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品读汪曾祺先生的画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18 12:29: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品读汪曾祺先生的画儿
张寿江
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过得真快,汪曾祺先生逝世都10周年了,他是“一个让人思念的人,一个充满话题的人”。十多年前,我跟朋友借过一本《当代名人随笔汪曾祺卷》。我除对汪先生的著作感兴趣之外,他的书画作品也更加吸引着我。1994年11月,中国美术馆曾举办过一次“作家十人书画展”,其中就有汪曾祺的作品,可那次展览我是后来才了解到的。

展室里由几个部分组成:生平照片、著作版本、手迹原稿和书画实物。我重点品读书画,这次共展出十二件书画立轴和九件小斗方作品,这些斗方相当于中号册页的尺寸,早一点的是1983年作,还有1996年作。没有鸿篇巨制,立轴好像只能够接近“四尺三载”的尺寸。真如同汪先生的散文一样,短小、随意(有些字甚至写得潦草),看来这些书画大都是“即兴”之作,有感写之。我记得他曾说自己的书画“稍有逸气”,这是谦虚,“画无师承”这是实况,所以,也就不受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看惯了画家们“模式化”的作品,我今天见到了“这一个”。

在题材上除一幅山水、一幅人物之外,其余皆为花卉和蔬果作品。那件山水我看不出画的是什么“路子”,但笔法老到,敢于“泼洒”。人物画的是李长吉,诗人的脸部用白描手法画得真细致,衣服却只画了两三笔粗线,极为传神。我没想到汪老还能够操持这种“细活儿”。那件墨菊,从构图到用笔用墨,极有韵味。画的那张“兰草”,不太讲究,看去没临摹过《芥子园画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这反而却显示出他的个性和胆量,也算是他的一家“画法”吧。有一件“苦瓜”,映入我的眼帘,将“苦瓜”入画者真不多见。苦瓜和尚,说的是石涛。我一下感觉到:不愧是文人兼美食家,在画儿上题句就是占有优势,可以尽情地遐想和论述,别有情趣。汪先生,您这是在纸上为我们做了一道鲜美的“佳肴”,品读起来颇让人回味。我注意到有两幅画上钤了一方“岭上多白云”朱文大闲章,颇似齐白石先生的印风,不知是何人所刻?盖在画儿上真多了一番意境。

有的作品顺其自然,不刻意为之,像那幅设色“荷花”,没有落款,只钤一方朱文“汪曾祺”印章,真简练、空灵,连文字都省略了。是不是给观者留下一些猜想的余地?也不全是,还有一件白荷就写字了:“荷塘月色”,这是感悟朱自清先生笔下所说的那种荷花吗?……有的作品却洋洋洒洒写了很多字,如那幅画的花卉和芦苇,上题:“林则徐充军伊犁……离伊犁时有诗有句云:格登山色伊江水,回首依依勒马看。此画依(伊)犁河所见。我到新疆在1982年,跨今十四年矣。1996年秋,曾祺记。”汪先生是在用画儿记事,寄情书怀。在那件“芭蕉樱桃”画旁,干脆写道:“明日将往成都,1997年4月24日。”看那一簇簇红红的芍药花,鲜艳夺目,透出了作者的一阵激情,上题:“张家口坝上有芍药山,整个山头都是野生芍药。1996年11月忆写印象,我在坝上是1960年,距今三十六年矣,汪曾祺。”

绘画,可以说是汪曾祺先生的“文外余事”,用一枝画笔描绘出他眼中五彩缤纷的世界。据了解,他生前创作出不少书画作品,但大部分都赠送给亲朋好友和他的“粉丝”了。我想,每一位有缘得到汪先生书画的人,一定都能够讲出一段关于汪先生馈赠书画的往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23:38 , Processed in 0.06701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