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12|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徐焕云先生简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7 12:42: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徐焕云
  1940年6月生,湖北孝感人,中共党员.孝感市孝南区西湖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研究会、民间文学研究会、音乐文学研究会、美育研究会、诗词研究会、民间文艺家协会、作家协会、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孝感市第二届人大代表.市第一、二、三届政协委员。是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61年肄业于武汉粮专。曾任国家储备局三三八处宣传干部、秘书,北池小学、抗大中学、龙店高中、环城高中、毛陈高中教师。主要研究方向;高中语文课文赏析。主要业绩;高中语文教研论文《病梅异说》获省级优秀论文奖,儿童诗《雨娃》1987年11月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人全国统编幼儿师范学校语文课本第五册《阅读与写作》。1985年全国第一个教师节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称号。1990年2月获省自学成才奖。其业绩被载入《孝感市名人录》、《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大辞典》和《中国专家人名辞典》等。发表高中语文课文赏析论文《弘扬个性,悦目赏心》、《以情驭景,以景显情》、《龙首风尾,叙议玉合》、《对比(木离)翰,反复叮咛》、《剪裁合体,取舍人理》、《波澜起伏,跌宕多姿》、《缠绵徘恻,豪气冲》和《务去陈言始清新》等17篇,合著《高中语文课文赏析辞典》(1990年6月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等。出版个人专著四部,两部被日本国际儿童文学馆和中国台北世界华文儿童文学馆珍藏。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2:44:07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2:46:28 | 只看该作者


副标题: 湖北童谣选
作者: 徐焕云编
出版社: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年: 1983
页数: 82
定价: 0.24
装帧: 平装
统一书号: 10305-2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3:19: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3:45:47 | 只看该作者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3:48:31 | 只看该作者
孝感文学小结30年
  文【刘碧峰】

                  
        自改革开放以来,孝感市作家协会在省作协的关心支持下,在孝感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具体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服从服务于孝感的经济建设和中心工作,努力传播先进文化,着眼弘扬主旋律,大力扶持新人新作。广大作家精神振奋、辛勤耕耘,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以丰厚的创作业绩唱响时代主旋律,在人民创造历史的进程中进行艺术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奋力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用动人的笔触描写、纪录正在发生的历史巨变,为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改革开放30年,是我市文学不断发展的30年,回顾30年孝感文学的历史进程,成绩是令人欣慰的。30年孝感文学以孝文化研究为先导开启新的历史进程,以报告文学为推介介入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以散文为线索贯穿于整个八十与
九十年代,以小说的突破和诗歌的繁荣引起文学界瞩目,30年来,孝感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齐头并进,民间文学与孝文化研究锦上添花,广大作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造了孝感有史以来最瑰丽的文学气象。
                                                                           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齐头并进


                                                                                   一、文学创作
                                                                                     1、小说创作
       20世纪80年代之后,我市小说创作呈现繁荣景象。1980年,刘碧峰的短篇小说《一盘下酒菜》、赵金禾《爸爸、妈妈、老师和我》、吴蔚的《升迁之后》分别见载于国内名刊,随后,我市大批作者的小说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产生较大影响的短篇小说有赵金禾的《太阳的季节》、《老宋的苦恼》、刘碧峰的《台故事》、《老人与刀》、王白石的《新官上任第一天》、《八府巡按》、汪新的《结庐在人间》、曹军庆的《雨水》、金丽萍的《隔壁》、杨登明的《大船回山》、邓思源的《夏股长进山》、晓理的《风流姑娘进了杨家洼》、高剑的《车夫》等,其中,《太阳的季节》被《小说月报》选载,《台故事》被《中国文学》选载,《老人与刀》、《车夫》被《小小说选刊》选载。20世纪90年代后,全市中篇小说创作异军突起,较有影响的作品有赵金禾的《学习》、《阳光的收成》、《妇联主任》、《走进春天》、《先生耐寒不耐热》、《请你吃咸菜》;刘碧峰、魏星的《英雄变奏曲》、《战场上没有忏悔》、曹军庆的《平淡依旧》、裴元芳的《下不为例》、朱晓玲的《秋恋》、《冬日的季风》等,其中《先生耐寒不耐热》、《请你吃咸菜》被《中篇小说选刊》转载。同时,许多作者的中短篇小说集也陆续在各地出版社出版,主要有周安心的《第八号墓作证》、朱晓玲的《冬日的季风》、张祥书的《直话公司》、刘碧峰的《一盘下酒菜》、《对面的风景》、黄锡受的《黄锡受微型小说选》、李伯华的《与我同醉》、曹军庆的《雨水》等。
         新时期里,全市的长篇小说创作实现零的突破并得到长足发展,江桓的《饿虎岭》、金正纯的《陶铸在鄂中》、李友清等的《千古孝子黄香》、龚义成的《红蓝辇》、邓寄平的《两岸情仇》、《梅花梦》、张驰鹏的《罪石》、方宗梁的《梦泽龙蛇》等,从一些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层面的斗争和生活。张驰鹏的《大河有水》、余行玉的《舍身崖》、何霞江的《人生》、杨竹安的《一个老百姓的五十年》、白冰的《危情末日》、郑绪涛的《红太阳蓝月亮》、金焱的《菱角痕》、范青的《我可以坏但你必须纯洁》、龚义成的《大野》、南方朔的《欲网》、夏寒流的《我们一路走过》、周义杰的《伏虎台》等,则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百态人生。胡仕奇的长篇纪实文学《万金油》、李先志、汉楚的《志超之谜》、胡士华的《老兵故事》、高援之的《中华义士善人谱》、胡士华、刘碧峰的《花园人与彩神》、龚详坤的《毛泽东信步危艰》,带有较强的人物传记的特点,受到读者和市场的欢迎。
                                                                                2、诗歌创作  
       1979年,徐焕云在《人民日报》发表诗作《风筝飞到阿里山》,流传甚广。新时期以来,全市诗歌创作出现高潮,涌现出曹军庆、李汉超、南飞、赵俊鹏、李守义、王老黑、张敏、范小雅、徐润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诗人,《人民文学》、《诗刊》、《星星》、《青年文学》等大刊上常有本市诗人的诗作刊出。同时,一批诗集相继在国内外出版发行,主要诗集有徐焕云的《摇摆手,家家屋里走》、王老黑的《氵刁     汊渔家》、《水中天》、徐润的《最初的纯情》、张敏的《雪声》、赵俊鹏的《心雨》、《寂静的钟声》、《纯洁的耳朵》、李守义的《歌诗之旅》、南飞的《红珊瑚》、《远海的天籁》、李汉超的《恋语无悔》、《守望家园》、《岁月无尘》、龚义成《随风歌唱》、杨武的《春天的足迹》、周文俊的《大别山小沙河》、张子勤的《诗笺》、黎修彦的《献给时代的挽歌》、杨正君的《迟到的歌》、李月生的《童年的航标》、田子君的《轮椅上的诗行》、夏文杰的《梅宁关纪事》等。
                                                                                     3、散文创作
      80年代后刘碧峰的《伯父》、《五十三岁的新秀》、赵俊鹏的《拜访父亲》、李先志的《责任》、高剑的《拒绝空虚》等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获得好评。这一时期散文创新作呈现勃发态势,在全国出版了多部散文集,主要有朱清平的《人生哲理四季随笔》、黄修平的《高高的罗布莎》、胡祥修的《生活更加美好》、刘碧峰的《短文百篇》、李汉超的《朴素人生》、黄河的《岁月如歌》、《趟过岁月的河》、赵俊鹏的《一个人的河流》、胡苇的《风中芦苇》、李先志的《人生经纬集》、杨武的《南窗独语》、黎修彦的《浮云》、陈喜华的《警啸剑鸣》、高剑的《剑声集》、王友生的《我的作家梦》、余学明的《静净庐文丛》、高林的《永恒苦旅》、欣凭、蔡茂的《梦回家园》、方宗梁的《家运》、卫保群的《鄂西山月》等。
                                                                                 4、戏剧曲艺创作  
        小戏《大姑爷坐席》获1985年全国农村业余戏曲创作一等奖。宋西庭创作的大型汉剧《育才外传》由省文化厅主持召开研讨会并获全省戏剧节大奖。80年代末,黄关鑫等人创作的大型楚剧《将军泪》发表于《楚天剧论》和《剧本》杂志,90年代初,由宋西庭、黄关鑫等执笔将《将军泪》修改为《虎将军》,晋京演出受到好评,并获1992年全国第六届优秀剧本奖和文化部首届文华大奖。1991年,我市作者创作的大型楚剧《虎将军》、《断肠人在天涯》、《悠悠柳叶河》、《紫梨记》同时参加全省首届楚剧艺术节,《虎将军》《断肠人在天涯》同获创作奖。1994年,黄斌臣创作的大型楚剧《粉墨丹心》获省内外专家好评,1997年,小戏《得与失》《零点行动》参加全省调演,《乘凉》获省“楚天群星奖”。90年代末至新世纪初,戏剧创作涌现出了一批不俗的作品,如大型楚剧《村官雷大明》、《乡村教师李志高》、《中原突围》、《公仆送》、《陈少敏》、《民选村官》、小戏《吊子卖鞋》、《浔阳楼》、《娃娃县官》、《义马河传奇》等,其中,《中原突围》获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 《陈少敏》获全省优秀新剧本奖、《民选村官》获第二届楚剧艺术节二等奖、《娃娃县官》、《义马河传奇》获第二届楚剧艺术节三等奖、《吊子卖鞋》获中国戏剧奖。在20世纪80年代,祝大斌等人创作的电视剧《氵刁     汊湖风暴》、周安心创作的电视剧《野猪湖疑案》摄制完成并在全国电视台播放,90年代末金正纯创作的电视剧《策马洪山》由湖南电视台摄制完成,2006年,饶平想创作的电视剧《一念之差》,在湖北电视台多次播放。
        1981年,长篇鼓书《拉骡记》、善书《匕首案》分获省“百花书会”优秀节目奖和创作表演奖;1996年,小品《局长夫人》参加第七届“百花书会”获表演一等奖、创作三等奖;1999年,对口相声《茁壮成长》、小品《不论公事》获第入届“百花书会”二等奖和三等奖;李守义创作的《干休所里风光美》于2003年里获第九届“百花书会”优秀作品奖。石少华的长篇说唱《二十四孝》出书后,人们争相传阅。2006年,朱仲先创作的长篇传记故事《孟宗的故事》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5、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队伍人数不多,但也初具规模。叶继宗四十多年来在各地报刊发表二百多篇文学评论,先后出版评论集《域外文苑探微》、《超越苦难》,影响广泛。李伯华写作影评一百多篇,出版影评专集《银幕上的爱国风采》、《青少年应用文写作》等书。李先志、刘碧峰、刘汉楚、李守义等人在全国各地发表了一百多篇评论作品,周涛的评论专著《新时期乡村小说的文化底蕴》出版后,较有影响,获教育部奖励。




                                                                         民间文学与孝文化研究锦上添花

                                                                                         1、民间文学  
       我市的民间文学研究整理创作一直十分活跃, 80年代,民间文学成果居于全省前列,有30多篇反映孝感历史人物、风土人情的民间故事收入各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合集,关于董永与七仙女、何三麻子的传说故事成为省民协关注重点,宋虎等人编著的《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市群艺馆主编的《董永奇传》、汪福先编著的《何三麻子的故事》等书的出版,产生较大影响,纳入国家“三民”集成重点书目;王老黑的民间歌谣研究也受到专家们的重视和好评。90年代,杨亚编写的有关李白的民间传说,在《民间文学》等权威刊物发表,并出版有《李白在安陆的传说》,刘碧峰编辑的《双峰山的传说》出版后也受到欢迎。2000年以后,我市的民间文学发展迅速,《孝感晚报》辟“孝感风情”长年刊发民间文学,目前已达100多篇,刘碧峰的《孝感麻糖传奇》发表后,被几大门户网站转载,颇有影响,刘碧峰、谭永茂主编的《孝感米酒的传说》、朱木森主编的《汤池故事》、李先志、刘碧峰主编的《孝感麻糖的传说》三书出版后,获得好评。宋焕文的《董永故事探源》、杨友彭等的《董永传说初探》等书出版,把董永传说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孝文化研究  孝文化研究在我市起步较晚,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零星研究成果出现,但发展很快,目前已形成较大气候,一批研究成果在核心期刊发表和在各出版社出版。九十年代末,李守义、余学明、吴崇恕、宋焕文等人论文不断刊载于国内重要报刊和在国家级研讨会上宣读,吴崇恕、李守义主编的《孝感文化研究》出版发行。2000年以后,孝文化研究进一步呈现出繁荣局面,成果丰硕,吴崇恕、李守义主编的《孝文化研究》、《孝感孝子》、《孝感孝文化》三部专著、孝友清主编的《中华孝文化》专著等书陆续出版,共收入孝文化论文近200篇,影响较大。“孝文化与传统节日”研讨会,“建设孝文化名城国际研讨会”两个研讨会收到论文140多篇,把孝文化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在开发孝文化资源上同时也有很大发展,《少男黄香传奇》、《千古孝子黄香》、《孟宗的故事》三部以本市著名孝子为主人公的长篇文学作品,发表、出版后广受欢迎,一批以董永为主人公的新作不断问世,使孝感三孝家喻户晓,《孝子新篇》、《孝感地方传奇故事》等书各有特色。
        纵上所述,我们已较全面地梳理30年来孝感文学发展的脉落,我们的工作在市委、市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特别是在省作协的具体指导下,起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孝感的文学活动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离社会和人民对我们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完善了机制,健全了体制,遵循文学创作的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各位作者和会员的积极性,我们的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3:49:01 | 只看该作者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3:49:55 | 只看该作者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3:50:28 | 只看该作者
     管季超收藏之汤文选先生艺术研究资料目录[一]

一、《汤文选中国画集》。
岭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定价230元。
此书有汤老《从艺自白》短序一篇;王朝闻《读汤文选的画》短文一篇;杨力舟《千锤百炼铸新风》、董玉龙《汤文选的绘画艺术》、周韶华《伟哉雄风/超越升华》、唐达成《笔墨超逸韵味悠长》画评各一篇。刘曦林《汤文选访谈录》一篇。
该书收录汤老代表作83件。后附汤老艺事年表(至96年)。

二、汤立编《千锤百炼铸新风——汤文选的艺术世界》。
山东美术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定价18元。
此书收录名家画评文17篇,收录汤老代表作47件。

三、《中国书画收藏》杂志2003年4月总第四期(汤老为本期封面人物)P45载杨力舟、金维诺画评各一篇,《汤文选谈艺》及汤立撰《汤文选传略》。收汤老代表作13件。

四、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刊《美术》月刊2007年第5期所载黎鸣文《天地神韵,惟尚尔汤——汤文选先生画赞》长文(附代表作14件)。
管季超自1980年起订阅此刊,未曾中辍。

五、2007年——2010年汤立致管季超信函数通。
2007年3月30日北京画院寄来《天地神韵——汤文选、汤立大写意作品展》开幕式请柬及3种小画册。

六、2007年3月18日《北京日报》第8版汤文选介绍专版,载黎鸣文,载汤老人物、山水、花鸟代表作10件。

七、《湖北日报》2006年1月13日发表汤老“八艺节”义卖作品《双鱼图》,《湖北日报》2008年2月15日第11版发表江岳文章《老树新花又一村——汤文选、汤立父子的绘画艺术》。
(以上均为管季超平日读报随手剪存)

八、《大家》杂志2008年第2期(汤老为本期封面人物)。本期收录名家评画文若干,汤老代表作17件。

九、2009年6月25日《香港书画报》总第64期第三版森群文章《画坛痛失汤文选》。
(此为管季超赴港游时于书店所获)

十、河南美术出版社“大师谈艺丛书”2001年3月第1版,汤立编《汤文选谈艺录》。大32开,9万字,印数3000册,定价10元。
此书载《汤文选传略》及画语录。附录年表及《汤文选艺术研究概述》一文,收入汤老代表作15件,黑白印刷。
(1997年7月——2003年元月,管季超应请担任湖北美术出版社《小画家》月刊特约编辑,在代表杂志赴豫组稿时获赠此书)

十一、《环球市场•鉴藏》2010年第12期刊载,该刊执行主编赖东平该谈汤立长文。

十二、湖北省博物馆编《天地神韵——汤文选书画精品》,前有包东波序文,汤立撰《大道微茫——汤文选的艺术历程》长文。收录汤老代表作140余件。后附汤文选常用印,《拳石园画谭》节选及汤文选年表。

十三、八十年代中后期,汤文选先生所寄画展开幕式请柬;2009年汤立所寄《汤老辞世》告别仪式录像带。央视《美术星空》访谈汤老之复制录影碟。

十四、☆“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汤文选》卷。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2月版。
大8开带盒套,豪华精装,定价300元。此书有孙美兰《上下千年/艺道无终——论汤文选中国画艺术》长评。《拳石园画谭》,收录汤老代表作208件。后附常用印章及年表(至2002年止)。

季超注:此书为目前收录汤老作品最全的画册。湖北美术出版社现正在编辑《汤文选全集》8卷本,可望年内出书。
愿与孝感本土热爱汤文选先生大写意花鸟画研究的朋友互换所缺资料,共享研究资料。
公益网站《教师之友网》欢迎相关研究人员发表研究文章。








管季超收藏汤文选艺术研究资料目录(续)


①香港三石轩艺术有限公司1990年10月出版汤老与魏照涛联展《汤文选画集》。
    ■季超识:此画册无定价、无书号、无条形码,系赠品。画册书名题签者为蔡若虹,扉页另有程十发、杨文波、蔡若虹题词。
    杨文波何许人也?不知,待查资料。
    书前有中英文对照之汤文选简介及皮道坚文章《汤文选的胸怀•智慧与才情》。
    此册末附汤文选艺术活动年表(至1989年)及常用印章。
    此画册收入汤文选先生画作51件。其中第40件《三虎图》用了揉纸技法,为其它画册所未收之作品。


②徐中敏编《汤文选画虎》画册。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
    ■季超识:此画册前载有汤文选先生文章《画虎也是画人》,系其1997年7月在武汉故宅所写。
    此画册P4—P19详细分解汤老画虎步骤图。P20—P41为汤文选先生虎画欣赏,一页一画。
    编者徐中敏作有长文为《后记》。


③黄思源主编《花鸟画名家小品/汤文选分册》。河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2月第1版。
    ■季超识:这是一本850×1168毫米小方开画册。收入汤老画作27幅。
    这个画册我存有2本,其中一册系黄思源先生所赠。
    复品可赠与本地爱好汤老艺术的朋友。

④香港羲之艺术出版有限公司《羲之艺报》2003年第十期(总第23期)一版载森林文《一代大家汤文选》及王言文《立象、尽意、刚健、辉光、笃实——汤文选中国画艺术漫谈》。


⑤天津人美社《国画家》杂志2004年增刊。
    ■季超识:该增刊为《首届当代大写意花鸟名家邀请展》专辑。P11载爱普森文《一代名师汤文选》。此文平庸,空泛。配文画作一件。


⑥香港《艺术人生》杂志2005年专刊,该刊P14—18刊有《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汤文选先生访谈录》。
    ■季超识:访谈者为该刊记者苏垣。配文有汤老作品6幅。该访谈无新内容,均为其它刊已见之类似表达。


⑦余姚人著《林下玄谈——中国书画批评的角度与方法》。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季超识:该书P175载文《返本开新——汤文选大写意绘画的诗性方式》。此文值得回头细读。


⑧《水墨味》丛刊2009年15卷,中国文化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该卷P32载森群文章《画坛痛失汤文选》。
    ■季超识:配文收汤老画作3件。


⑨毛翔先、周青华主编《艺术名家》画册,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1/16大开本,定价68.00元。
    ■季超识:该画册收入汤文选等19人作品,汤文选先生居首。共收汤老画作10件。


☆管季超附记:

   “书似青山常乱叠。”在散乱堆放还来不及清理的书堆中,又发现了一些旧存的资料。仅1997年—2003年应邀担任湖北美术出版社《小画家》月刊特约责编时,与全国各地儿童美术教育家、公民办学校优秀美术教师的来往信件就有一小纸箱。
    3月下旬,我在下班步行回家的路上被酒驾摩托车撞伤,幸得航天医院急救科李大夫等仁者之医奋力抢救,在昏迷3小时之后活转过来。
    “重生”之后,我最先想到的是:应该在还健康的活着的时候立下遗嘱,将身后事作一个交代。
    ——我没有存款,银行工资卡上的那点儿少得不好意思说出来的工资月月都被用光,等不到下个月,所以工资卡密码不用交代。
   ——参加教育工作30年来,为了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历年购藏的图书有一万余册。这其中成系列的藏书集中在思维训练、中小学作文教学、古诗文鉴赏、中外散文家的个人作品集、语文教学论、儿童美术教育、书法评论、美术评论等类,基本上涵盖了这些领域的大部分重要著作。应该在我死后送给需要它的人。假如当废纸卖掉,就很可惜。
    即以“汤文选艺术研究”类书籍资料的搜集而论,在孝感,也许我的手头上的资料是最全的。我死了,可以给相关研究者使用。
    原《芳草》文学杂志主编管用和先生、童谣作家徐焕云先生都是将自己毕生创作成果的几乎全部资料送给我,希望我能作些研究和推广工作。假如我死掉了,这些资料也应交给最爱惜它们的人。
    《管季超作文教学法》写作大纲及全部学生习作例文均存在一个大纸袋中,假如我死掉了,也就不需要再写了。
    现在,既然没死。那,咱只好接着干下去。


http://xnjyw.5d6d.com/forum-101-1.html
http://xnjyw.5d6d.com/forum-101-1.html
http://xnjyw.5d6d.com/forum-101-1.html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13:52:00 | 只看该作者
[地方名人]管用和文学生涯50年诗歌音乐会


管用和文学生涯50年诗歌音乐会[转自东湖论坛]
荆楚网(记者程评、喻敏、张扬)11月17日
  由武汉作家协会、江汉大学、荆楚网、文化报社、楚天广播电台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拉纤者——管用和文学生涯50年诗歌音乐会”在江汉大学艺术学院举办,湖北省作家协会、武汉市文联、武汉作家协会、荆楚网等在汉的作家、诗人、评论家、媒体百余人到场。
  整场诗歌音乐会以时间为序,呈现了管老不同时期最具影响的代表诗作,引领在场观众在诗颂的激情和承载里回顾管老诗意的人生。
  武汉话剧院鄢继烈现场声情并茂地吟诵了管老的诗作《有一支神圣的歌》,用这支自己过世老师最爱吟诵的管老诗歌,阐释着老师与管老之间艺术家与文学家的庄严神交,在坐无不动容。
  诗歌音乐会结束之时,武汉《爱情婚姻家庭》杂志社总编辑李德复为管老送上贺礼,一句“管老是诗人,还是大好人,更是个老实的大好人!”逗笑了管老和夫人。
  管老有着纤夫的坚毅,用一颗诗意的心走在文学的朝圣之路上,淡薄名利。他的诗作《勿忘我》被施光南谱曲,上了当年的春节晚会,自己却并不追究稿费;经历坎坷,诗作依然清润秀丽。管老的诗情和人格在湖北文坛广为人传颂。

诗人简介:
  管用和,1937年生,湖北孝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共党员。1954年毕业于孝感县一中师范部。18岁时在报刊上发表美术作品,出版有诗集《水乡风采》;散文诗集《露珠集》;长诗《火莲》;童话诗集《小鲤鱼找珍珠》;散文集《萤火》等。并在《中国文化报》、《湖北日报》等刊物上发表美术作品100余幅。管用和历任湖北汉阳县沌口小学教师,汉阳县文化馆美术干部,汉阳县第一中学教师,汉阳县文化馆文艺创作辅导员、宣传队创作员,武汉市文联专业作家,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武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文学创作一级。湖北省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湖北分会理事、副主席。1990年曾获湖北省首届文艺明星奖。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管老师的作品曾在广播听众中广为流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4 04:16 , Processed in 0.08808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