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法课“落地”需解决师资课时场地三大问题 2011年10月14日 作者:郑祖伟 曹阳 苏金柱 来源:现代教育报 新学期开学前,教育部颁布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三至六年级的课程中,每周安排书法课一课时。《意见》颁发后,反响格外热烈,人们对如何开展好书法教育各抒己见。 按照教育部相关要求: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随着年级升高,逐步要求行款整齐,力求美观,并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软笔兼学。学生要用毛笔字书写楷书,临摹名家书法;大致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字体源流;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一个多月过去了,学校对《意见》的落实情况如何?书法必修课规定会否成为一纸空文?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声音——书法课开设好处多
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是教育部开展小学规范汉字书写的试点学校。董虹是该校三年级(2)班的班主任,也是一位语文老师,董老师还教授学生写字课。
在课堂上,董老师不仅要求学生认真书写,还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提升学生兴趣。“写完后,开展‘评一评、讲一讲、说一说、比一比’的活动,让学生之间展开PK,效果很好。”董老师说。
学校开展试点两年多来,效果很明显,“如今,上书法课的小学三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在汉字书写方面都要好很多。”呼家楼中心小学语文教学主管杲振洪说。
记者在朝阳区农光里小学门口采访了一位李姓学生家长,他非常支持教育部实施每周一节书法课。“现在的孩子老用电脑,把老祖宗的文化都丢了。书法课不仅能让孩子继承传统文化,还能陶冶情操。”在他看来,只要不将书法课纳入考评测试范围,对于学生来说反而是一种文化熏陶。
上海市普陀区子长学校开展书法特色教育已经十多年了,目前有两名专职书法教师。作为基础课程,一至二年级的学生每周都要上两节书法课,三到八年级的孩子每周都要上一节书法课。另外,学校的拓展课程中,再每周开设一节书法课,供对书法特别有兴趣的学生学习。“根据我们多年的跟踪,家长和学生的反映都不错,孩子们觉得这是提高个人素养、培养良好习惯的好办法。”该校校长黄宏慧如是说。
上海市宝山区高境二小的全体学生每周要上一节写字课,学习硬笔书写和毛笔书写。据了解,该校还与华东师大艺术系专门就“汉字书写与儿童心理”问题,进行了一项课题研究。该校校长吕朝红认为,书法教育对孩子很重要。“一个孩子若能写一手好字将令他终身受用,孩子的毅力、审美鉴赏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等许多素养也能通过书法教育得到提升。”
著名书法家、解放军书法创作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李铎将军说:“字如其人,一个人的字就如同一个人的脸,如果字写得不好看,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就会不好,因此,在小学期间打牢写字功底是非常必要的。”
尴尬——课能不能开全由领导说了算
其实,学生的书写能力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1998年,教育部发布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试用)》。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用)》再次强调中小学要加强写字教学,同时制定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教学分年级分学段提出了具体要求。2002年,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又一次强调,各地区各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落实好写字教学。
各项措施的出台,并未真正让书法课深入人心,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不少学校也在部分年级将硬笔书法列入教学计划,但大都是与语文课相结合。位于北京市区的某小学,除一年级开设硬笔书法课程外,其余年级和班级并未采取相应的方法。该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只在一、二年级开设了硬笔书法课,软笔书法由于缺少专业人才,并未开设。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学语文老师表示,他所在学校的前任校长对书写很重视,开设了书写课,还从社会上聘请了专业老师来教课;但是现任校长却转为主抓音乐、舞蹈,书写课慢慢就淡了。该教师的说法也被记者从北京市某区县教委小教科负责人那里得到了的印证:“开设书法课,关键还是看学校领导,领导重视,课自然就能开起来。”
“2000年前,南京的中小学生每周都有专门的书法课。但后来国家课程标准进行了调整,不再对书法课进行硬性排课规定,于是,书法课逐渐退出了日常课表。”南京市教研室副主任陈平说,随着各方的重视,目前,南京市已经在为书法课进课表作积极准备。
难题——三大难题致使课难开
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小教科尚金森科长认为,当前开设书法课面临着三大难题,分别是师资、课时和场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三大难题也困扰着不少想开书法课的学校。
书法教育师资不足是不少学校面临的共性难题。为了开设书法课,不少学校都是语文教师兼任书法教学工作,水平参差不齐,难以达到书法教学的目的。业内人士分析,这主要与我国高校较少开设书法教育专业有关。
“城市里基本没有问题,而我们农村要开设书法课难度就很大。”河南省南召县一名农村校长说,“语、数、英都需要代课老师,音、体、美、信息等开设多年的课程尚且只是‘挂’在墙上,哪里还能够开设书法课?”
除师资短缺外,学校开课遇到的大问题是课时。要打乱原有的课程计划让很多学校感到压力很大。东城区一小学校长表示,书法课程的安排不能影响主科课程进度,也不能形式化地随便插入一两节,因此学校实践起来很难。而且,没有统一的教材。在泉州科技中学初一年级的书法课上,学生们使用的教材是书店里常见的字帖,没有像其他课程一样有教育主管部门核准的教材。令任课教师烦恼的是,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书法教材,但都缺乏统一的标准,因而在难易程度、教学考核等方面较难把握。
“硬笔书法在教室内就可以完成,但是软笔书法则需要更开阔的空间。”采访中,不少教师也表示,开设书法课还需要进行相关的专业教室建设。
破解——须出台书法课的具体推行方案
“在教育部下发文件前,我们学校就一直有写字课,所以同学们过渡得很自然,衔接得很顺利。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偏爱用电脑,对汉字的书写却越来越生疏,在试卷和作业本上的字歪歪扭扭像小蝌蚪。”就职于北京市朝阳区永安里小学的赵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新课改后,很多不必要的课程已被整合得差不多了,所以多加一节书法课反而能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调节作用。
东城区西中街小学自本学期开始开设了写字课,并专门从校外聘请了一名叫张金的专业课老师。张老师毕业于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幼就学习书法,经常在国内外各种比赛中获奖。张老师目前每周在学校教授16个课时,担负3至6年级的写字课教学任务。“随着引进校外教师,学校的书法课开起来了,而且学生们很喜欢。”校长张连洁说。
朝阳区平房小学开发出了以楹联文化为特色的校本课程《校园楹联》,让书法课呈现出了异样的魅力。据李洪海校长介绍,楹联创作包括书写,也包括诵读,两者都具备才能很好地表达楹联的意境。平房小学的这一做法,也有效地解决了书法课与学校特色建设之间的冲突。
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李亚娟老师认为,要想学校重视书法课,关键在于学校领导的重视。而要想书法课程切实推行,就需要靠政府出台强制性条例,“把丢掉多年的书法捡回来是好的,但是光有通知还不够,有关部门还须出台书法课的具体推行方案。”(郑祖伟 曹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