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人为何缺乏阅读的习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30 00:00: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人为何缺乏阅读的习惯
作者:王东杰   




  中国人缺乏阅读习惯,是近年常使我困惑的一个现象。我多次在国内的公共场合——长途汽车上、候机楼里,看到一些老外,背着大大的旅行包,在嘈杂的人声里捧着一本书,读得很投入。细看那些书的封面,也不是什么经典,大抵还是流行小说之类(但也有读狄更斯的),未必算作“高雅”,可问题是,要在周围的中国人里找到一个读书或者看报的(市民小报也算),还真有点不容易。我想来中国旅游的老外未必个个都是向学之士,却处处看到这种景象,对比之下,令我们中国人羞愧。
  
  按理说,中国传统本来是很尊重文字和书本的。《淮南子》里说,“仓颉作字而天雨粟,鬼夜哭”,动静很大。许慎说,文字是“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不是简单的记录工具,而是载道之器。在民间,自明清以后,惜字会一类组织广泛建立,虽与科举这一功利性目的相关,其理论依据和经典所述仍是相通的。同样,读书这一行为也具有极重要的象征意义。苏东坡言:“人生识字忧患始。”读书人一旦建立了“士”的认同,自要超出小我,担当起“澄清天下”的使命。
  
  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文字在那些不识字的人们中间的影响力,也超出了近代不少学者的想象。1907年,来中国游历的俄国学生阿列克谢耶夫注意到:“在这里,人们不能忍受哪一个空余的地方没有贴上对联”。这些对联虽然“并非出自贫困家庭居民、店铺的主人或者大字不识一个的船夫之手,但他们对其表达的意思都很清楚。重要的是这些经典语录受到了这些文盲或半文盲们的喜爱。中国的文化积淀在这里表现得尤其明显”。
  
  不过,晚清以来很多读书人认为中国人识字率太低,导致知识无法普及,成为近代贫弱的一个主因。他们经常提到的一个对比是,日本的下女、车夫都能看书读报,所以国家才强。然而,随着教育普及的目标日渐完成,中国人的识字率空前提升,读书看报在技术上绝对不是一个问题了,阅读却仍是稀见的行为(此只是就“阅读”这一行为而言,尚不涉及“志于道”的层面)。
  
  说来吊诡的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恐怕恰与现代教育的普及有关。在这种教育观念中,文字那与“道”相关的神圣性被褫夺了,而被当作一种简单的记录和沟通“工具”,“读书”也主要被视为儿童进入社会获得职业之前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过程。这只要看我们老是宣传“知识改变命运”即可知。其实,知识自身未必能够改变命运;真正改变命运的是,人们读书既久而习得的一种健全的人生态度。但时下所谓“教育”,并不注重人心灵的培育,实际不过是“教学”而已。
  
  如果读书仅仅被视为一种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手段,而不是人和“道”沟通的中介,则学生一旦毕业,自然感到修成正果,无需读书了。今日也有人提倡学校毕业后还要接受“继续教育”者,或者呼吁建立一个“学习型社会”。不过,看他们的论述,其所谓“教育”和“学习”,大抵仍是知识和技能的补充。这或者可以帮人在社会上“安身”,但绝不会帮人“立命”,而人在简单的物质生存之外,总是会遇到这个更为“抽象”的问题的。可是,学生在学校里并未受过这方面的训练,毕业之后面对“异己”的社会,仍会不知所措。这类悲剧近年我们已看到太多。
  
  在这种教育理念指导下,应试教育愈演愈烈,进一步导致了中国人阅读兴趣的丧失。三十年前曾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格言,这些年已少有听到,但那里体现出来的取向仍在。在应试教育中,惟一重要的(甚至是惟一的)“书”便是教科书和习题集,其他与考试无关者,都被视作“闲书”,最好不读(近年教育部似曾向中小学生推荐过一套经典的文学作品,但据我接触到的几个例子,学校对这套书的态度似乎仍是对待功课的态度)。这样,学生不但无法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且根本可能认为读书是一件枯燥无趣的事(我曾经翻过中学历史课本,倍感无聊;如果这就是“书”,我也宁可不读)。
  
  当然也会有人说,像老外那样天天捧本流行小说,也未必就能“立命”。这倒是真的。但关键首先是要先从读书中体会到乐趣。我相信一个有着良好阅读习惯的人,对生命的理解总会比别人多一些层面,更为精细,也更为通达。即或是流行小说,有时也令读者灵光一闪。倘由此起步,再上层楼,有一天在下水道里也能被黑格尔照亮(参看南方周末《下水道工人的问与答》,2009年10月28日),自然更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7:20 , Processed in 0.05894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