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批改余秋雨先生所作《钟山碑文》(李东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23 04:5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批改余秋雨先生所作《钟山碑文》(李东怀)
   年三十游钟山,读《钟山碑文》,因阳光照射,未读完,看后面作者好像是“王秋某”;初一中午又读,作者是“余秋某”,“某”字处石面不平,太阳下山后,才看清楚是余秋雨。
余秋雨先生是国内知名的散文大家,能请到像余先生这样的人物为钟山树碑立传,也是南京人的荣幸。一定要好好欣赏,一遍、两遍……欣赏变为赏析,赏析变为分析,分析变为批评,最后变为批改。
下面是《钟山碑文》全文

华夏大地,美景无数,却有寥寥几处,深嵌历史而风光惊人。其中之一,在南京钟山之麓。此地山雄水碧,古迹连绵,徜徉其间,步步皆是六朝熏风,南唐遗韵;隐隐可见大明王气,伟人身影。每当清秋时节,重重悲欢归于枫叶,滔滔故事凝于静穆。山岚夕阳,明月林禽,真可谓中国文化之最高诗境也。
钟山风景,美则美矣,无奈龙虎际会,风雨苍黄,历尽浩劫,日渐颓芜。所幸得逢盛世,重新打点江山,南京人民于甲申之年启动整治宏图,斥资五十亿,搬迁十三村,移民两万余,增绿七千亩,新建栈道,呼集物种,辟出诸多公园,重修两大陵墓,一时气象万千,如画卷新展,岭苑初洗,经典再现。金陵古城,自此更可俯仰岁月,迎迓远近;中华文明,由此增一聚气之谷,读解之门。主事者命余作文,方落数语,已烟霞满纸,心旷神怡。

批改如下:
“华夏大地,美景无数,却有寥寥几处,深嵌历史而风光惊人。”这里的“却”字用得太突兀,整句可改为“华夏大地,虽美景无数,只有寥寥几处,深嵌历史而风光惊人。”这里的“惊人”,可改为“宜人”。
“其中之一,在南京钟山之麓。”华夏美景何必在“钟山之麓”,何必在山脚,山上为什么没有美景?钟山涵盖“钟山之麓”,“钟山之麓”却不包括钟山在内,故此句改为:“其中之一,在南京之钟山。”
“重重悲欢归于枫叶”,“归”字俗,这里“染”胜“归”,“燃”胜“染”。
“滔滔故事凝于静穆”,“滔滔”俗,而“凝于静穆”用得甚好。
“真可谓中国文化之最高诗境也”,“可谓……者也”为古文经典句式,故“也”前应加一“者”字。
至于“打点江山”、“ 启动” “宏图”,未为妥贴。
“呼集物种”,“呼”字不当,当以“采”字为好。
“主事者命余作文,方落数语,已烟霞满纸,心旷神怡。”“方”不如“才”,原句当改为:“主事者命余作文,才落数语,已觉烟霞满纸,心旷神怡。”“已觉”亦可用“遂觉”。“烟霞满纸”即使不理解为赞美自己的文章,而为抒写自己的感受,在这里也不是很恰当。“主事者命余作文”,则“主事者”为主,“余”为客,这样的结尾是反客为主,非碑文之常科。
又“华夏大地”、“ 中国文化”、 “中华文明”,在文章里是可以的,但在碑文里,就显得重复。
以上只就字面而言,使之基本上达到文从字顺,至于“妙想”、“佳句”则非批改所能办。
这篇东西,说它是白话文吧,里面有古文的句式,说它是古文吧,又不合古文的规范,里面虽有排比的句式,说它是骈文吧,又没有韵。不僧不道,不伦不类。这就是作者失败的根本原因。
余秋雨先生是散文大家,古文、骈文非其所长,钟山陵请余秋雨写钟山碑文,可谓是弃其所长,用其所短。余秋雨先生本可以写一篇现代散文,可他却写了一篇不伦不类的东西,也是弃长用短。这样一来,就不能怪读者有意见了。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李东怀
2010年初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9:46 , Processed in 0.05704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