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众日报:请作家来教写作有何不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16 22:5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众日报:请作家来教写作有何不妥
来源:大众日报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透露,作家阎连科和刘震云已经被特聘为人大文学院教授,他们将每学期给学生上课。孙郁表示,这样做是为了改变中国大学的文学院只学理论、不会写作的现状。(5月8日《京华时报》)
  国内教育领域一直都有这个“怪状”:从小学到大学,许多语文老师自身缺乏写作经验,只能勉强借用阅读经验去应付写作教学。其结果是,教出的学生囫囵背下一肚皮“范文”,尽管考试时能拿个不错的作文分数,平常却连一句话都写不通顺。看来,人大文学院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改请真正的作家来给学生上写作课,这显然是回归常识之举。
  只不过,“常识”并不必然是“共识”。长久以来,围绕语文课中的写作教育,存在着各种貌似有理的杂音,诸如“许多大作家都是自学成才”、“文学写作靠的是天才”、“作家不一定能教出作家”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认知。然而,我们不妨回忆一下这类老话:“隔行如隔山”、“行行出状元”、“名师出高徒”……这些关于专业教育的老话,早已成为常识性的共识,放到写作上同样成立。毕竟,让某一个专业领域的“状元”作为“名师”去教,教出“高徒”的概率总要大于非专业人士。但奇怪的是,为何一些人总也想不通这个常识问题呢?为何还会有用论文而不是写作本身去考评语文教师的落后机制呢?
  当然,哪怕突破了认识和机制的制约,另一个最为现实的困难仍摆在面前:好作家太少而学生太多,不可能都学人大的模式。那么,对于请不到作家的学校,难道就没有其他出路了吗?其实,现有的教育体制内还是有改革的余地。在许多学校内部,特别是语文老师队伍中,仍不乏一些文学爱好者,始终没有放弃文学梦,还在孜孜不倦地笔耕。尽管他们不是天才,更没成为大作家,但至少比普通的语文教师拥有更多的写作经验。假如把写作课从语文课中分离出来,让这一小部分拥有写作经验的教师,专门从事写作的实践与教学,难道不会在现有教学质量上有所提升吗?每一点进步,每一寸提高,难道不值得期待吗?
  事实上,写作技能是一项伴随终生的必备能力,哪怕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仅仅因为技术交流与传播的需要,今后也会遇到各种较高的写作需求——这其实也早已成为一条常识。因而,让写作课变得更加专业化,显然是一条必由之路。对此,人大文学院的探索,以回归常识的姿态,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我们的教育部门,更应率先回归常识,清除相应的机制性障碍,减少各种负面因素,切实推进写作课的专业化程度,以期全面提高全民写作技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5 18:24 , Processed in 0.09924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