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要避免思路“剽窃”行为(孙学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6 03:34: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要避免思路“剽窃”行为(孙学军)
作者:孙学军时间:2010-12-16来源:科学网博客237次阅读

  上个月参加上海市神经科学论坛,会议中有一个讨论的话题,主持人特别强调了“国内学术会议中缺乏未发表资料”的问题,主要是针对国内许多学术会议只邀请名人牛人作过去研究总结性报告,忽视未发表数据的会议交流,限制一线科研人员交流机会,这当然不符合学术会议交流的目的。主持人也强调了许多报告人因为担心数据被别人剽窃而不愿意在会议上报告未发表数据,同时也提到报告人不愿意透漏新思路新观点的问题。会后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觉得一个有诚信的科研人员一定要注意避免“思路”剽窃的行为,关于“正确描述思路来源”看上去不是那么重要,实际上是严重毒害国内学术风气的一个大问题。
  客观描述思路来源是反映学品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个会议上,主持人强调,报告系列研究工作当然有必要,但如果都是已经发表的内容,听众特别是小同行听众往往已经通过阅读论文后基本了解,听听报告当然可以从整体上更全面地了解其研究领域,但产生不了更大的作用,长期下去就会浪费听众时间,伤害听众感情,对学术交流产生不利影响,如果讲演者能在报告时候多一些未发表的结果,提出一些新思路和新观点,对同行将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为了避免数据被不适当引用(剽窃),会议应严格会议纪律,不得随意复制照相和录音,这已经成为国际学术会议的一个重要规范。但国内许多会议不注意遵守,这样会吓退一些诚实的报告人,使他们不愿意再报告新数据,提出新思路新观点。尽管有这样的规范,对避免剽窃数据有一定作用,那么对于新思路和新观点如何处理,也是应该强调和注意的问题。目前流通量巨大、增长迅猛互联网也逐渐成为学术交流资源的一支新生力量,也是一种新型个人出版形式和权利,博文和网络文章特别是学术性文章是推出新事实、新思想、新观点、新理念、新概念、新方法、新数据等等的重要途径,同样受著作权法保护,读者和作者都应该承认和尊重,引用也必须说明来源和出处,否则不说剽窃他人成果,也有掠人之美嫌疑,不合学术道德要求!(来自本文首发后评论后补充)。如果在学术会议中受到报告人的启发,听众产生新的思路,或在其他途径交流中获得的新思路,建议在将来的论文中能尽量引用报告人的文章为参考文献,或者在致谢中体现出来,感谢报告人在思路方面的启发。
  引用文献是反映学者是否严谨的一个重要指标。参考文献是发表论文中反映思路线索的最重要工具,是科研人员在学术交流和发表论文中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记得两年前听第二军医大学药理学苏定冯教授一次关于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报告,苏教授特别强调了关于参考文献引用方面的注意事项。他认为,参考文献看上去是小事情,许多年轻学者不注意,具体体现在对参考文献的选择和参考文献的标注格式。他是许多著名杂志的主编和编委,发表了非常多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有许多论文写作和审阅方面的经验。实话说,在这以前,我也有类似问题,在写文章和修改学生论文,总是重点注意前言、讨论和结果,对材料、方法和参考文献非常不注意。实际上参考文献上存在的问题确实不少。参考文献格式不注意可能是反映作者的治学态度不够严谨,更大的问题是,参考文献只图方便,不注意文献的全面性和针对性。文献引用方面大概存在的问题包括:1)文献格式不规范;2)为方便写作,反复使用同一组参考文献,忽视最新文献的引用;3)故意忽视类似研究报道,以希望提升自己研究的水平;4)为了提高自己文章的引用,过分引用本课题组发表的论文,忽视其他同行的论文;5)忽视标注通讯交流、学术会议和私下交流的信息来源;6)忽视标注网络途径的信息来源(本条因评论而后补充)。应该有其他情况,欢迎补充。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404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4 20:30 , Processed in 0.07022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