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追忆叶圣陶:他有所为有所不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16 18: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追忆叶圣陶:他有所为有所不为

文章作者:朱玲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1-8-16






   《老开明国语读本全系列》出版孙女叶小沫接受本报专访———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生于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家境清苦。中学毕业后曾任教师,后担任商务印书馆的小学教科书编辑,后进入开明书店,和丰子恺合作了《开明国语课本》。他是编辑,栽培了巴金、丁玲、施蛰存、戴望舒等;他是上世纪20年代第一位用白话文写童话的中国作者,《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儿童文学作品影响深远;他还是勇于战斗的新闻人和社会活动家;1949年之后他曾担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主席。

  ■“开明读本”也曾有争议

  叶小沫称,这套《老开明国语读本》,让她想起了上个世纪30年代的开明书店,想起了开创开明书店的那些老前辈,这其中包括他的爷爷叶圣陶、外公夏丏尊、语言学家吕叔湘。她清楚地记得,1985年10月19日,91岁的叶圣陶在开明书店六十周年纪念会上说的话:“开明不光为赚钱。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出书出刊物,一定要考虑如何有益于读者;有所不为,明知对读者没有好处甚至有害的东西,我们一定不出。”

  叶小沫告诉记者, 1932年,社会上已经有好几个版本的语文教材,《开明国语课本》的出现,在渐为读者接受的过程中也曾有过非议。非议的指向,包括如今备受推崇的优点,譬如“语言跟说话一样”等等。

  纷争之中,职业操守是叶圣陶的底气。1933年7月17日,叶圣陶在《申报·自由谈》上撰写文章,回应“严正的批评”:“对于课文的撰作,我希望念来上口,与平常说话一个样,而且不违背名理。这样制造出来的‘商品’是否适应‘顾主’的需要,是否堪为小学教育优良的工具,我虽也曾当过近十年的小学教师,可不敢自己下判断,唯有敬候全国小学教育者‘不存私心的严正的批评’了。在‘不存私心的严正的批评’之下,假如我的书有一点儿可取,那么,即使在”大倾销“的浪潮里落了伍,从事营业竞争的出版家固然吃了亏,而编书的我却堪以自慰了;对于少数读到我的书的儿童,我总算贡献了一份微薄的礼物。反过来,如果我的书绝无可取,或者竟是有害于儿童的毒物,出版家固然利市十倍,而我的粗制滥造之罪且将终身莫赎。”

  时间,现已成为争议最好的回复者。

  ■“选名家作品进学生课文,还是需要改的”

  如今,关于“中小学教材篡改作家原作”的争议频出。叶小沫告诉记者,编教材,爷爷叶圣陶认为“选名家作品进学生课文,还是需要改的”,对于内容的安排,他总是作通盘的筹划,不取那种“拉在篮里就是菜”的办法。

  叶圣陶本人也曾回忆:“我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编写了一部《开明小学国语课本》……一共十二册,四百来篇课文……形式和内容都很庞杂,大约有一半是创作,另外一半是有所根据的再创作,总之没有一篇是现成的,是抄来的。”

  叶小沫举例:“譬如,《白马湖的冬天》是根据夏丏尊的原作改写的;《爱的教育》在引用时也有修改;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有调整。‘人教版’语文教材中,陆定一、魏巍等作家的作品,都在征求原作者意见的基础上,做了必要的修改。叶圣陶自己整理了一篇关于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因为考虑到自己是南方人,普通话说得不好,还专门拿去给北京的老师朗读,后来又拿去让张中行先生修改。”

  改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主”:“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须符合语文训练的规律和程序。小学生即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必须得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

  据介绍,叶圣陶编写《开明国语课本》时,每课课文的长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有多少个,以及它们重复出现的次数,都得列表统计。“课本得服从语言教学的要求和进度,记录统计确实挺繁琐,却是编写课本不可或缺的依据。”

  ■“不欣赏华而不实的文字”

  叶小沫称,爷爷总说“语文是用的”。《开明国语课本》内容以儿童的生活为中心,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寻猫启事、写借条、记日记、通信、写演讲稿等等。 “他说,学习语文不是为了培养作家,作家能有几个。学习语文为的是让学生学会‘接受’和‘表达’。‘听’和‘读’是接受,‘说’和‘写’是表达,语文课要完成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听、说、读、写’这四项本领,这四项一样重要。”她记得自己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劳动时,经常和爷爷通信。那时候她已经二十岁了。“有一次我生病了,他在写来的信中问我病好没好,我回信时说了许多别的,偏偏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结果爷爷来信说,写信一定要为对方着想,对方最想知道什么,对方问你什么你得记得回答。在爷爷看来,怎么写信,也是学习语文要解决的问题。”

  “强调学以致用”的叶圣陶,在语言上推崇“平易”之风,典型的例子包括他上世纪50年代创作的儿歌:“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用词上,爷爷不喜欢‘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这类词。”

  叶小沫记得,1963年《北京晚报》中小学征文结集出版,叶圣陶为这本书写的序,谈到了怎么写作文。“小朋友的习作全写真经历,真体会,真感受,这是解决‘写什么’的好办法。无论说话或者作文,最要紧的是拿出自己的真实的东西来。凡是知道得不怎么清楚的,领悟得不怎么透彻的,不宜随便说随便写,因为那可能不真实,这个道理在说话作文方面很重要,在品德修养方面尤其重要。”

  “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爷爷把是不是诚实的对待作文,看成是一个人的品德与修养方面的大事,甚至比写作文本身更重要。”(文/朱玲)

  关于叶圣陶

  一套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却在学生对语文教材不甚感兴趣的21世纪,在互联网上备受追捧。

  这套教材就是1932年由叶圣陶先生编写、丰子恺先生插图的《开明国语课本》。

  这套渗透着爱、自由、公平、正义的课本,在时代的变迁中,印证了普世价值的永恒。

  今年,中国青年出版社把自己的前身开明书店留下的“老家当”编辑再版。8月初,在《老开明国语读本全系列》首发之前,叶圣陶先生的孙女叶小沫在北京接受了本报专访。

  叶圣陶在老年曾经说,“有所为,有所不为”是“老开明”的传统,而这正是叶小沫眼中《开明国语课本》之所以“不老”的缘由。

  关于《开明国语读本》

  1932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了一部初等小学用的国语课本,共八册;至1934年,《开明国语课本》扩充至高小,共12册。这套教材深受欢迎,以鲜活的文字与图画,一改公众对教材“内容陈腐”的印象,17年再版四十多次。至1949年,这套教材扩充内容,成《开明国语读本》。2010年,此书封面、内容在微博及各大论坛再次受到关注。2011年,开明书店创建85周年,中国青年出版社特出版印行《老开明国语读本全系列》,首批出版的是开明书店上世纪30年代初出版的一套小学国语读本,包括《幼童国语读本》、《儿童国语读本》、《少年国语读本》,分初小八册,高小四册,共四百四十篇课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6:44 , Processed in 0.14302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