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在台湾学教语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31 20:03: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在台湾学教语文 
丁卫军


江苏省领军人才特级教师高级研修班于9月17日—22日赴台湾研修。日月潭的山水,阿里山的古木让人流连,台湾师大、天主教辅仁大学交流,科学工业园区实验高级中学、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级中学的课堂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台湾风情文人墨客的记述多矣,我想记录的是在台湾课堂里的观感。

9月20日上午,我们走进了科学工业园区实验高级中学,这座学校始建于1983年8月,设校之目的是为了解决大科学园区事业单位、投资厂商、政府机构、学术研究机构及归国学人子女就学,有幼稚园、国小、初中、高中四个级部加双语部。学校以重视人本精神、实践多元发展、发展学校本位课程、提倡服务学习、培养学生国际观、建立四权共荣、五部共和的优质学校为办学理念,秉持“诚恳、踏实、创新、超越”的校训,塑造“教学多元活泼、校风自由民主”的学校,以培养兼具中西文化特质,高前瞻性与国际观之未来世界公民。
在这所学校我们听的是初一(5)班施燕萍老师执教的《夏夜》一课。《夏夜》是“台湾儿童文学先驱”、著名诗人杨唤的儿童诗。施老师很年轻,工作时间也许并不长。我们进入课堂的时候上课铃已经敲响了。教学正在进行,孩子们用掌声,用满脸灿烂的笑容迎接我们。短暂的停顿后,师生快速地进入了他们的角色。课堂有些乱,孩子们或坐,或站,或在黑板前的台阶上,或就地而坐,或在自己的位置上。显然,他们在进行一个彩排。诗中的蝴蝶、蜜蜂之类,甚至于路灯、清风、星星等等都由孩子扮演。负责诵读的同学读诗,表演的同学随着内容嬉笑着,甚至嬉闹着演绎自己的角色,每个孩子都是那样的快活而自信。年轻的施老师一次次指正表演同学的神情、动作,一次次点拨诵读者的语气、语调,没有丝毫的责备之意。施老师和孩子们说,读诗有不同的方式,可以诵、可以唱、可以演,这些都需要了解、体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绪。个别指导,集中解说;分组练,读、演合练。诵得那么专注,唱得那么投入,演得那样到位,独诵,合诵、叠诵那样有致,儿歌演唱的穿插是那样的巧妙。渐渐的,孩子们不再嬉笑,不再嬉闹;渐渐的,孩子们沉入诗里去了;渐渐的,本来有些杂乱的课堂荡漾起浓浓的诗意。
看两个片段。片段一:
师:作者杨唤这首诗写给谁看的啊?
生:孩子(七嘴八舌)
师:你们怎么看出来的?
1:有童话的感觉。
2:比较拟人的感觉。
师:哦,用拟人化的语气和读者交流……写给儿童的诗可以让儿童想象出画面来……
(师请欣泽同学读,师再读,故意显得有些拖沓)
师:欣泽和老师哪一个读得好?
生:当然是欣泽啦(孩子们笑着回答)
师:欣泽同学你真的好棒,大家都表扬你读得好呢。
欣泽:老师是故意的啊!(欣泽同学满脸喜悦的)
师:有时声音是有抛物线的,要能抛出去;声音要有跳跃感……要把声音丢出去,让对面的同学接住……
片段二:
师:为什么作者让小溪、风儿……这些东西醒着呢?
1:怕太冷清,太无聊。
2:有动衬静的感觉。太死寂的话,就太无聊啊!
3:有生命感,有生生不息的感觉。
师:《枫桥夜泊》中写到“钟声”……记得吗?(学生应和)用声音彰显周周之静,用声音彰显夏夜的宁静。
我对眼前这位年轻教师的课堂处理是从心底里漾起一种敬佩的。我们常常在讲生本意识,学生主体,可是我们的眼中真的有孩子吗?施老师来自心底的亲和与耐心,才会有孩子们那样的自信与快活。这里的师生对话是真实的。孩子的答问也是属于这个年龄的,但又不乏智慧与灵气。教师的设问、点拨基于了学生的特质,没有刻意的拔高,用生活的,用已有的阅读经验来提升、来强化孩子的认识,点燃孩子对语文对诗歌学习的兴趣。一位哲人说,走出课堂后,剩下的东西才是教育。我相信,这堂课,留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杨唤的这首儿童诗,更重要的是怎样用声音来传递诗的情感作者的情绪,怎样去读诗欣赏诗。关注全体,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施老师在课堂上有这样的话,听起来是那样的平常——“后面的孩子,你能听到吗?来往这边坐坐”、“君佑(音)同学,你能理解老师的意思吗”、“还有哪位同学有问题吗”(这是这个学校课堂中的规定动作)——也许正是这些细节,让教育的光辉,让爱的温暖洒向了每一位同学,让每一位同学都知道在老师的心目中他(她)也是那样的重要。在关注中,孩子会感受到幸福,感受到老师的爱!

9月21日上午,我们参访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级中学。走进了张辉诚老师的课堂,高二的课堂。这位老师也显得很年轻,他在修完博士后,又进入奉天书院,师从国学大师爱新觉罗·毓鋆先生,读他在《中山女高学报》上的论文和课前所发的资料可以想见他的国学功底。他这堂课的内容,应该属于他们国文组的选修课程,事实上不在台湾所颁“国文大纲”之列,这批高二的学生已经修完了“孔子”,这一学期修“孟子”,是“孟子”的起始课。张老师从家父和恩师毓先生对他的影响开始了他的教学。张老师讲父亲的故事,放关于毓先生的影片,把孩子们带入到面对国学应有的庄重之氛围。然后张老师就一讲到底了。讲孔子的仁过渡到孟子思想的核心,旁征博引,层层推进,丝丝入扣,圆润融通。这些内容对于高二的孩子来说该是比较难的,也许因为有了孔子的基础,在张老师引导下,或微笑,或颔首,或默叹。
怎一个“讲”了得?新课改后“讲”是受到严格控制的,甚至是抵制的。有的学校有的领导甚至规定教师只能讲10分钟、5分钟,多了就是废课弱课。讲了,似乎就是倒退,似乎就是不符合新课改精神的。这显然是“过”了。为什么不可以讲呢?语文本就是口耳相授的学科。叶圣陶老先生有精辟的论述。但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度,的确是有考究的。张老师一讲到底,是由他这堂课的内容所决定的。张老师一讲到底,是由这是一堂起始课所决定的。张老师一讲到底,是由张老师的学术专攻决定的。他没有一个提问,他用自问自答方式衔接他的教学内容,推进课堂的深入,也是一种方式。采用让学生来总结一下学孔的收获当然也是可以的,让学生说说对学习孟子有什么期待也是可以的。一讲到底,讲到学生爱听,讲到让学生沉浸到学习的氛围里去了,讲到学生心底里去,讲到繁难的变得简易了,讲到唤起学生的兴趣了,讲到让学生意犹未尽了,讲到学生有一种学习的热望了,还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讲,照本宣科不难,那必然会使学生昏昏欲睡,度课如年;讲,讲出“我”来,讲出语文的味道来,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底气,有一定的勇气,有一定的灵气。这样的课必然是充满着文气和霸气,这样的课必然有一种大气之境界的。这样的“讲”需要教师有一种自我修炼的自觉。
怎么教还是由教什么来决定的。就一堂属于师生生命相融共生的课堂,无论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自然是有多种呈现方式的。张老师用“讲”的方式来上,有他的个人特质在,是属于“张辉诚”的。但是我们还可以思考,还可以探索,就这样的内容,就这样的课型,还有哪些呈现的方式?

参观校园,听课看课,其实是一种思想的碰撞,一种自我的反省提升的过程。在这两所学校的交流,我还有一些感受:
强调教师个性,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意。不要用刻板的方式来教学,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不仅仅是行动,更重要的是心动。
强调教师对教材的开发、建设。自觉整合教材,因学校因学生的特点,外扩教学内容,自编教材。
强调团队合作与共同进步。在教材的建设上团队合作成为一种自觉,统整资源,分享智慧,个人英雄主义的隐退,团队精神彰显。
强调传统的渲染,文化的涵养。从国文教学大纲文言文的比重中就可窥见一斑。在科技园区实验高中参观孩子们的画室,以及那本一年一度的“实中学生美术作品集”,你不得不叹服老师的创意和智慧,他们并不期许每个孩子都成为画家,但是他们希望孩子们将来能看懂什么是艺术,哪怕比别人在经典画作面前多呆几分钟。
强调全人教育,而且把这一理念实实在在地落实在教师的教育行动中,成为教师的自觉。
教师专业的自我发展自觉追求,也是给我印象深刻所在。与我们交流的为我们上课的固然是优秀的代表,但我还是感受到教师专业发展追求的自觉,除了有自我的专攻外,还有教师之为教师内在修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中有风景,路上风景无数。再回首台湾之行,留下的不仅仅是记忆。


附:杨唤《夏夜》
                             夏 夜
作者:杨唤(台湾)
蝴蝶和蜜蜂带着花朵的蜜糖回家了,
羊队和牛群告别了田野回家了,
火红的太阳也滚着火轮子回家了,
当街灯亮起来向村庄道过晚安,
夏天的夜就轻轻地来了。
来了!来了!
从山坡上轻轻的爬下来了。
来了!来了!
从椰子树梢上轻轻的爬下来了。
撒了满天的珍珠和一枚又大又亮的银币。
美丽的夏夜呀!凉爽的夏夜呀!
小鸡和小鸭们关在栏里睡了。
听完老祖母的故事,
小弟弟和小妹妹也阖上眼睛走向梦乡了。
(小妹妹梦见她变做蝴蝶在大花园里忽东忽西的飞,
小弟弟梦见他变做一条鱼在蓝色的大海里游水。)
睡了!都睡了!
朦胧地,山峦静静的睡了!
朦胧地,田野静静的睡了!
只有窗外瓜架上的南瓜还醒着,
伸长了藤蔓轻轻地往屋顶上爬。
只有绿色的小河还醒着,
低声的歌唱着溜过湾湾的小桥。
只有夜风还醒着,
从竹林里跑出来,
跟着提灯的萤火虫,
在美丽的夏夜里愉快的旅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30 00:12 , Processed in 0.21316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