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赵老师作文“妙招儿”送给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4 13:3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轻轻吟诵,在心里

――赵老师作文“妙招儿”送给你(一)

赵赵

  好文章有许多好处,今天只说一个:好的文章引起你朗读的欲望。看着看着不由自主轻轻念诵起来,而且似乎希望有人听到――这么好文字,跟朋友分享才更快乐。

  那么写文章的时候记着:轻轻吟诵,在心里。

  好处很多,试说一二:

  首先可以利用时间的边边角角打“腹稿”。要写秋天,心里装着这个题目,等待吃饭的几分钟,心里默默说:秋天,从窗外吹进来的风清凉爽洁,深呼吸,似乎有淡淡花香,楼下盆载的银桂真的开花了?从阳台的大窗子探头望望,看不见,只觉得花香更清洌了。从没有着意看自家的阳台,原来,秋天也来到了这里……

  你这么念叨着,老妈饭菜就做得了。吃饱喝足,略微休息,去写作文:小菜一碟,不就《秋天》嘛!

  其次,自说自评自修改,写出精品不很难。吟诵是个很艺术的词儿,一般文字不配享用,所以当自己轻吟自己的文字的时候,不经意间提高要求,愿意它们更精美,于是很当心。例如上文,我开始说“只觉得花香更浓烈了”,念一遍,不对――秋天,银桂,隔着一段距离,似乎用“清洌”更好吧,古人说:秋之气,清。这么一来,修改全不费工夫,多好!言为心声,慢慢练,有一天你也会很自信:妙手成文,出口成章。

  还有,在心里诵读的文章写出来,有一种天然节奏,真的朗读特好听。在自己默诵的时候,人人都有一种心态:模拟或希望有一个听众在认真倾听,他是最好的朋友。你很愿意自己的文字他喜欢听。于是你会好好经营:长句子短句子错落着说,暗淡的明亮的搭配着来。沉闷了,还点诙谐;平淡了,打了比方;简陋了,多点藻饰――冗长了,打住。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带着生命的温度;这样的文字,有你自己独特的戳记;这样的字字句句,你很珍惜。它们是文字形态的你自己,为了自己的完美形象,多琢磨,很值得。

  这样做出的文章,很自然,有溪水的流淌感觉。而且,闸口打开,滔滔不绝。

  还是《秋天》,你很短的时间在自家阳台沉吟,接着便有了:

  原来,秋天也来到这里。窗台上几盆指甲草结籽了,种子藏在一把把闭拢的小伞里,用手轻轻一捏,小伞弹开,黑亮的小花籽儿,竟弹到我脸上……

  当然,也可以写别的,看你家阳台有什么呀。你说:什么也没有!那好――写倚窗看去,只见……

  秋在天地间,尽你观察。

  练习这个基本功,很好使。是绝招,不外传的。

http://blog.cersp.com/87193/701242.aspx






 

心中的话,说给你听

――赵老师作文“妙招儿”送给你(二)

赵赵

  作文实际是一种倾诉,倾诉的对象,就是你心中的读者。你看到一个有意思的人,欣赏到一片好看的景致,读了一首触动心弦的诗歌,你有了新鲜、深切一些的体验,你希望跟谁分享这感受和体会呢?

  好,就他!

  他会安静的听你说话,会心处微笑,有疑问处问:什么?为什么?怎么这样?特别欣赏的地方,击节赞叹:好!

  他是个“理想”的听众。

  你可以这样对他讲:心中的话,说给你听……

  说得讲究一点,这叫做:有目的的作文。有依据的――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曾说过:“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假想的读者。”明白了写给谁看,你落笔的时候就不会自言自语,不会自作主张的胡乱涂抹,就会想:

  这样写,他听得明白吗?

  于是,该交代的交代清楚,不会叫读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要知道同学们的作文,经常出现“半路程咬金”,莫名其妙的一个人来了走了,看了一头雾水,看了叫人迷糊的文章谁喜欢呢?如果你觉得一个朋友就在跟前儿,你肯定怎么明白怎么说,你说不明白,人家不喜欢听下去,对不?

  你还会想,这样写他喜欢听吗?

  我经常说,倾听的姿态是最美丽的,是对说话人最大的尊敬和支持。听话人怎样才会以这样的姿态倾听呢?这是写作文的人要思考的问题,要想办法。

  你会说自然亲切的口语,通体干净,不罗嗦,不糊涂。听的人听起来舒服,脸上会有微笑。你看大诗人不也是如叙家常的说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春眠不觉晓,处处文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好的语言这样简单朴素,简单朴素又意蕴深厚,看上边的诗句,似乎说了很少的很小的事物风景,但似乎又说了很多。你喜欢这样说话吗?你就这样说给倾听者。当然,修炼到诗歌的境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看老汪写两个孩子看火车的灯光闪过:

  于是他们放下手里的工作,一起听火车。老九和小吕都好像看见:先是一个雪亮的大灯,亮得叫人眼睛发胀。大灯好像在拼命地往外冒光,而且冒着气,嗤嗤地响。乌黑的铁,锃黄的铜。然后是绿色的车身,排山倒海地冲过来。车窗蜜黄色的灯光连续地映在果园东边的树墙子上,一方块,一方块,川流不息地追赶着……每回看到灯光那样猛烈地从树墙子上刮过去,你总觉得会刮下满地枝叶来似的。可是火车一过,还是那样:树墙子显得格外的安详,格外的绿,真怪。(《羊舍一夕》)

  都是寻常话,可是令人过目不忘。

  好的语言是活的。一句一句从生命的深处生长出来,如果把生命比成枝叶繁茂的树,语言就是这棵树上的叶子和花,最美好的语言可以比作生命的花朵啊。这样的话说给别人,他会认真听,一般的读者都喜欢新鲜喜欢活跃,喜欢跟生命血脉相连的语句。

  看看丰子恺先生写自己幼年的孩子阿宝:

  记得去春有一天,我拉了你的手在路上走。落花的风把一阵柳絮吹在你的头发上,脸孔上,和嘴唇上,使你好象冒了雪,生了白胡须。我笑着搂住了你的肩,用手帕为你拂拭。  

  这温暖情境在作者心里是扎下根的,是个珍藏的生命早春,说出来,怎不动人?

  好的语言是一气贯通的。你是否观察过这样的美人儿?一乍看,眉目也不怎么特别出色,可是不知道怎么的,搭配起来就有了一种难以言表的韵味,似乎非这样不可。这是因为除了眼睛眉毛可以量化的大小深浅长短之外,有一种别有的精神,这种精神从配合中来。这就跟上一讲说的,轻轻吟诵连起来了。我喜欢的作家汪增祺说:“要养成一个习惯,想好一段,自己能够背下来,再写。不要写一句想一句。”他的意思是说,只有这样才不会使句子磕磕绊绊,才会像王羲之的字一样:老翁携孙,互相照顾,痛痒相关,顾盼有情。

  你想磕磕绊绊的说话,人家听着多吃力,吃力的事情做起来不开心,你的如果这样,就没有人喜欢了。

  当然,语言的华丽凝练含蓄幽默犀利典雅等等,都有吸引人的魅力。

  倾听者除了听语言,当然也会注重内容。

   作文内容总要给人一点启发,你的那点特别深切特别新鲜的经验,就是文章必须写出的“核心”,这个“核”,是你观察思考生活的独有心得,是值得说给别人的。这叫:有价值。

  人家听了,心有所悟,那多好!

   “悟”什么呢?

   一点情感。

  亲情可以平凡琐碎,“絮絮叨叨”如《背影》;友情可以“随风直到夜郎西”;乡愁可以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可以是一杯“月满愁也满”的“乡色酒”;爱情是木棉;爱国情操坚贞洁白,而且深沉,“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热爱生命,从一棵草一朵花,一只刚刚醒来的黄蜂开始……

  一点事理。

  看看周国平怎么在一个故事里,帮我们“点化”人生的。看了心里明白了些事理,名家做得好,咱们努力做。

  西绪弗斯被罚推巨石上山,每次快到山顶,巨石就滚回山脚,他不得不重新开始这徒劳的苦役。听说他悲观沮丧到了极点。
  可是,有一天,我遇见正在下山的西绪弗斯,却发现他吹着口哨,迈着轻盈的步伐,一脸无忧无虑的神情。我生平最怕见到太不幸的人,譬如说,身患绝症的人,或刚死了亲人的人,因为对他们的不幸,我既不能有所表示,怕犯忌,又不能无所表示,怕显得我没心没肺。所以,看见西绪弗斯迎面走来,尽管不是传说的那副凄惨模样,深知他的不幸身世的我仍感到局促不安。
  没想到西绪弗斯先开口了,他举起手,对我喊到:喂,你瞧,我逮了一只多漂亮的蝴蝶!
  我望着他渐渐远逝的背影,不禁思忖:总有一些事情是宙斯的神威鞭长莫及的,那是一些太细小的事情,在那里便有了西绪弗斯(和我们整个人类)的幸福。

  是不是明白了点什么?这就很好。你的作文可以叫听你说话的人明白点什么呢?如果一点都没有,谁会浪费时间听你呢?好好经营这一点吧。

  一点趣味。我喜欢周作人说的,生活中常识和趣味很重要。王小波也倡导趣味。一个有趣的说话人是很受欢迎的,一篇有趣的文章,叫人解颐,看的人听的人嘻嘻哈哈笑了,那多好!有人说:“没有趣的人,不交;没有趣的事,不谈;没有趣味的事,不做”,这话说得绝对了,因为除了趣味还有责任,有必须说的话必须做的事。但是叫自己喜欢的朋友听到妙趣横生,那是多美好的事情!看一篇王小波有趣又引你思考的文章吧,看完,我的作文也就结束了,因为:你可能没有更多的时间。

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插队的时候,我喂过猪、也放过牛。假如没有人来管,这两种动物也完全知道该怎样生活。它们会自由自在地闲逛,饥则食渴则饮,春天来临时还要谈谈爱情;这样一来,它们的生活层次很低,完全乏善可陈。人来了以后,给它们的生活做出了安排:每一头牛和每一口猪的生活都有了主题。就它们中的大多数而言,这种生活主题是很悲惨的:前者的主题是干活,后者的主题是长肉。我不认为这有什么可抱怨的,因为我当时的生活也不见得丰富了多少,除了八个样板戏,也没有什么消遣。有极少数的猪和牛,它们的生活另有安排。以猪为例,种猪和母猪除了吃,还有别的事可干。就我所见,它们对这些安排也不大喜欢。种猪的任务是交配,换言之,我们的政策准许它当个花花公子。但是疲惫的种猪往往摆出一种肉猪(肉猪是阉过的)才有的正人君子架势,死活不肯跳到母猪背上去。母猪的任务是生崽儿,但有些母猪却要把猪崽儿吃掉。总的来说,人的安排使猪痛苦不堪。但它们还是接受了:猪总是猪啊。
  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设置动物,也设置自己。我们知道,在古希腊有个斯巴达,那里的生活被设置得了无生趣,其目的就是要使男人成为亡命战士,使女人成为生育机器,前者像些斗鸡,后者像些母猪。这两类动物是很特别的,但我以为,它们肯定不喜欢自己的生活。但不喜欢又能怎么样?人也好,动物也罢,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以下谈到的一只猪有些与众不同。我喂猪时,它已经有四五岁了,从名分上说,它是肉猪,但长得又黑又瘦,两眼炯炯有光。这家伙像山羊一样敏捷,一米高的猪栏一跳就过;它还能跳上猪圈的房顶,这一点又像是猫――所以它总是到处游逛,根本就不在圈里呆着。所有喂过猪的知青都把它当宠儿来对待,它也是我的宠儿――因为它只对知青好,容许他们走到三米之内,要是别的人,它早就跑了。它是公的,原本该劁掉。不过你去试试看,哪怕你把劁猪刀藏在身后,它也能嗅出来,朝你瞪大眼睛,噢噢地吼起来。我总是用细米糠熬的粥喂它,等它吃够了以后,才把糠对到野草里喂别的猪。其他猪看了嫉妒,一起嚷起来。这时候整个猪场一片鬼哭狼嚎,但我和它都不在乎。吃饱了以后,它就跳上房顶去晒太阳,或者模仿各种声音。它会学汽车响、拖拉机响,学得都很像;有时整天不见踪影,我估计它到附近的村寨里找母猪去了。我们这里也有母猪,都关在圈里,被过度的生育搞得走了形,又脏又臭,它对它们不感兴趣;村寨里的母猪好看一些。它有很多精彩的事迹,但我喂猪的时间短,知道得有限,索性就不写了。总而言之,所有喂过猪的知青都喜欢它,喜欢它特立独行的派头儿,还说它活得潇洒。但老乡们就不这么浪漫,他们说,这猪不正经。领导则痛恨它,这一点以后还要谈到。我对它则不止是喜欢――我尊敬它,常常不顾自己虚长十几岁这一现实,把它叫做“猪兄”。如前所述,这位猪兄会模仿各种声音。我想它也学过人说话,但没有学会――假如学会了,我们就可以做倾心之谈。但这不能怪它。人和猪的音色差得太远了。
  后来,猪兄学会了汽笛叫,这个本领给它招来了麻烦。我们那里有座糖厂,中午要鸣一次汽笛,让工人换班。我们队下地干活时,听见这次汽笛响就收工回来。我的猪兄每天上午十点钟总要跳到房上学汽笛,地里的人听见它叫就回来――这可比糖厂鸣笛早了一个半小时。坦白地说,这不能全怪猪兄,它毕竟不是锅炉,叫起来和汽笛还有些区别,但老乡们却硬说听不出来。领导上因此开了一个会,把它定成了破坏春耕的坏分子,要对它采取专政手段――会议的精神我已经知道了,但我不为它担忧――因为假如专政是指绳索和杀猪刀的话,那是一点门都没有的。以前的领导也不是没试过,一百人也这不住它。狗也没用:猪兄跑起来像颗鱼雷,能把狗撞出一丈开外。谁知这回是动了真格的,指导员带了二十几个人,手拿五四式手枪;副指导员带了十几人,手持看青的火枪,分两路在猪场外的空地上兜捕它。这就使我陷入了内心的矛盾:按我和它的交情,我该舞起两把杀猪刀冲出去,和它并肩战斗,但我又觉得这样做太过惊世骇俗――它毕竟是只猪啊;还有一个理由,我不敢对抗领导,我怀疑这才是问题之所在。总之,我在一边看着。猪兄的镇定使我佩服之极:它很冷静地躲在手枪和火枪的连线之内,任凭人喊狗咬,不离那条线。这样,拿手枪的人开火就会把拿火枪的打死,反之亦然;两头同时开火,两头都会被打死。至于它,因为目标小,多半没事。就这样连兜了几个圈子,它找到了一个空子,一头撞出去了;跑得潇洒之极。以后我在甘蔗地里还见过它一次,它长出了獠牙,还认识我,但已不容我走近了。这种冷淡使我痛心,但我也赞成它对心怀叵测的人保持距离。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http://blog.cersp.com/87193/724205.asp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8:10 , Processed in 0.08345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