的相关负责人说:“我们也曾出版过不少优秀的科普作品,甚至整整影响了一代人对科学的向往,但现在看来,无论是知识内容还是形式,都有些‘旧’了。当前我国小学生的原创科普作品从数量到质量,和国外的科普作品都有一定差距,不过,书目还是推荐了几本中国原创的科普作品。”在这位负责人看来,我国少儿原创科普的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写作观念不正确。多数科普作家专业知识功底深厚,但不能明确自己的写作对象,在语言方面不知如何对孩子说话,专业术语运用太多,小读者不太能读进去。
知识模式生硬。我国很多科普读物采用一问一答的“填鸭式”方法向孩子输出知识,重在告诉读者答案,不容易引导小读者去思考问题,更不能带领他们发现探索科学的乐趣。
出版形式不吸引人。原创科普读物一般文字多于图片,文图样式较为固定,编排形式过于死板,外观设计不够活泼,不符合孩子的阅读心理。
科普图书真正要带给孩子的是科学精神和对事物的好奇心,就像那套《科学家工作大揭秘》,并不是在笼统地介绍古生物、考古等艰涩难懂的知识,而是从研究这些学科的科学家入手,配合大量真实的图片、数据和故事,将科学家们真实的工作状态展现在小读者面前,帮助他们揭开科学家的神秘面纱。
2011年08月18日 作者:王莹
“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推荐的100本书中只有4本原创科普读物,而位于各大书店的少儿科普图书排行榜前几位的也都来自国外
中国少儿科普图书差在哪儿
《科学家工作大揭密》(共6册),湖北美术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
《奇妙的数王国(典藏版)》,李毓佩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
《101个神奇的实验》(共两册),[德]安提亚·赛安、艾克·冯格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
■王莹
近日,由京东商城图书音像频道主办,上百家媒体开列候选书单,资深编辑、书评人、公共知识分子、文化批评家联合打造的“2011年上半年好书”榜单揭晓。此次评选不以书籍销售业绩为标准,而以书籍的时代性、创新性、普及性来衡量书籍本身的内涵价值。榜单共分为小说文学、经管励志、社科历史、生活、少儿五大类,其中入选少儿类的图书包括《窗边的小豆豆(新版)》、《大象巴巴故事全集》等10本,但遗憾的是,竟无少儿科普作品入选。
在不久前由公益研究机构新阅读研究所组织专家研制发布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中,教育专家们把图书分为文学、科学和人文3类推荐给孩子。项目总负责人、新阅读研究所名誉所长朱永新教授在发布会上说:“这一次我们用真善美来统领书目,文学的当然是基于美的考虑,科学的是基于真的考虑,人文的是基于善的考虑。对真、善、美的认知和追求是每个人成长中最具基础性意义的‘立人’之本。”由此可见,少儿科普图书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翻开“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中的一套叫做《101个神奇的实验》的科普书,笔者顿时就被吸引住了。这套书分别为孩子们提供了101个关于水和植物的既有趣又易于操作的小实验。如“氧气工厂”,小读者们只需准备好两棵水生植物、3个干燥的空杯子、3个铁钉等常用道具,再按照书上的指示完成6个步骤,结果就会发现,不同杯子中的钉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这些有趣的现象自然会吸引小读者在书中寻找神奇现象背后隐藏的科学奥秘,引导孩子亲自动手实验,更容易让他们和科学“亲密接触”,并且爱上科学。
科普图书真正要带给孩子的是科学精神和对事物的好奇心
然而,一个严峻的问题也摆在我们面前:推荐书目中的21本科学类读物里只有4本属于原创。而从一些图书网站上少儿图书的销售榜也可以发现,销量名列前茅的图书一般来自美国、韩国和法国。“洋货”称雄少儿科普读物市场的局面不能不引起我们反思:中国的原创科普与国外科普相比到底差在哪里?
对此,“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项目的相关负责人说:“我们也曾出版过不少优秀的科普作品,甚至整整影响了一代人对科学的向往,但现在看来,无论是知识内容还是形式,都有些‘旧’了。当前我国小学生的原创科普作品从数量到质量,和国外的科普作品都有一定差距,不过,书目还是推荐了几本中国原创的科普作品。”在这位负责人看来,我国少儿原创科普的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写作观念不正确。多数科普作家专业知识功底深厚,但不能明确自己的写作对象,在语言方面不知如何对孩子说话,专业术语运用太多,小读者不太能读进去。
知识模式生硬。我国很多科普读物采用一问一答的“填鸭式”方法向孩子输出知识,重在告诉读者答案,不容易引导小读者去思考问题,更不能带领他们发现探索科学的乐趣。
出版形式不吸引人。原创科普读物一般文字多于图片,文图样式较为固定,编排形式过于死板,外观设计不够活泼,不符合孩子的阅读心理。
科普图书真正要带给孩子的是科学精神和对事物的好奇心,就像那套《科学家工作大揭秘》,并不是在笼统地介绍古生物、考古等艰涩难懂的知识,而是从研究这些学科的科学家入手,配合大量真实的图片、数据和故事,将科学家们真实的工作状态展现在小读者面前,帮助他们揭开科学家的神秘面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