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语文教研组共有教师23人,40岁以下教师20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名,中教一级教师12人。整个教师队伍正朝着年轻化、知识化迈进。教研组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教书育人”为出发点,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开展各项教学研究活动。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学科的专业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献身精神、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教研组的整体教学水平较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较强,是一支具有强烈事业心、高度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教师队伍。
一、认识和实践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在教研组建设的认识问题上曾经存在着明显的偏差:认为课堂教学重在完成备、教、辅、改、考等教学环节,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本习题集就是教学的全部家当。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们常常孤军奋战,疲于应付,很少有主动地去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而形式主义的教研活动又严重削弱了教师们参与教研的热情,教师们把教研活动当成一项负担。总之,教学与研究严重地脱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化,我们逐渐意识到教研组建设的意义,意识到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拓展教学内涵、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前提。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学期工作意见,我们语文组全体教师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认真学习市教育局颁发的的有关文件精神,根据教研室的统一部署,扎实地搞好语文教研组建设,开展好教研组的各项活动。我们在不断的摸索中认识到教研组不仅是教学常规的落实者,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还应该是教学创新的“孵化器”,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努力地整合了学校现有的语文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全体语文教师的才智,鼓励大家走教、学、研之路,使教研组的建设落到实处,逐步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二、制度与保障
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是教研组建设的保障,没有制度化的规范是无法落实过程的,这就是一个人文和制度融合的过程。我校先后制订了校本教研的各项管理制度,如《集体备课制度》、《业务学习制度》、《外出学习制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教师听评课制度》等十多项制度,还制订了校本教研奖励制度,对于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研究,成绩显著的,均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和积极性。语文教研组制订了较为详尽的教研组工作制度,有教研组长职责、备课组长职责,语文教研组精致化管理条例等。为了提高教研组建设的针对性,学校还安排行政领导深入年级组、指导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校长每次语文教研活动都亲自参加,给我们语文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我们认为,一个团队的精神形成、任务完成的过程取决于团队的合作与否,取决于良好的制度的建立,以及制度的正确导向和评价。所以,我们语文组在学校建立的制度上,坚持以人为本,既给每个教师创造空间,又保证教研组建设的过程落实,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在开课评课上做文章。我们组织开设不同形式的研究课、公开课,每次教研活动都建立听课、说课、评课制度,而且打破学科本位的观念,要求跨学科听课,听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课,以拓展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教学体验。二是采用 “课堂录象”的方式进行课堂观察。我们把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及时、全面、准确地拍摄下来,规范操作的基本流程:确定目标——课堂录象——观察录象——定格解剖录象——研讨和集体诊断——形成共识。 “录像课”活动为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提供了蓝本,为教师们创造了一个崭新的观察、分析与探究的时空。三是建立教研组资料档案,把每次的研究过程资料记载下来,作为反思自己的第一手研究材料。此外,我们还与教师们签定目标责任状,制订了教研组建设的考核激励机制
三、团结与协作
我们语文组十分注重形成学习型的团队氛围,十分重视组内和组际之间的团队学习和合作学习。在语文教研组内部,我们又根据需要设了三个备课组,各年级一个,实行备课组长负责制。备课组在教研组的具体指导下进行工作,它们相对独立,又共成一体。我们具体做法是:
1、抓集体备课。我们要求集体备课做到“四定”、“四同。”“四定”是定制度、定时间、定内容、定任务。我们坚持把集体备课作为教研组工作的一项制度,写入每学期的教研组计划中;规定每周一晚上利用两个小时作为集体备课的时间;集体备课的内容一般定为:①分析研究教材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热点;②分析交流所教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情况;③交流教学体会和有关新近信息;④教材后面的思考与练习怎样处理,等等。在集体备课中,每个教师都有任务,采取轮流的办法,每次备课由一位教师主讲,其他教师补充。通过“四定”做到了“四同”,即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作业处理和考核上基本相同。
2、抓青年教师的培养。我们语文组对新教师的培养首要做法是实施“青蓝工程计划”——师徒结对。有培养计划,有考核规章,有具体的做法,实行“师徒捆绑”制,给新教师加压的同时也给老教师以明确的职责,使老教师真心带好新教师。在教学中大家互通有无、互帮互学。青年教师要开课,中老年教师帮着出谋划策,认真听课反馈,指导青年教师先进行说课、试讲,毫无保留地提出建议。青年教师则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帮助中老年教师上网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整合网络课程等。
3、抓教案、作业的互查。互查教案要求做到“三查”,即查课时数量,查教案设计,教学后记。互查作业主要是查作业量是否适中、批改是否及时等。几年来,由于全组教师互帮互学,团结协作,既推动了教研组工作的开展,又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活动与管理
首先,我们精心组织每次教研活动。具体做到:
①学习有专题。为了加强业务学习,每次备课组和教研组活动都围绕一个专题学习讨论。仅上学期我们就先后印发学习了《论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换》、《语文研究性学习如何开展》、《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若干问题》等专题论文,还组织教师们学习了孝南区市教科室印发的关于“有效教学”的资料。
②主讲有专人。为了较好发挥备课组每位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作用,我们提出“主题先行,轮流主讲”,教研活动分组承包,每次安排一位教师或一个备课组作为主讲对象,改变以往教研组长一人主讲的局面,结合理论学习,充分利用本组资源,分别请经验丰富的老师结合教学实践主讲。这样,既充分调动了教师们的主动性,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③讨论有深度。每次学习,我们结合学习体会和教学实际进行讨论,畅所欲言,更好地发挥了教师积极参与意识,教研活动有热点,在互动中互有启发。
此外,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语文活动。我们根据语文教育的需要,结合语文学习的特点,以班级为主,经常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小型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每一次活动都有正式的通知,包括活动的时间、内容、方式、对象、结果的使用等等。活动按要求严格执行,如“走进恒力”作文大赛的操作,我们就采用“现场作文——密封阅卷——交叉选拔”的形式,推荐出优秀的现场作文刊登在校刊《新芽》上,向市级刊物《孝感教育》推荐。
五、研究与创新
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为全体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提供了有力的学习环境和智力背景。在语文教研组的建设中,我们立足于课堂,以“有效教学”为手段和目标,将校本科研具体化,引导语文教师在“教、学、研”的道路上,开展切实有效的行动研究,鼓励他们“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使他们把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使他们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自我砥砺,不断成长。
我校目前承担课题有:国家级课题“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验”,省级课题“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两项课题都是语文教研组承担着研究工作,我校都承办过区级大型研讨会,有专门资料和多项成果有全区作汇报交流。对于课题研究,我校切实加强管理。一是抓“三子”:抓班子,成立研究小组,保证专题的落实;抓款子,保证经费落实;抓尺子,对教科研成果每学期评比表彰一次。二是抓“四化”,课题网络化,形成创新教育研究的网络,研究经常化,要求实验教师一月一总结;研究可操作化,每项专题实验都有具体目标,年度计划;研究规范化,我校已形成了“集体研究——实践操作——总结经验——深化推广”的研究思路,促进课题研究的规范有序进行。为规范学校课题研究和管理,教科室起草了《陡岗中学课题管理制度》。在课题研究中,教科室对外与总课题组、教研主管部门联系协商,对内按照课题组的要求,分阶段组织开展工作。学校定时组织召开课题成员会,分解工作,定任务,定时间,使课题组老师明确任务,注重对过程的监督管理,使课题研究工作做细做实。“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成果被评为省级二等奖,罗秀春的案例《古诗苑漫步》、胡秋珍的案例《黄河,母亲河》、陈惠芬与陈应生的案例《往事越千年,陈酿永流芳》、胡丽霞的案例《献给母亲的歌》获省教育学会贰等奖,骆红梅的案例《成长的烦恼》、李晓初的案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池润平的案例《好读书,读好书》、江良科的案例《关于读书问题的调查报告》、钟炳田刘惠君的案例《炮声隆隆》获省教研室壹等奖,钟炳田刘惠君的论文《农村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优势和劣势》获省教研室叁等奖。课题研究也接受了省、市、区教研主管部门的中期验收。在个性化阅读教学实验研究中,课题组老师张锋的案例《纸船》获国家级二等奖,段东霞的案例《喂,出来》、江良科的案例《女娲造人》、郭丽霞的案例《心声》、范雪姣的案例《桥之美》获国家级三等奖。课题负责人张锋老师连续两年被中央教科所总课题评为课题研究先进个人。统计,这几年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90多篇,其中国家级6篇;教师参加论文、教学案例、公开课、优质课、说课等评比共有86人次获奖。
更重要的是课题研究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变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我校语文教学成绩多年来稳居全市前列,语文组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得到了锤炼,科研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课题研究使我校教师的研究能力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品位。我们深深的认识到只有立足于脚踏实地的研究,才有可能创造、创新。教学的创新应该是在原来认识、做法的基础上的加工调整或改进,使之更适合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发展。创新是实实在在的研究中的必然产物。
“繁花欲入眼,静水渐流深”,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内涵建设,我们语文组日益壮大。承担着两项课题研究,拥有孝感市语文骨干教师2人,孝南区优秀教师5人。在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我们语文组一位教师代表孝南区参加孝感市决赛。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团队在陡岗中学悄然兴起。乘着新课改的东风,在上级教研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已经创造过辉煌的陡岗中学语文教研组还将创造更大的辉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