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也说教育流派 (侍作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9 08:25: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也说教育流派 (侍作兵)

在长三角校长培训过程中,得遇方展画教授并聆听他的报告,对我而言,不啻饮美酒而五内俱畅,闻仙乐而心迷神醉。
对方展画教授所进行的浙派教育家发展共同体,本人早有耳闻且非常佩服。方教授以几位高中校长为主,针对当下高中教育中应试教育痕迹太重,且千人一面的办学模式可谓放之四海的情形,于是乎开始以浙派教育家发展共同体,来谋求教育的发展。
方展画教授在报告中告诉我们,他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有一些要求,第一是我们的校长要通过活动逐渐梳理出自己的办学理念,为什么办学?
坦率说,关于教育流派,我一直心向往之。
在我们的教育史上,我们的教育流派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几近于无。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历代大教育家,也并不从流派角度去谈教育。虽然,教育是最讲究师承与师门的。
现在,既然有了浙派教育,那么,自然,会涌现出更多的以地域为名的教育流派。譬如,刚刚兴起的苏派名师,便是对浙派名师的一种呼应。
当然,教育流派兴起,是一种好事。只是,在应试教育仍然甚嚣尘上的当下,谈教育流派是一件奢侈的事。虽然,教育流派的出现,会为我们廓清教育的途路,让我们冷静面对教育。
但现在关于教育流派的兴起,可能倒是一件值得怀疑的事。
在我看来,教育流派的兴起应该是一种自然的过程,一种因为不同文化背景,因为文化愿景的诉求而形成的不同品质的教育,决定了教育流派的出现。
此外,教育的使命在于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给我们的教育对象带去“道”的追求,同时又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对世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应该说,教育是帮助人们建立起一种普适的世界价值体系。
从这个角度看,教育流派的提法几近于荒诞。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对教育流派的期求,只不过是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的风格不同而形成的教育群体之间的差别。
就譬如说浙派吧,浙南与浙北应该有所不同吧,浙东与浙西同样应该有所不同吧?
然而,我敢断定,除了地方课程会有某种地方特色以外,其他课程可能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现在,在浙派之后,我们江苏也诞生了苏派名师。
但苏派的内涵,便非常模糊了。
譬如徐州,是汉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区域,淮安、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和盐城,则主要是江淮文化区域,而苏州、无锡等江南地区不必多讲人们也非常明白,是吴文化特征非常明显的区域。
将这几个文化特征迥异的区域捏合在一起,其意义究竟何在?
流派只溯其流,而不溯其源。现在苏派这个概念,始作甬者张俊平先生也谓,是一个大的范围意义上的概念,苏派之下还可细分。既然如此,苏派之论,则更近于荒诞。
现在,我们更重要的不是把兴趣放在门户之见上。苏派、浙派之分,并不能解决中国教育的实质性问题。中国教育的问题,根本原因,一在机制,二在人们的观念意识之没有得到根本性的逆转。
如果还有,则是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正像我在有关文章里所说到的,大多数学校,只将蹦蹦跳跳与吹拉弹唱当作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至于素质教育深层次的内涵建设与发展,则是二十年来,素质教育的倡导者们也疏于应对的。
当然,现在,最重要的,倒可能是钱学森之问。然而,钱学森之问的答案在哪里,很多人都心知肚明的。但是,一来,学术之自由、精神之独立,在当下几无可能实现。在大多数人近乎沦为“经济动物”的时候,又有几个人有那种“荒江野老”、“青灯黄卷”的淡泊之志呢?
教育流派的意义,在我看来,是为营造教育家成长创设外部条件,以期有更多的人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然而,问题在于,培养教育家,是否需要经由教育流派这一途径。
现在的教育流派,并不是自然形成的,它更像是一个教育工程,由有关人士在打造。
这似乎又带有点政绩工程的迹象了。
方展画教授讲得非常到位:“现在,在我们中小学教育当中包括我们的管理当中,我们所持的教育理念有许多是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正是这种理念把我们的教育引向歧途。”
这种将教育引向歧途的理念,能不能诞生教育大家呢?
所以,我更赞同方展画教授的观点,教育,最重要的是尊重教育规律,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研究教育、引领教育,这才是教育的根本途径。
最近,我还想就这个话题说一些题外话:
教育,是不能浮躁的,更要戒除急功近利的心态。乱花渐欲迷人眼,这是当下社会的生态。文学圈、文艺圈这么多年来,也热衷于流派的成立。特别文学圈,三十年来,从先锋文学而下,各种流派、主义、派别,层出不穷。我觉得这是一种对文学的理解,是一种对文学的地理性的尊重。杏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漠北,委实应该有着深刻的不同。这种不同也带来了文学的繁荣。至于像共和国初期的荷花淀派、山药蛋派等流派,其不同的肌理,也是让人一看便知的。
然而,教育呢?教育上是否真的需要教育流派呢?
更何况,以命名的方式和追认的方式形成的教育流派,是否真有生命力呢?
我们是不是只是在营造一个个概念?
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联想到我们江苏成尚荣先生对“苏派”进行的详细的阐述,我们发现,其实,不仅是苏派,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教育,似乎都应该有着这些教育品质。譬如,成尚荣先生所说的苏派”教学有鲜明而坚定的教育主张苏派”教学具有鲜明的教学风格等,可能,这就是一种普泛的追求。至于追寻“苏派”教学就要追寻“苏派”教学成长中的核心要素,这又回到了教育的原点,任何教育流派的形成,无论哪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梳理自己的教学主张、注意自身的教学风格,探讨教育成长中的核心要素,不断培育一种文化品格,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如此一来,苏派的意义究竟何在?
教育流派的意义,与新课改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也就是说,教育流派,不是我们必须刻意追求的。新课改,则作为一种国家行为,是我们必须完成也正在努力为之的事。
我的意思是,在当下教育教学并未能有根本逆转的可能的情况下,不要再有什么其他的非关教育本质的东西来附加在教育的机体上。
我们付不起一种教育成本,就是时间。
我们更付不起另一种教育成本,就是我们的教育智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7 05:56 , Processed in 0.11941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