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对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6 00:3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对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
       邓政阳
(绍兴县王坛镇中学,浙江 绍兴  312055)

要:对联,融知识性、文学、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它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具有育人作用,因此把对联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来指导班主任工作具有重大作用。本文从以对联美化环境,陶冶学生情操;赠送学生,增进师生友谊;与学生谈话,劝慰学生;进行主题班会活动四个方面来论述其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及作用。
关键词对联;班主任;班级工作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作用。作为对一个教学班的学生负全面责任的教师——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文化载体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对联乃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美学观和语文特点的综合产物,是几千年文化史上的高级创造积累的特殊成就。……对联是一种‘精粹’,一种‘提炼’,一种‘结晶’,或一种‘升华’,它有极大的概括能力,能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或使人深思,熟味,受到很大的教益。”[1] (40-41页)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曾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作为格律化了的‘诗’的对联,同样在审美意义之外而有极大的认识作用和功能”[2](2页)写作者通过对联也是传播自己的观点,以达到某种教育作用。基于对联这些功用,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使用对联来开展班级工作:
一、美化教室、寝室环境,陶冶学生情操
应该说,装饰环境是楹联的自身特征,是先人对对联的最初理解。这在于对联本身包藏着一种对称之美,正应和了中国人的审美观点。试想,如果只有幽静的书院,典雅的画阁芳苑,却无名联妙对相衬,纵是自然环境幽雅,也觉美中不足。如有美字奇联相配,则会使景观大增光彩,令人忘返。
其实,在教室、寝室贴对联的做法古已有之。以绍兴为例,绍兴古有很多书院、学校,比如:越州最高学府府学宫、徐锡麟、陶成章创立的大通学堂、徐锡麟创办的热忱学校、蕺山书院、阳和书院、州山旅沪巨商吴善庆先生捐银元10万元兴建的善庆学校、鲁迅故居内的三味书屋等,这些学校都有对联修饰:
府学宫: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三味书屋: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
阳和书院:看剑检书,莫谓少陵祗措大;斗鸡屠狗,从来此地有英雄。
善庆学校:尚德尚智健体;求直扬善至美。
热忱学校:有热心人可与共学;具诚意者得入斯堂。
这些对联,或说明办学理念,或说明读书趣味,或追悼先贤、或者说明人应该具有的品性。再和优美的书法结合,真是古朴典雅、意趣盎然。
寝室贴对联,与古代名人的卧室里贴对联有异曲同工之妙,林则徐居室有自己书写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勉励自己为政要敞开胸怀、广开言路,虚心听取各方的意见,不存私欲,刚直不屈,如千仞壁立的山崖;黄遵宪居室联: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则描绘了其居住环境,幽雅。
这些对联,一般也多为言志联、自勉联或者景物联,往往被主人当作座右铭、人生箴言,具有鞭策人们向上、学好的巨大作用。“据说我国著名女作家谢冰心家中厅堂里,悬挂着几副对联,其中一副说:‘海阔天高气象;风光月霁襟怀。’她说这些对联对他的一生的为人行事起了有益的作用。”[3](21页)
教室、寝室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要其成为学生留恋忘返的场所。但是现在,教室、寝室的传统美化方法是悬挂印制的名人画像和名人名言:这些画像颜色单一,名言的字体也较单一,而且那些名言名句语文老师、班主任已经讲了很多遍了,所以学生往往会产生审美疲劳。如果用对联来美化教室、寝室,则有耳目一新之感。首先,可在学生当中选出能写有手漂亮毛笔字的学生和画画的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用自己喜欢的字体写对联自己喜欢的颜色画画,画一些有特殊意义的图画加以修饰,如:奔马图、上山虎、梅兰竹菊等,也可以画一些意境空濛的山水画、漫画。然后把自己画的画镶嵌在对联的上下两端。
寝室贴对联,与古代名人的卧室里贴对联有异曲同工之妙,林则徐居室有自己书写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勉励自己为政要敞开胸怀、广开言路,虚心听取各方的意见,不存私欲,刚直不屈,如千仞壁立的山崖;黄遵宪居室联: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则描绘了其居住环境,幽雅。
对联作为一种建筑装饰和文学艺术品类,将其用来美化教室、寝室,其作用也是多方面的,既可阅古今,壮观瞻,激诗情,又可生妙趣,添兴趣味,长知识,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好形式,使人在不知不觉之中,开阔了艺术视野。学生可以在强烈的艺术和情感氛围中受到艺术感染,朝夕晤对,铭记心旌,受益匪浅。关于对联潜移默化的作用,陈从周先生在《书边人语》一文中也论述道:“少年时代的博闻强识,是增加、丰富知识最好的来源。我记得旧式人家,有门联,厅堂联、字屏以及匾额,都写的是名句、格言等,朝夕相对,自然成诵,有时还了解这些文人学者的成就及其身世。”[3] (31页)
二、赠送学生,以示关心,促进师生的友谊。
“对联,从清带代以来,应用极为广泛,几乎成为中国人民交往、交际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它仅仅局限于喜联、寿联、挽联、贺联,只是局限于学生送老师、送亲朋好友,国际友人、朋友之间。而作为老师,在和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很少有这样的举动。作为班主任,如果在适当的时候送给他们一副自己用毛笔书写的对联,这对于促进师生的友谊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1世纪教育的主题就是学会关心,要教育学生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关心我们的地球,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等等。要使学生学会关心,教师首先要关爱学生,这是联结心灵的纽带,在关爱中充分发挥师爱情感育人的威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4] (82页)
在学生生日的时候,可送一副:鸿鹄高飞更待吾辈;蛟龙畅游还看今朝。意在祝福他要象蛟龙和鸿鹄一样。
在学生失意的时候,可以送一副对联加以劝解:“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好做人。”意在说明只有遇事做到无我、忘我,才可以免除烦恼;只有经历磨难,才好做人。
在学生考试获得好成绩时,可送一副对联加以鼓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万丈楼台再起新高,意在鼓励其以这次为新的起点,下次再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学生参加竞赛的时,可以送一副对联:松传佳音;鹊送喜报。意在希望他取得好的成绩。
“在现代社会中,青年学生交往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于体现非个性的‘角色交往’的现状愈来愈感到厌倦,而更多地去寻找既充满友谊,又增加生活情感的‘个性交往’活动,来达到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平衡”[5]( 107页)教师给学生赠送对联的举动,势必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角色得到淡化。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效应。
三、以对联谈话,劝慰、警儆学生
通常情况下,班主任对犯错误的学生是进行说教、言语平淡,而对联中的几类对联,如言志联、自勉联等,他们是作者“以自己的心得、体会为至理,出之于善意而发出的信号或者是直接的指点。”[6](118页)因此,“对联也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佳形式。中国古代文化是凝合文学和哲学为一体的一门学问,它融入了中国古老的辩证理论,具有一定的说理性和教育性。对联也是如此,一篇好的对联往往使人顿开茅塞,令人从中领略人生的哲理和真谛。”[7]如:
某位学生经常早起,晚退。我在和他交流的时候用对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暴十日寒。意在告诉他学习只能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才能成功。
某生早读不仔细,我在和他谈话的时候用对联:读书心细丝抽茧,炼句工深石补天。意思在让他明白读书一定要仔细。
某生易与调皮的学生混在一起,我在和他谈话的时候用对联:与有肝胆人共事情;从无字句处读书。意在提醒他立志高尚,不同流俗,着眼高远。
某生上课不听讲,成绩不理想,我在和他交流的时候用对联:好人多自苦中来,莫图便易;凡事皆缘忙里错,且更从容。意在说明做人应该吃苦,做事忙易错。
现在学生之间流传着这样几句话: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多跳蚤,收拾书箱好过年。基于这种现象,我利用晚读的时间劝戒他们:何勤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花;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意在告诉他们春秋佳日,正是读书治学的大好时光,应该倍加珍惜,不可以虚掷,要通宵达旦抓紧学习。
四、以乡土对联资源进行主题班会活动
绍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流辈出,公卿俊彦,诗人墨客和越中先贤流下了无可胜数的有价值的楹联。“绍兴名胜楹联是绍兴地区历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越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轨迹和越中先贤的亮节和业绩。”[8](3页)因此,把这些蕴涵深厚文化底蕴的对联纳入主题班会活动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向学生推荐了学校图书馆的书目:《越中名胜楹联选》、《绍兴名人佳话》、《可爱的家乡---绍兴》、《浙江文化之邦》、《绍兴名胜》等。并要求学生做到:①所到一处胜迹,遇对联则工工整整地抄录,并注明出自何处胜迹。②如遇写景名胜联,则顺对联撰写者对此处风景的观察角度再度感受,以品味到对联之妙方好。③联中可能会涉及地方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可就近向知情者(包括景点负责人)讨教。④对联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故事,于胜迹中其他文字的阅读求得了解,并作好笔记。⑤收集有关人物的对联故事。让学生收集整理,然后分别以不同的主题进行分门别类,以便开展主题班会,根据对联讲故事或者根据对联猜桥名、人名(各主题举两例):
以孝为主题:
龙祬尻闻,克谐以考;凤庭垂流,允执厥中。(此联褒誉虞舜事亲至孝的事情)
钉板可雪冤,父活何妨死;木栅因增重,八龄奚啻千秋。(此联讲述了八岁诸娥为就父亲,主动几次卧于钉板上,后来终因伤重而死。)
事父未能,入庙倾诚皆末节;悦亲有道,见我不拜也无妨。(此联包含了孝女曹娥的故事)
以勤苦为主题:
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在外,平成河汉江淮。(此联包含了夏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故事。)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包含了越王勾践含辛茹苦复国的故事)
以爱国为主题:
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以修身养性为主题: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范文蓝斓故居联)
品节详名,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鲁迅故居联)
猜桥名:
一声渔笛忆中郎,几处村酤祭两阮。(阮社荫毓桥)
浦北中心为酒国,桥西出口是鹅池。(东浦新桥)
猜人名:
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徐渭)
悲哉,秋之为气;惨矣,瑾其可怀。(秋瑾)
通过这一系列的以乡土对联为载体的主题班会活动,引导我们的孩子去关心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去发现、领悟、认识其中深厚的地理文化和历史文化,去关心祖祖辈辈耕耘于这块土地上的普通人民、父老乡亲,和他们一起感受生命的快乐和痛苦,从中领悟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并将这一切融入自己的灵魂与血肉中,成为自我生命的底蕴与存在之根。这就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丰厚的精神底子”。
同时,通过对联这个窗口,使学生感受了家乡的历史、自然、风物,爱上了自己的家乡,正如杭州大学历史地理研究室的陈桥驿先生所说:“因为一切从乡土出发,以乡土为教材,人人看得见,触得着,所以感染力特别强。”[9] (2页)
总之,把对联用于班主任工作中,对于学生而言,不但可以辅佐学生学史,也培养了对文学、对诗歌的爱好及钻研的情趣,同时,高雅的情操、优良的班风也会渐渐形成,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这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于老师而言,也无须苦口婆心,学者有意,欣然接受,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何乐而不为!
[1]毛力群.对中国传统属对教学的认识 [J].课程.教材.教法,2004,(3).
[2]王晓明 周平.现代名人名联选注[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3]曾伯藩.对联作法[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4]胡向荣.师爱论[M]. 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5] 蒋超文 刘树谦. 教师的人际关系[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
[6]苍舒 中国对联艺术[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7]李岫春楹联大全[M].http://www.xmsk.net/read.asp?bookid=829&id=12859
[8]李月兔 李烨 越中名胜楹联选[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1990.
[9] 陈国治 钱茂竹.绍兴名人佳话[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1:22 , Processed in 0.06556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