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张祖庆《学写童话》后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7 14:37: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听张祖庆《学写童话》后记作者:破刀快马
     周六,破刀老师参加了由省小语会主办的“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聆听了杭州现代实验小学张祖庆老师最新推出的习作指导课——《学写童话》并题为《让作文像呼吸一样自在——国际视野下的作文改革》的讲座。还有福州教育学院附一小的林莘老师执教的《我们都是木头人》的习作指导课和题为《作文教学实序趣法》的讲座。两位特级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都是颇有建树的先行者,但二人的特点却是各有不同,张祖庆老师浸淫想象作文久矣,《亚马逊探险》《光屁股大犀牛》《畅想图书馆》等课都曾在全国引起轰动;林莘老师之前未曾闻及,但就所执教的课与讲座的内容看,是作文教学中不折不扣的“写实派”。
   林莘老师的课由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启势,继而带领学生感悟片断描写中“动词”的用法,和学生一道总结出了写好作文的法宝:想象无极限;动词串串烧。(林老师讲作文中连续使用不同的动词描写场景称为“动词串串烧”)接着老师和学生一起玩“我们都是木头人”的游戏,让学生观察,说话,然后写片断。课堂上充满欢声笑语,林老师亲和而富有感染的语言以及对学生课堂行为的呵护使得学生完全忘记了处身的环境,有几个学生跑到台前对着台下一千多名听课教师摆起了酷酷的“POSS”,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可惜的是,师生太投入了,90分钟后,学生仅成文一片断,让人意犹不足。
    课后,破刀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活动作文本属写实作文中“观察作文”之列,是“做后写”。“做后写”的指导到底是指导“做”呢?还是指导“观察”呢?观察类习作指导即观察方法的指导,如何引导学生多视角、多感观地观察活动当是根本,特别是多感观地参与并体验,对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确是个难题。我们常教导学生在习作中多写一写“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惟在指导学生观察的时候却将其置之不理。
     张祖庆老师执教的《学写童话》下课铃声响起后,破刀就听到了诸多不同声音。有些老师下意识地拿这节课与早上林莘老师的《我们都是木头人》相比,觉得课堂上没看见学生出彩,也没有振奋人心的师生互动对话,便下结论:下午的课不及早上精彩。
     这几天,破刀一直在思考张老师的这节课——真是一节奇怪的习作指导课。说奇怪是因为课堂上没有看到师生的精彩表演,但20分钟的习作后,我们却惊喜地听到了学生现场创作的妙思纷呈、寓情与文的美丽童话。童话到底是怎么生发的?
    环节一:师生谈话,说童话,明确怎样的童话是好童话——引人入胜的情节;美丽的童话形象;美妙的想象世界。
   (破刀思考:简约、经济的方法,用最低的课堂成本获取最大的受益。童话之对学生并不陌生,但创作却是大姑娘上花轿,简单的谈话,起到了指引创作方向的效果。)
    环节二:看图(绘本《云朵面包》中截取的画面,屋子里置一桌,上有一盘,盘中有云一多。)教师问:看了早餐桌上的奇妙云朵,你有什么问题?
    接下来学生提问题,教师简单梳理后,PT出示:云怎么吃?哪来的云?什么味道?怎么变成面包的?为什么变?吃了有什么奇特?有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学生没想到,教师直接出示:谁吃了云朵面包?云朵为什么会来到桌子上?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情?
    (破刀思考:妙哉!学生创作童话有两怕:一怕无思路可写;二怕天马行空。这些问题的提出,既能指引学生发散思维,又能规范思维,使学生思路回归创作。)
   环节三:头脑风暴,围绕屏幕上的问题编一个奇妙、有意义的故事,先在小组内讲,再全班交流。
   (破刀思考:说写并重,说是写的前提基础。)
   环节四:指名学生说过自己的思路后开始自由创作童话。教师提醒,怎样写具体呢?结合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课文《巨人花园》得出结论:一步一步往下写;要富于幻象——让最美的情节富于幻象色彩。
   (破刀思考:读写结合,指导写具体,解除无话可写之忧,四两拨千斤。)
   环节五:学生读创作后的童话,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环节教师几乎没有什么点评,只是作为一名安静的听众,和其他学生一起分享学生的创作。六位同学的童话或悲伤、或轻快,无不蕴涵美丽的感情。
   (破刀思考:做一个安静的听众,欣赏学生的奇思妙想,让学生自由地表达。作文教什么?章法?技法?能力?难!培养习作兴趣是明智之举。)
    一节安静的习作指导课在学生飞扬的想象与文采中结束,留给我们许多思考:我们到底要追求什么样的课堂教学?
    《道德经》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5:48 , Processed in 0.07233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