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谈日记教学指导的有效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4 17:4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谈谈日记教学指导的有效性
程韶荣
0
推荐

(济南会议程韶荣发言摘要)

一、日记教学指导的低效现状
我国的日记教学自八十年代以来,走过了40年的历程,日记教学的指导从复兴到走向深入,已经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收获。但是,如果我们冷静的观察,理性的分析,就会发现,在看似繁荣的背后还存在诸多不容乐观的低效现象,主要表现在:
1)只有倡导,没有指导。有的老师也知道日记教学的作用很大,但是只在开学初号召一番,并没有日记具体写法的指导,没有严格的要求,更谈不上批阅和讲评,这样的倡导必然落空。
2)被动写作,缺乏兴趣。有的学校非常重视日记写作,对语文老师提出了要求,可是,有的老师为了应付,要求学生写日记,结果学生不知道写日记究竟有何意义,不知道如何搜集生活素材,完全是被动的“挤牙膏式”的写作,如此学生很快失去写作兴趣。即使能写下去的,也是时写时断,无法坚持写下去。
3)经常收阅,指导不力。有的教师教学态度很好,可惜力气没有用到点子上,虽然学生也在天天写,就是质量提不高,甚至脱不尽小学生日记的影子。
小学生日记的“影子“是指:
1 是总是用“今天”开头;
2)是无题;
3)是篇幅短小,一二百字而已。
问题出在哪儿?出在缺乏对日记写作方法的指导,以为日记又不是作文,小学生早就学会了,中学还用得着指导吗?
从上述所列举的种种现象看来,如果学生确实是在写日记,但是写作能力却一直提不高,问题的症结一定出在我们对日记写作指导的研究严重缺失上。我们的日记课题研究其实也是在促进语文老师们深入研究日记指导的方法,力求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日记教学指导的有效方法。
1.日记功用的再认识。
成人日记的主要功用是备忘,而中学生的日记写作主要是为了练笔,磨练和提高写作能力。
如果我们能将“学生日记”的名称改一下,改为“练笔日记”,或许能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成人日记是有隐私权的,受到法律保护。学生日记则有所不同。称作“练笔日记”,我们就可以不再为日记的隐私权问题而争论不休。当然,我们也应当尊重学生的隐私。老师完全有义务、有责任、有权利批阅学生的日记,学生应当将日记视为普通作业提交给老师看。改为练笔日记,让师生都更明白学生写日记的目的和目标。
日记的功用除了练笔之外,其他方面还有很多。我非常赞同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日记教育”的说法。日记是思想的教育,是灵魂的自我反省,是道义的自我完善,是点点滴滴的自我提高,是慢性的、长效的自我转变。日记,确实有其它教育手段所难以替代的特殊功能。
日记,又是审美的教育,它关注生活中真的东西,青睐生活中美的事物。
日记,又是心理的教育。
写日记的过程,可以锻炼我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像力,磨练我们的意志,缓解或排遣心理上的焦虑和苦闷,舒畅我们的心情。
日记,决不仅仅关乎语文素养,而且关乎学生的整体素质,关乎学生后天的发展。
如果我们能形成这样的共识,日记的教学可能会更顺理成章一些。
2.日记兴趣的激发
激发日记兴趣的探索, 把学生带进日记的乐园,使他们兴趣盎然地练习写日记,是日记教学启动阶段的首要工作。
日记是一种“惯性运动”,需要一个人的顽强意志做保证,仅凭一时的兴趣是难以奏效的。激趣,一定要贯穿在日记教学的全过程中。  

在美化日记本时激发兴趣。日记册要注意外包装。我对日记本的选用比较讲究。我认为,如果条件许可,尽可能买一本漂亮的日记册。有了一本漂亮的日记册,每一天就会有一个好心情走进日记,就会比较认真的书写日记,将来就会好好把它收藏起来,以便成年以后重温学生时代的日记。
日记册还要注意内“包装”:有了日记本可以做好三件事:
(1)给日记本命名。同学们各展才华,取出了如《奋飞集》《启航集》《绿窗集》《永乐集》《心雨集》之类的带有文学色彩的好名字。
(2)写格言。日记本的扉页上要写勉励自己做人或坚持写日记的名言警句,也可请老师、家长题写,还可自写凡人名言。
(3)写序言。内容包括谈日记的好处和如何坚持写日记的打算。
学生对此非常认真的,也是特别有兴趣的去做。
在课堂教学、日记指导和评讲时激发兴趣。为着日记教学的需要,我从报刊杂志、书籍中搜集到古今中外日记趣闻。如果没有这些材料也不要紧,我们可以直接从课文中找材料。比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据我所知,25篇课文至少有12位作者写日记:第一篇课文的作者赵丽宏先生。今年10月,我在淮阴第一次见到了散文家赵丽宏先生,他告诉我他从青年时代一直坚持写日记的。他也出版过一本日记集。上册课本里的作者还有:
鲁迅连续写了(1912-1936.10.18)24年的日记、
朱自清从1924年写到1948年写了24年,部分日记是用英文和日文以及拼音符号写的;、
老舍断断续续写了30年日记;
巴金从20年代到80年代断断续续写了几十年的日记,曾经九次中断,中断最长的十年动乱期间;
郭沫若写了不少日记,他特别提倡写日记,认为写日记是练笔的最好途径。
冰心一生很少写日记,但在50年代旅欧和还乡写了日记,现已经被发现。冰心把写日记看作练习写散文的最好机会。
诗人艾青50年代写过日记;
秦文君不知是否写日记,但她写了日记体小说《贾里日记》《贾梅日记》;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日记;
列夫·托尔斯泰写得更长,从19岁到82岁,共写了51年。他的夫人也写日记。
《十三岁的际遇》的作者田晓菲从6岁就开始直写到上大学,后来还专门出版了一册《一个少女成才的足迹》(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
光是这一册课本里就有这么多作者是爱好写日记的。在上课和日记指导时不断穿插介绍这些日记材料,会很有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激发他们写日记的热情。
讲评课更多地把表扬的“焦距”投向平时作文处于中下水平的学生。有趣的是这些学生的日记比起他们的作文来要好读得多。也许是因为自由命题,更多的写出了真情实感,他们特别期望在日记评讲课上得到老师的鼓励。我一直把日记评讲视为调动学生写作热情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显示日记成果时激发兴趣。面对优秀日记的不断涌现,我在班上不定期进行日记展览,大家交流、共享精品佳作。同时,指定部分学生将选出来的好日记抄一份贴在墙报的“日记角”上,让同学们学习品味,好一些的推荐给本校文学社社刊刊登,也有再好一些的经过修改,写上评语,推荐给报刊发表。近年来,我还将外地区很多日记少年的成功事例介绍给学生,如甘肃小作家张佳羽、广东中学生张蒙蒙、神童作家窦寇、从小学写到高中而走向清华大学的曹书乐、宁夏小学生马燕等同学写日记帮助他们成长、改变他们人生的例子,外国同龄人犹太少女安妮写日记的故事等讲给他们听,这下子产生了很强的震撼力,效果特别好。
3.日记写法的指导。
为了提高日记教学的质量,我在指导时主要和同学们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日记的命题问题。我曾搞过民意调查,学生多半希望自由命题。我起初也是完全放任学生写。后来我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改经验,他大胆地采取了以日记取代作文的训练方式。借鉴他提供标题的做法,我也作了尝试。结果学生反映,提供题目之后我们倾诉自己悄悄话的机会明显减少了。于是,我改为以学生自由命题为主,以教师命题为辅的原则,学生较为满意,效果也好得多。当然,老师们完全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探索。

第二,日记的拟题问题。古代日记标题仅仅标明时间,实无标题。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出现了少数作家偶用标题的现象。我在指导学生写日记时较早提倡使用标题,就同作文题那样。经过尝试,学生普遍感到有收益。1983年我在当时的《学作文报》(北京师院主办)上发表了《标题日记的初步尝试》一文,陆续收到一些读者来信,赞同我的做法。从最近20多年的日记写作教学实践来看,拟标题写日记既可行又有效,很多地方都在广为使用。  

第三、日记的素材问题。
作家韩少华最早将日记内容分为 “备忘”“记实”“随感"“研讨”四大类。此种分类对成人、对文化人可行,但对中学生不尽妥当。
我依据中学生日记的目的、内容和知识状况以及生活体验,最初提出了“三分法”:
“要闻式”(要言不烦地实录当天发生的事情,篇幅简短)
“随笔式”(不拘一格地记叙或议论或抒情、形式自由、内容可单纯也可丰富)
“系列式”(连续或间隔一定时间专就某人、某事、某个场景作跟踪记述,形成系列,篇数不限)(详见拙著《和中学生谈日记》第52-53页)。
后来,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归纳出3大空间10个小类:
校园生活(课堂学习、师生形象、课余生活、校园情趣)
家庭生活(亲情、节日生日、假期、)
社会生活(大自然、行走、感悟)(详见拙著《日记导写》(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
最近几年,我又作了新的修改,在内容上分为10种类型:求学日记、人物日记、写事日记、情感日记、兴趣日记、大自然日记、感悟日记、哲理日记、游记日记和文学日记
后两种划分较之第一种更具体,但还存在一些概念间的交叉现象,还不是一个十分理想的分类。当然,重要的是我们对日记素材的挖掘,比如求学日记我们就可以课堂学习、课余生活,课堂学习又可以分为若干学科的日记,比如同学们可以写数学日记、实验日记、英文日记、体育日记、绘画日记等等。本学期我就应邀到一所中学为一个班级的同学专门讲如何写数学日记,介绍许多科学家写日记的故事,学生们兴趣盎然,效果不错。
同样人物日记也可以分为若干小类,大自然日记也可从时间、空间等角度分为若干小类。这样一分,内容就感觉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第四、日记的体裁问题。日记的体裁也是有讲究的,不是四不像的文体。如果有了标题确定了中心,那就要依题为文,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或说明文,还可以更细化这些文体。比如写散文、小故事、读后感、观后感等。有的学生尝试在日记中练习文学创作,写成诗歌、童话、寓言、小说之类,完全可以。只是你要符合这类文体的基本规范就行。至于日记的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更是可以灵活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均可以综合使用。
总之,日记的指导我主张:少一点框框条条,多一点自由和随意,提倡个性化,允许和提倡学生有自己的独创。比如进入初中之后,部分同学不在满足于小学阶段一日一事的简短记录,开始有了新的创造,有的同学尝试写专题系列日记,围绕人物写一组我的老师系列2-3则,或者关于某老师、某同学的系列2-3则。有的同学选取某种动物花草做跟踪观察,写成系列日记,有的同学发挥想象,写成系列日记体小说若干篇,还有的同学尝试用中英文同时写或偶尔用文言文写等,都是非常好的创意和训练。这些孩子的写作能力明显比起其他同学要强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说,日记也是磨练我们创造才能的一个天然的平台
4.日记的批阅与讲评
批阅日记是一项非常艰辛的工作,要付出大量的时间。日记的文字量很大,我们不必精批细改,但我们可以在浏览之后写一点批语,以鼓励学生进行日记的长跑,有的老师经常给学生写批语,指出日记写作的得失,学生生非常期盼、非常珍爱。每一次批语,就是在给他们加油、呐喊。
我在批阅日记时,还及时做笔记,包括日记篇数、好日记标题、精彩片断摘录、存在问题等等,为讲评积累素材。有的老师虽然也收阅日记,但从不写批语,也不做记录,当然也就谈不上评讲,学生的兴趣就会很快淡化以至消失。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收获和回报。
日记的讲评重在鼓励,特别是能坚持的同学不吝大加表扬,写得好的宣读。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日记内容有隐私性,是他的小秘密,或者是他某种错误行为的记录,不宜公开,则要尊重学生,可以与学生个别交流。
为了不断提高日记的水平,除了老师的友情提醒外,还可以有多种途径,比如有的老师专门设计了每月一次的家长寄语,让家长对孩子的日记谈看法。又比如有的老师引导学生每月或双月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得失。我那时是每学期让学生写一篇《日记一得》,同时附上本学期的最佳日记交给我,最后装订成册,留作研究之用。
这样的资料收集起来,对下一届学生最有用,对自己写日记教学论文当然更有价值。这样的工作坚持做下去,一定会意外收获。我的第一本日记小书就是在反复揣摩、研究我任教的第一届高中学生日记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
5日记教学理论的探索
从事日记教学工作,如能进入理论研究的层面就能在教学中高屋建瓴,游刃有余,从低层次的徘徊中突围出来,向高层次攀登。为此我集中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  
1.勾勒日记教学的历史。为了借鉴我国日记教学的历史经验, 1994年我发表了《我国日记教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南京师范大学主编的《文教资料》第1期)一文,详细评析了从上世纪20年代以来语文教师在日记教学中的可贵探索,系统地介绍了叶圣陶等著名语文教育家对日记教学的理论总结,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日记教学要求的演变,分析了日记文体的优势和局限,从而提出了日记教学改革的科学方法。
老师们如果有兴趣,还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日记发展的历史,读一读日记学家陈左高先生写的《中国日记史略》(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0年)。此书今天我特地复印了一册带给了刘加民主任。该书内容丰富,线索清晰,浅显易懂,可以一读。  
2.日记教学与教师素质。要指导好学生记日记,语文教师最好也能写写“下水日记”。教师“下水”之后,方能指导得法。同时,教学日记又是我们开展教科研弥足珍贵的重要教研资料。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这项工作,他在《给教师的建议》(1984教育科学出版社)一书中就指出:“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那种连续记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
魏书生老师也说:“十多年来,我外出作报告,大会上我不止400次地向青年教师真心诚意地建议:坚持每天写日记,散了会,和老师们座谈,我又常常不厌其烦地建议青年人写日记。”(《班主任工作漫谈》,1993年漓江出版社)
2007年,我在《日记》杂志上发表了《语文教师的日记》一文,专门论述了语文教师写日记对指导学生写日记和专业成长的意义,得到了许多语文老师的赞许。我还写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成功追求——名师李镇西教育日记探析》(《江苏教育研究》2005年12期)《中国日记教育的积极倡导者——朱永新日记教育思想和实践初探》(《日记》200年期)。
我本人也自发地非常投入地写“下水日记”29年。
我在家中写日记、我在宾馆写日记,我在火车上写日记、我在轮船上写日记、我在飞机上写日记,从1982年到昨天从未间断过。
我与高中学生一起写日记12年,我与儿子一起写日记11年,我与全市语文老师一起写日记18年,力求率先垂范。
我出版的3本日记教学指导书,都是长期坚持写作和教学指导研究的结晶。
3.日记教学的课题研究。我虽然很早就爱上了日记教学,但一直并没有搞过日记课题研究,那时好像也没有什么部门组织这方面的研究。
直到2001年,在我研究日记已经19年之后才第一次主持了“日记与写作相长关系的研究”课题(江苏省教育学会立项),因为缺少经验,仅仅取得了初步的收获。
2005年又主持了第二个课题,也就是朱永新教授主持的“新教育实验”的子课题“东台市师生共写日记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参加者达到110多人,覆盖21所学校。我们开展了多种活动,如召开日记教学研讨会、开设日记指导课、举办优秀日记展评等方式,倡导更多的学生学会写日记,吸引更多的老师写教育日记。2008年东台市日记教学的经验在清华大学召开的全国性课题研讨会上交流,得到了朱永新教授的高度评价。

2009
年,我申报了第三个课题,就是中国教育学会“日记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的研究”课题的子课题:东台市区域推进日记大普及的研究。我们的课题两年来开展了一系列日记教学活动,在广山中学和农干桥学校召开了日记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在城南中学创建了东台市中学生日记馆,陈设全市各校日记教学资料档案,展出40多日记少年、 5位日记名师、50多所学校的日记教学和文学社活动的丰硕成果,编出中学生日记馆馆刊《中学生日记》 6期。日记馆先后接受数以千计的师生参观学习,去年,浙江春晖中学的校长和老师们一行10余人专程来东台日记馆指导,著名语文名师余映潮等人在参观后都给以鼓励。我们也竭诚欢迎全国各地的日记朋友们去东台指导我们的中学生日记馆,指点我市中学生的日记。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7:51:4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研究课题“日记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研究”课题组于2011年11月12日-13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实验小学召开了第四次日记教学研讨会。会议的研究专题是:日记与学校管理”“日记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何完成结题报告”等。周秀龙、林诗红、程韶荣、张在军、房延清、牛安乐、管炳圣、俞梓炜、王万春、蒋志峰等在会上发言。全国各地二百多人出席,部分老师自费参会,一些老日记人不远千里赶来研讨交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5:40 , Processed in 0.07973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