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01|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跨学科及创意艺术教育高峰会》综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3 16:4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香港·2008国际《跨学科及创意艺术教育高峰会》综述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艺术系
翁星霞 副教授



“啊!你是教美术的?我们都是音乐老师。”

“哈,正因为有了我,这个会议才体现出跨学科的价值。”

回答是自然的,可是这个不自然的问题就引发了本文标题立意的展开。2008年11月25日至30日的国际2008《跨学科及创意艺术教育高峰会》在香港教育学院举行。中国内地各省市大学派出近20人参加大会。的确,参会人员只有我是任美术教学的专业教师。对我来说,不足为奇,因为,我们学院艺术系早在七年前就开设了基础教育综合艺术师资培养专业。对我们的领导来说,参加这个跨学科的会议是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等学科的教师越多越好,在只有一个教师派出参会时,也同样是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等学科的教师任何一个都一样,因为,我们在综合艺术师资培养中已形成了一个多学科整合、多元化的教学团队。再进一步深入思考,看看大会的名称《跨学科及创意艺术教育高峰会》似乎也大有理解的空间,跨学科是定性的了,就“创意艺术教育”这六个字可以有二种不同的理解,其一,创意----艺术教育,这样理解,这个大会的主题就是跨学科的、有创意的艺术教育高峰会,范畴也就是艺术教师,因此,便有绝大多数都是音乐教师参会的行为(这其实是个误区,但却是现状,认为音乐教师能唱、会弹,还会跳,是跨学科的)。其二,创意艺术----教育,这样理解,这个大会的主题很明确,就是跨学科的、有创意艺术的教育高峰会,在这里教育是作为一个总的层面来建构的,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的视野放在了全民的教育上,具有创意艺术的教育行为和手段,正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产业管理所探索,可以说,跨学科作为一种创意的教育已不是一种尝试,而是趋势和大潮。我的理解是,在今天这个多变并且无法预测社会将如何发展的生活环境中,作为绝大多数的要有一定生存能力的公民所接受的教育,不应该是单一学科知识和能力,而应具备多元知识和跨学科融合和联系、转换能力的人,才能应对现实的生存挑战,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谈论创建和享受更好的生活。因此,今天在一起探索的是如何在跨学科的创意教育中更具有艺术手段和思想,更具有艺术的丰富性和可能性。因此,整个大会就有来自世界四大洲的20多位各学科的学者、从业者、教授和教育领导,以及中国大陆的教师和在校研究生。在为期四天的高峰会中才能围绕跨学科的:创造力情境;创造力、领导力与企业;学科的前景;创造力与产消者四大重要主题展开演讲、回应与对话。其实,早在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的新一轮改革中,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培养有全面素质的、为了每一个孩子发展的公民素质教育,同时,在以往单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综合艺术课程和综合科学实践课程,如:综合艺术课程就是原单科音乐、美术的基础上,增加戏剧和舞蹈二个门类,形成艺术的四大门类并整合了艺术史、艺术批评等学科的综合性课程,以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社会对每一个公民终身艺术素质的养成教育。可以说,我们基础教育的培养理念是先进的,在实践中也不断验证了先进理念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所有参与综合艺术课程实验的教师不仅体会到自己作为艺术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感受到学生通过艺术教育的受益非浅。此次大会在主办单位香港教育学院,同样是捧着跨学科的综合理念,在艺体学系的精心有创意的设计下,在大会期间特别为儿童和成人设计了三个项目:第三届国际儿童音乐比赛、教师专题工作坊(音乐、视觉艺术和体育)以及儿童历奇之旅。这些特别项目为与会者丰富创意艺术教育和跨学科研究经验提供了良机。

一、四场演出引发的思考

会议安排和穿插了四声精彩的演出,分别是:第三届国际儿童音乐比赛(来自香港、菲律宾、新加坡等十几支自管弦乐队)、开幕典礼的音乐表演(第三届国际儿童音乐比赛金奖节目、香港教育学院艺体系小组唱和合唱)、参观大埔旧墟公立小学的欢迎演奏(管乐队)、闭幕式的音乐表演(小学生乐园演奏马来西亚乐器、香港教育学院艺体系合唱和管乐)。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16:48:02 | 只看该作者
在享受音乐的美妙之余,还感受到这么几个特点:









1、音乐的比赛或表演参与的人数多,尤其是儿童音乐表演,有的团队多达7、80人,年龄悬殊大,个头参差不齐,但在候场或表演中都能让人体会到他们很强的团队与合作意识,每个人的自立性也很强,有些乐器与孩子的个头差不多高,但从台下到台上再到台下都是他们自己搬运乐器,没有大人“助理”,但其中一个儿童残疾人乐园在演出时,却有很多的自愿者在帮忙,这些都让人在音乐欣赏中感受到艺术作为人与人的纽带、作为人成长的一部分的可贵与魅力。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在这所有的演出的节目中,都是团队的形式,并无一个节目是个人的独唱或独奏、独舞,不象大陆地区的儿童学习音乐,目标恐怕都定位在个人演唱或演奏能力的培养上,追求的是精英教育,极少见到每个小学都有管乐团或弦乐团,参与的人数有这么多,真正让每个参会人员感受到艺术学习和表演属于每一个儿童的真实,看到艺术素质的养成是儿童成长的必须。









2、表演形式十分生动活泼,尤其是儿童音乐表演(都是管弦乐表演),在吹、拉、弹、奏的过程中,不仅有的表演者要掌握几种乐器交换着演奏,同时加入了动作和台词的表现,非常符合儿童的表演与观者的欣赏需求。









3、乐器的美感和品种的齐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感不仅来自乐器本身的造型美,也不仅只是乐器品种齐全实力美,更有那每个乐器铮铮发亮、爱护得十分整洁的美,加上每个表演者通力合作和充满自信的表演,使人体会到的艺术美感大大地超出了音乐的本身。









4、每个乐队表演完后,就成为台下的观众,他们抱着自己的乐器,静静地欣赏着台上的演出,没有到处的走动和吃零食的动作,完全是一个有教养的、具有绅士风度的优雅观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比赛前的候场,乐器们也是整装待发。 比赛中具有浓郁传统元素古筝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残疾儿童的表演十分的用心,指挥是个博士老师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演员们个头的高低是否整齐不是重要的,在台上最重要的是演奏水平的高要求。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16:48:35 |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从服装到乐器、动态及作品都具有十分传统的味道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香港大埔旧墟公立小学的管乐队在校门入口处以艺术的形式欢迎参观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16:49:03 | 只看该作者
二、儿童历奇之旅

儿童历奇之旅是由香港教育学院精心组织安排的项目,由三个部门,即音乐、视觉艺术及体育共同为儿童而设计的创意节目,有《创意面谱工作坊》、《创意戏服道具工作坊》、《自制音乐》、《精“铃”体验手铃工作坊》、《妙韵童心乐》、《快乐创意舞》、《创意影像工作坊》。

儿童历奇之旅

活动名称

活动目标

活动特色

适合年龄



创意面谱工作坊

通过游戏及故事内容,启发儿童之创意及想像力。由兴趣出发,引导儿童创作别具个人风格的面谱。

引发儿童对色彩的探索

4岁以上

儿童可接受要在脸上及身体涂上颜料

创意戏服道具工作坊

通过制作及讨论,协助儿童之创意及想像力。再加入情境及气氛的灵感启发,引导儿童创作符合表演主题及情境的戏服及道具。

引发儿童对造型的探索

5岁以上

儿童要懂得使用剪刀

自制音乐

通过音乐软件,将现有的旋律配上独特的乐器、节奏和风格,创作出独一无二的音乐。

瞬间的音乐创意启发

8岁以上

诚邀家长陪同参加

精“铃”体验手铃工作坊

通过学习演奏手铃的基本技巧,配合不同的和弦合奏,体验演奏手铃的乐趣。

瞬间的音乐创意启发

6岁以上

诚邀家长陪同参加

妙韵

童心乐

通过特别设计的音乐治疗活动,参加者可利用乐器表达个人情绪,并透过身体放松活动,使身心健康。

瞬间的音乐创意启发

5岁以上

诚邀家长陪同参加

快乐

创意舞

随着音乐及节奏变化,引导学生使用彩带或徒手,配合特定主题,做出简单而又美妙的动作,发挥无限创意之余,让儿童体会身体运动带来的轻松、快乐。

动作简单、易学,无需舞蹈经验,适合家长与小朋友一起参与。

4岁以上

请穿着轻便服装或运动服

创意影像工作坊

通过使用电脑软件及拍摄,可制作出意想不到的视觉影像,运用影像的合成技巧,表现出参加者的创意及个人风格。

能引发儿童的创意表现

6岁以上

诚邀家长陪同参加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16:49:37 | 只看该作者
在整个历奇之旅活动中,社会各校的儿童可自由报名参与任何一项节目(欢迎家长陪同参与),在报名时,我们看到的是家长带着儿童在报名处商议参加活动的项目,决定后,都是由儿童自己填表报名,不同的活动项目由不同的色彩表示。在各个工作坊,我们看到组织者早已安排好各种教学中所需要的一切乐器、电脑、布匹、颜料、笔等工具材料,早到的儿童在自己项目的工作坊中自由地摆弄和玩耍着乐器,自娱自乐十分开心,教师只是一旁提供帮助,欣赏地鼓励他们,并没有及时去纠正儿童的不规范动作或不准确的歌唱,更没有说时间未到乐器不得触摸。活动中对有突出创意表现的儿童会获得奖状和奖品,而优异的作品将用于最后的“儿童创意历奇大汇演”中,由演出的儿童穿着自己设计绘制的戏剧服装,配以自己创意的音乐,并加上所学到的舞步和身体律动,展示儿童创意的成果,突出创意·创作·分享的主题,而家长、教师和所有在场人士都可以观看并充分分享到小朋友的精彩表演。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在创意影像工作坊中,学生在学习为自己画一张有创意的“像”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16:50:01 |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在创意面谱和创意戏剧道具工作坊中,学生和家长一块进行着创意设计与制作。

他们这么认真,一会儿,还有机会用自己的作品进行表演的。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16:50:38 | 只看该作者
三、艺体学系教师工作坊







香港教育学院艺体学系还精心组织安排了音乐、视觉艺术及体育三个部门的创意教学工作坊,有《改编无伴奏歌曲》、《创意与生活绘本》、《透过体育以发展学生之创造力》,每个工作坊的时间是从下午1:30-4:00。


改编无伴奏歌曲 工作坊







主要内容







参加对象







简介各种风格的无伴奏合唱之演进;介绍无伴奏合唱元素;非实义音节及人声敲击;欣赏世界各地具代表性组合之影音资料;示范编写乐曲;介绍寻找乐谱途径。







幼儿园







小学







中学教师








  
创意与生活绘本
工作坊







主要内容







参加对象







创意和生活有什么关系?身处在香港这个特殊的文化环境里,教师怎样才能引发学生创意和创作行为?并且将创意应用到生活里?学生在艺术科所习得的创意又能否跟其他学科连结在一起?生活绘本是以图像记录的方式作探索媒介,让教师从生活启发学生的创意与学习,了解绘本的功能与制作过程。







幼儿园







小学







中学教师








  
透过体育以发展学生之创造力
工作坊







主要内容







参加对象







中学组







3节课







1、通过杂艺表演活动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幼儿园







小学







中学教师







2、通过领会教学法的应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通过历奇为本体育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组







4节课







1、通过由学生自创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创造力







2、通过校本健体操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应用“问、想、做、评”以发展学生之创造力







4、通过用具操控活动以培养学生的韵律动作创造力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16:51:0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活动的参加对象是: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他们是自愿报名参加,并非为了继续的证书而来。授课教师是大学或中学或小学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和学员的关系非常自然,教师教的很认真,学员学得很投入,这种从教师到学生的角色转换是建立在终身学习的理念之上,体现出教师生活的一部分。在香港教育学院,许多实践性很强的课以及教学论的教师都可以是中小学教师或社会驻校艺术家,学院和社会的联系极为紧密,为推动学院的实践活动和培训出力。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在创意与生活绘本工作坊,社会驻校艺术家在授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这是二堂体育课,一堂是律动,一堂是健体操,主要是以如何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以及老师如何进行教学的讨论与实践,“学生们”学得如此投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16:51:51 | 只看该作者
四、不同观点和讨论问题的分享





1、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一个国家要成功,必须先成为知识型社会。若要在教育、科技、商业及法制上,健康地持续发展,便要同时用艺术打造文化,把创意融入经济,进一步提升的人文素质和知识产业的层次。





为建设知识型社会,教育界同行们都努力不懈,然而要跳出固有的框框,一定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思。困难之处,正如书塾时代的师生,只会沿用背诵模式去教与学,没有想到在同学之间,以至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可以使课堂变得更有趣味;多年前较保守的学校课堂上,师生们也想象不了多媒体教学如何生动和引人入胜。现在,我们正好尝试在“全方位教学”的概念中找寻更新的出路,务必先将创意注入教育,才可期望栽培出富有创新思维的一代。





2、近年来,创造力已再成为政府和企业公共议程的前提,正因他们思索新千年的改变和不可预测的事物,以及新媒体和新技术所带来的无限可能。长久以来,教育制度一直不鼓励创意,因为它有违创造稳定、可靠、顺从的劳动力和公民,现突然要到处探索可找到创造力的地方,他们认为创造力潜在于科学、新技术,一般不重视它潜在于艺术方面。





但是,在今天的多学科时代,新旧定义和学科相互融合,单独的艺术概念同样没有多大的意义。要寻求创意,创造性地展开工作,技术、科学、工程和商业各方面必须发展艺术领域,认同我们身处的美学,就像艺术世界这些领域重新建立创意关系一样。这在私有、个人和社会领域、以及在全球的工作、生产领域同样重要。





3、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大陆推动的素质教育,其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育中,培养、发掘创新能力的途径很多,但艺术教育作为最重要的一个,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何在艺术教育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却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都还未能解决的问题。





4、面对社会需求的挑战,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广泛进行跨学科研究也成为了当今教育的必行之路。





5、现时的香港教育制度倾向标准化和“一个码”,未能确认年青人的多元需要和才华。香港的教育制度一向以考试为主导,学校重视分数,但有少数学校视启发想像力和创意为优先。





创意是社会发展和创新的重要之匙。我们的学制必须尊重多元,培育具创意、批判思考和文化意识的年青人。





6、文化能培育和鼓励创意行为及创新意欲,亦能妨碍和消减创意。尽管一般认为创造力于全球知识型经济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我们仍关注现今的教育制度未能培养富创造力的毕业生。究竟个别学科及文化在实践中,怎样去包含和体现创造力?不同科目和文化之间能互相学习到什么?创意教育在各种文化中运作怎样不同?





7、教育被指为给工商业的发展牵着走,为了达到招聘和经济的目标而变得“商品化”,更令人忧虑的是这有可能威协到文化和学科所确立的基础理念。究竟工商业和教育的目标于创意教育、艺术和文化上如何相容共处?教育是一门“企业”达至什么程度?教育和企业的领导可以怎样有效地帮助设计和保持一个促进创造力和文化发展的环境?“创意工业”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当中艺术又扮演什么角色?





在五天的演讲、回应和对话中,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学者对跨学科的问题是有共识的,只是跨度应该有多大?如何跨?在哪些学科之间跨等问题在认识上存在不同差异,有的认为完全应该打破学科界限,有的认为在相似学科间关联,有的认为学科间的专业相互联系。而对于创意艺术教育这个主题也有相当范畴的讨论对话,并有高度统一认识。特别是杨立梅教授关于综合艺术学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的主题发言(尹爱青教授代发言),可以视作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在跨学科整合艺术教育方面的最权威、最全面的理论研究与课程实践的反思与总结。的确,无论是教育还是艺术,如果没有创意理念的话,那么教育就不能培养出适应无法预测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当然,如何评估创意教育这是个热点问题,没有最终结论,但一切都在探索中,在行动研究中。





其实,我觉得非常遗憾的是,中国大陆地区在跨学科综合性艺术教育方面已作为近8年的探索、研究和实践,不仅有大面积的中小学实践区,而且有瞻前性眼光的高师院校,为培养适应基础教育综合课程的师资已开设了艺术教育专业,特别是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已毕业了二届综合艺术教育师资,在实践中,不论是师资培养、培训,还是综合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小学的建设,或是以科研促发展、促提高,或多元教学团队的建设以及课程整合等等方面,均已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和经验,毕业生到小学或到社会已成为复合型人才受到欢迎。但由于我们只埋头苦干,缺乏主动交流、宣传的渠道和力度,使得我们的研究还不能被更多的、有志于在跨学科进行创意艺术教育的国际人士所认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16:52:25 |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大会发言者的风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5 04:23 , Processed in 0.13579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