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初一语文教学中的若干“第一”
王尔楷
初一学年是学生学习旅途中一个很重要的枢纽站。不难发现,初一新生对中学的读书生活既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同时又伴随着某些神秘和畏难的情绪。
俗语云:“万事开头难”,又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认为,初一语文教学在整个初中阶段应视为重点,而该学年中几个“第一”乃是重点之重点。
本人曾教过多年初中语文,想就常规教学中的若干“第一”谈一点刍议——
“第一节课”。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第一节课一般不宜讲授新课,主要做些动员工作。除了师生互相认识之外,要大力宣传学好语文的“四性”——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艰苦性与趣味性,使学生对中学语文由畏难到想学,由想学到苦学,最后又由苦学变为乐学。正如古语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另外,还要讲清学习语文的方法与习惯,对学生提出严格而可行的要求,如新课学前要预习;坚持写日记;坚持语文资料的积累;加强课外阅读等。第一节课还须说明应该怎样做课前准备,尤其要强调,每人必备笔记本、日记本、资料搜集簿、《新华字典》、《汉语成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学习用品。
需要补充的是:第一节课老师的衣着、教态、语言,以至讲解、板书,给学生的印象无不深刻,要力求使之完善。学生评价老师教学的优劣,往往与第一节课的成败有直接关系。
“第一次板书”。初中生喜欢模仿,老师的板书,尤其首次板书,必须工整清晰,力达美观;最忌“龙飞凤舞”和“眉须相连”。“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的表率作用不可低估!
对初一学生,板书一般使用行书,而不宜用草书;当然,最好使用楷书。
首次板书时,要告诉学生作语文笔记的常识。——不要把黑板上的一切都搬下来;讲清哪些应抄,怎样去抄,哪些可以不抄等。此外,板书的速度要适当,使学生愿记,能记。
“第一次作业与作文”。布置学生做首次作业,首先要把握好数量及难易度。数量过多,容易使学生产生思想包袱,以至压抑其积极性;数量甚少,学生可能觉得“做语文作业便当极了”,甚至滋长其浮躁的学风。而作业颇难,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仍旧“大海捞针”,以及作业太易,不动脑筋就“一气呵成”,其弊端就不言而喻了。其次要说明格式、要求,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检查督促。
至于首次作业的批改,准确、及时,认真,这三个要求不需赘述;需要突出的是,要帮助学生养成应有的习惯,如交作业要按时;若课题、题目未抄,要令其补上;题目做错或漏做,定要证正或补做等。笔者调查发现,初一学生一旦染上作业拖拉和马虎的陋习,以后的作业会越来越糟。
初一新生对一些抽象的要求不一定都能理解,为此,首次作业批改后,教师最好利用本班优秀作业作样品,通过表扬起到示范作用;对质量低劣的作业只提希望,不作批评。
再谈首次作文教学。为充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要尽力保持中学生作文教学与小学作文教学的连贯性。题目不宜过难;要加强写作之前的指导,可读数篇范文;还要辅导学生定主题、列提纲;允许学生记“流水帐”;写作要求以不定为妙。同时,教师务必规定眷写格式,并作示范。
首次作文的批改要特别谨慎。批改时,老师不可“包干儿”。在初一,我们主张以“改”为主,但不能不“批”。要适量留一点简单的毛病,如错别字、不完整的句子等,叫学生学会自改;否则,时间长了学生会形成依赖思想。下评语要以正面引导为主,指出缺点注意婉转,宜用“希望……”“如果……就更好了”之类的勉励语。谈到分数,除了个别极差的以外,一般都要给学生及格,对出类拔萃的就给满分,以保护大多数学生的写作热情。
首次作文讲评,除了讲解主要优缺点之外,尚有特别任务:首先要举例说明老师的批改符号,要指导学生学会看懂评语,严格督促学生按批语自改作文。其次,要大力宣讲怎样的格式与字迹才合乎要求。最后一点当然是“多表扬”,具体说,被表扬的不得少于一半。多数学生“首战告捷”,对今后的写作将产生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次提问”。提问法,是古已有之的传统教学方法。它自然活泼,富有启发性,容易诱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
在初中阶段,提问毕竟是以“有问必答”的方式为主的。首次提问,要尽力“打响第一炮”,防止“启而不发”。这就要求问题难易要适度,要求高低要适中。同时,检查面要广,使较多的学生能享受首次发言的喜悦。提问后,及时评定,最好记分,分数也以偏高为佳,意在鼓励。目前,一般学生尚无问难的习惯,亟待我们大力培养。在首次提问中,倘可启发学生反问,确为难能可贵!
不可忽视的是,首次提问,教师的语言必须规范、礼貌、热情,面部表情要严肃而和蔼。提问中如用“请”、“哪位”、“希望你……”、“最好能……”、“相信你能……”一类饶有鼓动性、期待性的词句,学生听了是很乐意答问的。老师的表情也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氛围。
总之,首次提问要力图给学生留下这样的印象:“这位老师可亲,我下点功夫就能讲好。”
“第一次测验(考试)”。我们知道,初中生首次测验(考试)的宗旨应是,进行常规普查,而不是“拔尖”。故试题一定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从考分上说,让绝大多数都及格;但“尖子”拿高分却不易。这样,“激两头,带中间”,所有程度参差的学生都有奔头。
做到这一点,重摸清学生原有的底数,如要考查一点古文,先要了解学生在小学学过多少古诗。摸底的方法大致有提问、座谈、家访、与学生个别交谈、检查练习、采访有关小学教师等等。
测验(考试)结束后,要把意图解释清楚,以免使学生萌生自满或自卑的心理。还有,要及时指出学生的进步(这种进步是与“原有的底数”相对而言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对潜在和存在的问题,诚然须作全面总结,以便今后在教学中做好补缺补差工作;对少数考分不及格者更要慎重对待,不可歧视,要鼓励他们迎头赶上。
上述五个“第一”,只是初一语文教学前春天曲的若干音符。——这也是最常见、最基本的教学课题,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几块重要的奠基石!抓好这几个“第一”,初中语文教学大可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发表于廊坊《语文教学之友》1987年第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