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活与文章 泉源与溪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20 00:0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与文章    泉源与溪水

——我对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小学本部   李祖文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确实如此,用此话来描绘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是再恰当不过的。而现实中的作文教学现状却是:生活依然如泉源般丰盈,但学生的文章却不能如溪水般自然活泼。

现状如此,令人困惑。学生的文章一如既往地枯燥无味,一如既往地淡薄与畏惧,一如既往地差强人意,问题在哪里?不得不令人深思。

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尝试,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待学生这个主体,我们首先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作文教学立足的主体到底是谁?如果确定是学生,我们应该在作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其次解决的问题是:作为序列性很强的作文训练,我们应该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什么?是拓展学生写作范围?还是指导写作方法?第一个问题是解决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第二个问题的解决,不同的选择,产生的效果也迥异。谨以此文,以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有关景物的文章为切入口,谈谈我对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            蹲下来看学生,向学生借眼睛,变作文“教案”为“学案”

《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由此可见,作为真正作文教学的主体的学生,习作是“表述自己的意思”的载体。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学生为作文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目标应定点在学生如何顺利达到习作要求。因此,我在设置写景章节的作文序列性训练时,就设置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了解学生的需求,调查学生写景类文章的写作实际情况;2、设置活动情境,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3、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习作,从而自主学习和发展;4、通过教师的适时点拨、引导,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且顺利达到写景作文的习作要求。

如此这般:确立学生是作文教学的主体,从学生的“学”出发,为学生的“表述自己的意思”服务,目标实实在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上。尊重学生,注重发挥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以激发其主体精神;依靠学生,注重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以发挥其主体作用;信任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以确立其主体地位,做习作的主人。

二、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衡量学生,确定教师“我能帮你做什么的”服务角色。

作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是单指某一个或者某一部分学生;全面衡量学生也不仅仅是停留在教师的头脑中和感性笼统的认识中,而应实实在在地落实在理性的调查分析中。只有这样,以“主体”的“自动”(动口、动手、动脑)为前提,以“主体”的调查问卷(即“主体”的需求及实际写作情况)、发言、讨论、观察为基本方式,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衡量学生”。

因此,我在进行写景类作文序列训练前,先做了如下的调查问卷:1、你认为好的写景文章应该是怎么样的?2、你认为自己读过或学过的写景文章中,哪些让你印象深刻?可以仅列篇名,可以附写景文章的全文,也可以简要分析(方式任选);3、你认为自己的写景文章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你准备如何改进?

调查反馈回来的信息让我很快摸清了学生写景类文章的症结:学生已经懂得了审美,喜欢的有很多,也确实优美,如《可爱的草塘》、《海上日出》、《迷人的张家界》、《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等等。知道了写景文章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的要求。但学生困惑的是:1、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2、如何使自己的文章突出景物的特点?3、怎样在文章中表达自己对景物的感情?

学生们是兴奋的,是积极的,更是诚实地反应自己的要求。有的学生写了几千字的问卷,其中还不包括自己推荐的好文章。以下是六五班学陈世顺同学的调查表照片

由此,使我掌握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了解了学生的写景类作文水平的实际情况,为后来的作文教学活动的改变提供了佐证。

三、            活动及时化,体验多样化,调动教学双方的创新意识

学生要完成习作前的调查表,就必须审视自己(包括阅读自己以前的作文)、找方法、查资料。这样,看报纸的多了,读课外书的多了,重读课文的多了,课外下的功夫又带动了课堂的学习热情,每个学生的目的性明确,课内课外形成了良性互动。学生读收作用在前,教师讲课在后,且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改变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陈规,实现了教与学的创新。

因此,在进行此次写景类作文指导的时候,我根据学生调查表所反馈的信息,一改过去以读带写,局限于课堂上指导习作方式,分析习作要求,指导学生习作的固定模式,大胆设置课堂模式。先设疑:“老师通过调查表了解到了同学们的困难,今天,我就来解决同学们的这些困难。我准备带同学先去看一处景物,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要去看什么景物?(注:引起兴趣,激发好奇心),你准备怎么看?(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作文特点来思考)。今天去,在不知道什么景物的情况下,你准备如何看?(逐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的方法:先审视景物整体,再得出自己的印象,最后寻找证明自己这种印象的依据。)你要做什么准备?”等这一切的习作指导准备工作准备妥当后,揭示谜底:所看景物为学校附近的群雕《深圳人的一天》。(照片)







带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在观察过程中,我不做任何的评价、指点,注重保护学生的独特体验。

等再回到课堂上时,学生已经是小脸通红,小嘴喳喳了,相互之间讨论分析不停,我适时利用此契机,紧紧抓住两个问题启发学生:1、你的印象是什么?2、你这种印象的依据是什么?当我逐步引导学生拿出习作本练习的时候,学生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就这样,这个写景作文章节的训练顺利地达到了预期目标,作文效果也立竿见影,举两个例子说明:(同一个学生的两篇文章,此处就不写实名)

1、指导前的写景作文

惠州西湖

人们说杭州西湖像一块无瑕的翡翠。我倒觉得他的“兄弟”——惠州西湖,才是名副其实的绿。

我看见过海宁的大潮水,玩过波浪滔天的小梅沙、大梅沙。都比不上惠州西湖。西湖的水多清啊,我们可以看见鱼儿在自由自在地游泳。西湖的水多静啊,没有小孩在玩耍,没有人在拉二胡┅┅;西湖的水多干净啊,没有一点垃圾。

西湖中间还有一个“日月潭”。通往“日月潭”的是“泸沟桥”。“日月潭”上种有几十棵苍天大树,侧面好象一个绿色的巨蘑菇,上面看好象一把绿色的大伞,因此,人们把这个岛叫“绿色岛”。

西湖的水像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绿色岛”又好象是刻在翡翠上的小岛,美丽极了。

2、指导后的写景作文

栩栩如生的群雕

在深圳市园岭居住区南侧,有一个占地6487平方米的青铜雕塑群——《深圳人的一天》。

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第四次来到了雕塑群《深圳人的一天》。据我所知,群雕《深圳人的一天》于1998年5月开始调查、规划,于2000年5月完工,记录下了1999年11月29日生活在深圳各个层面的18位普通人的生活。

群雕由18个青铜雕塑组成,有带着狗散步的《休闲女人》,有正在给病人看病的《医生》,有面带微笑,迎接客人的《咨客》,有……虽然他们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栩栩如生。

与同学们分开了,我毫无目的地在一尊尊雕塑间穿梭着。忽然,一尊名叫《中学生》的雕塑吸引了我:只见这位中学生姐姐头上扎了一个马尾巴,身上背着大书包,穿了一双球鞋,带着她那阳光般灿烂的微笑,推着自行车,朝那所充满了吸引力的学校慢步走去……而有趣的是,一个4、5岁的小女孩在父母的帮助下费力地骑上了雕塑自行车,拍着“中学生”的肩,嘴里嚷着:“快推车,走喽!”,哈哈!原来这个可爱的小妹妹把这尊雕塑当作活人和真自行车了!我顿时笑得前仰后合。

《清洁工》这尊雕塑也栩栩如生。这位清洁工头上戴顶清洁工标志性的帽子,左手拿着一个垃圾铲,右手握着一把扫把。身旁还有一个大垃圾车,垃圾车被装的满满的。香焦皮、饭盒、易拉罐、塑料袋……,什么垃圾都有。此时此刻,清洁工停下了手中的活,表情严肃地正视前方,似乎在指责乱丢垃圾的人,又好像是对这车垃圾发愁……。正在这时,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奶奶走到“清洁工”身旁,捏了捏她的帽子,不解地问:“咦!她的帽子咋这么硬?!”直到李老师向她解释,这是用青铜雕成的雕塑时,老奶奶才恍然大悟,笑着走开了。
    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雕塑《清洁工》老外。这位来自瑞士的叔叔叫古龙山(ALEXANDRECOTTING),是深圳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软件工程师。他头发很短,鼻梁比我们的鼻梁高的多,穿着美洲流行的牛仔背带裤,身边放着书包,正在用左手把一个空纸饮料盒捏扁。他凝视着远方,愁眉紧锁,似乎有一点沮丧,可能是想家了。《老外》被雕刻的十分到位。作者的雕功十分精细,不仅刻出了老外的表情、衣着,甚至连眼角上一条细细的皱折也不放过。

这个群雕吸引了无数的游客,让他们了解到深圳平凡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同样的18尊雕塑吸引来一批批新的游客,虽然地点都一样,可是,却能感到那儿的变化:人们的衣着讲究了,素质提高了……深圳就是这样一丁点儿一丁点儿地变化,向着更好前进,前进,获得了人们的认可。

1999年11月29日,对数百万深圳人来说,就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但就在这样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里,18个普普通通的深圳人在不经易中成为这个城市的永恒。因为迄今为止,深圳市最大的一组城市群雕《深圳人的一天》在这一天,在园岭社区公共绿地悄然开始它旺盛的生命。



综上所述,从结果来看,学生的作文水平确实得到了提高,但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激发了兴趣,达到了“我口抒我心‘的效果,让学生感觉到了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做到了“我的作文我做主”,也体现了《语文标准》中所提倡的作文教学应“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的真切体验。”的要求。

当然,这种尝试尚显稚嫩与粗糙,离叶圣陶先生提倡的“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理想境界相差甚远。但我坚信,只要我们真正地实实在在地在作文教学中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学”出发,为学生的“表述自己的意思”服务,这一天其实离我们也很近。

如有不足或不妥之处,也敬请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8:46 , Processed in 0.07874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