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堂:师生的角色定位/一念
http://blog.edu11.net/space.php?uid=54&do=blog&id=150904
没有研究过课堂教学的起源及其沿革变迁的轨迹,但可以肯定,课堂是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地方。学校的核心工作,其实不是什么领导办公会、科组教研会、行政例会等那些大小会议上的讲话,而是课堂里的师生活动。对于学校,课堂这个主要问题不解决,其他的那些小枝小节,无论做得怎样圆滑,都无济于事。
要说咱在学校里,最愿意做的,或许就是课堂里的事。这不仅因为课堂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20多年来,本人发现,课堂是这个世界上相对自由的空间。在这里,有些许人间的真诚和理解可以幸存,有一些真理或真相可以一定程度地被澄清;在这里,你不必畏惧权力的威胁,不用担心利益的得失,也不需要关注人间的勾心斗角;在这里,情感应该是自然的,思想应该是自由的,人性应该是舒展的。
课堂是一个师生共同的空间,其中最富有活力的自然是教师和学生,那么这两种身份的正确定位,必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对于一直最流行的关于课堂里的师生关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假说的正确性,如今的我,经常持怀疑态度。首先,对这个主体和主导的界定,就是一个很模糊的问题,特别是那个“导”字,甚至还给人几分暧昧感。导什么?怎么导?那些可导那些不可导?导的方法和力度如何把握?如何导而不限导而不伤?这些问题倘若不搞清楚,必然会导离谱,导走样,导出毛病,导向教育的反面。
在我看来,只有当面对一些传统的陈旧的知识时,仅仅因年长而富有经验的老师才能取得主导课堂的资格,而在别的任何方面,教师都不应该拥有什么明显的优势。也就是说,教师的主导作用,经常被人们夸大地理解并使用,以至于教师们在主导着陈旧的知识的同时,还要主导学生的思维和思想,主导着他们的情感和灵性,主导着他们的未来甚至生活的全部。
并不是说,教师之于学生的上述那些方面,不需要负责,而是说,现实中我们过分放大了教师的作用,我们不具备事事都要主导的权力和义务,生活中这样,课堂上也是这样。比如,面对纷繁变换的世界信息,儿童伙伴之间独特的沟通方式,对自然乃至社会事物的感悟能力,甚至对书本知识的天然领会和怀疑精神,等等这些方面,作为教师的我们,都可能不具备对学生进行主导的资格和条件。
可以肯定地说,未成年的学生,在很多方面没有经验,他们在学习上以及其他各个方面,产生失误和错觉,都是必然。此时,教师的作用无疑是必要的,但是按本人理解,这种作用,应该被介定于“帮助”和“要求”之间。如果达不到“帮助”的程度,教师是失职的;而假如教师的作用超过了“要求”,那么就有可能有越权之嫌。在师生之间,教师的越权,就意味着学生的发展权被限制和剥夺,这与教育的本质意图是相背离的。
不难发现,课堂里只有一种主人,那就是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这个称谓应该改为“学堂”才更为合适。
学生从早到晚学习在课堂,生活在课堂,课堂是他们的天地。而我们教师,不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不论是教语文还是教地理,都只能是课堂的过客。我们轮流着为学生提供服务和帮助,有时甚至是课堂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我们可以向学生提出要求,但我们无法完全融进那个群体,无法像学生彼此之间那样,与学生们进行无隔阂的交流,我们永远不会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里师生的关系,很像是社会对公务员和公民的定位。公务员,是社会各项事务的组织者和执行着,但他们必须首先是而且应该一直是公民的服务员;他们拥有对公共事务的处理权利,承担着维护公共秩序的义务,已取得尽量大的社会效益,但其最基本的处理原则必须是公众利益的最大化。不论哪个方面的权力,他们永远都不应该凌驾于公民之上。
不难看出,所有对教师作用的夸大,都是对社会权利的误解的结果。那么在一个权本位的社会里,教师主导地位的误会,也就不算奇怪了。
说到这里,请各位不要误解,本人的意思,并非要妄自菲薄地降低我们教师的地位和身份。恰恰相反,对教师身份的正确定位,回归我们教师的原本责任,是对这一职业的最大的尊重。事实上,只有当我们认清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之后,才能真正理解我们职业的神圣和不可取代性,同时解放我们自己,让我们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而不是在世人挑剔的目光中,去承受一些不该承受的负担和责任。
那么,朋友,不妨试试去体验一下以客体身份出现在课堂的情况。那种感觉,或许很好很精彩。而且,这时,作为主人的学生,不见得像咱们想象的那样不可理喻不成体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