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臧否之间:小语课堂亟待转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25 18:5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臧否之间:小语课堂亟待转型
■问道
本期对话嘉宾
刘恩樵:江苏省昆山国际学校国际部教科主任

平:山东省兖州市第一中学语文教研组长  

常作印:河南省安阳市曙光学校教务主任
李炳亭:中国教师报总编辑助理、编辑部主任
对话主持:梁恕俭

编者按:小学语文学习,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基础之一。然而,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不能不说令人堪忧。我们不仅要问:小学语文教学,究竟要给孩子们打下怎样的基础?在如火如荼的新课改面前,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不少小学语文教师仍然是“呷着嗓子读、飘着眼神演、扭着腰肢讲、翘着指头夸”,在“生主体”的名义下,骨子里仍然是“师中心”。孩子在课堂上没有真正成为主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而也是一个亟待解剖与诊断,并开出药方以医治的问题。

臧否之间:小语课堂亟待转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在哪里?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在于教师对学生抱抑不放,强牵不开,而问题根源在于对年龄虽小的小学生缺乏必要的信任、尊重与解放,对承载语文教学的课堂缺乏深刻的理解与把握。

梁恕俭:请谈谈目前小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李炳亭:我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流行的“表演风”很有看法。如果说几年前小语课堂教学是“说教”,现在已经折腾成了“表演”了。上个月,在一次小学优质课汇报活动中,我去评课,参与授课的3位教师都是“名师”,其中一位还是我的好友。6年前,我听过她的课,这次在北京听的依然是6年前她曾经上过的那节课。6年过去了,环境变了,学生变了,形势变了,一切都变了,可她的课堂环节、教学形式、课堂对话甚至是她的每一句话竟然一成不变!搞笑的是,在自评环节,她竟然毫不理性地大肆嘲讽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我评她的课时,毫不客气地指出,她的这节课展示给大家的甚至连教学模式都不是,而是“模式教学”,她的课堂最大的特点是僵化、教条,其次是低估了学生的智商,再次是剥夺了学生学习的权利,侵占了学生的思维时空。
李平:舞台式课堂,教师表演欲炽烈,声情并茂,声泪俱下,声嘶力竭,学生或随声附和或懵懵懂懂,似梦非梦。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堂而皇之地在爱与奉献的旗帜下霸占着课堂,学生主体实质已经缺失。深究其根源,一部分或许是因为淡忘了语文学科的体验性之本质,更多的恐怕还是灌输与管制的思想作祟;也有部分老师以学生年幼为借口抱着孩子成长,他们贪图“圈养”,以求安全省事,认为“放养”危险又麻烦,于是,宁可嚼碎了喂养,也想不到放手去培养孩子的觅食能力。
刘恩樵:许多人认为“小语”姓“小”姓“语”这话固然不错,但也误导了一些人。因为要“小”,教师对学生的学力便就有了过多的不信任与小觑,就有了更多的理由对学生不放手,就有了堂而皇之、理所当然的“教中心”与“师中心”;因为要“语”,教师研究与思考的重点就放在了“语文”上,放在了字词句篇甚至思想情感这样的“教什么”的取舍与整合上,至于“怎么教”,往往也只紧盯着“教什么”而就事论事,根本没有站在“教与学关系”的高度,站在“课堂规律”的高度来思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问题,因而出现了明显的顾此失彼的现象:顾学生之“小”,失学生之“能”,顾学科之“语文”,失教学之“课堂”。所以,在我看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在于教师对学生抱抑不放,强牵不开,而问题根源在于对年龄虽小的小学生缺乏必要的信任、尊重与解放,对承载语文教学的课堂缺乏深刻的理解与把握。
常作印:目前小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工具轻主体,重俗文轻经典,重训练轻感悟,重知识轻体验,重接受轻探究,重基础轻选择。小语教学不仅找不准自己的位置,还喜欢用道德说教来规范小学生的思维,用抵制学生的个性语言来换取毫无灵性的言语操作能力,学生无法说出自己的真实体验,无法抒发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无法说出有独立精神体验的个性话语。

小学生能自主学习吗?

小学语文教学,完全可以走一条让学生去“发现”与“探究”的教学之路。在这条路上,学生学得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才是具有较多附加值的知识。

梁恕俭: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说:“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从小语教学的角度,小学生能自主学习吗?
刘恩樵:当下,小语教学大多还停滞在“教教材”的层面。“教教材”的课堂难免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最终必然以“讲”为中心。这种讲出来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我曾经这样给教师分类:自己都不知道,课堂上告诉学生的是错的,此不能为师;把自己知道的告诉给学生,此为庸师;把自己是怎样知道告诉学生,此为常师;把自己是怎样知道的不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去理解,此为良师;引导学生去理解,学生能够超出自己的理解,此乃高师;引导学生去理解,学生能够超出自己的理解,而这种引导以及学生表现出来的结果能指向学生未来的发展,此乃大师。因此,能鼓励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与“探究”的教师才是“高师”“大师”。也许有人会说,小学生能有“发现”与“探究”的能力吗?或者说,小学语文有需要学生去“发现”与“探究”的知识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这就是理念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学,完全可以走一条让学生去“发现”与“探究”的教学之路。在这条路上,学生学得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才是具有较多附加值的知识。
李平:道可道,非常道。作为东西方高层次的哲学思考,美国的罗杰斯与中国的老子在此相通。两位大师告诉我们:知识不是不能被传授(讲述),但是教师的“二传”,无论多么周到、细致,与被表达的内容相比,要么有误差,要么失去了活力与灵性。人的学习和人的生活一样,都是主体性行为,一个深爱孩子的母亲,能代替孩子生病吗?同样,教师再爱学生,也无法代替学生学习。新型教师应该把更多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唤醒学习主体、点燃学生激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上来。
常作印: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幕:一对美国夫妇抱着一个两三个月大的婴儿,把他赤身裸体地扔进水中。看那个孩子从水底挣扎着将头露出水面的过程,真叫人惊心动魄。说来也怪,孩子还真没被呛着、淹着,几次反复翻动之后,他浮出水面了。如是再三,浮出水面的时间越来越快,“本事”也好像越来越大了。而在游泳池深水那端跳水,嬉戏的两个五六岁的孩子,正是这对夫妻的老大和老二,据说他们就像老三那样学会游泳的。
这个故事也许有些夸张,但是事糙理不糙。学习游泳,说教是没有用的,惟有去真实的体验,在体验中总结经验,品尝成功。小学语文教学也一样,不管是听说,还是读写,都需要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体验,并经过大脑加工整理和储存,缺少这个内化的过程,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自主学习下的小语课堂,教师如何发挥作用?

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点燃。教师必须完成自身的转型,即作为班级第51名学生,与学生同学,这样才有可能“发展学生,成就自己”,而不是牺牲学生,发展自己。
梁恕俭:“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语文需要学生自己咀嚼、消化、吸收和运用,那么教师的作用是什么?
刘恩樵: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是一对动态的矛盾体。就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这个矛盾体大大地滑向了“教”一端,这是极不正常的,更是极不科学的。教与学在动态的平衡中,学是占主体地位的,教是占主导地位的,学应该是外显的,而教应该是内隐的。学习本身是一件私人化的事情,语文学习更是如此,它需要学生自身的咀嚼、消化、吸收与运用。现在的小语课堂教学,泛滥着教师的作用,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学生自我咀嚼、消化、吸收与运用的功能。
李平:教师的智慧表现在课前、课中、课后。课前,教师作为整个学习活动的“设计大师”,要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天性,编制导学案。课中,教师要让学生循着教师的设计重走知识的发现之路,在发现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去探究,去感悟,去质疑,去冲突,通过这样的过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知识构建过程。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感悟成长,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享受超越的快乐。
常作印:有位教育家曾说:“什么样的教师在21世纪面临下岗?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找不到下岗的感觉,自我表现欲望太强,这样的教师就该下岗了;如果课堂上学生全动起来,教师似乎没事干,这样的教师不会下岗”。优秀的语文课堂并不是因为教师讲课生动而是因为教师引导得法、学生表现出色。当然,我们不是说要教师下岗,而是说,教师不要与学生抢学习这个“岗”!
李炳亭:教师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学、素养、幽默以及情调,但是,教师是点燃学生的人,教师更应知道,点燃之后熊熊燃烧的只能是学生自己而不是教师本身。我们不仅要学生学会知识,更关键的是要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能力,从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并支撑生命的成长。
教师必须理解“学习”这个基本概念的几个表述:一、学习是私人化事件;二、学习是从自身基础出发的“自我知识建构”的过程;三、学习是一种情感体验。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思想,在新课改背景下,我总结为16个字——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16个字还可以浓缩为四个字:信仰学生。信仰什么?就是“以生为本,尊重生命”。
教师不完全是传授知识的那个人,更不是学生生命的决定者,而是点燃、激励、唤醒学生成长的人。换句话说,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点燃”。教师必须完成自身的转型,即作为班级第51名学生,与学生同学,这样才有可能“发展学生,成就自己”,而不是牺牲学生,发展自己。无论是小语,还是中语、高语,都应该“循道而教”,这个道就是“学生和学习”,教育一旦离开了“人”,便是胡扯!围绕“人”而教,就是发现儿童,发展儿童,就是从儿童出发,去满足好奇心、展示欲;就是放手让学生去经验——在经历中体验。

名师之“名”该“名”在何处?

名师之名,名在“明”处。“明”在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是一场从“学情”出发,以学生为“主角”的双边活动,它展示的不是教师的教学技艺,而是学生的全部学习过程。

梁恕俭:如何评价一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与劣?名师之“名”该“名”在何处?
刘恩樵:自主、习惯与思想应该是优课之本。“本”之一,自主。教给学生10个知识,不及学生自己发现3个知识。“本”之二,习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是要播种习惯。“本”之三,思想。这个思想源于自主学习的碰撞,借助教材知识的生成,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我主张教师首先做“明师”,当然,做个明白的名师自然是最佳的境界。“明师”之“明”,是明白、开明、明智。明白于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变“由教而学”为“以学定教”;开明于让学生站在课堂的舞台上,变“惟师”为“惟生”;明智于教师只在学生学习的紧要处给予一些助力,变“抱他走”为“看他走”。
李平:从育人的角度说,对生命的关注、关怀是课堂的根本。好的课堂,活而不乱,活中有序,活中高效。好的课堂,没有压制、扭曲、摧残,萌发的是尊重、信任、包容、关怀。好的课堂,其内容设计必然是生活化的,知识将充满灵性,有声、有色、有味,学生身临其中,触手可得。好的课堂,是生态的课堂,这里只有特点,没有强弱,只有共赢,没有优劣。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价值的、不可替代的,每个人都应该有条件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李炳亭:真正的名师首先必须是“明师”,明在哪里?如果用一句话说,我这样概述: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是一场从“学情”出发,以学生为“主角”的双边活动,它展示的不是教师的教学技艺,而是学生的全部学习过程。学习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一旦离开了学生的学,课堂就丢了魂儿,教学就蜕变成了教师的说教或者表演! 说教不是教学,表演更不是教学。
常作印:评价一节小语课的优劣,以下“四本”可作参照。一是“以生为本”,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地方,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都在超越自我,同时合作交流和互相帮助。二是“以文为本”,真正的语文课应该立足文本,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具有温度、宽度和深度。三是“以实为本”,好的语文课,应该扎实、丰实、充实,学生实实在在的学会了学习,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四是“以真为本”,教学是遗憾的艺术,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好的语文课应该不造假,不粉饰,不演戏,好的语文课应该有预设有生成,师生在情感的共鸣中教学相长,乐此不疲。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5 18:53:53 | 只看该作者
■现场
【课案一】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节选)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熊海滨


(说明:本实录节选自特级教师熊海滨老师全国第六届小学阅读教学优质课
比赛一等奖的课案实录。)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跟你们年龄相仿的新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他?
  生:想。
      出示闰土图像;师朗诵(“深情地:深蓝的天空中……逃走了”);生鼓掌。
  师:谢谢,初次和这位朋友见面,你对他有什么样的印象?
  生:我觉得他非常勇敢。
  师:还有吗?好,那位男同学。
  生:我觉得他非常的机智。
  师:这位机智勇敢的少年便是闰土(板书课题),一起来和他打打招呼吧!
     
生读课题
  师:想不想全面了解这个少年?
  生:想。
   师:好的,昨天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你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开始吧。
  
生浏览课文师巡视
师:好的,浏览完了可以举手。好,基本上都看完了,谁来说说看,课文先写了什么。
  生:我觉得课文先写了我记忆中看瓜刺猹的闰土。
  师:也就是说是回忆是吗?(板书:回忆)
  生:是。
  师:继续,接着又写了什么?
  生:接着写了作者和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
  师:也就是说第一次见面是吗?那就是初次相识(板书:初次相识)我们再找一个同学说吧。
  生:然后写了我和闰土看瓜刺猹、雪地捕鸟、看跳鱼儿,捡贝壳四件事。
  师:就是像刚才那位同学说的我和闰土相处的过程。(板书:相处)好,请坐。
  师:最后又写了什么呢?全班一起说吧,我和闰土怎么了?
  生:分别。
  师:也就是离别(板书:离别)。
  师:课文正是按这四个部分来写的。你觉得你印象最深刻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部分?好,你说。
  生:我最感兴趣的是看瓜刺猹那部分。
  师:为什么?
  生:这里体现出了闰土的勇敢。
  师:哦,女孩子也喜欢男孩子这种游戏啊。还有别的吗?好,你说说。
  生:我还喜欢雪地捕鸟。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觉得很有趣。
  师:嗯,其他同学呢,你们的感受和他一样吗?
  生:我是很喜欢看跳鱼儿那件事,以前我知道鱼在水里游来游去,但我从来不知道鱼还会跳,所以我觉得这件事很希奇,我非常感兴趣。
  师:因为奇怪,所以喜欢。还有没有?
  生:我喜欢他拾贝这件事情,因为从他拾贝可以看出他见多识广和他生活丰富。
  师:哦,那你要是和他们一起捡贝壳你会干嘛呢?
  生:我会捡一些好看的贝壳。
  师:好的,这么几件事同学们都觉得非常有意思非常好玩,那你们再想一想这四个部分当中哪个部分是写得最详细的呢?一起说吧。
  生:相处。
  师:是什么?相处这个部分对不对?很多同学异口同声地说出来了,那我们就先来学学相处这部分。朋友在一块总有说不完的话,就请你们把闰土和“我”的对话给找出来,注意读一读,读准字音,读准句子,看看你能从闰土和“我”的对话当中读出哪些有意思的部分。开始吧,可以放声读。
  生读师指导
  师:好的,基本上都读好了,看看你读出什么有意思的事。谁先来说。
  生:我先读出了雪地捕鸟这件事。
  师:你来读读。
  生读捕鸟那段
  师:觉得怎么样?我还是要鼓励一下,五个生字都读准确,但每读完一句话都有一个尾音扬上去了,没关系,一会学完你就会了。谁还读出了有意思的事?
  生:我读出海边拾贝。(读拾贝那段)
  师:谁还读出了什么?那位男同学。
  生:我看到了看瓜刺猹。(读这段)
  师:恩,他找得非常准确,这段话不容易找出来,我还要表扬这个同学,有个字不容易读出来,“奔”有时读bēn,有时读bèn,到底读什么,以前我们学过一个词叫“嫦娥奔(bèn)月”,念什么?
  生:嫦娥奔(bèn)月
  师:对了,朝一个方面跑过去,就念bèn。你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下。
     
生读
  师:好,这是看瓜刺渣。还有吗?
  生:我读出的是跳鱼儿。(读这段)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读课文,把这些有意思的事都找得非常准确,这些有意思的事,你们经历过吗?听过吗?像这样的没经历过的事叫什么事?
  生:希奇事。
  师:异口同声,你们都预习得非常好,都知道用课文里的词。
(板书:希奇事)
  师:这些希奇事如果要你和闰土干,你最想干哪件事?
  生:刺猹那件事。
  师:为什么呀?
  生:我觉得那件事非常有趣,我想体验一下难办不难办。
  师:哦,想有切身的体验,没事,呆会就能让你体验一下。还有吗?
  生:我想看跳鱼儿。
  师:为什么?
  师:因为我觉得平时见到的鱼是没有脚的,我从课文中觉得看跳鱼儿非常有意思非常希奇,我很想看看。
  师:没事,呆会儿就让你看。还有什么?
  生:我想拾贝壳,因为海边的贝壳非常多,我想捡几个做纪念。
  师:哟,没想到男孩子也爱美呢。还有吗?
  生:我喜欢捕鸟这件事情,因为捕鸟有经验还要有技巧,我想学一下。
  师:哦,想向他学一学是吗?好,呆会我们就会成功的。好,你们都说了你们最想和闰土干哪件事。你们知道我最想和闰土干哪件事吗?你说。
  生:我觉得你是想看瓜刺猹。
  师:这么肯定啊,为什么》
  生:因为你是男孩子,男孩子都喜欢干惊险刺激的事。
     
众笑
  师:哎哟,我可称不上是男孩子了,叫我男子汉好不好?咱们两个男子汉可以说是心犀相通啊,我们握握手吧,猜得非常正确。
  你瞧,我把看瓜刺渣的对话都已经打在大屏幕上,你们可以在书上画一画,边读边想,也可以写上一些批注,开始吧。
  生划与写;师指导
师:没想到咱们六六班的孩子这么厉害,养成了非常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画边思考,非常好。
  师:行,我看都差不多了,我们来交流交流,你们觉得看瓜对话当中哪里最有意思?
  生:我是从这里感受到的,“走路的人,口渴了,我们这里……”我想,我到了那里就可以大饱一顿了。
  师(笑):哈,随便吃瓜很少见,非常希奇是吗?你能读读这句话吗?把希奇的感觉读出来。
  师:这样吧,我是少爷,你来。
      生读
  师:这样吧,恩,我是少爷,你就是闰土,回答我的问题。
  师:管贼吗?
  生:不是,要管的是……
  师:行,请坐。还有哪里?你说。
  生:我觉得看瓜刺猹这里最有意思,“你听,月亮地里……”
  师:猹是什么东西我还真的不知道,鲁迅先生说是他生造出来的,那,听你讲还真意思。还有没有?
  生:我从闰土具体捕猹的时候觉得非常有意思。
  师:怎么个有意思?
  生:因为我读了后面这部分,猹好像在和闰土玩捉迷藏似的。
  师: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
  生:有。
  师:这样吧,我们就一块来感受体味一下捉迷藏的感觉。
  师:同学们我们和闰土一起来到了西瓜地里,你们看哪,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在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好似一幅画一样,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
  师:多美的月夜啊,你们再看,又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见有一个英勇机敏的少年,正拿着一柄钢叉正劲力向猹刺去。
  师:还看见了什么呢?
  生:我看见沙堤上铺满了碧绿的西瓜。
  师:这么美的月夜,一望无际的西瓜地里,一个少年正在刺猹,猹来了,他怎么办?
  生:他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猹刺去。
  师:哦,你时时还不忘闰土的外貌呢。啊,尽力刺下去以后,猹呢?
  生:猹很伶俐,反从胯下逃走。
  师:是呀,刚才同学们看到了这些有意思的情景是多么的有意思啊。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一起来体会一下有意思的有意思。

师生接读这一段
师:停一停,如果声音这么大,猹全部都给吓跑了呀,猹是特别警觉的动物,你们要注意。
师用低低地声音读“月亮底下……”
(小声地读):月亮底下……它不咬人吗。
师:担心哪,孩子。
生(急一些读):“它不咬人吗?”
师:非常担心哪。
生(更急一些读):“它不咬人吗?”
   

生接着往下读。
师:快刺啊,快刺!
生:接着读
师:它向你怎么来?
生:奔(
bèn)来。
师:对呀,这“奔”说明什么,这畜生很伶俐,我们再来读一下
   

生读。
…………
(以下省略)




【课案二】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



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实验学校  张志玲

一、明确目标
由小班主任带领同学解读学习目标。
生:上节课,我们从对“我”和闰土的描写中,体会到他是个可爱的孩子,那么闰土和“我”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下面根据导学案的指导大家来进行合作交流。
二、小组合作探究及预展
师:各小组重点研究闰土对作者讲述的4件事。各组可以选择一件事来合作学习,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来进行学习。
三、小组在班级展示提升
师:通过大家激烈的讨论,积极的参与,相信大家都已经准备充分,看飞扬小组正跃跃欲试,有请飞扬小组展示。
生:我们组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通过实验来了解怎样捕鸟,请大家迅速聚集,来观看我们组的实验成果。
生:首先,必须在下雪天,在雪地里扫除一块空地,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远远地将缚在棒子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就罩在竹匾下了。
师:拉绳子的同学离多远呢?
生:大约10之外吧,太近了,鸟就不敢来了。
生:我再来给大家读一读吧,请大家看着书,(读)我从“扫”“支、”“撒”等这些动词,可以体会出闰土是个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孩子。
师:那么闰土捕鸟时是什么神情呢?
生:很自豪呀!
师:如果你是闰土,你能自豪的读给我们听吗?
生:我们沙地上……
生:文章不厌百回读,我也要读一读。
生:飞扬小组的精彩展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现在我们也盼着下雪呢。闰土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我们超越小组给大家讲一讲闰土去海边捡贝壳的趣事。
生:我们组通过查阅资料,(出示图片)了解到贝壳的颜色是五彩缤纷的,贝壳的形状是千奇百怪的。有“观音手”、“鬼见怕”,贝壳还可以做小饰品呢。
师:这一组同学通过电脑查找资料,合作学习,让我们知道了海边生活的多姿多彩,把掌声送给他们吧!
生:闰土的生活可真是丰富多彩呀,白天可以去海边捡贝壳,晚上还可以“看瓜刺猹”呢,下面有我们  组为大家展示“看瓜刺猹”。(有的同学拿扫帚当叉,有的同学当猹,有的同学是闰土,有的同学是作者。同学们表演的很精彩,特别是扮演“猹”的那位同学充分的表现出了猹的伶俐,让同学们刮目相看。)
生:这件事真惊险,所以作者印象最深刻。
生:他们组表演的真形象,忍不住我想来给大家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这一段话。月亮地下……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副月下刺猹的情景。谁还愿意读出你的感受,请你来读。
生:月亮地下…….
师:闰土,为什么你要“捏”胡叉呢,而不是“拿”呢?
生:因为“捏”的动作很轻,很小,动作大了,猹就跑了。
师:多么机智勇敢的孩子呀,你理解得多么透彻呀!
生:我们组对“跳鱼儿”非常感兴趣,在沙滩退潮时,有些地方会留下小动物,但我从来没见过跳鱼儿,请大家来想象一下吧!
生:我的眼前浮现出了小跳鱼儿在沙滩上跳来跳去,真好玩!
生:我仿佛看见小蟹和小跳鱼儿在玩游戏呢。
生:小跳鱼儿还有两条腿呢,真有意思!
师:闰土这么丰富多彩的生活,令“我”望尘莫及呀,“我”只能看见院子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我是多么羡慕闰土呀。
好朋友相聚,终有离别日,课文最后说他们从此没有在见面。其实,三十年后,他们俩有见面了,不过,三十年后的闰土改变很大,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了呢?有兴趣的同学,请找到鲁迅的小说《故乡》来读一读把,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师:最后,请大家整理导学案,把达标检测题完成。
四、达标检测
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老师或同学的外貌,不写人名,只写特征。让同学
们来猜一猜写的是谁。
  
(导学案略)






【课案析评】



教中心,还是学中心:这是一个分水岭


江苏昆山国际学校
刘恩樵


余文森教授在一次接受《教师月刊》杂志社的采访时说:“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是课改的重要内容,更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核心。不能建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体系,就是有再多现代化的硬件与软件设施,也不能称之为现代教育。”(《教师月刊》2011年第10期《提供各种条件为学生的学服务》)的确如此,以教为中心还是以学为中心,这是判别高效课堂的分水岭,更是重要标准之一。高效课堂一定是以学为中心的课堂。
我们先来看熊海滨老师的课堂。节选的部分大约占这节课的一半时间。这是
特级教师在全国第六届小学阅读教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的课案,然而,可惜的是,这却是一堂典型的以教为中心的课。这不能不让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课堂现状表示担忧。
我们不妨梳理一下节选部分的主要教学流程:课堂导入---课文写了哪些事---你认为什么事最有趣---哪部分写得最详细----这些事如果要你和闰土干,你最想干哪件事----你们知道我最想和闰土干哪件事-----学习看瓜刺楂这件事。从这样的教学流程上来看,教师的预设的框框与路径非常清晰,教师成为课堂的控制者,教师的教成为了学生学的指挥棒,而学生的学全方位地“配合”甚至“迎合”教师的教,学生成为沿着教师教学指挥棒亦步亦趋的“仆从”。再从教学流程的具体的小环节来看,整个教学的过程,完全是教师问学生答。比如:
师:课文正是按这四个部分来写的。你觉得你印象最深刻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部分?好,你说。
  生:我最感兴趣的是看瓜刺猹那部分。
  师:为什么?
  生:这里体现出了闰土的勇敢。
  师:哦,女孩子也喜欢男孩子这种游戏啊。还有别的吗?好,你说说。
  生:我还喜欢雪地捕鸟。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觉得很有趣。
  师:嗯,其他同学呢,你们的感受和他一样吗?
  生:我是很喜欢看跳鱼儿那件事,以前我知道鱼在水里游来游去,但我从来不知道鱼还会跳,所以我觉得这件事很希奇,我非常感兴趣。
  师:因为奇怪,所以喜欢。还有没有?
  生:我喜欢他拾贝这件事情,因为从他拾贝可以看出他见多识广和他生活丰富。
  师:哦,那你要是和他们一起捡贝壳你会干嘛呢?
  生:我会捡一些好看的贝壳。

如此频繁而简单的师问生答,控制着学生的时间,控制着学生的思维,控制着学生的思想,因而,不仅让课堂的节奏显得平淡松散,也让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实践的可能,更是钝化了学生的思维激情,甚至让学生渐渐对语文(或者说课文)学习失去了兴趣。打个比方,对于一个已经会走会跑的孩子,来到了一片碧绿的草地,孩子下车后急于想在草地上奔跑嬉戏,可是,家长一直抓紧他的手,就是不放,于是孩子挣脱不了家长的抓缚,只能就范,索然无趣地跟在家长的屁股后面。在这一课上,教与学的关系就像这里家长与孩子的状态一样。《少年闰土》是一篇故事性、趣味性、思辨性都较强的课文,而这样的课,既消解了文章的趣味性,又削弱了语文的实践性,更减低了课堂学生思维的张力。
余文森教授曾讲过:课堂上最忙碌、最出彩的人一定是学生。而本节课却不是如此,从课堂实录看,我们似乎没有见到学生有什么精彩的表现,但是,据现场听课的老师反映(网上查阅),“熊老师的素质很好, 老师对课文朗读很到位, 上课很有激情”,“看着你台上的身影,仿佛一位大师在上课”,“ 亲临会场,真切地感受到熊老师的魅力,良好的个人素养,对语文精神的高度把握,还有对教材的别致解读”,等等。教师具有非常好的语文、文学以及教学的基本功,这些都是必须的,但是,在课堂上,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唤醒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出彩。这就像,再好的导演不能自己上台演出,再好的教练不能自己上场打球。因此,客观的评价这节课,我们觉得,教师的基本功与教学技艺不可谓不精湛,但是,教师基本上是控制着学生,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附属,在配合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这也是目前不少小语课堂的顽疾之一。
我们再来看张志玲老师的课堂。说实在的,这节课并不精致,也不中看,但是它朴实,更中用。之所以如此,就在于它凸显了“学中心”的理念且化为实践。首先,我们还从教学流程上来分析:学生解读学习目标---小组合作探究及预展---班级展示提升---达标检测。这个流程每一环节的主语都是学生,自学、展示、反馈是隐含在流程中的核心词汇。而作为教师,其最大的主导作用就是预设了这样具有很大思维与表达空间的教学流程与环节,让学生有了用武之地。我们说,建立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师的角色必然是要发生变化的,要从控制着变成促进者,而作为促进者的最核心的使命就是解放。解放学生,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才是课堂上教与学关系的核心。再从这节课堂教学的细节来看,一方面,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比如:
我再来给大家读一读吧,请大家看着书,(读)我从“扫”“支、”“撒”等这些动词,可以体会出闰土是个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孩子。
我们组通过查阅资料,(出示图片)了解到贝壳的颜色是五彩缤纷的,贝壳的形状是千奇百怪的。有“观音手”、“鬼见怕”,贝壳还可以做小饰品呢。
他们组表演的真形象,忍不住我想来给大家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这一段话。月亮地下……
我们组对“跳鱼儿”非常感兴趣,在沙滩退潮时,有些地方会留下小动物,但我从来没见过跳鱼儿,请大家来想象一下吧!
这组学生的表达,主语都是“我”或“我们”,从中,既可以感受到学生的自信与合作,也可以看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主要的是在这样的自主学习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会”,更能实现“会学”的愿望。如果我们置身在这样的课堂,一定能够感受到学生自主、活泼、灵动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与展示的过程中,相信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利用互相之间智慧,因而,绝大部分的学习的事情让学生自己做,但是也不完全是无所事事,而是适时点拨追问、肯定激励。这才是教师在课堂上真正应该做的事情。再说,这节课,学生面对这样趣味性很强的文章,学生也学得有趣有序。面对一片碧绿的大草坪,学生尽情的奔跑嬉游,感受着绿草的清香与平畴的广阔。这样的课,学生怎么能不喜欢呢?
比较《少年闰土》的两个课案,一个是“教中心”,一个是“学中心”,两者的优劣我们是一目了然。因此,当我们在建课与评课时,一定要把着眼点与着力点放在学生身上,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也是以学生的学为归宿点。这样的课堂才有可能是高效的。
其实,课改已经十年,我们不少教师缺的不是理念,缺的是观念,就是说,以学生为本,以学为中心,很多教师嘴上都会说,文中都会写,但是,还是没有让这样的理念成为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观念,因而,也就不会有实实在在的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措施与方法,最终还是让自己的教学行为滑向了“教中心”的一端。
力避“教中心”,实践“学中心”,这是小语课堂教学的改革必然选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22:35 , Processed in 0.09620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