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眼中的余映潮老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5 08:41: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眼中的余映潮老师
    ——《我第一次面对评委》读后感
    文◎刘智涌


    读了学校配发的余映潮老师的文章《我第一次面对评委》,颇感意犹未尽,仿佛乐曲开了个好头,正演奏到精彩处,却戛然而止,令我简直要怀疑负责编印文稿的老师没有把内容找全了。
    尽管如此,几个月前,余老师给我们进行课堂辅导时的音容笑貌,在我的脑海中又渐渐清晰了起来,依旧是那么和蔼谦逊、从容儒雅。
    《我第一次面对评委》,文风清新朴实,就像一位长者悉数着自己的人生阅历,对你娓娓道来。文字虽然不多,我却有着几点发现和感悟。
    一、淡泊名利,潜心研究
    “湖北名师”的称号,不知有多少教师在日夜追逐,趋之若鹜。余老师多年能抵挡住名利的诱惑,扎扎实实的做着具体的、实效的语文教学研究,难能可贵。我想,余映潮老师之所以能成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第一人”,是与其几十年上下求索,潜心治学的不懈追求密不可分,是与其“暑假中的每一天都要写作10个小时以上,冬天的夜晚戴着手套打字”所表现出的执着精神密不可分,是与其厚重自我,淡泊名利,不哗众取宠、不急功近利的魅力人格密不可分。他没有因为参评,就推掉所有其他的事务全力备评,也没有因为“虚名”,就趾高气扬。余老师真正做到了“潜心治学,境界自高。”
    二、不辞辛劳,甘于奉献
    按说,一个退休的老同志,完全不必到处奔波,夙兴夜寐,完全有理由安享天年。但余老师为了语文研究的事业,不仅常年四处讲课,进行培训指导,而且还带徒弟,结对子,行程排满日历牌,忙的不亦乐乎。余老师的作风不同于某些专家,只是置身事外坐而论道,高高在上的进行批评说教,而是亲自执教对比点评,通过自己的亲身示范和课堂呈现,让人在对比与点评中豁然开朗。记得在我校指导语文教学时,余老师自己执教了三节课,点评了两节课,培训了四节课,下午有参加区教材通研做专家报告,第二天又要去潍坊指导。这样的工作量,对于一个青年人也是繁重的,但余老师却没有喊苦叫累。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坚忍不拔的意志、甘于奉献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追求,是做不到的。
    三、心存敬畏,胸有成竹
    我在读《我第一次面对评委》时,发现了一个细节,余老师讲“《岳阳楼记》,我多年想讲而没有勇气讲的课”。别说依照余老师的教学实力,即便是我们,这节课又有什么不敢讲的呢?但余映潮毕竟是余映潮,他不想人云亦云,他总是力求创新与特色。余映潮深刻诠释着语文教学的要旨和真谛,如“语文教学的三要素是诵读、品析、积累”、“研究教材八个字:上下求索,左右勾连”、“好的语文课,既表现出理性特征,又充满诗意手法。”、“尽可能‘实’地运用教材,尽可能‘活’地运用教材,尽可能‘巧’地运用教材”等等,他的课大都能给人以美不胜收的感觉。而他“强化课型创新、优化教材处理、简化教学思路、细化课中活动、美化教学手段、诗化教学语言”的语文教学理念,更是给广大的语文教师以醍醐灌顶的重要启迪。正是基于此,对于这样一篇被全国名师执教了多次的《岳阳楼记》,他心存敬畏;但是,也基于他对文章的独到理解和积淀,他又能在3个小时里设计出三套精巧的教学方案,能在文档丢失后自信的讲“一切都在我的心中”了。
    四、志存高远,德艺双馨
    余映潮的课堂,从不哗众取宠,刻意追求热闹,他总是用温文尔雅的风度和从谈吐中表现出的深厚的文学功底,精湛细腻的教学艺术,触动我们的心灵。在他的课上,秩序井然却又意趣横生,毫无枯燥感。他从容优雅,不急不躁,不温不火,循循善导,娓娓而来,如烧水般把水慢慢的加温,渐渐的变热乃至沸腾。学生在他的指引下,心静如水,不喧哗,不浮躁,紧跟着他的步伐把自己的思绪放飞,所以,才会碰撞出那灿烂的思维的火花。余老师以其独特的温煦柔和的嗓音传达出那摇曳多姿的语文之美,向我们展现着他个人的涵养,个人的魅力。余老师的课,积淀了知、能、意的丰厚内涵,一扫当前普遍存在的接受式教学、分析式教学、封闭式教学的种种弊端,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在师生相互切磋、讨论、研究的过程中,文章的立意、作者的思想感情、作品美好的语言,全掌握了。从余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可以感悟得到什么是“平等中的首席”,什么是“自主、合作、探究”,什么是一堂真正好的语文课。
    愿余老师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方面走得更远些,更远些!
    愿余老师的美德在语文教学领域传播得更远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9 11:03 , Processed in 0.16054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